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院后勤改革及后勤服务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

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
课题批准号:XJK06BZC031
类:职业技术教育
课题主持人:魏平峰 总务处长 副教授 副研究员
主持人所在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研究人员姓名:王文军、孙雁、周文辉、周兵、朱仁华、罗湘明、胡安宏、李伶艺、罗世英、钱华宁

            
《高职学院后勤改革及后勤服务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


1  
引言(序言)
为了探索高职学院师生的后勤服务需求心理及消费行为规律,深入了解高职学院师生的后勤生活需求和身心健康状况,提高师生对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满意度,深化高职学院后勤管理和服务的改革,建立起与高职学院自身办学特点相适应的后勤改革模式与后勤服务体系。针对不同的办学层次与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相应的后勤管理和服务对策,提高后勤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由永州职院总务处魏平峰处长牵头主持,永州职院各相关领导及后勤管理骨干参与和共同承担,组成了《高职学院后勤改革及后勤服务研究与实践》课题组。课题组申报的课题于20066月被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一般资助课题。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该课题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了学院的后勤改革和发展,提高了师生对后勤管理和服务的满意度,填补了我省高职院校在后勤改革及后勤服务研究与实践中某些科研方面的空白。
1.1  
问题的提出
后勤管理和服务的改革,既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点,也是工作的难点,这么多年来,改来改去,总不尽人意,改革的力度和模式,各个学校大不相同。与本科院校特别是省会城市的高校相比,高职学院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步子和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师生对改革的满意度总是不高。问题在哪?究其原因,一是大多高职学院都是从中专学校升格为高校,层次提高了,但仍沿用中专老一套的小后勤管理模式;二是照抄照搬国内外本科院校后勤改革的经验较多,没有在借鉴的基础上建立起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后勤改革模式与服务体系。后勤改革和服务工作,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最大限度的、人性化的、更好地满足师生的后勤需求,而任何需求都是基于一定的心理活动的,一定的心理活动产生一定的动机和行为。高职学院的后勤服务,对于高职学生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具有较大的影响;一个优美舒适、宁静祥和的校园环境和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学习生活条件以及井然有序、健康高雅的校园风貌对于师生消费需求的自我实现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优化校园环境,完善工作、学习和生活设施,建立健全后勤组织机构与组织制度,形成合适的后勤群体规范,不仅取决于政策法规和社会环境,也取决于师生的心理状态;不仅要遵循教学、科技、经济规律,而且要遵循心理活动规律,包括个体、组织和社会心理规律。我们后勤服务要提高成效,就必须先了解师生的需求心理,了解后勤生活服务对师生心理和身体的影响,他们需要怎样的服务?如何服务才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学校能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后勤服务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可以完成这些服务?如何让师生获得满意的服务?这些就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十分必要也势在必行。
1.2  
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些年来,国内高校特别是本科院校开展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研究很多,从必要性、现实意义、改革指导思想、改革模式、实现途径、服务对策等方面展开了探讨和尝试,已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和初步成果。在比较研究方面,分析了德、英、法、美、日等国的高校后勤改革经验,其中借鉴美、德两国的改革经验较多。这些改革探索与实践成果,虽然对于我国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办学层次与不同学生群体(初中毕业五年制、高中毕业三年制),高职院校还必须建立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后勤服务模式与体系,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完善。至于研究高职学院后勤改革及后勤服务实践问题,并以此探索高职学生消费需求心理与行为规律,确定一系列受师生欢迎的后勤改革新模式和后勤服务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的课题,2006年申报立项时据查新咨询,国内尚未见报道,也很少有此方面的研究课题。在这种背景下,本课题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势在必行了。
1.3  
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所说的后勤改革,主要指在高职学院内进行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其改革模式和改革内容与本科院校有所区别。
本课题所说的后勤服务,主要是指高职学院内的膳食服务、水电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卫生保健服务等。其服务对象是教职员工和在校学生。
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是:高职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如何进行?如何开展高职学院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
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此课题研究,探索高职学院师生的后勤服务需求心理及消费行为规律,深入了解高职学院师生的后勤生活需求和身心健康状况,提高师生对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满意度,深化高职学院后勤管理和服务的改革,建立起与高职学院自身办学特点相适应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与后勤服务体系。针对不同的办学层次与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相应的后勤管理和服务对策,全面提高高职学院后勤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4.1
