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研究》研究方案
《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研究》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问题,一些发达国家从1994年开始,就利用因特网进行教育活动.1995年,日本开始实施著名的“百校计划”,有111所中小学参加了这一基于网络的学校间的共同学习计划.1996年美国提出“教育技术规划(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itiative)”,此外,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在利用网络、利用远程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我国在2000年11月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的报告中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而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和,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至此引发了教育历史上全国性“课程整合热”,各地纷纷启动了大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项目.在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已没有单独的信息技术课程,而是关注信息技术如何在学科课程中整合的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关键是信息技术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否能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某学科教学质量”的实效,关键在于其理念、方法和模式.多年来,中小学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普遍反映整个教改并没有大的突破,主要问题在于,现有教改对教学理念、手段和模式等的“改革”不彻底,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本课题力图通过实践,研究问题,总结经验,以达到推动、开展、解决问题、开拓创新的目的.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中,确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新颖、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科教学提供了新的广阔的展示平台,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普及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因而要想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就必须合理的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本课题研究的主旨是在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实现整合的模式与方法,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实现整合的模式与方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化学学科教学质量”是适应和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需要.近年来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研究取得的众多理论和模式可以进行运用和借鉴,但是信息技术在向前发展,我们面对的学生也是发展变化的,由众多不断变化的东西决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不会止步,根据我们的初步实验说明,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整合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发现,去摸索解决的办法,去探求整合课的教学规律,把理念变为实际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的整合贵在行动研究.
二、概念界定
1、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缩微技术等,我们课题里主要指计算机技术.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指信息技术能够有机的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切实解决传统教学中的教学困难,真正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益、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使师生都能够通过教学获得充分的富有个性的发展.它是我国面向21 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的特点的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根据一定的课程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课程学习内容以多媒体、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让学习者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3、教学质量:不仅指单位时间内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而且指在一定时间内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其内涵应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面.
本课题的研究是要在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实现整合的模式与方法,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实现整合的模式与方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1、新的课程改革理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中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实现上述目标,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现代教与学理论:整合的模式与方法研究是对教学实践的研究,必须在现代教与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确保研究的方向性和准确性,如: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最临近发展区理论、终身学习理论、发展性教学理论、情商理论、合作教学理论、创新教学理论等现代教与学理论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析了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些理论的要义和内涵,能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指导.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虚拟课堂、虚拟学校的出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通互联网进行学习,学习空间变得无界了.教育信息化还为人们从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提供了机遇和条件.终身学习就是要求学习者能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求,确继续学习的目标,并有意识地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主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学习目标.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能够运用信息并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5、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主要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实现的.建构主义更能揭示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更适合于指导教师培训学习.这种学习环境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如果与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将是其他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由于新的教学思想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激发人们寻求和发展适合新技术和人们认知的新理论,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探索和创建一种可行的交互式教学系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都围绕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学习环境要素进行,把多媒体计算机当作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的认知工具,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求知.
6、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利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和展示有意义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求异和洞察能力;利用大容量存储技术,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利用图文交互界面技术,建造良好自主学习环境;利用信息组织结构和超全速技术,建造人类联想方式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建立模拟实验环境,设计仿真实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科技服务各种工具、平台,让学生创造作品.摆脱把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仅仅作为一促播放工具,用来传授知识,而要把它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构建多种信息环境教学模式.
7、人本主义理论:根据罗杰斯理论,人的认知依赖可靠的人际关系,机器的存在不但使得这种关系日益淡薄,人在机器的运行中逐渐沦为工具.所以,信息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人性化是其效率发生的关键.
8、创新学习的理论:创新学习鼓励学习者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重视培养创新实践的能力.教师的培训工作需要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地认识自我、否定自我和超越自我.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推进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课程整合,从根本意义上说是通过学科课程目标的实现,来促进本次课程改革目标的落实.作为本次课程改革中课程实施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整合的全面推进,在不断丰富学科课程教学的内容、方法、途径,完善传统的学科课程教学模式,不断催生、整合课程新模式的同时,必将对学校的课程实施的改革与发展带来全方位的影响.
