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中培养小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研究

语文学科中培养小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研究  

开 题 报 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语文学科中培养小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研究》课题(编号:2008-017),是我县“十一五”科研课题。本课题今天正式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拟研究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问题提出  

我们课题组之所以要选定和研究这个课题,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信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通过课程改革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具备这四种能力是时代的要求,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才能为其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纵观当今社会,面对新的挑战,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十分注重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儿童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我国,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正在一步步被人们所重视。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世纪之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出台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非常重视信息搜集、处理、利用的能力培养,它针对不同的年级段提出了有关培养信息素养的要求,从教学的目标上给新时代的中国语文教学信息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的十项具体目标之一。在阶段目标中也有如下描述:“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34年级);“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56年级)。小学语文教科书也把“查找资料”写进了很多课文的课前“预习”、“阅读提示”和课后“思考•练习”之中。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小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小学生将课堂内搜集到的信息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并且将课外搜集的信息补充于课堂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实效性,已经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仅是完成语文教学目标的需要,更是教师形成现代教学观念必备的素养。  

三是城镇小学切实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的需要。目前我们城镇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家里配有电脑,并连上了因特网。很多学生的住处附近还有新华书店和个体书社等书籍超市。而且,我们学校也配备了功能齐全,藏书丰富的图书室,老师们也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图书。这一切,都为我校学生搜集信息、查阅资料提供了方便。  

那么,面对如此庞大的各种资源,学生们是否经常利用它们去搜集和处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呢?为了了解这方面的真实情况,我们事先在我校高年级学生中进行了摸底调查。在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一份小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无记名调查问卷。调查时,共发出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0 份,其中有效问卷190份。通过调查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有65%的学生家里有电脑,多数孩子都是利用它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如玩游戏,看动画片,听音乐,聊QQ等;而懂得利用电脑查阅并搜集与学习有关资料的学生仅占23%。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住处附近有书店的学生占15%,而经常去书店学习、搜集资料的学生却只占了9%。另外,调查还显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向老师和家长等请教的占42 %,不会想办法克服困难的学生却占了58%  

调查的结果的确令人忧虑不堪啊!我们周围有着如此丰富的资源,学生却不懂得充分利用起来,这不仅是学生的损失,更大的责任还得归咎于我们教师,没有及时地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出于上述三个方面的考虑,我们选择了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小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作为研究课题,希望能在这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研究综述  

1.县外研究情况简述。当前,举国上下都在积极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与创新。设置培养小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研究是应对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许多地区和学校开始研究如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当我们在全球知名搜索引擎baidu(百度)和google(谷歌)网上键入关键字“小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时,分别找到相关网页3680篇和117000 篇。但重点研究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小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课题却很少。  

2.县内目前研究情况简述。据我们调查了解,我县的其他学校对培养小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相当重视,各学科教师经常会根据教学需要要求学生回家查找资料。可由于老师的指导不到位,目标不明确,再加上我县大部分为农村学生,没有足够的条件可供他们查阅搜集资料,所以,往往在这一领域的教学要求变成了空口号。只有老师的布置,没有及时的检查交流,慢慢地学生就忽略了此项任务,也懒于去认真地查阅、搜集资料了。  

3.如今,布置学生回家搜集资料已成为一种时尚。大部分教师都会安排学生回家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中随意地指名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公布他搜集到的成果,全班同学走马观花似地了解一下。之后,这些宝贵的资料就成了个别同学的私有藏品被带回家。没有条件搜集资料的同学无法真正获得有用的资源,信息的交流面显得十分狭隘。  

4.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待提升。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教师为考试而教书,他们热衷于教授教科书上现成的知识点。对于向课外延伸的知识却视而不见,更不会主动教授学生如何在课外学习和搜集。  

三、概念界定  

信息:本课题中的信息,仅指与小学语文有关或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新闻、知识、消息、报道、数据、材料、声音、图像和文字等。  

搜集信息:搜集信息是指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和书籍等途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处理信息:处理信息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截取、摘录、补充等简要处理和加工。  

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指学生具备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主动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和书籍等途径及时快速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进行简要处理和加工的能力。  

我们拟定的《语文学科中培养小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研究》课题,就是要通过老师的探索和研究,鼓励,引导,训练和培养学生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主动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和书籍等途径,及时快速地获取所需要的新闻、知识、消息、报道、数据、材料、声音、图像和文字等信息,并进行截取、摘录、补充等简要处理和加工。这样的话,我们周围的各种资源就会被更加有效地利用,我们老师的专业化就能得到进一步发展,我们的学生就能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为其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四、思路、方法  