研究意义:后勤工作是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它不仅要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和后勤供应,为师生员工创造较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而且发挥着"服务育人""生活育人"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文明的一个重要窗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家长和学生关注的重点。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职教市场,学校"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一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而高职教育的发展,对后勤管理和生活服务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我国的高职学院大多数是由中专升格为大专,办学条件差,后勤基础设施跟不上学院的发展。因此,深入、系统研究高职学院后勤改革及后勤服务这一课题,确定一系列后勤服务改革的新模式,建立较完善的后勤管理和服务体系,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创造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也有利于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增强办学活力,扩大办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振兴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贡献和服务。因此,该课题的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较强的针对性、一定的原创性、推广的适用性。
1.4.2
研究价值:首先是观念价值。通过本研究,揭示后勤生活服务对学生的心理和身体有哪些影响、哪些因素有影响、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如何等内在规律,提高后勤生活服务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克服长期以来不被人们重视和"三干"(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思想,提高高职院校对后勤生活服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从而建立起适应学生心理需求和身心健康的后勤生活服务体系,这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的生存质量,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能够产生良好的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其次是经济价值。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身心健康提供有针对性的后勤生活服务,把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佳效益,有利于降低办学成本。再次是实践价值。达到后勤生活服务的"四效"指标,既推动课题单位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不断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水平,也为高职院校人性化后勤生活服务总结新经验、提供新案例。最后是学术价值。既把后勤管理和服务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又把学术方法论引进后勤管理和服务中,扩展了学校管理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学术研究范畴。
1.5  
研究假设
我们的后勤改革,是要使师生获得满意的后勤服务,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假定后勤管理和服务的效益和师生的满意率高低与是否适应师生的心理需求和身心健康成正比,那么,建立的后勤管理和服务体系,如果很好地适应了师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身心健康,符合其心理需求,服务效益和学生的满意率就会大大提高,这样的改革就会更加成功,更加富有成效;反之就难免导致失败或者效益低下。
1.6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6.1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关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学说。
作为高校来说,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把师生呼声作为第一标准,急师生之所急,想师生之所想,办师生之所需,为师生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立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1.6.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与麦克高尔的动机学说
后勤服务就是满足师生的生理需要和生活安全需要,特别是饮食、住宿等生活需要是学生校园生活最基本、最平常的组成部分,必须是长期的、稳定的适应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和身体健康的保障供给。否则,就会成为一种不安定的因素。麦克高尔的需要动机学说认为,人们有好奇的需要和模仿的需要,在校园稳定的生活环境中生活时间太长,学生会觉得一定程度的乏味,好奇的需要会促使学生寻求生活中的变化获得新的满意,比如更换膳食地点、方式、口味,周末回家、郊游、野炊甚至校外租房。学生模仿欲望强,一定群体范围内的学生往往喜欢效仿榜样的生活消费方式,因此,生活服务必须具备不同层次、不同方式、不同内容。
1.6.3
消费心理学说
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是影响消费行为的两大内在因素,学校的生活服务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感官敏感性、心理爱好、生理健康状态和个别生活残疾,以及不同地区不同生源的文化与习俗,依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和不同消费观提供不同方式方法的生活服务。
1.6.4
生存质量学说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生活质量简表包含了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状况、社会关系和周围环境4个领域。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生活质量则是指学生对现实生活经历的客观状态及其主观感受的体验。根据学生的后勤生活需求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改进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无疑是提高学生生存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2  
研究过程
2.1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思路
2.1.1
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方针。针对高职学院后勤改革及后勤服务创新问题,深入了解后勤生活服务对师生心理健康、体质健康和生存质量的影响,加强服务与被服务双方的沟通,以便采取干预对策,提高后勤生活服务在师生中的满意度,从而建立和完善适应高职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和身心健康发展的生活服务体系,构建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和服务的新框架。
2.1.2.
