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的课堂教学,必定是和某种学科进行有机整合下的一种教学.所以制定好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教学设计方案,是顺利开展课堂学习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前提条件.这种有效教学设计方案,即有一般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程序,但更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学习的有效性、开放性、选择性、自主性、互动性、丰富性、形象性等.如何充分吸收一般学科教学的优势,巧妙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在丰富的教学个案中归纳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应用的学习模式,这是本课题需研究的范畴与重点.

一. 课题概况

(一)课题名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1)研究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结合点、有效措施.

(2)研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环境中,从教学目标、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方式等多方面探究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的影响力.

(3)通过探索,树立新的教育技术观念,把教育信息技术融入语文学科教学之中,使媒体成为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和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延伸自身潜能的工具.

(4)在恰当的时候,找到能合理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措施,达到现代信息技术或校园网络与小学学科的最佳整合.

(二)课题周期与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5月2013年9月)

1.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可行性调查论证,准备有关研究实验材料,申报、立项.

2.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确定子课题研究骨干成员名单,形成具体的研究工作网络.

3.完成开题报告,组织开题论证,制定课题实施计划(方案).

(负责人:张济友)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13年9月——2014年6月)

1.根据课题2013-2014学年度实施计划、方案展开研究

(1)定期召开实验教师会议,开展研讨活动,交流经验,探索规律.

(2)有针对性、递进性地听取专家作专题讲座,提升教育理论水平,以理论为支撑,拓展研究思路.

(3)定期(多次)开展多项有层次性的教研活动,展示阶段性研究效果,提高课题研究的影响力与辐射度.

(4)学校积极组织课题成员林芸芳、李海星、杨玲花、王凤参加2013在福州举办的海峡两岸教学交流会,及时选派课题组成员参加永安市语文教学研讨会,听取福建省厦门市专家在永安开设的教学讲座.

(5)与兄弟学校共同引进“小学教学资源网”,更有效地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效地应用.

2.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各种案例,有针对性撰写研究文章,汇总阶段性研究成果.

(负责人:张济友、林芸芳、朱丽英)

第三阶段——总结汇报阶段(2014年9月2015年6月)

1.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课题小组提交研究报告,进行实验总结.

2.总结本课题研究论文在cn级刊物上发表交流情况,汇总本课题研究论文并汇编成册.

3.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汇报.

(负责人:张济友)

(三)问题的提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供给、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教育信息化担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教育信息化推动着教育现代化,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将面临教育信息化的猛烈冲击和掌握现代技术的巨大挑战.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对本校而言,全面推进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是关于到我们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本实验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目前,随着我市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全面实施,我校校园网已建成,学校联接“信息高速公路”,并实现了“班班通”,基本达到了《福建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实施(示范)学校硬件配置标准》提出的具体要求,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是加强管理、优化手段、提高质量,即落实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深化素质教育上.因此,本实验是学校工作发展的需要,更是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有效渗透的研究,能带动学科教学.

(四)问题的背景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同时,一方面,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依赖的技术平台和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成为可能、成为必然.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重新形成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习者的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技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即是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各学科知识,还要着力培养、提高学生应用信息工具获取、处理、应用、生成、创造信息的能力.在此意义下,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势必成为最佳途径,使学生在获得具体的学科知识的同时,其学习潜能得到激发.

综上所述,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潜能的研究,体现了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五)研究现状

信息时代的教学活动应以开发人的潜能为主要目标.为此,人们尝试了许多教育改革的手段和方法,其中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将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工具的信息技术引进课堂教学.

国外许多国家在小学阶段开设计算机操作学习,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在小学阶段把计算机学习当成普通文化知识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国还较早开发了适合各种教学或与各科教学相关联的教学软件,它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国外重视把多媒体技术引进小学教育,重视让儿童自主的人机互动学习,制作生动的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教学软件辅助教学等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在我国,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教育中,成为为儿童少年开发潜能,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育手段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把各种教育因素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最优组合,可以使课程实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现在人们意识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它与任何教学改革一样,关键在于教师.信息技术的使用者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但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多媒体技术环境、网络环境下学生、教师和多媒体教学软件这三个教学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能的问题,这是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取得成功的难点和关键.此外,学会建立和利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也是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趋势之一.

(六)研究目标与研究策略

研究目标:通过实践建立起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为主体的自主性、研究性、协作性学习模式,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整合、设计教育教学过程,达到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有效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应用、开发、管理学校信息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教与学的评价.

研究策略: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包括问题情境以及虚拟实验环境,以培养学生观察及思维能力;利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扩展链接等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学习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直观、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与人共处的能力.

(七)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本校各班应用现代技术的现状,适当组织问卷调查.

(2)分析法:按实验要点、内容,作好科学分析.如:分析现代技术手段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影响,可按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进行.

