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篮球模块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体育篮球模块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 郑伟锋(执笔)  

   

一、研究背景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1.课题研究背景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拓展了课程学习领域,构建了不同水平段学习领域目标体系,取消了小学体育教材,以目标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只要教师依据课程各水平段学习领域目标及组合本地、本校等实际情况出发自主选择,这就给教师在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时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也对习惯于传统备课、教学思路和教学实践的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于体育教学中的篮球运动来讲,它是一项集体对抗的球类游戏项目,具有趣味性、集体性、对抗性的特点和锻炼价值,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但是,至今小篮球教材还没能做到按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和规律来科学地安排教材。以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著的《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参考书》(以下简称“省编教参”)小篮球教材为蓝本,多年的教学我们虽竭尽全力,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始终难以达到小篮球教材的教学目标,特别是技能目标更是相差甚远。省编教参的小篮球教学内容主要安排在五年级第一、第二学期进行教学,省编教参是将小篮球单元教学内容分开地排列在一学期的各个时段中开学上几节,期中上几节,期末再上几节。这样构建的教学单元,内容过于分散,难以形成整体。学了忘,忘了再学,忽略了运动技术完整综合学习和实践的运用,影响其教学效果;另外,省编教参的小篮球教学单元的课时数分配比较少,共安排18课次(9课时)每学期9课次(4.5课时)篮球明明是一项重要的教材,但每一节课中编排有小篮球和技巧两项教材,又分别将其归到小篮球和技巧教学单元之中,使得一节课造成割裂,破坏了一个单元的独立性和连续性。这样的教学单元设计,优点是教学内容比较丰富,有助于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缺点是教学不易深入,学生对教材理解不深,掌握不牢,容易导致“蜻蜒点水”一带而过的后果,使学习只能停留在“初步体验”的程度上。而这种“初步体验”又被多次重复,这对于学生技能的掌握和兴趣的提高,都是有害而无益的,以至于在学了十几年的体育后没有学会什么体育技能,更谈不上对体育有更深的理解了。基于此,我们想借鉴模块的整体教学思想,结合小学体育教学特点,以“小学篮球模块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策略研究”为突破口,对小学篮球单元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作一些探索与研究。  

“模块”教学实施可能是体育教学中一种中间环节的改革,它上会牵动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改革,下会影响体育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它很可能是现阶段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又一个重要突破口。本课题研究旨在依据模块教学的思想,通盘考虑,以整体的思路设计小篮球教学与实践,通过小篮球“模块”教学案例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验,探索符合小学阶段要求的模块教学的基本理念、基本构成、操作策略以及探讨在小学阶段运用模块教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小篮球校本教材的开发,推进“2+1”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高小学体育篮球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  

2.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模块”一词原意指建筑施工中使有的标准砌块,后为计算机行业中广为运用,指将系统或完整程序控制功能分解成若干个彼此具有一定独立性、完整性,同时又有一定联系的部分,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渐成为西方国家许多学校采用的一种课程新形式。模块是一种整体教学,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单位,能反映出实现学习目标的全过程。它具有更强的综合性、灵活性、开放性,更富有弹性,这一特点是现代学校课程所追求的,也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我国在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将“模块” 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设计模式,受其影响,“模块”遂作为“单元”替代词而广泛使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对“模块”的描述是:每个模块由某一运动项目(如篮球、有氧操、短距离跑、中长跑、太极拳等)中相对完整的若干内容组成,一般为18学时,以便学生对所选模块进行较系统的学习;《人民教育》杂志2005年第1516特别推出了《新课程模块备课教学示例(小学语文)专辑》,倡导一种以整体的思路设计教学与实践。其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 郭华 教授在《一种整体的教学视野—“模块”的意义及其教学要求》一文中对模块的阐述是:所谓“模块”,是一种整体的教学视野,即主题单元。把具有较强内在联系的、具有共同主题的内容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就其内容而言,整体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都至力于共同说明一方面的问题;就学生而言,在学完一个单元后,应对单元的共同目标有清晰而全面(而非分散、孤立的)整体把握。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系副教授高翠霞在《自然与生活科技课程》中提出了“教学模块”是一个主题式教学的教案,或称之为一个“大单元教学计划”的概念,并依据教学过程(或学习活动)明确提出了“模块”的发展流程;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 顾渊彦 教授在《体育课程设计与教学单元构建》(《体育教学》杂志2006.6)一文指出:体育课的一个教学单元小到1-2节课,大到7-8节课,如果还要再大,可把它们设计成模块。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以长远眼光审视教学效益,以整体的思路设计教学和实践,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并取得了相当大成绩与较为广泛的认可,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  