研究思路:根据后勤生活服务的效益和学生的满意率与是否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身心健康成正比的假设理论,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心理、后勤服务的历史与现状、学生的评价与满意度、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掌握后勤服务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回归排序;其次有针对性提出改进的办法和措施,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学生的满意度和效益是否提高,提高的程度怎样?再及时进行调整、修正,不断完善;最后形成适应学生心理需求和身心健康的后勤生活管理模式和服务体系基本框架设想。
2.2  
研究的预定目标和研究内容
2.2.1
研究目标:通过课题的深入研究,建立一整套与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后勤改革与管理方式方法,全面提升校园师生生活的品味和质量。通过建章建制,把大量的学校后勤事务工作量化成可操作性的管理条目、服务指标及综合评估考核体系。努力实现二好(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好),二高(服务水平高、管理水平高)和五个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先、管理创先、市场创先、技术创新)。
2.2.2
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高职院校如何进行后勤改革及如何开展和创新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和后勤服务实践的问题。具体包含课题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师生消费需求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研究;
后勤改革和管理模式的研究;
后勤管理与服务对策的研究;
服务质量指标及综合评估考核体系的研究;
2.3  
研究的主要方法
2.3.1
调查问卷法:通过现况调查、回顾性调查和期望调查等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学生的后勤生活需求心理、心理健康水平及个性特征、对学校后勤服务的评价和满意度、执行生活管理制度情况等等。然后分析其成因,理顺供求关系,提出合理的对策,使有限的后勤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多层次、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后勤需求。确保课题研究的系统性和实效性。
2.3.2
个案分析法:横断面抽取课题单位样本学生进行体格、营养与发育状况的检查,并与国家营养标准比较,对比分析不同后勤生活学生的体质健康等状况及原因,提出生活服务干预措施,不断调整、反馈、检查,使之后勤生活服务与学生健康成长形成良性循环。
2.3.3
文献研究法: 通过全面掌握国内外学校后勤改革的信息动态,查阅国内外与选题有关的论文,著作报道,寻找理论依据,特别是对全国和区域性后勤工作年会、学术交流会的信息和经验进行分析,充分认识研究的现状,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向,调控研究的进程,确保研究的时效性、前沿性和创新性。
2.3.4
行动研究法: 在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召开教师、班主任和行政工勤人员代表座谈会,课题组分赴各选定学校实地考察以及查阅案卷资料、经验总结、工作汇报材料。掌握学校后勤服务历史和现状,了解学生对各项后勤服务的态度和建议,使学院领导能够明了学校后勤服务在学生中的客观评定、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学生的需求状况,并通过反馈进一步明确如何改进后勤管理行为,不断修正和完善研究方案。与此同时,研究的成果能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确保研究的现实性、可操作性。
2.3.5
数据统计法: 对研究中搜集到的数据资料,在确保其原始性、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处理,寻求学生生存质量与后勤生活的关系、心理健康与后勤生活的关系、体质健康与后勤生活的关系、个人消费与后勤生活服务质量之关系等内在联系。对数值变量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对质量变量进行卡方检验(X2)。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的综合研究,使服务和被服务双方得到有效的沟通,了解了学生心理和身体是什么状况,他们需要什么,我们缺乏什么,应该做什么,达到了知已知彼,切中问题的要害点,解决问题的关键之效果。
2.4  
研究工作进程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由十一位有关人员共同参与研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践探索。本课题也是由四个方面子课题组成的系统工程,课题分四个阶段进行。
2.4.1
立项准备阶段(20033-20065月)
2003
