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多元阅读欣赏的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多元阅读欣赏的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常常被这样一些问题所困扰:学生为什么对形象生动、情意浓浓的语文课本没有阅读情趣,学生写起文章来为什么总是没有兴趣,干巴巴,没生气?学生的语文素养到底通过什么样的途经才能有效地提高……

我们在语文教育的实践中发现: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存在着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首先是阅读内容的单一。许多老师为了让学生学好所谓的课本知识,严禁学生看课外书,并把这些书视作“野书”,不准带进课堂。

其次是阅读方法的死板。老师拿到一篇课文后,把它支解成一个个所谓的知识点训练点,什么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等,把一篇篇文采飞扬的佳作剁碎成一堆无味的文字,造成了人文性的严重流失。

再次是阅读结果的唯一。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情感的独特体验在头脑中形成独特表象的再创造过程。学生对同一作品的阅读结果是不一样的。可我们老师往往追求的是统一和标准,不允许学生有参考书以外的答案。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阅读教学迎来了极好的改革大背景:

1、大文科的背景。大文科观,就是人文学科的观点,它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社会学等等。语文学习只有在大文科的背景下去进行,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熏陶,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各种艺术形象的影响和领悟中得到有效地提高。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

2、《语文课程标准》出台的背景。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可见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多种学科融合、渗透、综合、同化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品质不断完善,情感体验不断升华的过程。

3、教改实验不断深化的背景。

前段时间我们积极借鉴别人的阅读教学成功经验,先后引进了“情境教学法”,“成功教学法”,“大量阅读,双轨运行”等等阅读教学的好方法,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同时,我们综合分析自身的教学实际,求真务实,敢于探求阅读教学的新路子,新方法,不断丰富教改实践,挑战自我。

为此,我们提出了“多元阅读欣赏”的课题研究。所谓多元,就是要打破阅读内容和阅读结果的单一化,唯一性;所谓阅读欣赏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爱好和兴趣,变苦读书为精神上的欣赏享受。所以,多元阅读欣赏,是指学生对一切文学知识的习得和从中获得的美好情感的体验。从而,真正激发起学生热爱语文,喜欢文学的兴趣,汲取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精神精髓,提高为人做事的人生修养。所以,多元阅读欣赏是针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教学探究活动。

二、研究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如果阅读教学,已经成了学生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的自觉行动需求,那么,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对文学艺术就会有吸引力,我们语文教学也就成功了。

哲学在于欣赏人的思想智慧,文学在于欣赏语言表达的精美,音美艺术、大山小溪,诉诸于人的感官,情感的开展更不待言。所以,学生在大文科背景下阅读的过程,也应该是学生欣赏的过程。

我们研究的意义在于:

1、研究多元阅读欣赏就是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文章再好,文学形象再美,如果学生本身不愿读,懒得读,视读书是苦事,没有兴趣,就无法使学生和作者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学生也就无法感悟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更无法完成“课标”规定的小学阶段450万字的阅读量,也就谈不上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了。

2、研究多元阅读欣赏就是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性。

人文性指人的自身的完善,小学生的心智处于不断变化成长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有着与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功能。语文学科既是语文知识的传递,听说读写能力的不断提高的过程,更是人格的不断完善和提升的过程。学生在赏析课文的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学会欣赏课文,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这也就是课程标准对我们语文教学的要求。

3、研究多元阅读欣赏就是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语文教学要“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个性。”教师就要以一个和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欣赏同一作品的欣赏者角色,来对待学生。同为欣赏者,同为一件作品,由于所处位置不同,所拥有生活经历不同,所拥有知识水平不一致,那么理解感悟的结果也是不一致的,这样就避免了语文答案的标准化,一致性,教师就会以更广阔的心胸来对待学生的每一次应答和理解。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综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 评价的能力。”对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和欣赏教育的研究已日趋深入,教师的日常教学更是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近来的《小学语文教师》和《中国小学语文教育坛论》等杂志上时常能看到有关的信息。有的提出了大文科的概念,有的提出了欣赏的问题,但是许多研究只偏重于理论的阐述或实践中的一点体会,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策略。新加坡等国家在国语教育上提倡阅读欣赏教学,但有关的详细材料,我们还无法从相关渠道获得。