教学单元是一个教材的基本单位,又是一个完整教学过程的单元教学基本单位,还是一个教学方法的集合体,更是一个教学模式的载体。因此,单元是体育教学中的中间环节,它上会牵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的改革,下会影响教学过程、方法的实效性。单元教学的改革是世界许多教育界人士所关注的,日本二战以后就在小学应用连续课时单元组成的全年教学计划,美国学者也明确指出“3周每周3次课的单元到底能教会什么,9学时课很难超过初步的体验,能保证学生有进步的单元是不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可见,改革单元教学已是摆在国内外学者面前的一项关系到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重要课题。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均认识到单元教学是体育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突破口。当前,改革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单元教学的改革这一环节,在立足于本国国情的基础上,探索改革单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对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选题意义、价值与创新之处  

2选题的意义及研究价值  

近年来,由于受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的影响,“模块”这个词逐渐走进了体育教学领域,并作为“单元”替代词而被广泛使用,也有人称之为“主题单元”(此“模块”不同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是使用的“模块”,不具备高中课程“模块”所有特性,本课题研究中所指的“模块” 将在“研究假设”部分中详细阐述)。由此也就有了“模块”教学、“模块”备课等说法。尽管说法不一,但它们的内函所指是有相近之处的。事实上,在新课程实施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九年一贯的思路来设计的,构建中小学相衔接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从而有效地保证了体育基础教育的连贯性,自然而然,也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有“全盘考虑、整体设计”的意识。学生学会生存、获取健康知识、掌握健身方法(或技能),是体育教学的特性,也是优势。但长期以来,这一优势并没有得到很好体现,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有效地整合某项运动的技能、知识以及相关资源,“模块”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思路,这就需要呼唤开放的、具有整体的意识设计教学与实践。  

体育教学单元不能零敲碎打,应整体策划、精心设计、高度综合,让学生担当学习的主角,模块教学正是这理念的体现,它强调教学的整体性、开放性、综合性以及资源的整合与生成。模块的整体教学思想是符合人对一切事物的认识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以模块整体设计教学,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这种模块化的内容呈现方式,一方面由于在时间上的充裕、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和系统性的加强,这将有利于学生对某一项内容有一个更为充分和全面的认识与掌握,而运动技能的提高又将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利于学生得到更充分、更完整的运动体验,感受合作与竞争,感受运动的乐趣。另一方面“模块”教学的知识是以结构化的而不是零散的形式整合进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这样有助于学生身心及个性品质等得到全方位提升和学生整体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各学段相关学习领域的水平发展目标的实现。  

3.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我们想借鉴模块的整体教学思想,结合小学体育教学特点,试图通过 “小学篮球模块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在立足于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小学体育单元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实践指导思想,建立大单元体育课程观,以整体的思路设计教学,探索一种新的备课、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将篮球运动相关的一系列知识、技能作为一个整体,视为一个教与学的“模块”,进行有目标、有系列的教学活动,以达到单元教学的相对独立性、整体性、连续性和阶段性。每个模块都是整体推进的,从而形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模块”教学至少能够实现两种功能:对教师而言,能拓展教学创新的空间,尝试新的思维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在灵活整合中实现小学体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对学生来讲,能够在更符合他们认知和技能形成规律的情境中学习。  

三、理论依据与研究假设  

1.理论依据  

(1) 系统论的“整体原理”。从优化教材结构着手,运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编排教材,沟通教材之间的联系,使每个单元不再是点滴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个“知识链”、“知识块”,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布鲁纳的整体法实验研究表明,解决问题,整体法优于部分法。  