3-20036月:有关人员联合组成课题组,召开3次课题组成员会议,课题论证、设计、通联分工;分头进行资料收集,建立课题资源库和课题网络,提供课题统计软件等设备、交通工具和专用办公场所,开展课题研究前期准备工作。20037-200312月:召开1次课题研讨会,实地考察省内各地州市有代表性的有关院校,座谈、调查研究发表有关论文。20041-20046月:召开1次课题组会议,进行院内大面积的多项问卷调查,一是了解学校后勤的历史和现状,二是学生的需求心理;分析整理、学术交流发表有关论文。20047-200412月:召开1次课题组会议,子题研究报告交流;参加湖南省高校后勤研究会年会,大会报告。20051-6月:召开1次课题组会议,撰写并发表有关论文,子题研究报告交流。20057-12月:召开1次课题协作单位会议;参加省高职后勤年会并大会报告发言。阶段性小结。20061-5月:召开1次课题组会议;子题研究报告交流,调整研究方案向纵深研究;填写立项申请、评审书;向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申请"十一五"立项。
2.4.2
立项开题研究阶段(2006.6-2008.6
2006
6-12月:立项后,学习文献资料,修改开题方案,将开题方案交课题组成员审填,参加湘南片高职后勤会议,参加开题论证会,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开题方案,填报开题论证书。20071-20086月:召开2次课题组会议;参加省高校后勤研究会成立20周年暨年会,2篇研究论文入编《三湘潮涌风帆起-湖南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文集》(湖南师大出版社);撰写发表有关论文,按12个子课题研究内容开展课题研究和实施。20083月课题组成员参加了省里组织的课题中期检查汇报,受到省专家的表扬。
2.4.3
结题、鉴定申请评审阶段(20087-20094月)
召开1次课题组会议,进行课题总结,由主持人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总结,申请结题鉴定,成果申报。
2.4.4
综合评述
在该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分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系列子课题逐个研究""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边提高"的技术路线。主要做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院校师生进行了十余种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对后勤服务的评价和满意度、后勤生活心理活动规律和需求心理。二是实地考察了省内各地州市有代表性的有关院校,在学院内召开了大小座谈会40余场次,了解了学院后勤服务的历史、现状和改革发展计划、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难题。三是对学生进行了抽样心理测试、生存质量测评、体格检查,掌握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个性特征、生活方式、生长发育状况、体质健康状况及与后勤生活服务的相关性,回归分析了后勤生活的影响因素。四是查找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共查阅相关的学术论文和改革信息等文献5000余条,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4500余条,各种后勤会议交流文章300余条,高校后勤网文献100余条,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综合归纳、借鉴仿效。五是根据调查的有关信息,对后勤服务各个方面的有关问题及改进措施、改革方案以相对独立的系列子题一个一个的全面系统地进行了探讨、实践、反馈、提高等研究,形成了系列后勤管理模式和系列生活服务体系等基本框架设想,六是围绕学生生存质量与后勤生活的关系等一些重点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七是撰写了系列研究报告,撰写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系列论文41篇,出版专著1部。
3  
课题主要成果
3.1
主要理论研究成果
3.1.1
不同学历层次、性别和生源的后勤生活需求心理研究
尽管各专业、办学层次不同,地理位置、学生状况、所处环境也存在差异,但经统计学处理的结果表明,在许多项目的认识和选择上构成一致性倾向,所反映的问题带有一定普遍意义。如近1/2的学生认为后勤生活与教学同等重要,应该并举;更有1/3的学生认为,后勤生活应优先于教学,民以食为天,吃不好、住不好,怎么学习。因此,传统的"以教学为中心"理念受到了挑战,后勤服务不再是"后台服务""辅助工作",在"以人为本"的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方针,后勤生活服务被推上了学校管理和发展的第一线,表明了后勤工作在高职教育办学中的地位,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时,了解了学生的后勤需求分类排序,各类学生的需求差异,与中学生时期的需求心理变化和与大学生的需求异同。
3.1.2
学生对后勤生活不满违纪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研究
分析了不同类别学生的后勤生活违纪行为和违纪心理、生活习俗、执行学院后勤生活管理制度等。研究认为:学校的后勤生活管理制度与学生的需求心理存在一定的距离,很多对生活需求与违纪现象无法界定。提出了后勤制度应缩短与学生需求间的距离;尊重学生的文化生活习俗;积极开展文化、文娱、运动、联谊等活动和心理咨询服务、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人格体系;抓师德建设,学院的每一个教职员工都要注重自身品德修养,言传身教;强化学生的纪律素质教育;建立和完善与学生的"对话"制度,设立服务信息"绿色通道",促进服务双方面的理解和合作。