本课题研究旨在从培养学生“爱语文,喜读书”入手,努力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宽加厚小学生的文学底蕴。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过程的优化、评价标准的改变等诸方面,多维度、多视角地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重新审视,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论,第一次提出了多元阅读欣赏的教学新理念。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通过实验、研究,初步构建起“多元阅读欣赏”的理论框架。

通过研究,使教师进一步深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旨,进一步转变观念,确立语文阅读教学的大文科观,语文学习的大课堂观。树立“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学语文”的理念,拉近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阅读欣赏中入境、入情、入迷。

通过探索语文阅读欣赏教学的新模式,改变教师支解课文、破坏整体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让教师把握语文的整体情感脉络,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更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习得。把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的融合。让学生在阅读欣赏中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审美能力,赏析能力,表达能力等文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2、通过研究、实践,提炼出多元阅读欣赏几条好经验。

1)、探索一条提高学生阅读欣赏兴趣的新途径。

有人说“读书真苦;”有人说“读书真乐”;更有人说“读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是一种人生的享受”。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语文阅读教学,看作是带领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呢?如果我们让学生在多元阅读欣赏中,感受到文学的美,艺术的美,生活的美,情感的美,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是我们研究的目标之一。

2)、探讨一种多元阅读欣赏教学的新模式。

文章是文学家生活和情感体验感悟后的精神产品,是多姿多彩的,是博大精深的,破解领悟作品,与作家对话的方式也应当是各种多样的。阅读教学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我们试图从“欣赏”作品的角度去积极探讨一种阅读教学的新模式,以期达到我们的研究目的

3)、探求实现阅读教学“三个维度”目标的新方法。

让阅读变成欣赏,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朗读、再现、联想等。如何把破碎的文字变成有血有肉的整体形象呈现给学生,我们将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加以总结、提炼、归纳,获取更好的新方法,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3、通过研究、调查,对课内外阅读欣赏的材料和时间进行科学开发利用。

1)、精选多元阅读欣赏的材料。

①课外资源:开发与利用一切有利学生身心发展的,有利于学生提高文学素养的课外资源。

②课本资源:开发与利用课文的阅读欣赏资源。如:差落有序,平仄有韵的文句之美;浓厚深沉,婉传动人的情感之美;可敬可亲,栩栩如生的形象之美;高远旷达,回味无穷的意境之美;巧妙深邃,富有逻辑的思辨之美等等。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诗文故国,文学展示的是一幅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中华民族不倔不挠的历史画卷。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形象生动、优美动人,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摘选灿烂文化中的精华,让学生获得文学情感的陶冶和审美情趣的熏陶,并为学生完美的人格塑造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2)、合理安排多元阅读欣赏的时间(这里主要研究课外时间)。

通过初步调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而一个学期,课外阅读时间,一般集中在节假日和寒暑假。为了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细水长流中获取语文的素养,我们对下面三个时间概念在多元阅读欣赏中的更好利用,作深入研究:①必读时间; ②半自由时间 ;③自由支配时间。

4、通过研究、总结,初步建构起多元阅读欣赏的指导评价机制。

在多元阅读欣赏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确立以下几种机制,以便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阅读。

①阅读指导机制。

教师的指导,重点在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多元阅读欣赏逐步形成课内拓展到课外,课外补充到课内的良性循环流。

②信息反馈机制。

设计每月一次的信息反馈表,及时了解学生课内外的阅读情况。

③激励评价机制。

为了鼓励学生阅读欣赏的积极性,我们研究探讨建立以下机制:积分制,根据每月一次的信息反馈表,给学生一定的学分。成绩评定制。对多元阅读欣赏的成绩等级评分,归入《素质报告单》一项系列。荣誉奖励制,通过各种比赛,评出“小博士、故事王、演说家、小老师”等荣誉。从而激励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持久性。使学生在阅读欣赏中获得阅读欣赏的乐趣。