(2) 学习动作技能有其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获得的动作技能有所不同,同一动作技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掌握的程度也是不相同的。如:婴儿期主要获得移动(如跑、跳、投、推、拉、攀、悬等)动作技能;从进入小学开始,逐渐从游戏、比赛性活动中获得竞技运动方面的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生产劳动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也不断地得到巩固和熟练。因而,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应不失时机地发展身体素质,把握好某些运动技能发展的“最适期”,通过安排某一教材的大单元教学,使某方面的素质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促使身心的协调发展。  

(3)在体育学科中实践“模块(单元)教学”的意义体现在:有利于解决学校体育传统项目设置相对稳定与满足学生体育活动兴趣爱好广泛选择的矛盾;有利于打破学科壁垒,注重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有利于学校体育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沟通;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有利于教师的合作、交流和自身的成长以及给教师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与挑战;有利于提升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内涵。  

2.研究假设  

本课题研究中的“模块”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实践指导思想,基于明确的教学目标, 围绕篮球运动项目为主题,将与篮球运动相关的一系列知识、技能以及通过整合、重组和拓展性开发的某些运动技能和运动形式作为一个整体,视为一个教与学的“模块”,进行有目标、有系列的教学活动,能达成新课标相关学习领域的水平发展目标。每个模块都有相对独立的教学、学习和评价单位,是篮球运动项目的完整、独立、连续的教学过程。  

本课题研究所提出的“模块”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最小基本单位,一个模块按水平学习目标还要划分为若干个子模块——整个小学阶段分三个子模块(主题教学单元),即一个水平学段为一个子模块。每学完一个子模块可以获得相应技能、知识或能力,并达到新课标相关学习领域的水平发展目标。以上可见,模块也是由各自相对独立的几部分内容组成,最终也要通过几部分内容的分别实施来达到模块的统一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模块与以往的教学是相似的,并无特别之处。但在实际教学设计阶段,要通盘考虑、整体设计,即要整体考虑教学目标、课时分配、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资源与开发,在模块整体设计之后,还需要对具体到每个课时的内容做具体的设计。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1) 本课题旨在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模块教学的思想,通盘考虑,以整体的思路设计小篮球教学与实践,通过小篮球“模块”教学案例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验,探索符合小学阶段要求的模块教学的基本理念、基本构成、操作策略以及探讨在小学阶段运用模块教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构建、完善、推广不同水平学段篮球模块教学的框架和操作策略,从而推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小学体育篮球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  

(3) 开发《篮球》模块课程,充分发挥原有体育课的特色,逐步形成小学低、中、高年级小篮球教学的特色,推进“2+ 1 工程的实施。  

(4)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在愉快的篮球学习中体验到动作的内在魅力,领悟篮球运动的奥妙,从中体验到篮球运动的无限乐趣,达到激发兴趣、塑造个性,培养能力,以充分满足其终身体育的需要。  

2.研究内容  

(1) 树立整体教学思想,通过小篮球“模块”教学案例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验,探讨小学体育模块教学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2) 探索《小篮球》模块课程开发与小学篮球运动器材资源的开发、利用;  

(3) 探索不同水平学段篮球模块教学设计的规律和操作策略 (1)  

(4) 探索小学体育篮球模块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业的评价体系。  

1:小学段篮球类模块教学内容框架体系  

模块库  

模块链  

模块元  

  

  

  

  

  

  

  

  

  

  

  

水平  

一:  

赛斯  

特篮  

  

一年级:个体间进行展示个性运动,体验持球奔跑与投篮的乐趣。重点是运球与投篮相结合的游戏练习。  

有趣的地滚球;单手拍球;单球交互拍球;看谁投的准、拍球比多;灌篮高手(动画)等。  

用力拍球弹高;双球交互拍球;拍球绕行;3600投篮;快投比准;灌篮高手(动画)等。  

二年级:同学间进行友好地运动,体验传球与投篮的乐趣。重点是传接球与投篮相结合的游戏练习。  

绕圈拍球;双手交互拍球;自抛自接;相互递传球;活动篮圈;灌篮高手或比赛集锦等。  

抢球投篮;掷球比远;叫号接球;截住空中球;接球投篮;灌篮高手或比赛集锦欣赏等。  

水平  

二:  

手球  

型篮  

  

