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创新与评价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创新与评价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日期:2013-11-19] 来源:邵伯小学 作者:吴兰定 [字体: ]
一、课题研究背景

  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开始,争取用5-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将信息技术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2005年,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是小学生的必修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打下必要的基础。而小学信息技术课正是提高学生知识经验和信息素养的基础,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融知识性与技能性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具有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规律和特色,同时也存在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诸如如何处理教材内容滞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矛盾?如何处理教材内容的低起点与学生已掌握了相关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但能力和层次又参差不齐,带来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处理教材与授课方式的矛盾?如何处理学校硬件的改善与教师业务非专业化之间的矛盾?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率,使高投入有高效益?如何处理信息技术任课老师重技术、轻课堂教学的现状?面对这种种矛盾,教师该如何教、学生该怎样学?如何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教学观念,探索总结出既符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又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能实现高效率学习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如何探索一种较恰当、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创新等等。而研制和开创贯彻“指导纲要”精神的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是本课题的宗旨。它的成果将为改变传统学科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创新的研究是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他们的教学实践活动探索和创新有别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要模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任课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业务水平,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和信息素养。

  评价研究是创设与新课程相和谐的教育环境,探讨建构与新课程相一致的评价机制,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正确把握评价方向,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全方位、多元化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学生作品等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信息技术教师创新课堂教学的意识。

  2.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骨干教师,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业务素养和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通过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总结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我校信息技术特色学校的品位。

  4.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和信息素养。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而建立起来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行动方式,体现教师的教学方法。本课题是对现有的以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再设计,更新教师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以学生的成长为根本目标的最好体现。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方法的快速更新,这种创新将不断深化,而学生将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有:构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法、创设适合小学信息技术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

  重点是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难点是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创新。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教育革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因此要在文献研究中学习相关的理论并要借鉴他人的经验。

  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是在教学中对教学的研究,为使研究工作按照研究设计开展,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课堂教学的个案分析,不断总结与反思,以寻找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评价的创新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进程

  本课题自从2011年11月立项开始,已经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提高研究水平,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落实以下工作措施:

  1.规范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流程。学校校长室非常重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要求规范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流程。学校先后制定了“邵伯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办法”、 “邵伯小学课题研究制度” 、“邵伯小学教育科研奖励办法”等制度。为加强对课题研究的领导,切实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确定以教科室为课题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并且负责业务指导。落实课题组成员工作责任,明确分工。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课题组成员按计划研读相关的理论专著,采用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积累有价值的理论学习材料,为更好的进行本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3.各实验教师分别在三、四、五年级进行教学实践,上好实验课、示范课,课后成员间集中进行认真而有针对性的讨论,分析得失利弊,集思广益,及时反思,重点是创新模式的运用。

  4.开展各种教学研究活动,进行专题研讨,总结经验。

  5.个案研究。对实验班级或学生个体进行观察,记录案例,为课题研究提供直接依据。

  6.以学校的兴趣小组为依托,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技能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并力争取得较好的成绩。

  根据以上工作措施,具体开展了以下各种工作:

  (一)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校本培训。

  课题组自从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以来,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校本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高实验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并以此服务于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及信息素养,也进一步强化学校的特色建设。

  (二)开展课堂教学大赛,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与。

  对照课题研究进度,认真组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运用创新教育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每学期初制订计划,大力推行“一人一课”,进行课堂教学、课后教学反思竞赛活动,覆盖面广,活动效果突出。

  (三)与语数外大学科互动,取长补短。

  学校根据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数外大学科的教学中存在一定差距的实际情况,安排教科室牵头,组织学科之间的互动活动。首先组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观摩语数外大学科骨干教师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创新》课堂教学(我校“十一五” 研究课题,已结题)展示,教学地点就安排在信息技术教室,主要是观摩这些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肢体动作、组织教学等专业素养方面的表现。再组织这些骨干教师观摩课题组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后大家开始互评,要求开诚布公,坦诚相对,每个人都能做到各抒已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这样的活动中课题组成员能够感受到自己教学方面的不足,并且能从其他学科中取长补短,效果非常好。

  (四)积极辅导学生,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与信息素养。

  课题组成员带领学生动手设计网页,开展电子小报,手抄报,电脑画展PPT制作展评,并分别装订成册,并适时以戗牌的形式在全校展示。将课题研究的成果最大程度地反馈到学生身上。让学生成为课题研究的最大收益者也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六、阶段性成果

  本课题自实施以来,我们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依托学校优越的信息技术环境,着眼于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着重于提高教师的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和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并将这种成果最终反馈到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上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

  (一)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学习意识和研究意识,能够清析地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业务能力的重要性,改变了过去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重技术轻教学的现象,也提高了学科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学生学习评价模式的改变,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研究,课题组成员初步形成以下几个课程教学模式:

  1.“设计情境→任务驱动→自主探索”模式。

  基本流程:创设情景 → 提出问题→任务驱动→合作探究→展示成果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课题组教师尝试在教学中,首先将课堂教学内容创设成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场景,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模式。此模式主要适合中低年级学生。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画图》这部分内容时,教者首先设定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今天天气很好,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阳光灿烂(学习《画圆》);红通通的太阳下,一只金黄色的小鸡走来,好像很着急,原来她和妈妈走散了(学习《填充颜色》);小鸡看见远处有一所小房子,它想这是不是我的家呢?(学习《画矩形》)小鸡发现了一条路,路很直,还有两级台阶呢。(学习《画线》)小鸡还发现路两边长了不少绿色的小草,小草中开了一朵朵颜色鲜艳的花。(《修改图形》),小鸡走到了房子前,它认出来了,这就是它的家,因为家门口摆了一盆美丽的鲜花呢!(《画多边形》)这时鸡妈妈也带着其他小鸡回家了。(《复制与粘贴》)小鸡看到鸡妈妈高兴地叫着“妈妈”,和其他兄弟姐妹也打起了招呼(《添加文字》)。天晚了,太阳快下山了,鸡妈妈招呼小鸡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回家(《调整图形》)。这样的情境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能很快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一个个任务驱动下,与同学合作,完善自己作品内容。当学习结束时,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都很开心,觉得自己也会画童话故事了,成就感油然而生。