1、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
近年来由于全校师生的奋力拼搏,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我校是天津市教育技术先进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起步早、起点高.随着我区教育网实现覆盖和终端到组工程的实施,更具乐观前景.特别是我校申报的课题《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研究》,随着课程整合的启动及其不断深入,将会逐步带动学校信息化资源环境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整合,将对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全过程提出全新的挑战.信息技术在课程的实施、开发、评价等各个方面将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开发技术、媒体传播技术和教学系统的设计技术等,将成为教师继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基本课程.教师不仅将在课程整合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受到信息时代新技术的恩惠,而且必将带来专业化技能的新发展.
3、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课程整合的实施,在丰富学科课程资源,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包括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方面,与传统教学相比将体现出明显的优越性.特别是新型学习环境、新型师生关系、新型教学活动方式、广阔的学习视野,不仅对学生改变传统模式下的学习生存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而且将使得学科赋予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得到充分的落实,全面实现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学生素质的培养目标.
4、化学学科本身教学的需要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知识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培养学生提高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研能力的重要课程.各校也都重视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的研究,原因如下:
(1)新课程改革设置了大量探究性内容,这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方便的检索、搜索功能为学生自学、探究提供大量的素材.
(2)对于一些设计性实验,学生难免会在设计操作上存在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模拟出错误实验结果,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性知识.
(3)中学化学教学虽然比较基础,但涉及到的微观世界,学生难以掌握,抽象的化学原理,学生难于理解.
(4)中学化学实验中涉及到的有毒,有害物质或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实验,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安全,还可以完整地模拟其实验过程及反应过程.
(5)化学实验中,有些反应在瞬间完成,学生无法看清过程,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产生交互的效果,让学生看到变化的过程.
(6)由于化学生产的流程,学生无法看到,信息技术则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基于此,信息技术与化学的整合应继续深化,加大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步伐,以便在化学学科教学中起到试验和示范作用.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化学教学平台,共享化学教学资源,优化化学教学环境.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的有效整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充分、合理、创造性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激发同学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激活同学的思维,提高分析能力,发展同学的个性,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主动地获取信息、清晰地思考、有效地交流、熟练地操作等各种能力.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首先将革新我校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使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使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处理、多媒体的操作技能、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使用的能力.以点带面,最终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都能够有效地整合.从而真正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3、开展学科特色的探究教学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和网络课程资源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所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它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契机.课题组化学教师每人开出一节组内整合课,开课过后,进行评课、反思,把开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形成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此课题的研究对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4、研究以课例为载体,发现问题、提炼问题、解决问题,构建学习化、科研化教研组,补充和完善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中资源库建设.
5、研究化学教学如何反映现代化化学特点和发展趋势,重视物质结构与物质性质、微观与宏观的辨证关系.探讨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对理科学生思维开拓,实现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联系科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潜力.
6、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整合
(1)围绕教材,组织教师整合出有自己特色的信息资源库.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教材,通过internet或其它信息媒体下载、收集、开发教学信息,将其组合成具有自身教学特色的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资源.
(2)为学生提供获取信息的方法和场所,让学生自己找到信息源.interne上信息浩如烟海,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内容.而且,信息的获取、收集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完全可以按自己的需要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这样,信息渠道拓宽了,学生获得的信息也更丰富了.
7、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有效整合
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要求教师能够适应新形势,转变角色.教师的角色应从传授者、权威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支持者.信息技术则成为教师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
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有效整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工具,从备课查找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课件,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2)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逼真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3)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内容呈现的质量和效率. (4)通过网络加强与其他教师的教学交流.
8、 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的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整合: (1)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分层次教学、个别化学习,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 (2)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3)发挥信息技术的网络特性,实现学生的协作式学习.例如,学生通过校园网与同学、老师合作,利用网络技术的bbs发布作品并进行交流,把自己的观念和信息有效地传播给其他人.学生也可以建立个人主页,创设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化学学科课堂教学为研究主体,构建学习化、科研化课题小组,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探索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整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遵照新课程的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三维目标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具体目标
1、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化学教学平台,共享化学教学资源,优化化学教学环境.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的有效整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充分、合理、创造性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激发同学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激活同学的思维,提高分析能力,发展同学的个性,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主动地获取信息、清晰地思考、有效地交流、熟练地操作等各种能力.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首先将革新我校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使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使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处理、多媒体的操作技能、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使用的能力.以点带面,最终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都能够有效地整合.从而真正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3、研究利用化学教学平台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出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如何进行有效整合的措施.