五、研究的步骤:

120036月--9月准备阶段。

调查了解学生阅读现状,确定研究课题,收集相关资料,明确研究分工,制订研究方案。

220039月--200412月,全面实施阶段。

⑴召开课题小组会议,建立例会制度。

⑵收集相关理论。

⑶实施课堂教学。

⑷指导课外活动。

⑸收集相关信息,积累研究材料,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⑹邀请专家指导。

320056月--9月。总结结题阶段。

①收集整理课内外有关实验信息和材料。

②整理课堂实录。

③开展实验结果评价、分析。

④撰写研究报告。

六、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在全校各年级中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为实验班,再随机抽取一个班级为对照班。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资料,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信息,并进一步地进行分析与研究,使本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科学。争取使本课题研究有所突破。

2)调查法: 主要采用调研、评估、观摩、访谈、比较等方法展开研究,并不断地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地调整相应的方式方法。

3)经验总结法: 在不断地进行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研究重点,随时总结,探索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

4)个案分析法:通过对个别具有典型性的学生的调查分析,来解剖提高学生语文兴趣和语文素养的内在因素和动因,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普及的提高研究中,也能关注个性的发展研究。

七、研究条件

1、随着《国家课程标准》的出台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正在各地轰轰烈烈的展开。新课程培训、各类研讨方兴未艾,这正给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2、本课题是在浙江省小学名校长培训班导师及市、县教科所的指导下进行。

3、硬件设施较为完备,能够满足本课题的研究需要。

4、本课题申请人,是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省首期名校长班的学员,市学科带头人。在校全面负责学校工作,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重视课堂教学设计,多次承担公开课任务。同时曾先后主持、参与省、市级课题4个,所撰写的论文多次在省、市级获奖。现在具有研究本课题的条件和时间,以及钻研的热情,且具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和能力。

5、 研究人员分工:

沈建华:课题组长:负责日常的课题组活动。研究多元阅读欣赏模式的理论建构。

江惠红: 副组长:负责相关理论的收集和学习,研究多元阅读欣赏资源的开发。

谢善英: 组  员:负责研究多元阅读欣赏教学模式的建构。

王丽华: 组  员:负责研究低段学生多元阅读欣赏的启蒙。

杨顺珍: 组  员:负责研究多元阅读欣赏的指导和时间的调控。

张文卫: 组  员:负责研究多元阅读欣赏的评价。

沈丽萍: 组  员:负责研究多元阅读欣赏的方法。

八、初步研究成果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阅读欣赏实验中,我们发现,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鉴赏能力,教师应当用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语文教育,我们的头脑里一定要有大语文的概念,否则,我们还是会把孩子拘泥在课本的牢笼里,不敢放飞他们的思想翅膀。我们只有为孩子拓展开学习语文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从学习语文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他们在会自愿去习得语文知识。为此,我们为孩子开拓了一条“于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新路径。

1)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学习的语文材料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如何让学生通过文字的解读“还原”生活,需要孩子有生活的积累,需要孩子有生活的体验,更需要孩子在日常生活的观察中提高自我的理解文字的能力。所以,把语文放在学生的生活中去学习,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2)让孩子在课文中学习语文。课文是教师用于教导学生的主要材料;课文精选了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这些范文的精读、熟读,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文学形象的独特魅力;从而,使学生从名家名篇中汲取丰富的文学素养(积累词语,句子应用,段落区分,布局谋篇等等)。

    3)让孩子在其它学科艺术中学习语文。文学艺术和其他艺术是相通的。音乐、绘画、影视等艺术无不参透着文学的色彩。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倡,语文学科应当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和融通。所以,一味的让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这种“死读书”方法,不会对孩子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起多大的作用。学习语文,是为了学生在欣赏其他艺术时有更多的体验和理解,这才能使孩子获得学习语文的持久动力。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语文阅读欣赏的研究中,千方百计地希望使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达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读书境界。通过实验,我们发现:

1    学生的读书兴趣大大提高了。根据我们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调查统计:实验班有89%的同学对阅读欣赏课有兴趣,而对照班只有70%的同学对阅读课有兴趣。实验班对语文有兴趣的达到95%;而对照班仅有68%

2    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明显增加了。由于我们倡导,在阅读中欣赏,在欣赏中阅读的教学理念。所以,我们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我选材,在读的方法上以浏览、欣赏、感受为主。根据我们的统计:实验班人均每学期读书15册,是对照班的一倍多。阅读课外书籍,背诵课外小诗,感受其他艺术已成为实验班学生的自觉行动。

3    阅读的时间更加充裕了。由于我们相对压束教师课堂讲解分析课文的时间,开设了学生喜欢的文学艺术欣赏课。这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激发了兴趣,诱发了动因,也为学生更好的感悟、欣赏文学作品和其他艺术提供了基本的知识保证和必要的方法。我们通过个别了解,有学生说:“现在,我一天不看课外书心里感到痒痒的”;有的学生说:“看电视还不如看小说,这样,我可以一口气看到底”。在调查实验班学生假期主要做什么一项是:有87%的学生选择做假期作业和看课外书。这一调查显示,开展阅读欣赏,已经达到我们实验要求的: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学语文教学,曾经遭到许多人的责难,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上也曾感到束手无策;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更是给教师带来了许多希望可困惑,教师们说:“我现在简直不知道如何上课了?”自我们开展阅读欣赏教改实验后,我们使实验教师更好地树立起教学好语文的充分信心,给语文课堂教学充入了新的活力。给教师,给课堂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感。主要表现在:

1    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语文教学不仅是讲语文知识,更要去体会语文的人文内涵;不仅是教师要把文本内容告诉学生,更要让学生自己很好去潜心“会”文本;不仅是要求学生对字词的理解,更要求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等等。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出现几多几少:教师讲少了,学生读多了;教师告诉少了,学生自己思考多了;有关课本的习题练习少了,课外的阅读多了;死记硬背的少了,编演理解的多了——教师感到教语文有内涵,学生感到学语文有乐趣。

2    尊重了学生多元化的阅读要求。解词读句,要求标准统一,学生背得很苦,教师教得也不易。阅读理解是个性化的行为,是个性化的独到见解。所以,实验中,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多元阅读要求。阅读的内容是丰富多元的,阅读的方法是自由多元的,阅读的结果是自己获取的。实验班在阅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活跃的思维,大胆的发言,独特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快乐的情绪,都无不尊重了学生多元阅读欣赏的要求的结果。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通过开展多元阅读欣赏实验,由于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从各个渠道让孩子感受到语文的存在,可以很好地学习到语文知识,所以,我们的语文成绩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呈现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好景象。

   12002年,2003年六年级小学语文综合测试,我们学校参加282人,合格率100%,优秀率81%。平均成绩列全县第一。其中实验班平均成绩达93分。

   22002年,2003年六年级语文综合测试中,阅读理解一题,共24分。实验班平均得分225分,比对照班平均高出6分。在200312月举行的全县五年级语文课外知识竞赛中,我校获得十个最高分中的六个,其中一人获全县最高分。

   3)我校实验班,在开展“情境识字,阅读欣赏,真情作文”的系列实验中,每年每班编辑学生佳作一本;学生在20022003年度中,在省、市以上刊物上发表习作137篇,比对照班多出整整100篇。

九、思考:

语文阅读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的重头戏,化时间最多,化精力最多,涉及的范围最广,内容最繁多。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到问题,而且还关系到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问题,更影响到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问题,所以,对阅读教学的改革不是靠某一项实验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也需要我们冷静的思考和认真的分析,不断在实验中探索,在探索中实验。

多元阅读欣赏的实验,是我们学校语文教育“情境识字,阅读欣赏,真情作文”系列改革的一个针对阅读教学领域的一个改革尝试,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将会继续这项实验,并且把它做得更深更细更有成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