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学科教学改革研究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改革研究

 

问题的提出

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小学音乐教育中,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和专业艺术教育的影响,小学音乐教育没有突出艺术的特点,又没突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传统音乐教学概括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传统音乐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

(一)、“重德轻艺”,缺少艺术特点

长久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小学艺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具有相对独立性,或被纳入德育范畴,或被纳入智育范畴,音乐教学缺少艺术特点,音乐目标中强调政治性、思想性,智育性,而音乐教育最本质的内容——审美教育却摆在了次要的位置,音乐课堂缺少音乐。

(二).“重技轻艺”,目标狭窄单一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普通和普及的艺术教育,而不是专业和职业的艺术教育,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知识和技能传授为主,教学目标只定向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于而忽略了音乐的兴趣、感受、理解、鉴赏、表现能力和情感体验、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等知识、能力、品质三位一体的培养,而是盲目追求专业艺术院校的形象,小学音乐教育没能突出小学特点,忽略了音乐教育“育人”的功能。

二、传统音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一)、“传授型”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学校教育是教师向学生传授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把教育看作是传递文化的工具。因此,“师讲生听”、“师教生学”成为最常用的教学模式,在教法上总认为教师对学生指导得越具体,学生会学得越好。课堂上学生被动地学习,主体地位没得到确立。

(二)、“单一型”教学评价

传统的音乐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方面着重于学生对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实践能力与价值观,评价方法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品质的全面发展。

课题的设计

一、课题的界定:

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成为素质教育的改革中心。音乐课围绕着:“素质教育教学体系创新”的研究,设置了音乐学科的课题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音乐教学理念创新研究、音乐教学目标创新研究和音乐教学方法创新研究三方面。目的在于通过运用素质教育理论,实施行动研究,促进音乐教学的整体优化,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研究的方法

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积极进行研究并以课型、模式的研究为突破口,重点进行“构建自主、合作、创造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

研究的目标与成果

一、音乐学科教学理念的创新。

(一).对音乐教学价值理念的重新认识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审美教育。

音乐就是以审美价值为核心因素和决定性因素的综合价值形态,而音乐的其他方面价值,始终是以审美价值为依据的。杜威认为,在现化社会里,一个生活成功的人,必然是一个不同程度上的“艺术家”,因为艺术审美素质是一个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审美能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音乐的全面发展。教育部颁布的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把音乐教育定位在一种文化层面上和对人的培养上,强调新的音乐教育应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和创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新

小学音乐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所以,音乐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应扮演课堂的组织者、主导者的角色,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创新和自我表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高教学效率的动力机制。

(三)、音乐教学要以文化为本,提倡多元综合

21世纪需要的人才要有高的文化层次,多元的知识结构。新的音乐教育应超越音乐技能技巧,应挖掘音乐中的文化内涵,加强音乐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联系。加强教育内容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增加学科内在联系,如音乐与戏剧、舞蹈、音乐与语文、美术,音乐与物理、历史、地理、政治,音乐与生活等等的联系。力求创设一个音乐教育的文化环境,让音乐课以音乐审美为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使音乐课堂教学成为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

(四)、要把音乐欣赏放在重要的位置

传统的音乐教育重视唱歌、识谱、乐理、器乐等技能技巧,“音乐课”在很长时间内被称为“唱歌课”音乐欣赏被放在次要、可有可无的位置上。在欧洲,早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就开展了一场艺术教育运动,并在运动中达成共识:通过欣赏教学,培养感受艺术美的能力,以此为目的实施艺术教育,把培养人的创造性提到一定高度。穆塞尔指出: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音乐欣赏课是在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周大风在《音乐教育重要熏染》一文中指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以音乐欣赏为主体。音乐表现应在学生欣赏后动情时,主动要求表现美的时候才予以进行”。吴斌说:“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中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点”。把音乐欣赏放在重要的位置,是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的一种新的走向。

(五).要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辅助教学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任何领域都受到电脑高科技的冲击,教育也不例外,在音乐课中恰当地运用电脑等现代教学媒体辅助教学,也是音乐教学的发展趋向。通过多媒体电脑技术,把文字、图像、音响等各种信息媒体组合起来,辅助教学,还可让学生通过信息网络查找、下载资料,辅助学习。恰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可以进一步改变课堂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手法更多变,信息量更大,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学习性趣更强,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也要注意恰当。

二、音乐学科教学目标的创新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音乐教学目标也产生了变化。新音乐教学目标应确定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的情操。以上总体目标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品质目标三方面。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音乐基础知识(如音乐要素、曲式结构、音乐体裁等),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培养学生自信地歌唱、表现音乐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自由、即 的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4.通过音乐作品,加深认识理解中国民族及世界音乐文化。

5.了解音乐与姐妹艺术,与其他学科等相关文化的联系。

(二)品质目标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2.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3.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原理。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三、音乐学科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课堂教学策略的创新

1、重视情景创设,激发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音乐课应该重视情景的创设,设计悬念,形成氛围,激发“想学”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情景创设方法有:故事法、诗歌法、音乐法、图画法、谜语法、游戏法、示范法、对比法等等。教师通过创设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引导以即兴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索和创造活动。

2、以听觉为中心,聆听中体验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以,欣赏课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听”,反复聆听。初听、复听、重点地听、分析地听,在听中得到深刻的体会,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

3、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关系。欣赏教学中还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参与音乐活动,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学习”的能力。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中,还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更加丰富,还可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型模式的创新

  “自主、合作、创造”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

1.创设“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情景

自主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激励学习主体的自觉意识而使学生乐学、会学,从而养成和发展个性品质。

1)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

音乐学习首先要使学生感到快乐愉悦,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和陶冶,才能激起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会学”。

A.按不同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音乐要素、曲式结构、音乐风格)等,指导学生怎样利用掌握的基础知识来自学,鼓励体验和探索,形成会学能力。

B.培养主体意识,发挥主体精神。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动地位,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全面发展。要让学生大胆表现,并给与鼓励和适当的引导。

2)创设“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情景

合作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建构师生合作教学、生生合作学习的集体性教学模式,充分开发课堂集体的交往、信息网络、群体心理气氛等社会心理因素的教学潜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关心、学会竞争,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

A.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创造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

可建立课堂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合作学习小组有利于学生讨论、交换意见及集体评价以及学会帮助与寻求帮助,相互的沟通与合作。

B.挖掘集体潜能,体验合作的成功,促进个性社会化。

在学习过程中,可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换意见,还可扮演音乐作品中的不同角色,从而体会合作的成功。

3)创设“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情景。

创造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

A. 联想和想象,是音乐教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教学中,既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又要注意给予正确的启发诱导,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B.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创造性操作能力。

让学生动脑、动眼、动口、动手、动脚,积极参与,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希望通过课题的研究,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的自主性回归给学生,引导和激励学习的主体意识,形成了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开发创新意识,发思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