《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原因及意义。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的方式。而科学探究活动中,合作学习又是探究的主要学习形式。合作学习直接影响着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效果。如何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合作与交流,这是摆在我们所有科学实验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中心学校于200110月申请了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指导科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

     1、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如何组织、引导、促进学生相互帮助、合作交流地进行科学探究学习。

     2、如何为学生提供、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进行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3、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生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同桌间、小组间的合作学习。

     4、如何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引导学生积极寻求社会的帮助与合作。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能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合作学习。

     2、通过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型向探究性发展,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探究中的合作能力,并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3、通过探究,锻炼和培养一批具有良好教学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4、通过研究,总结出一套实效性强的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中合作学习的策略,促进师生共同进行科学探究。

     5、录制能体现学生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录像。

     四、研究的具体方法。

     本课题重点解决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具体研究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组织实验教师通过对文献资料和理论专著的学习研究,加深对小学科学课程和核心理论及内涵精髓的理解与准确把握,凝练和提升他人经验,为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提供理论依据。

     2、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典型课例的分析,寻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加以整理,逐步完善。

     3、经验总结法:依据教师在教学中的经验事实、分析、概括、筛选、总结出教师在科学探究中,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的方法策略。

     4、问题探讨法:根据学生合作交流中共同存在的问题,组织实验教师进行探讨,总结出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上述各研究方法,本着理论——实践——理论的原则,研究小组定期召开研究工作会,汇报交流,研讨实验中各种问题,最后将原始资料、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综合汇总,撰写了结题报告。

     五、阶段研究内容及工作措施。

     (一)准备阶段(200210月至200211月)

     1、组织学习《决定》、《走进新课程》及《科学课程标准》提高认识,明确目的和方向。

     2、组织各校科学任课教师参加自治区课题开题会,进行培训。

     3、制定中心学校课题研究计划,确定实验人员。

     目标:在学习中提高对科学教育认识,转变教育观念,形成行动计划。

     (二)实施阶段(200212月至200410月)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200212月至20037月)

     1、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实验年级教材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教学主题进行相关教学设计》,由主试教师着手实施。

     2、指导人员对主试教师教学方案进行评价、修改。

     3、课程主试教师在本班开展实验研究和教学实践。

     4、定期进行交流研讨,完成资料,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及阶段报告。

     目标:完成教师指导策略的分析。

     第二步:(20039月至20047月)

     1、对样本年级、样本事件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初步形成指导策略。

     2、对研究实验教师的指导经验加以总结和交流,在全中心学校实验班进行推广实验。

     3、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相互交流,总结提高。

     目标:逐步形成和完善交流与合作的指导策略。

     第三步:(20048月至200410月)

     1、将经验推广到非实验班,加以验证,达到资源共享。

     2、总结课程经验,进一步完善指导策略。

     3、整理前期优秀个案,申报优秀论文案例。

     目标:形成在探究中合作与交流的指导策略。

     (三)总结阶段(200410200412月)

     1、组织参加课堂教学观摩。

     2、反思研究过程,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或优秀论文。

     目标:完成《合作与交流的指导策略》的研究报告。

     六、取得的经验与不足。

     (一)取得的主要经验。

     1、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如何组织、引导、促进学生互相帮助、合作交流地进行科学探究学习,主要经验是:

     合作学习以从起始年级抓起,只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才会慢慢产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才会逐步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

     在三年级第一学期,我中心学校各实验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实验性不强,合作学习只是优生的竞赛场,其他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合作交流中,合作意识差,不能顺利地完成探究活动。大家压力都很大,怎么办?我们只能钻研业务,通过开研讨课,不断更新管理策略。首先,要注意小组合作的人员搭配问题。教师要考虑到每组好、中、差人数均占一定比例。如何组内水平不一,就会造成优生活动多,其他学生活动少,千万两级分化。其次:要培养学生小组内学会分工,谁当组长,谁当记录员,要让他们去决定,切忌教师指令。经过这样的决策,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逐步有了合作的意识,而且合作学习井然有序了。大家尝到了:我当组长,我当记录员也能行的成功喜悦,逐渐地探究活动基本上能完成了。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我们持之以恒,继续培养。如今,各实验班学生合作学习已蔚然成风,合作学习实验性明显强。