5、探索和制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效率的评价量规,提高各学科的教学效率.
6、研制一批优秀水平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果(课件、案例、作品等形式),并总结其中的成功规律,以供参考借鉴、推广应用.
7、研究以课例为载体,发现问题、提炼问题、解决问题,构建学习化、科研化教研组,补充和完善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中资源库建设.
8、研究化学教学如何反映现代化化学特点和发展趋势,重视物质结构与物质性质、微观与宏观的辨证关系.探讨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对理科学生思维开拓,实现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联系科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潜力.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1、实验法:实验组织形式为对照实验,从八个班级中选择两个班级为实验班级,对实验班采取实验措施,而对对照班,则采用常态教育教学活动形式和方法.
2、行动研究法:通过教与学的行动研究,探讨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化学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创建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调整、改进研究策略及方法,调整研究方案等.
3、 调查法:调查学生对课堂学习环境的认知程度,对不同授课形式的倾向程度等,调查教师在此课题中的想法、措施、建议等.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弥补不足
5、开发研究法:利用开发研究法把教育技术观念由纯硬件观转变为“硬件与软件相结合”,进行硬件、软件(包括教学与管理平台、网络课程、教学网站、课件等)以及相关教学方法(包括教学模式和程序等)的开发,为研究对象设计和开发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6、教学调研法:了解实验教师对实验的理解和操作情况,了解学生课堂参与状况,了解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需求变化,研究制作与使用以便学生在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方面全面进步校本资源.
(二)技术路线
课题研究从理论研究入手,利用开发研究法把教育技术观念由纯硬件观转变为“硬件与软件相结合”,进行硬件、软件(包括教学与管理平台、网络课程、教学网站、课件等)以及相关教学方法(包括教学模式和程序等)的开发,为研究对象设计和开发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用行动研究法进行教学具体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经过三轮行动研究,第一轮:研究目标: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分析整合点,进行与信息技术的整合.(1)分析各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内容,从中筛选出可以进行内容整合.(2)行动:针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整合.(3)观察:观察整合的教学资源存在怎样的问题,怎样解决?(4)反思:如何更加合理的进行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第二轮:研究目标:分析基于化学教学平台的课程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1)计划:①分析基于化学教学平台的课程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②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行动:进行化学教学平台的建设.(3)观察:化学教学平台由几个要素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4)反思:如何进行化学教学平台的改进设计.第三轮:研究目标:构建基于化学教学平台课堂教学模式,并分析它的特点(1)计划:根据前两轮反思结果,把整合的教学资源发布到化学教学平台; (2)行动:进行教学资源的发布(3)观察:观察化学教学平台的模块是否能正常工作,存在什么问题?.(4)反思: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用实验研究法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选择实验对象,把纵向实验和横向实验的方法综合起来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既分析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学生学习情况,又分析实验班学生学习情况的前后变化,以验证理论假设的正确性;然后采用实验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验证、推广该整合下的教学资源和授课模式,以该教学资源和授课模式指导教学,以实践检验该教学资源和授课模式.通过调查研究—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制定方案—共同实施—阶段评价—补充修正—推进实施—终结评估等环节,稳步推进实验进程,注重研究实验的过程.
八、课题研究的基础
(一)论文发表
1、《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教学质量》2、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4、《研究性学习方式在化学主体课堂上的应用》5、《更新课堂教学理念,践行探究性学习》
(二)课件获奖
1、《乙烯》2、《胶体》3、《离子反应》
(三)作课情况
1、《硫酸性质》2、《离子反应》3、《硝酸》4、《晶体模型》
(四)课题情况
《化学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条件
实验经费:由学校承担实验所需的一切经费.设备、设施:由学校向研究课题组提供实验所需一切设备、设施.本课题除有一支实力较强的研究队伍外,还建立课题研究小组,顾问指导小组和领导小组.我校教学设备齐、师资队伍整齐,力量强,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积极上进的教育群体.
九、课题人员的分工
课题研究将充分发挥的优势,注重相互间密切、有效的配合,实行分工负责制.
张学伟:全面负责课题调控,组织提供资金、人员、时间的保障,协调区教研室与校方的合作与研究.