(3)其它:实验中可相机运用观察法、个案法、文献法等.

(八)研究对象

全校1-6年级全体学生.

(九)研究组织机构

1.总负责人: 张济友

2.具体负责:

语文学科教育:林芸芳、朱丽英

3.理论指导、材料整理:林芸芳、朱丽英

4.后勤保障:李海星、刘文花、王凤、杨玲花

6.信息技术指导:张济友

(十)课题研究工作进展

在2013-2014年度中,课题按照预定的开展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主要的研究、实验和实践工作有:

(1)2013年9月份,做好《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开题工作,做实验实施计划,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本校实施过程中的优势、缺点及对策研究.

(2)2013年10月份,结合教学实验,讨论开展教师有关信息化应用的培训工作.

(3)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份,结合教学实验,在全体中青年教师中开展与本课题相关的信息化应用培训.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教学方式的有效改变是开展课题研究的根本.

传统的教学结构中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个要素,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甚至是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教师通过口授、板书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用耳朵在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作为辅助教师教、即用于演示重点和难点的直观教具,相关的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就是起这种作用;在这种结构下,教材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来源.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使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学习潜能,就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优势,使之融入到学科教学中,以交互式的方式给教师和学生创造进行探究式教学、主动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环境,从而使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中心地位、知识权威转变成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学习伙伴;学生由原来接受知识的被动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参与者和知识建构者,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媒体不但是学习教材内容的手段更是用来创设情景、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即作为学生自主和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材只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多个途径之一.这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整合而达到有效所追求的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点极主动的学写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可见,这些目标通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能够很完美的实现,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并养成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中,信息技术扮演着研究开发工具的角色.

所以,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关键在于改变以封闭式教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全方位的课程整合,因为它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和“人本主义”的育人精神,符合新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初步感受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魅力.

第一,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有效应用,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应该说是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与建构,有利于知识的存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站台、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品位语言文字,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如教学《走进音响世界》课例时,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把每堂课呈现出来,课前先倾听大自然的音乐,优美的旋律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然后让学生介绍大自然的声音,激发学生语言交流的欲望,我口说我心,教师借机进行作文写作指导,体会小作者语言之精妙,习作的表达很容易就水到渠成.

第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

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那么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

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所创设的意境是深远的.如何引导学生来学习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故事之神韵呢?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整合解决了这个难题.上课初,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具有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教师诵读全诗.这一下子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紧张而活泼.在理解诗意时,我演示了课件,学生眼神中透露出异彩,对诗意的理解就显而易见.

第三,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加学习信息量.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讨论、启发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第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三.阶段成果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为课题组成员在平时的教与学中争光添彩,张济友老师撰写的有关课题研究的论文《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使用的有效策略》2014年1月发表在《新教师》,《课题研究应做到人文与实效相结合》2013年11月发表在《新教师》,国内统一刊号为cn35-1315/g4,《巧用阅读链接,激活阅读教学》2014年3月在《福建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国内统一刊号为cn35-1240/g4级专业刊物发表交流,阶段性成果共有10篇论文,6篇在永安市语文年会汇编,荣获好评.

课题组成员王凤老师2013年11月在永安市阅读教学比武获全市一等奖,林芸芳、朱丽英老师的课例教学在永安市语文教学论坛中深受好评,张济友、李海星老师在永安市送教送培下乡中教学课例给区域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刘文花、杨玲花老师把学科的写字教学指导纳入教学常规中,指导的学生在永安市书法比赛和全国“邮储银行.海西杯”全国青少年产主题书画大赛多人荣获一、二、三等奖.

本课题从开题以来,共收集博文91篇,其中参考文献7篇,个案研究19篇,活动通知8篇,案例分析10篇,课题申报表1篇,其它资料8篇,实施方案1篇,研究反思16篇,研讨活动10篇,经验总结10编,中期报告1篇.

四、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阶段工作设想

存在问题:

1.信息化程度及共享程度较低.

2.学校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的广度及深度还不够.

3.学校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不足,有的还有待开发使用.

4.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

5.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科研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师资培训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充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下阶段工作设想:

1.积极配合教育局完成课题运作的科研网站工作平台(专题网站)的建设,实现网上资源共享和交流,方便课题组成员更有效地进行整合研究.

2.进一步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虚拟学习环境的实验研究.

3.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学习素养和技能,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从而推动课题以良好的态势保持健康的发展.

4.要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焦点,把课题研究与实际教学工作有机密切地结合起来,要全面记录教学和学习过程,做好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

5.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化软硬件建设.

六.结束语

我们相信在课题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实验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互相协作下,通过各实验教师的积极探索和教学实践,我们这一课题必将会硕果累累,必定会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永安市东门小学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课题组

二〇一四年六月十日


通知.rar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