3.1.3
膳食服务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信息反馈,膳食改革的成就是显著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或新的问题出现,一是供求双方在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矛盾日渐突出;二是设施设备落伍,食堂面貌依旧;三是员工素质偏低,规则意识不强;四是安全隐患犹存,食品卫生堪忧。在充分考察、总结、论证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在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食堂应作为一个"特区",对它的改制应考虑把稳定学校大局放在第一位,不能一哄而上市场化,盲目地"断奶"。在改革过渡时期,仍需保持一定的计划成分,可以试行学校计划和市场经济并存,校营、集体、个体、股份等多种机制互补,市场、计划和行政手段并用以及"三权"(管理权、采购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模式进行运作。同时,要加大硬件投入,改善就餐环境,强化服务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提升服务品质,完善管理手段,实施资本运作。
3.1.4
校园环境建设与高职学生环境意识研究
高职院校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十不",即整体设计不佳、功能区域不清、现代气息不浓、学府品位不高,文化底蕴不足、影射功能不强,校园管理不当、护绿保洁不力,"绿色"体系不全、环保意识不牢。提出了创建"绿色学校"策略:加大环境教育力度,增强师生环境意识;提高建设规划质量,基础固校环境立校;健全校区管理机制,制度护园服务兴校;塑造隐形环境形象,文化润校氛围活校。
3.1.5
学生用水用电心理与水电管理研究
调查表明,各级学校的水电管理都是较为头痛的事,如水电费用连年上升,浪费现象触目惊心,水电器材破坏严重,维修巡查不尽及时,用电安全诸多漏洞,事故隐患不时凸现,目标管理责任承包,有利有弊难以满意等8大问题或多或少的存在。课题研究思路:水电管理必须突出量化管理,责权利益相连,堵,不如疏;禁,不如管。以量化管理为导向,安全、规范使用为原则,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类别的水电需求。水电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后,按照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的要求,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运行机制和监督体系。要进行科学、安全、规范用水用电的宣传教育,使师生用电、懂电、护电、节电,用水、识水、爱水、惜水。增强服务意识,保障工作全方位、全时程、全额量,服务巡查、技术指导经常化、制度化。为加强水电管理,学院为此投入100多万元对水电供应系统进行了电子智能化改造,用水用电全部刷卡消费。
3.1.6
学生住校心理与公寓文化研究
高职院校公寓管理目前存在管住双方都不甚满意的局面,学生对集体生活认识不足,50%的学生渴望走读或校外租房;价值观念差距较大,生活陋习较多;个性发展欲望日甚,需求心理和民主尊重意愿不断增强。研究认为:公寓文化建设薄弱是其主要症结,提出重塑公寓文化的创新理念:一是无论公寓建设和管理的主体是何种体制与方式,物质文化的建设都应纳入规划和运作之中。二是要多方式、多渠道引导行为准则、生活作风、寝居习俗、公众风尚等行为文化的协调健康发展,着力营造活泼、勤俭、奋进、自律的公寓团体氛围。三是要对包含管理方法、服务理念、住校心理、价值观念、集体意识等观念文化进行革命,转变传统的公寓管理思维定势。我们是服务学生而不是管住学生,是教育学生而不是奴化学生,因此,公寓管理要向服务学生和管人--育人--导人的模式转变,服务细节要考虑得更周到些,学生需求落实得更迅速些,处理问题做得更谨慎些,个性教育运作得更艺术些。
3.1.7
学生健康意识与卫生保健服务研究
通过对学生的卫生与保健需求及资源和利用的调查分析,为高职院校卫生保健服务方向提供了参考依据。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卫生需求量不大但种类多样化;学生不喜欢到校内卫生医疗机构就诊,住院医疗流向主要是市内医院(47.7%),医药费用到外药店购药比例最大(67.8%);卫生资源不足,利用率也较低。分析:高职院校卫生服务存在4组现象和4个差距,4组现象是病源过剩与资源不足现象,有病不诊与有病乱诊现象,水平不高与服务欠缺现象,无钱治病和有钱乱花现象;4个差距是计划思维与市场现实之间的差距,条件简陋与需求提高之间的差距,治标应付与卫生普及之间的差距,被动医疗与主动服务之间的差距。这种高需求、低资源、低利用之非良性卫生服务模式必须改革才有出路。研究认为:高职院校卫生机构条件差,水平不高,病源也不足,这是短时期内不可扭转的事实,在医疗分级管理和医保体制下,高职院校医疗机构不可能也没必要做大做强(上档次的附属医院除外)。而是要切实转变职能,推进学校医疗社会化。为此,应撤销原来以医疗业务为主,医务所之类的医疗机构,将学校的医疗服务推向市场,交给附属医院或地方医院管理;组建以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为主的保健科,承担非社会化的职能。工作的重点要转向预防保健、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医疗康复、营养指导、心理咨询、卫生督导、体格普查、健康建档、校园消杀灭等公众化服务。同时,要建立合理的医疗保障制度,有针对性提供卫生保健服务;提高学生的医疗保健意识,促进学生整体健康水平提高。
3.1.8
学生个人消费与后勤生活服务质量的关系研究