三年级:体验手球型篮球比赛变化和乐趣,形成简单的与投篮有关的技能。重点学习传球技术,既重视比赛的胜负,也重视同学间的对话。  

转身传递球;反弹传球;定向(三或四)传球;传球比快;转身快速传球;呼声转身接球;移动传球;活动篮圈;比赛(灌篮)集锦欣赏;篮球知识及本校小篮球运动发展概况等。  

四年级:思考手球型篮球比赛技战术变化和乐趣,将简单的技战术配合问题运用到比赛中。重点是学习运、传球与投篮配合,在游戏中学会建立规则,并遵守大家制定的规则。  

球穿跨下转身抢球;变向运球圆圈追传;交错传球;传抢游戏;二对二传接对抗;传球射门;跑动中呼声接球投篮;比赛(灌篮)集锦欣赏;篮球简易规则等。  

水平  

三:  

趣味  

性篮  

  

五年级:集中进行3人半场(全场)的攻防转换练习,学生自定战术,把握自己的学习目标,边评价边练习。重点是集体商量调整规则,促进技能优、良、中、差的同学间相互配合,协调、愉快地进行练习和比赛。  

运球组合;投篮抢分;行进间转身传球;限制运球对抗;圈内运球与抢球;争夺控球权;单兵对抗;多攻少、少防多简单战术;两人配合对抗;三对三半场对抗;NBA(CBA)篮球比赛实况及篮球明星介绍;篮球场地与规则  

六年级:模拟正规的篮球比赛(小场地、低篮架、大篮圈),让学生进行各种姿势的传接球、变化运球及投篮,从而享受篮球运动的乐趣。重点是在安全的前提下队内同伴共同商量攻防战术,并用于比赛。  

花样运球;谁的传球耐力好;圈内运球与抢球;运球交叉掩护投篮;看谁快攻快;多攻少、少防多战术配合;三对三半场对抗;三组循环对抗;全场五对五对抗; NBA(CBA)篮球比赛实况及篮球明星介绍;篮球规则与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设计  

1.研究思路  

1)各水平学段单元“模块”教学的设计  

水平一学段以“情境激趣式”为主。重点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培养习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因而趣味性是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首先予以考虑的因素。对技术性和竞技性较强的项目,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简化规则、改进方法、改变场地、器材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这主要靠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情境激趣式”阶段主题目标是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过渡。  

水平二学段以“竞争合作式”为主。重点是分层次教学与分类指导,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竞争合作的能力。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应表现在确立主题与选择教学内容时都要注重师生的双向交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通过师生间的诱导、引导、指导,主动参与竞争,激励了学生的进取心,营造合作氛围,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够平等受益。“竞争合作式”主题目标是帮助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水平三学段以“自主探究式”为主。重点是进一步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保证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效果。教师组织某一模块教学的过程中,多通过设疑、讨论、质疑、交流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获得技能的拓展及知识的灵活运用,并引起探索、追求,获得新知的心理愿望和学习兴趣。“自主探究式”主题目标是帮助学生从“学会学习”向“探究学习”拓展。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各水平学段的设计并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它是在水平目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建构的教学结构,有时根据教学实际,可以互相渗透,互相包容。  

2)单元“模块”教学课时数的安排   

单元“模块”教学课时数的安排是构建“模块”的重要环节,在确定模块教学课时数时不仅要考虑完成教学目标的实际需要,还要考虑教材的难度、学生水平以及场地条件等情况。每个模块的课时数,一般为28课时,再按课时数比例分配到三个水平学段的子模块之中。由于学生基础的不同,即使在同一年级进行同内容的学习,完成同一学习目标,子模块的课时比例也是不同的。如低年级(水平一),主要以情境激趣式为主(运动参与),主要是以故事和情境变化组织教学,较多情况是以5课时完成一个子模块教学,或更少。随着水平学段的提升,子模块教学可逐渐增加到8~12学时(水平二为8课时;水平三12课时),或更多一些。  

