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案:《中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研究与实验》

语文课外阅读课题资料课题

成都市教科所语文研究课题  

《中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研究与实验》  

子课题《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研究与实验》  

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事实依据  

 语文学科是一门极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学科。但是语文学科现状却不尽如人意,青少年学生的阅读局限于语文课本,局限语文课本中的讲读课本,局限于课文中的名家名篇,局限于名家名篇中的基本篇目,学生的阅读视野仅是一条狭窄的胡同。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对新的21世纪,有责任帮助青少年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让语文学习“给孩子以梦”,让语文学习园地成为培养孩子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天地,成为开拓视野、提高文化品行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的乐园。  

2、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认为,人的认识活动不仅仅是接受和再现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主体变革客体的现实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精神实质是:A、人的体面发展,指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协调发展;B、人的全面发展特征表现为人的良好健康个性、健全人格自由的、充分的发展。语文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为指导,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列宁也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并从抽象思维到实践”的过程。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认识来源于实践能力从活动中产生。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离开了实践主体和客体就失去了相互联系的桥梁。实践是认识的手段,只有通过实践活动,主体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动口、动手、动脑,才能实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能动飞跃。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语文只有在读写听说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体验,获得切实感,才能产生质的飞跃,才能有效提高读写听说的实际语文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语文新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3)、现代语文课程观,现代语文教学论  

“课外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这一规定实现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统一,这是现代语文课程观的体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已是语文教育界普遍认同的现代语文教育思想。语文教育、语文学习都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封闭的教育、封闭的课堂培养不出开放的人才,培养不出创新能力。只有打破“三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学习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语文教育才有生气,才有活力:学习语文学习只有拓宽学习渠道,加强实践活动,才能增长才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新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二、研究内容  

(一)、变量研究  

1  自变量界定  

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数量、种类的多少,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比例,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程度为其自变量。通过对自变量的研究,了解整个班、学校的现状,针对现状进行多种方法、途径的研究。  

2  因变量界定  

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阅读兴趣得以激发,阅读能力稳步提高为其因变量。通过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的研究,在自变量变化的基础上,促使其因变量的形成。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  研究对象  

全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2  研究内容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理解活动(包括诵读、积累、感语等方面活动)的内容以及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三、实验目标  

(一)、研究假设  

1     如果语文教学能真正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加强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将会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深化语文教学改革,语文教学质量将会大大提高。  

2       如果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拓宽学习渠道,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科学地、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积极参加课外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将会迅速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养将会迅速提高。  

(二)、研究目标  

新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我们总的目标是:通过课题研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发展的思想,为未来社会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通用人才。  

1、理论目标  

1)、撰写并努力发表有一定理论深度的科研论文与研究报告;  

2)、形成便于在小学实施的、针对不同年龄段特点的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的活动设计个案;  

3)、力争通过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理论提供有价值的东西;  

4)、总结本校研究及实践经验形成对他校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实践活动个案研究范例。  

2、技术目标  

1)、形成各年龄段学生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研究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  

2)、根据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设立能够有效分析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发展状况的调查问卷;  

3)、针对调查现状提出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实践活动有较强操作性的途径和方法;  

4)、形成科学的各年龄段的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建构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的整体运行机制。  

四、实验途径及措施  

1、加强课内阅读方法的指导为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2、利用各种活动课(朝会、午会、班队会、自习课等)进行阅读实践活动。  

3、积极创设班级良好的阅读实践活动环境(图书角、墙报等)。    

4、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力量关系形成阅读实践活动的大环境。  

1)、学校阅览室定期向学生开放;  

2)、通过家长委员会向学生提供阅读实践活动的物质基础;  

3)、举办家长学校,教给家长指导孩子阅读实践活动的方法,让家长明确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争取家长的配合;  

4)、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物质条件,指导开展阅读实践活动;  

5、聘请各类专家指导实验过程。  

五、实施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策略  

1    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以求得到教师、学生、家长的认同支持。  

2    建立、健全本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3    建立本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评估体系。  

六、实验方法  

1、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水平、能力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  

2、采用跟踪调查法,密切注重学生的发展情况。  

3、通过文献法,加强对课题研究的实验论证。  

4、采用引导法,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5、采用个案分析法、比较法改进和完善实验过程。  

6、采用归纳统计法进行成果分析形成资料。  

七、实验组织形式  

1    群体性活动。  

2    小组活动。  

3    个人活动。  

八、实验研究阶段的划分  

1    实验准备阶段(2000.102001.2)。一是建立组织机构,研究实验方案;二是对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三是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宣传教育,使其对该课题研究明确意义和作用;四是建立相关的制度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2    实验阶段(2001.32003.7)。全面开展阅读实践活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3    经验总结阶段(2003.82003.12)。对三年的阅读实践活动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提炼总结,形成研究成果。  

九、预期成果  

(一)、理论成果  

1    构建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的理论体系、基本特征、教学规律及基本模式,探索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课程体系。  

2    形成阅读篇目推荐集、学生自制资料集、活动方案集。  

3    通过课本剧、故事会、知识竞赛等形式展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4    撰写并努力发表有一定理论深度的科研论文与研究报告。  

(二)、技术成果   

1              形成小学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方案和实施内容与方法。  

2              探索出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3              形成各年龄段的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  

4              构建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研究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  

   

成都高新和平学校课题研究小组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