(一)研究思路  

1.制定研究目标  

(1)使学生养成搜集、处理信息的习惯  

(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指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4)提高教师的现代教学观念  

2.研究原则  

(1)独特性原则:即在课题研究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2)稳定性原则:从研究初期到形成成果、以及以后的教学中,长期坚持该课题的实施,确保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得以不断充实、完善。  

(3)主体性原则:研究活动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  

(4)实事求是原则:即如实总结和反馈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不因急功近利而夸大或虚构研究成果,失败和教训也要实事求是的反映出来。  

(5)灵活变通原则:即尽量灵活、巧妙地处理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障碍、挫折和失败,以不同视角和方式改进研究方法和策略。  

(6)坚持不懈原则:即不管研究过程中的困难有多大,阻力有多强,成功与否,均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二)研究方法  

(1)观察事物法: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自然景观、人物或物品外形等获取信息;  

(2)查阅法:在互联网上通过“baidu(百度)和google(谷歌)”等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查找相关信息,或者到图书馆、新华书店,通过检索等方式从书报、刊物等印刷品中获取信息;  

3)调查法:即以问卷的形式调查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搜集处理信息的认识、意见和建议。  

4)行动研究法:即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采取“预测—设计—开展—调控—反思—改进”的动态研究方法。  

(5)反思讨论法:即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前面的研究得与失进行反思和讨论,以不断修正研究目标,完善研究方案。  

五、周期、步骤  

初步确定周期为2年(20083月~20105月),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083月~200810  

制定课题方案,提出课题研究计划、管理办法,课题正式开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0810月~20101  

12008 10月~20091月 组织开题与项目落实。  

220091月~20101月 课题开展研究,组织相关指导、培训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与结题阶段  

20103月~20105月整理研究成果,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结题报告,组织结题验收。  

六、保障条件  

(一)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  

1.教育教学条件优越。我校为农村远教项目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齐全,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2.过硬的研究基础。我校已形成了浓厚的科研之风,涌现出了一批科研能手。而且,教师队伍年轻化,富有开创精神。本课题组成员学历均达到专科,都曾参加过校级、县级课题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课题主持人唐道珍为县级语文骨干教师,负责学校的教务处工作,有一定的教学、管理水平及一定的科研经验。课题组的其他几名教师也从事教育教学多年,具备了相当丰富的一线教育教学经验。  

3.本课题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咨询了许多专家,进行了前期的调查与相关资料的搜集,确保了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全面性及价值性。  

(二)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师资保障:我校语文组有一群业务能力强、实干精神佳的教师。他们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钻研精神。  

.资源保障:我校每班均开设班班通工程,学生上网获取信息资源方便快捷,我校还有丰富的课外图书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这些都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管理保障:即机构管理正规化、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管理系统化。  

.经费保障:对于课题设计的经费学校将专款专用,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时间保障:充分保证主研人员时间。  

七、预期成果  

.教师成果: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活动方案、影像资料、活动记录、活动体会、案例等。  

.学生成果:搜集资料的图片及文字、手抄报、读书笔记等。  

八、组织机构  

1.设立顾问组,聘请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课题指导。  

为了更好、更准和更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我们专门设立了顾问组,聘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对课题开展的全过程进行指导。他们是:大足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教科所所长刘兴才先生;大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吴旭辉女士;大足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杨才锡先生和杨伟先生。对于他们的关心、帮助和指导,请允许我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2.成立课题组,实实在在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组的组长由校长何正权先生亲自担任,他的工作主要是对课题进行管理与指导,并负责经费与条件的保障。我和教科室主任唐冬生先生任副组长,唐主任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课题管理与指导;作为副组长和领衔主研,我的工作是协同何校长和唐主任对课题进行管理,另外负责工作报告的完成,并思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能力。课题组的主研人员还包括中、高年级语文教师何敏女士、廖珍琴女士和黄公兵先生。他们三位的具体分工是这样的:何老师负责研究方案的制定,并对学生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能力培养进行研究;廖老师负责研究报告的完成,也对如何培养学生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能力进行研究,除此之外,她还负责课题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归档工作;黄老师则主要进行学生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的研究以及其他一些具体工作。  

   

参考资料: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语文课程标准  

3.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17930.html  

   

   

   

大足实验小学搜集处理信息研究课题组  

执笔:唐道珍      

修改:何正权  唐冬生  

〇〇八年十月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重庆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