     要演好教师的角色,教师不能当旁观者,要积极参与到学生合作中,当好参谋,特别是合作能力差的小组,教师要坐下来当学生,和学生一起讨论。

     合作学习要探究的主题必须是明确的,必须有思考的价值,凡是自主探索已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须要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要保证充分的时间,切忌匆匆收场,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充分发挥评价功能,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可以经常地评比最佳小组,采用单项评比与积分评比相结合,小组间互评,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等主人方式,使小组内部合作学习出现互动、互助、互进的局面。同时,教师要准确地把握评价内容,大胆地发现与猜想,提出并解决问题等,进行评价;而且要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如创造性、合作意识、责任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腰三角形)进行评价。

     2、在如何为学生提供、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进行师生间合作与交流方面,主要经验是:合作学习不能滥用,要避免那种不论什么样的探究性问题都让学生去合作的局面。要根据情况,把握时机,实施合作学习,让合作学习真实有效。

     对于那些有难度(难度大于个人的能力,小于小组的合力),有探讨价值的,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对于那些探究性强、开放性强的问题,可让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

     对于那些课堂上就某个问题的探讨意见有分岐的,大家争论午休时,可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小组内互相倾诉,最后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如何课堂上没有解决,可以让他们课外继续进行合作与交流。

     3、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生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同桌间、小组间合作学习方面,主要经验是:在小组内人员搭配均匀、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在充分发挥好主人功能的前提下,要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一方面,由于个体差异,在同桌间(或小组内)交流汇报时,往往优生产生了居高昨下的心态变成了合作学习的主要角色,他们只想表现自己,却不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一些弱势学生由于自卑心理,不愿意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不愿意把自己的见解说给大家听。因此,一定要处理好优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互补的关系,无论优生还是差生,都应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这就要教师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时,长期去培养既敢于发表自己看法,又关于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4、在如何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指导学生积极寻求社会帮助与合作方面,主要经验是: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有些探究问题的解决还要有在于课胶和课后,课前收集资料、筛选信息,需要社会帮助与合作;课外延伸的探究活动也需要社会帮助与合作。

     课前收集资料,一种渠道是让各小组主动与学校图书室管理人员联系,在查阅资料、收信所需信息。另一种办法是让家长配合,利用周末的时间,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去大型图书馆或书店去查阅资料。

     课外延伸活动,如科学调查报告、参观访问活动、家庭科技活动(动物饲养、植物种植、小发明、小制作等),也努力寻求社会的帮助与合作。参观访问活动是把学生带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和社会,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活动形式。如参观一些温棚种植基地,参观养殖场(奶牛示范区),我们首先和场主取得联系,在他们的配合下,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去,在专业技术人员的讲解指导下,学生学到了知识。家庭科技活动,有些是为课堂活动所做的准备工作,如采集标本,做某些课题的前期观察实验等,这些都需要家长配合与支持,有些是课后知识的延伸与实践,如制作船舰模型、家庭电路设计等,这些也需要家长支持与帮助,家长需花点钱给孩子买材料,还必须给孩子加以指导,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合作中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虽然学生的合作意识强,有了一定的合作能力,但合作学习深度、广度不够。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缺乏,阅读面窄,见识短,在合作学习中探究问题的深度、广度不够。

     2、由于学生探究能力有限,以致有些课题的合作学习不能顺利完成,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身各种能力(如提出问题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创新与实验的能力等)相对差一些,所以,课堂上合作学习的任务有时不能按时完成。

     3、合作学习中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太好,尽管在主人中考评了合作的态度,但部分优生总是爱表现自己,不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当其他学生发表还没有结束时,他就迫不急待地抢着发表见解。

     4、由于地方经济的落后,导致实验器材的严重短缺,致使部分课题的探究活动无法进行,尽管教师想方设法地拼凑(用其他材料代替),但合作学习实效性不是太强。

     5、由于课程资源的贫乏,特别是没有很好的图书室,没有信息网络供学生查阅资料,导致学生课外探究活动中的合作学习无法进行。

     6、由于农村教师课时量的繁重,没有足够精力投稿到科学课的研究中,探究中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有时欠佳,导致合作学习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陈袁滩中心学校课题组

                     二OO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