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文化的小学品德生本课堂构建研究》课题组观点

 《基于儿童文化的小学品德生本课堂构建研究》课题组观点

《基于儿童文化的小学品德生本课堂构建研究》这一课题研究是从儿童文化理念出发,重构小学品德的课堂教学,将有助于我们以新的思路破解德育难题。我们可以从“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等处研究并营造“基于儿童文化的小学品德生本课堂”。

“我们通过研究儿童文化的内涵,基于儿童的特点、天性来开展我们的品德教学,让品德教学基于学生的生活、特性,让品德教学去成人化,能有趣、生动、有吸引力,营造更儿童化的课堂。”基于这一点意义,我准备遵循“儿童情感发展的规律”,思考并实践六上第一学期的《品德与社会》课堂。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而体验、感悟又是情感的核心内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让儿童感受、体验,有效激发儿童的内在情感,不断染情、激情、升情、拓情,更有利于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并非教师单一的劳动,既有信息的反馈,也含情感的沟通。教师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把真情传递给儿童,才能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达到“以情染情”,“以情激情”的教育效果,而儿童“动情”,又是道德内化的重要环节,不仅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而且能使课堂气氛融洽,实现教学上的由“教”向“学”的转移,得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生本课堂”。

一、多媒体创设情景,染情促行。

在第一单元《珍爱生命  崇尚科学》中,课堂上可以运用许多视频渲染课堂。比如:“毒品的危害”、“中华之剑”等剪辑,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都会激起儿童内心对毒品、对邪教、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厌恶感,染情促行。二单元《民俗民风知多少》中也可以播放有关民风民俗的录像,吸引孩子,了解教学内容,如“赛龙舟”、“赶庙会”等。在多媒体的作用下,儿童在动眼、动耳、动脑等过程中整体体验、感受,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认识动态化,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可以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二、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升情促行。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比如:执教四单元《发展中的城市》这一课时,课前可以让学生去收集有关新闻——松花江受污、北京沙尘暴、各大城市盛夏停电和全国各地绿色生态城市图片;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回忆停电停水的日子;随后以“记者招待会”的形式,交流收集到的有关“碧水工程”、“西气东输”、“大电网”、“安居工程”的资料;最后结合自己所在城市的特点,给城市规划出金点子。课堂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个活动都得贴近儿童的生活,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收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升情感认识,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三、游戏活动活跃课堂,激情促行。

游戏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最大的心理需求。在二单元《民风民俗大观园》这一课的导入部分就可以运用游戏活动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比如: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选出一个代表到台上,其他同学根据老师出示的词语卡为他作出提示,不直接点到与答案有关的字词,让他猜。

⑵活动:指名上台后,教师出示:鞭炮  元宵  月饼  粽子  汤圆  灯笼  红包  青糰  香囊……台下学生进行提示。

⑶教师:(小结)这些物品代表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有了它们,这些传统节日顿时变得形象具体、亲切温馨了。这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民风民俗大观园”。(出示课题)

品德课课堂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活动性。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因此,品德课的课堂中设计针对性的游戏活动,能快速地激发起儿童内在的情感世界,从而引领自己的品德认识与品德习惯。

四、文学作品丰富教材,拓情促行。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艺术的一种,具有情感性。众所周知,艺术在给人提供一种赏心悦目的形式的同时,还从精神情操上陶冶人、提高人,即人们常说的“美感教育”。艺术家在作品中抒发的个人思想感情,期待读者的共鸣,意味着在思想感情上的沟通。因此,适合儿童的文学作品,适合教学的文学作品,同样能让儿童感动,丰富儿童的情感世界,开拓情趣,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执教三单元《劳动最光荣》之《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这一课时,可以通过寓言故事《蚂蚁与屎壳郎》,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通过《掏粪工人——时传祥》、《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等文学故事,懂得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同时可以有感情朗诵诗歌——《怀念时传祥》,从而激发内心对劳动者的崇敬;在课末可以让孩子交流有关劳动最光荣的格言并齐声朗诵《五月的歌》,将情感升华。

总之,我们要将教材所负载的情感内容寓于各种形式之中,在教学中使儿童唤起与教师相似的情绪和情感,这样才能在课堂中丰富孩子的情感感受和情感记忆。

我想:只有教师善于捕捉儿童的情感,并注重儿童情感的发展和教育,孩子才能从心灵的感动转化为实际行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这就是基于儿童文化的生本课堂。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