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背景: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或民族要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拥有优势,更要下大力气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增强公众对现代科学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把科学思想、科学理念植根于民族精神,转化为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具有良好科技素养的创新人才队伍和劳动者大军,是现代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任,也是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出发点。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
  我校作为苏州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基地、江苏省首批科技特色教育学校,坚持以天文科普教育为突破口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至今已有十八个年头。近几年来,学校拓展科技教育的内涵,除天文活动外,小实验、小发明、小论文等其它各项科技活动也蓬勃开展,科技越来越成为全校关注的焦点,校园里形成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陶行知先生认为:“造就科学的儿童和科学的民众,使中华民族成为科学的民族,以适应于科学的世界”是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也正缘于此,“九五”期间,我校围绕《以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促进学生的创造力》的课题展开研究,“十五”期间,又围绕课题《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阻抗因素的分析与对策研究》展开研究,初步摸索出了一条启迪创造思维、掌握创新技能的科学教学途径。为了丰富和深化科学教育内涵,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力度,2006年4月,我校把《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研究》列为“十一五”主要研究课题,提出了“科技教育课程化深入,科技教育课题化提高,科技教育社区化推进”的工作思路,旨在结合课题研究开发、组织大量的科技探索活动,通过活动重视自主探究的过程,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习惯,提高科学素养的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科学基础。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何为科学素养?我们认为个人的科学素养一般包括通过学习所习得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在探究与实践中总结积累的科学方法和能力;面对世界时所表现的科学观念、精神、态度;长期生活中逐渐养成的科学行为和习惯。基于分析,我们对科学素养的内涵作出了层次化和具体化的阐述:
  1、科学精神、观念和态度: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独立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原理精神、实证精神。科学会拓展学生的胸怀,培养起科学品德。在科学面前,没有绝对的权威,没有永恒的真理,科学的这种强烈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可以培养孩子忠于真理,思想解放,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教条精神,具备健全的自我意识,形成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独立人格。
  2、科学的方法和能力:科学方法是以理性的方法去解释、预测、和改变自然现象。科学方法,却并非只有科学家用得上。从经验中学习,以理性思维去避免失败和寻找成功,这是基本科学方法的应用。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的核心便是探究和理性思维。《2000-2005年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纲要》中指出科学方法包括观察、操作与实验的方法以及参与探究活动的方法、收集与利用信息的方法。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也给出了详细的界定:“探究是一种有多侧面的活动,需要做观察;需要提出问题;需要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弄清楚什么情况已经是为人所知的东西;需要设计调研方案;需要根据实验证据来检验已经为人所知的东西;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探究需要明确假设,需要运用判断思维和逻辑思维,需要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
  3、科学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生命科学、基本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科学前沿与高新技术、实用技术、科学技术史六个方面。每一方面根据青少年年龄特征,都应该体现由近及远,由零星到系统,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宏观到微观的一般规律。
  4、科学的行为和习惯:科学素养的真正形成是以科学的行为和习惯的养成为标志的。具有顽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时时刻刻去体验科学的乐趣、发展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的知识、形成注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行为习惯,才意味着科学素养的形成。
  三、研究的目标。
  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以教学实践为依托,以探索为主线,本着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发、开展大量的科技探索活动,注重自主探究过程,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形成科技教学的校本教材,形成学校科技教育特色。通过研究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注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逐步构建自己的科学素养体系,为成为适合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四、研究的内容与实践操作:
  1、构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研究。
  A、建立学校科技教育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考评机制的导向作用。学校将形成科学教育研究的组织架构,由校长主抓,教科室主管,各头教师有明确的分工合作,设置科普成果奖励制度,把科普成绩作为考核每位教师的重要依据。
  B、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创设有丰富科学内涵的人文环境。设立科普日、科普周、科普节,开辟种植园,建立科普角,出好科普板报,阅读编写科普读物,张贴科学家肖像及介绍,观看科普电视,举行科普故事比赛,将科普意识渗透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创设科学人文环境。
  C、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教师的科学观念,提高科学辅导能力,形成一支良好的科技教师梯队。学校将选择一批责任心强、素质高、乐于科技活动的教师作为辅导员。共同学习科学教育的理论,提供学习机会和交往沟通的环境,拓宽思路
  D、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社会力量联动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科技教育新机制。进一步探索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社会力量联动,共同推进科学教育的新机制,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参与学校科技教育,以发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2、学校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发和实践研究。
  A、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发、开展科技教育实践活动,形成校本教材。组织少先队活动、社区活动、亲子活动,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体验科学的乐趣。
  B、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面向全体,人人受益。开发校本课程,延伸教学范围,拓展教学资源,用活动搭建舞台,丰富科学实践的形式和机会。例如:艺术节、科技节、趣味运动会、体验活动、观察日记比赛。
  C、对学生自主探究过程展开研究,发现规律,构建合理的科学教学模式。启迪学生联系生活练习尝试性类推、奇想,会自主探究,做到“金点子”小本随身带;“奇思妙想”随时记;“个人创意”随堂讲;“由弱变强”随时练,营造一种人人参与,相互激励的民主、竞争氛围,有效培养科学素养。
  3、在科技教育实践活动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研究。
  A、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自己去创意设计,自己去动手制作,自己创造发明。
  B、关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关注学生的感悟和体验。
  C、以科学素养是否得到提高为评估标准,重过程轻结果,关注学生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关注其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其科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关注其科学的行为或习惯是否形成,建立客观科学的自评、互评体系。
  D、把培养科技素养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在各学科间有机渗透,互相沟通,整体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各学科进行主题鲜明的子课题研究,抓住课堂教学这一阵地,从不同角度探究提高科学素养的方法。各科子课题如下:
  ⑴科学:关注科学探究的实效性
  ⑵语文:①捕捉文本中的科学素材,感悟科学人物精神魅力,培养理性的科学情感。
  ②巧妙地创设问题诱因,在探究中进行思维深刻性和严密性的品质训练。
  ③科学有效地搜集、处理、运用信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⑶英语:双语氛围中的多元智能的开发探究
  ⑷数学:
  ①在操作中发现,在讨论中归纳,由猜测而论证,用类似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探究。②开发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在开放式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辩论,训练科学思维。
  ⑸体育:开展趣味体育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培养自主性、自制力和合作精神。
  ⑹.艺术:打破学科界限,用艺术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
  ⑺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
  ⑻综合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草桥小学全体学生
  课题研究的方法:调查分析法(寻找问题因素)
  行动研究法(结合实践反思调整研究方向)
  经验总结法(探索对策)
  六、研究原则。
  1、整体性原则:
  科学素养的培养涉及到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也涉及到各学科课程(各学科将成立相对应的子课题),必须运用整体化原理,着重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科学思维的发展。
  2、主体性原则:
  现代教育论的核心是学生主体论。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学习,同时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开发他们的潜能,促使他们的发展。这是科学教育的立足点。
  3、互动性原则:
  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上起着相辅相成的特点,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可起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作用,使学生整体素质提高。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和步骤。
  1、组织:
  管理: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
  组织:学校教科室及课题组成员
  研究指导:沧浪区教研室
  课题组成员:徐玉英、徐丹、顾颖、王文琴、杨樱、周雯磊、吴敏、杨海燕、李芳、胡雪敏
  2、研究步骤。
  2006年4月一2006年12月设计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相关理论学习。
  2007年1月—2009年12月实施措施,具体研究阶段
  2010年1月—2010年12月总结评定,结题鉴定阶段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