探讨了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人消费状况、消费影响因素、消费心理以及与后勤生活服务质量的关系。近1/2的学生月消费在300-400元之间,但消费过高和过低两极分化也较为明显,不同性别、不同院校学生个人消费差异较大,消费来源88.84%为家庭供给;校外租房子不多,但校外就餐较为普遍。研究结论:学校后勤生活设施和服务质量对学生个人消费产生很大的影响,学校应开展消费教育和研究,既要关注贫困生的生活,又要抑制非健康高消费,要不断完善后勤生活服务质量体系,加强消费管理和周边环境的整治。
3.1.9
学生破坏心理与物业管理研究
总结了高职院校物业管理现状与弊端:物业管理老一套,管理滞后尚在摸索;购建质量仍有低劣,物产责任多不明确;损坏破坏司空见惯,教育处罚无可奈何;多体并存各行其是,置管用修难以协作。将学生损坏物业心理分类为质差损坏型、粗心损坏型、陋习损坏型、调皮损坏型、故意损坏型和有意偷盗型等6种。提出了4项物业改革思考:变革体制、改善经营、实现多赢,采取公司化经营,物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资源整合、优化配置、降低损耗;加强管理、协作服务、提高功效;以俭办业、以章治业、以优兴业,一是物资供应实行零储制,二是校产管理实行准租制,三是两设维修实行巡查制,四是水电供应实行量化制。
3.1.10
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衍生出新问题研究
总结分析了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衍生出的种种问题:公寓收费不均,资源利益失衡;膳食质量不高,安全隐患增多;水电使用受限,服务理念淡化;物业配置难平,维修维护甲乙双方扯皮;店铺商品过滥,经营手段不择。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类:一是制度缺陷,难以避免;二是改革过渡,逐渐完善;三是监管不力,放开过度;四是视角不同,观念更新;五是违规经营,应予遏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6项措施:准入门槛不降低,对进入学校的经营服务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签订劳动协议、办理三证、并交纳治安管理押金;立规建制要健全,以制度、规定管人,以合同、协议管事,这是公平底线;学校的后勤要把两个效益一起抓,为师生服务的宗旨不能移,某些部门、某些项目、某些时间主要是服务,只要是师生的需求,赚钱的工作要做,不赚钱的工作也要做;要建立全方位的后勤社会化监管机制,建立集竞争机制、制约机制、监督机制和考评机制于一体的科学管理体系;监管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置;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文明示范服务窗口的竞赛评比活动,充分发挥服务育人、生活育人的作用。
3.1.11
高职院校发展与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协调关系研究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指出了高职院校发展与后勤保障体系中存在的一些不相协调的地方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盲目扩招、发展失调、后勤缺失、消费偏高等。分析了后勤服务失调的几种成因:一是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二是招生对职业教育的约束太低,三是学校对自身发展的认识出偏,四是历史对学校后勤的遗留影响,五是改革正在摸索完善之中。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构建高职院校后勤生活服务体系框架设想。首先是实施"园园本本"战略,即:"建设三生态校园,营造和谐家园,协调健康发展为本,一切以人为本"。其次是推行"个十百千万"方针:"坚持一个发展原则,力争师生十分满意,杜绝违章百分之百,提供服务千遍不厌,确保安全万无一失"。再次是建设"五到一"工程,即理顺5个关系: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服务与回报的关系、配置与需求的关系、重点与全局的关系、福利与建设的关系;坚持4个结合:增收与节支相结合、服务与育人相结合、计划与调节相结合、做大与做强相结合;强调3个统一:速度与结构相统一、规划与新潮相统一、保障与发展相统一;达到2个提高:后勤保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实现1个飞跃:由高投入、高消耗、低收益到高质量、高效益、低消耗的飞跃,持续、协调和健康发展。
3.2
主要调查实验统计研究成果
3.2.1
膳食方式与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在学校大食堂吃大锅饭菜学生的身高评价上等、中上等之比例(42.4%)高于另3种就餐方式学生(20.4%38.2%30.0%),而中下等、下等之比例(12.9%)低于另3种就餐方式学生(26.5%17.2%20.0%),具显著性差异(X2=30.52P <0.05)。在学校大食堂吃大锅饭菜学生和在自己家吃饭或亲戚朋友家搭餐学生的体质量上等、中上等之比例(45.9%40.0%)高于另2种就餐方式学生(24.5%35.8%),而中下等、下等之比例(10.5%10.0%)低于另2种就餐方式学生(30.6%27.3%),差异非常显著(Hc=455.92P=0.000)。在学校大食堂吃大锅饭菜学生和在自己家吃饭或亲戚朋友家搭餐学生的营养评价正常体重之比例(49.4%60.0%)高于另2种就餐方式学生(42.9%42.0%),而体型不合格率(含营养不良、较低体重、超重与肥胖)之比例(50.6%40.0%)低于另2种就餐方式学生(57.1%58.0%),具非常显著性差异(Hc=138.83P=0.000)。在学校大食堂吃大锅饭菜学生发育良好和较好者占67.7%,显著高于另3种就餐方式学生(分别为36.7%48.8%50.0%),而发育一般和较差的比例(32.3%)显著低于另3种就餐方式学生(分别为63.3%51.2%50.0%),Hc=56.91P=0.000,差异非常显著。结论:在学校大食堂就餐有利于学生的营养获取和正常发育。应鼓励学生过集体生活,到学生大食堂吃大众餐,减少校外就餐。
