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社会环境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活动计划
研究课题名称:
小学品德科社会环境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主要成员:
组长:谢萍 副组长:郭银波
成员:黄碧燕、王婉贞、郭水英、林桂芬、谢家新、黎素兰、陈东东
课题研究的研究目标:
(一)促进教师掌握先进的品德教学思想,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师掌握如何充分利用社会环境资源进行品德科目教学,让社会环境资源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二)建构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和我校,使其更具有规范性、针对性、实效性与可操作性。
(三)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形成一批教学研究成果,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培养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放教学空间、改进学校效能,促进学校发展。
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希望开发和利用存在于学校、家庭、社区等的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环境资源,建立小学品德社会环境资源利用与开发的专题网站,力求为品德教学中关于社会环境的内容提供比较完整的图片、课件、设计等材料,为教师开展社会环境教学提供参考,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现实化的品德学习与良好品德行为形成的资源环境,为学生认识社会提供有价值的资源。
1、进行社会环境资源序列研究,针对低、中、高各级段小学生的品德认知能力和社会化心理水平提供程度合适的教学平台,积极引导儿童健康发展。
2、建构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互动的品德学习来源渠道,拓展教学空间、解决“如何在利用社会环境资源更好的培养良好品德形成”的问题。
3、探究“社会环境资源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指导策略,解决学生品德形成知、情、意、行的内在统一(在社会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让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系列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探索学生在亲自参与“社会环境资源开发与利用”实践过程中的发展性评价策略,通过有效的激励反馈,关注学生“品德形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
5.建立专题学习网站(名称:《小学品德科社会环境课程资源库》)。
它将成为石楼中心小学校园网的一部分,它动态化地呈现出本课题的系列研究成果,为教师进行品德教学和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提供指引和材料。它是品德科社会环境课程课程资源研究的成果,既可以方便教师备课时寻找相关资料。
6.形成一批课例、社会调查表、社会调查图片、录象、反思、家长评价量表等。
研究的方法与策略
在实践中,以行动研究为主。行动研究主要在常规条件下进行,与日常教学、教育和管理工作相结合,同时也根据实际需要辅之以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遵循行动研究:遵循目标→实践→反思→调节的程序,循环往复,不断把研究实践推向深入、对学生认识社会环境的活动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2)调查研究法:对学生课余时间的分配情况进行调查,对学校、家庭、社区等有关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进行调查。了解已经存在的可供利用的社会资源现状,对课程开发与利用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3)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多种渠道查阅在社会资源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拓宽思路,进一步对小学品德社会环境内涵进行挖掘探究、拓展课程资源开发的渠道。
(4)叙事研究法:及时记录研究过程中的点滴体会、成败得失,为后续研究计划的调节提供依据。
(5)案例研究法:研究以解决问题为宗旨,为品德科教师实施教学提供参考。
主要的工作策略:
(1)行政领导挂帅,全员参与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为课题研究提供资金,聘请专家、成立了专项课题组。组长由副校长谢萍亲自担任,成员由参与了多次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的品德学科教研员、科组长、品德科骨干教师以及网络骨干教师组成。全体教师都将在课题方案的统一规划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
(2)健全机制,加强管理
学校将加强对课题开发与利用的领导和管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大力支持,有完善的硬件设施与师资力量,学校有畅通的校园网络,老师们具有较高的制作课件水平,还有高素质的信息技术科作为强有力的后盾。并将对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员进行专项的奖励。
(3)坚持学习理论、教学实践、课题研究三结合
通过学习,努力吸取各种先进的教学思想;通过实践,运用和整合各种先进的教学资源;通过研究,不断总结新的经验,三者有机结合,不可分割。
研究阶段及步骤
小学品德科社会环境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计划用一年(2005年9月——2006年10月)时间进行,分三步进行。
一、准备阶段:2005年9月——2005年9月
目标:启动课程研究计划,确定活动主题。
内容:
(1)组建课题组,学习有关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增强研究的责任性和自觉性。
(2)规划课程计划,设计和制定开发措施:开展宣传,营造氛围---开展调查研究并进行分析,收集有关文献及经验资料---落实阶段性开发措施。
成果形式:课题开发的具体方案、活动计划。
二、研究阶段:2005年10月——2006年9月
目标:形成“小学品德科社会环境课程资源”体系。
内容:
行政推动,全员参与,创建“品德科社会环境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库”。
资源利用与开发的研究计划:教师分级段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开展社会资源调查工作,设计品德科社会环境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活动课的指导方案,要求针对性强,主题集中,做好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并在实践中反思、调整。行政推动,更新家长教育观念,沟通家庭与社区,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方式,拓宽社会资源信息来源渠道;开始组建资源网。
成果形式:活动方案、品德科社会环境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库、音像资料。
三、结题阶段:2006年10月
目标:形成完整的品德科社会环境课程资源体系并建立有关活动档案。
内容:
整理活动成果,撰写结题报告;进行成果鉴定,进行总结、反思.
最终成果形式:
1、建立专题学习网站(名称:《小学品德科社会环境课程资源库》)。
它将成为石楼中心小学校园网的一部分,它动态化地呈现出本课题的系列研究成果,为教师进行品德教学和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提供指引和材料。它是品德科社会环境课程课程资源研究的成果,既可以方便教师备课时寻找相关资料。
2、.形成一批课例、社会调查表、社会调查图片、录象、反思、家长评价量表等。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