35.3“模块”教学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杠杆模块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不断修正和完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和方法手段的重要依据。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教学设计的评价。教师应该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并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发展性评价”是当前对学生学习评价中被普遍认同的评价理念,它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倡导科学、客观的评价每一个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是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相一致的。然而,其评价标准的制订则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这是当前亟待尽快完善与解决的问题。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从多学科多角度开展对模块教学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最新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2)实验法:在本校三、五年级随机抽样选择2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和2个班作为对照班,开展实验研究。对照班仍按省编教参小篮球单元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实验班采用整体教学思想构建的小篮球模块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  

(3)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师要坚持行动中研究、研究中实践,以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提高的原则,通过研究修正和完善原有理论假说,为本课研究提供多种操作策略。  

(4)问卷调查法:对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前后效果问卷调查和组织专家对教学效果全面评估。调查表借鉴毛振明博士提出的“好课四原则”而设计的体育调查量表。  

对体育课是否有兴趣的调查20个问题;  

对体育课效果情况的调查9个问题;  

学生对问题选择“是”、 “说不好”、“不是”来回答,选择“是”计3分、“说不好”计2分、“不是”计1分;对获得的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并对照评价量表进行分析。  

(5)数据统计法:进行实验前期和后期测试,测试所得的数据进行校对、分析、整理、分类。  

六、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三年,始迄时间为20061月—200812月,总体研究的技术路线沿“理论筛选—实践探索—反思总结”展开。  

1.准备阶段20061~200612月)制定方案、文献研究、申报论证、统一认识:  

文献研究、理论筛选;完成课题方案设计、论证及申报立项等工作;制定课题管理制度;课题组成员分工、理论学习;构建篮球模块教学的整体设计框架;  

2.启动阶段20071~20076月)理论学习、成员培训、抽样测试、构建框架:  

制订课题实施计划;理论学习;修改、完善篮球模块教学的整体设计框架;编印《篮球》校本教材初稿;确定实验班、对照班,开展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分析;建立课题网站;  

3.实施阶段20077~20086月)全面实施、调整改善、反思总结、成果推广:  

实践应用、理论学习;总结、反思、调整、修正、完善方案及操作过程;篮球模块教学的典型案例设计与实施;《篮球》校本教材修改、完善、出版;完成篮球模块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业的评价体系;建立《小篮球》专题学习资源网;  

4.结题阶段20087~200812月)实验比较、科学分析、资料管理、展示成果:  

召开篮球模块教学成果展示现场会,总结、完善、推广篮球模块教学设计;编印《篮球模块教学设计典型案例(论文)集》;对研究所获得的材料、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申请结题、展示研究成果。  

七、预期研究成果与保障条件  

1.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主要阶段  

成果  

  

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论文  

06.10  

郑伟锋  

篮球模块教学实施方案与教学建议研究  

论文  

07.6  

郑伟锋  

篮球模块教学中教学方式的策略研究  

论文  

07.6  

周秀兰  

《小篮球》专题学习资源网  

网站  

08.6  

郑伟锋  

篮球模块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业的评价策略研究  

论文  

08.12  

课题组  

最终  

成果  

《篮球》模块课程教材  

教材  

07.12  

课题组  

篮球模块教学设计典型案例(论文)集;  

论文(案例)  

08.12  

课题组  

篮球模块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研究报告  

08.12  

郑伟锋  

2.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 课题责任人曾承担过常州市“十五”体卫艺重点课题1项,结题获市二等奖;曾参与中央教科所“十五”学校体育卫生规划重点课题(批号:TWA1031)《中小学生体育与艺术素质多元化主体发展的策略和评价研究》研究工作,该课题结题获一等奖;课题组成员已有 50余篇教学论文在省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或在市级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评比活动中获奖、交流。  

(2) 课题具体负责人为常州市小学体育教育名教师工作室成员(常州市教育局成立),本课题将依托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的研究团体,在工作室领衔人的带领下,以工作室群体成员的智慧,对本课题的实施与管理进行专题研究。  

(3) 跟据课题研究需要,我们聘请了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甘亦农、金坛市教育局教研室李长志作为课题研究组的专家顾问,负责课题研究的业务指导,包括调查研究、方案设计、过程指导、成员培训、课题咨询、论文评改等工作。  