王小辉:主持课题研究日常工作,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及督导、协调各部门工作.
王桂刚、庞章彬、李俊平、戴洪玲、武秋凤:课题实施负责人,主抓一线课题实验教师,听评课、收集、整理实验资料,参与实验全过程.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课题实验,通过多种方法取得初步研究成果.
张立颖:实验技术和手段的指导与支持,档案管理,照相、摄像等.
十、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
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和步骤: 2006年 10月 -2010 年 3 月 ,分三步.
(一)准备阶段(2006.3.20-2007.7.30)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准备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软硬件设备,收集相应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学习课题的相关理论,进行课题申报立项.
1、利用文献检索法,通过查阅书籍报刊、网上查询等方式,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情况.
2、组织撰写《通过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3、课题申报,进行开题论证.
4、进行校级科研方法培训,学习基本的教科研方法和技能,采用集体学习的方式.
5、学习有关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尤其是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掌握新课程的理念和有关化学教学的相关理论,采用自学的方式.
(二)实施阶段(2007.9.1-2009.5.30)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切实实施研究计划,积累经验,深入研究工作,不断调整和改进研究方向与方法,进一步完善课题,建设化学资源库,成立学校网上化学教学平台,开展教师网络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尝试实验.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7.9.1—2008.3.30:进行化学教学平台的设计制作,进行整合教学资源的开发,并进行整合课实验.
技术组所进行的研究工作:2007.9.1—2008.6.30,搭建化学教学平台,采用探索性研究法,用已知的网络教学平台,探索、创造新的网络平台.
(1)2007.9.1—2007.11.30,需求分析,这个阶段需要做三件事情,用户视图,数据词典和用户操作手册.
用户视图:是该软件用户(包括终端用户和管理用户)所能看到的页面样式,这里面包含了 很多操作方面的流程和条件
数据词典:是指明数据逻辑关系,完成了数据词典,数据库的设计就完成了一半多.
用户操作手册:是指明了操作流程的说明书.
(2)2007.12.1—2008.1.30,概要设计,将系统功能模块初步划分,并给出合理的研发流程和资源要求.
(3)2008.2.1—2008.3.30,详细设计,把具体的模块以黑箱结构的方式提供给编码者.
(4)2008.4.1—2008.5.30,编码设计,模块的程序实现.
(5)2008.6.1—2008.8.30,测试,完善程序.
实验组教师所进行的研究工作: 2007.9.1—2008.8.30,通过课题组活动对必修1和必修2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教学资源设计,进行教学实验.
(1)2007.9.1—2008.6.30,在学校三个年级中每个年级选两个班为实验班,其它的班级作为对照班.实验班的教学主要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使用整合的教学资源.对照班用常规教学法进行第一阶段的行动研究,完善探索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整合手段以及整合手段的确定原则及评价机制.
(2)2008.7.1—2008.8.30,期末根据测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学生进行访问调查,总结调整实施的方法与效果,对第一阶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得出初步结论.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预设整合教学法,实验教师在专家、教研员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教学资源设计和教学实验,并做好研究过程的记录.总结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经验与教训.预期成果:参与课题组实验教师根据实验效果各自撰写教学反思,作整合研究课,撰写科研论文.
第二阶段2008.9.1—2009.5.30:进行网络课堂辅助教学实验、进行中期汇报.
(1)2008.9.1—2009.1.1,组织学生进行网络辅助教学的实验,采用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注意收集典型案例,进行课程的规范化管理,探索新形势下管理工作的变化,建立管理机制.
(3)2009.1.1—2009.4.1,进行中期汇报,展示初步成果.
(4)2009.4.2—2009.5.30,结合中期汇报专家评议意见,开展深层次的网络辅助教学,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完善课题研究.
(三)形成成果阶段(2009年6月-2010年5月),整理实验资料,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课题组成员撰写研究成果论文,撰写结题报告,总结成果.预期成果:形成本课题研究论文集.
1、2009.6.1—2012.2.1,继续进行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辅助教学为辅,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各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成果总结,撰写相关论文;总结研究过程,总结参与课题研究的体会,梳理研究思路,进行工作总结;
2、2010.2.2—2010.2.26,撰写研究报告;编辑《通过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研究》论文集,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3、2010.3.2—2010.5.30,申请成果鉴定与验收.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