  2.“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分组合作”模式

  基本流程:创设情境→自主探究→组织交流→分工合作→展示成果

  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景中自主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展开自主探究或协作学习,通过交流逐步完善认知结构,进而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适合中高年级学生。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保护珍稀动物》一课时,没有给学生直接讲解我们要做什么,而是先播放了一段展示大量动物被屠杀、动物生存的环境遭破坏、很多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视频。播完后,问学生:你们看了有什么感想?学生说我们在思考能为这些动物做些什么呢?学生进而提出做演示文稿向社会呼吁,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爱护环境保护动物的队伍中来。学生开始自主搜集资料,明确任务,分工合作,最后大家完成的情况都很好。

  3.“课堂” → “社会” →“课堂” 模式

  基本流程:课堂提出问题→社会自主探究→课堂组织交流评价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对本课程的基本性质作了明确阐述: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学习领域作为课程形态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所以说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综合实践活动特征很明显的课程,我们在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及解决办法,然后再带着新的问题与发现回到课堂,这种“课堂-社会-课堂”模式的良性循环,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兴趣和欲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培养了学生组织活动、资料搜集、及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等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中高年级段学生,这是我校六年级学生用PowerPoint和,制作的《谁不说咱家乡好》的演示文稿,他们分组深入排档、酒店、老街、文化管理部门访问,获得了很详实的素材,所制作的演示文稿质量非常高。

  (三)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们正研究构建以下多元化评价体系

  1.评价语言的多元化

  通过课题研究信息技术任课教师摒弃了一贯的简单化标准化评价语言,诸如“真好”、“很聪明”等,配合自身丰富的肢体语言,采用生动而富有激情的口头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教学中,课题组教师不仅积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及课堂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也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甚至激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形成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模式。

  3.评价手段的多元化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信息技术课课堂评价不仅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采用建立学生电子成长档案袋、课堂表现评价表、小组合作记录表、期末考查等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格式如下:

  邵伯小学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

  年级 班级 姓名 年 月 日

项目

A

B

C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

上课能认真听讲,较快完成操作任务。

上课能认真听讲,操作依时完成,

上课无心听讲,操作不能按时完成。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

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

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

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小组合作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能准确地领会或总结其他组员的话

能基本领会或总结其他组员的话

不能领会或总结其他组员的话

对需要帮助的成员主动提供个人帮助和支持

对需要帮助的成员能提供个人帮助或支持

对需要帮助的成员不愿提供个人帮助或支持

能积极肯定其他组员做出的贡献

尚能肯定其他组员做出的贡献

不能肯定其他组员做出的贡献

思维

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

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我这样评价自己:

同学眼中的我:

老师的话:

  注: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

  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

  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

  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

  (四)通过各种公开课、竞赛课、观摩课的开展,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两年来课题组成员有十多篇论文、教学案例在各级竞赛中获奖或发表;在各类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得较好的奖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自主、主动探索问题,获取新的知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信息技能操作水平和信息素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学生参加了校级、省市区级竞赛,获得了较好的成绩。(详见附表:阶段研究主要成果一览表)

  (五)课题研究强化了学校信息技术特色建设,促进了学校信息技术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在课题的研究中,学校硬件设备不断完善,各种教学软件逐渐丰富。教师的信息技术专业素养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活动也进行得有声有色,进一步彰显了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特色,强化了建设。

  七、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激发了教师的参与热情,促进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的改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行为转变并不十分到位。有的教师虽然学习了相关理论,掌握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在真正的平时教学中还是很难跳出传统教学的影响。

  (二)由于学校信息技术组任课教师较少,每个教师都兼职其他工作,工作量大压力重,而投入课题研究需要很多时间,但是毕竟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现实的情况与他们从事课题研究的愿景产生了冲突,有点顾此失彼,疲于应付。

  (三)课题研究内容的提出,还只是处于一种初步探索阶段,还不能形成系列完善的模式体系。

  (四)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和管理还不够严谨和科学。

  八、下一步的研究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计划对方案进行调查、修改、补充、完善,继续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加强课题组成员的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和教学业务能力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加强课题管理,重视研究过程中的档案资料积累,重视教师实践后的案例反思,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特别是在研究过程中关注反思、及时反思、有效反思,努力打造课题研究中的精品课例和精品文章,形成研究成果专集。

  九、预期研究成果

  1.课堂教学实录。

  2.制作一批优质的教学过程设计课件。

  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创新与评价研究》论文集。

  4.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课堂教学业务能力。

  今后的工作我们任重而道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沿着有新意、讲科学的思路继续将此课题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精神延续在我们工作实践中,以全新的理念、积极的态度做好结题工作,实事求是地撰写工作报告、研究报告,为结题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也为继续推进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工作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美]加里·D.鲍里奇 易东平 译《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2—23

  [2] 牟艳娜.《解析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新动向》[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5—17

  [3]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13年修订)》. 苏教基﹝2013﹞5号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