(4) 课题组成员已有了合作的经历,各自取得了相当大的科研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每个人都乐于实践、敢于创新,具有良好的教科研素养和能力,通过多次对模块教学的专题学习、研讨、交流、实践、探索、反思,对“模块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与理性思考,对本课题研究目标、实施策略、研究思路已经有了普遍共识,方案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5) 学校领导重视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研究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等将得到保证;我校于20029月开设《小篮球》校本课,每周1课时排入课表,并编印了《小篮球》校本课程教材。  

3.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  

在学校领导以及全校教师的支持和关心下,我校于20029月开设《小篮球》校本课,每周1课时排入课表,并编印了《小篮球(试用)》校本课程教材,《小篮球》课程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小篮球(试用)》校本课程教材,已被多所小学借鉴使用,取得较好的社会影响。  

4.已取得与本课题有关研究成果  

(1)《小学体育单元教学新视野——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初探》被首届“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暨现代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录用为“书面交流”(20071)  

(2)《对活动类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发表于《教师进修》2004年第二期;  

(3)《运用现代教育理论 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在“常州市省级实验小学第三届群体研究协进会年会”上作“大会交流”;  

(4)《小篮球》校本课程教材,20039月学校开设校本课并实施;  

(5)《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效果研究》被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录用为“书面交流”,并参加了“大会交流”;  

(6)《小学体育课程评价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教育学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论文获一等奖  

(7)《小学体育主题教学单元设计探索与实践》,发表于《体育教学》20076期;  

(8)《重视“案例”研究,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发表于《体育师友》2006年第二期;  

(9)《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学法研究》,发表于《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03年第一期;  

5.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姓 名  

  

专业职务  

学历  

课题组中的分工  

李长志  

金坛市教育局教育室  

中高/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  

本科  

指导顾问  

甘亦农  

常州市教育局教育室  

中高/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  

本科  

指导顾问  

周学东  

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  

小高  

副校长  

本科  

课题组长  

郑伟锋  

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  

小一  

常州市骨干教师  

大专  

课题组副组长  

具体负责课题实施与管理  

周建明  

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  

小高  

常州市骨干  

本科  

班级管理、资料管理  

陈一新  

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  

小高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大专  

班级管理、资料管理  

唐文伟  

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  

小高  

中师  

问卷调查与分析  

篮球模块设计与实践  

  

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  

小高  

大专  

问卷调查与分析  

篮球模块设计与实践  

祁秀珍  

金坛市第四中学  

中高  

常州市骨干教师  

研究生  

教学评价  

篮球模块设计与实践  

张勇卫  

金坛市华城实验小学  

小高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本科  

教学设计  

篮球模块设计与实践  

徐今安  

金坛市城西中心小学  

小高  

金坛市骨干教师  

研究生  

教学评价  

篮球模块设计与实践  

蒋建全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小高  

区体育骨干教师  

大专  

教学设计  

篮球模块设计与实践  

周丽俊  

金坛市殷雪梅小学  

小高  

金坛市骨干教师  

大专  

教学资源  

篮球模块设计与实践  

邹美菊  

金坛市常胜小学  

小高  

金坛市骨干教师  

大专  

教学资源  

篮球模块设计与实践  

李益平  

金坛华罗实验学校  

小高  

金坛市学科带头人  

本科  

学习方式  

篮球模块设计与实践  

周秀兰  

金坛朝阳小学  

小高  

金坛市教坛新秀  

大专  

教学方式  

篮球模块设计与实践  

  

金坛市后阳小学  

小一  

大专  

教学设计  

篮球模块设计与实践  

储晨辉  

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  

   

本科  

问卷调查与分析  

篮球模块设计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 李长志.模块课程视野中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2006.5.  

[4] 孟文砚.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模块”的探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6(3):48.  

[5] 顾渊彦等.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单元[J].体育教学,2006(2):12.  

[6] 顾渊彦.体育课程设计与教学单元构建[J].体育教学,2006(5):17.   

[7] 顾渊彦.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70-193.  

[8] 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4-99.  

[9] 郭华.一种整体的教学视野——“模块”的意义及其教学要求[J].人民教育,2005(15-16):16.  

[10]吴维铭等:体育大单元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4):59.  

[11]毛振明.“大单元教学”一一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J].浙江体育科学,1994.(5):5-8.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