3.2.2
住宿去处与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住学校普通宿舍和走读住家学生的身高上等、中上等之比例(42.0%39.1%)高于另2种住宿方式学生(36.3%35.3%),而中下等、下等之比例(13.3%17.3%)低于另2种住宿方式学生(20.8%29.4%),具显著性差异(X 2=10.15P <0.05)。住学校学生公寓学生和走读住家学生的体质量上等、中上等之比例(34.1%37.0%)高于另2种住宿方式学生(28.6%23.6%),而中下等、下等之比例(19.3%15.2%)低于另2种住宿方式学生(27.1%41.2%),差异非常显著(X 2=8.96P <0.05)。住学校普通宿舍和走读住家学生的正常体重之比例(49.6%50.0%)高于另2种住宿方式学生(42.2%38.2%),而体型不合格率(含营养不良、较低体重、超重与肥胖)之比例(50.3%50.0%)低于另2种住宿方式学生(57.8%61.8%),具非常显著性差异(X 2=12.14P <0.01)。4种住宿方式学生的发育状况评价,以住学校普通宿舍学生的发育最好,良好和较好者占67.8%,校外租房学生最差,良好和较好者只占38.2%。差异非常显著(Hc=33.79P =0.000)。结论:在校外租房学生夜生活较多,睡眼时间少,影响身体发育,应限制高职学生校外租房。
3.2.3
伙食费用与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月伙食费用在150~<300元学生的身高上等、中上等之比例高于<150元和>300元学生(X2 =19.73P <0.01)。月伙食费用在<250元学生的体重上等、中上等之比例高于250~元学生(X2 =17.82P <0.01)。月伙食费用在<250元学生的营养不合格率(含营养不良、较低体重、超重与肥胖)之比例低于250~元学生(X2 =9.95P <0.05)。不同伙食费用消费学生的发育状况以300~元学生最差(良好和较好者只占52.7%),差异非常显著(X2 =23.87P =0.000)。体型评价250~300元学生匀称比例较高,差异非常显著(X2 =15.61P =0.000)。结论:学生伙食费用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应抑制学生过度消费,应关注和确保特困生、贫困生的最低生活消费。
3.3  
主要实践研究成果
3.3.1
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截止20094月,本课题组成员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与课题相关的论文41篇(参见论文汇编)。
有一篇论文获省级三等奖;有2篇论文入选省教育厅编集的《三湘潮涌风帆起——湖南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文集》一书,并分获二、三等奖。
本课题主要研究成果,获得永州市2007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的奖励。
3.3.2
研究成果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效果
该项目成果经实施应用,促进了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健康运行和学院后勤工作的发展;提高了学院后勤管理和后勤服务水平;提升了师生的消费质量及对学院后勤工作的满意度;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我市高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保障作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200610月,我院被评为全省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优秀单位,获得省教育厅的通报表彰,奖励学院伍万元。
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看,该项目实施研究几年来,为学院节约开支近500万元;累计盈利300多万元,为学院添置固定资产250万元;资助特困生、贫困生达300多万元;为学院特困生、贫困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为社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安排再就业岗位累计2000多人次,支付报酬近800万元。
该项目的实施和应用,为永州市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教育事业起到了一定的带动效益和稳定效益,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
4  
研究的主要结论、突破性进展和创新之处
4.1
结论
结论一:高职学院后勤改革和后勤生活服务应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规划,并应引起特别重视。
结论二:学校后勤生活设施和服务质量对学生个人消费产生很大影响,高职院校建立的后勤生活服务体系,必须很好地适应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身心健康。
结论三:在学校大食堂就餐,有利于学生的营养获取和正常发育,应鼓励学生过集体生活,到学生食堂吃大众餐。
结论四:在校外租房的学生夜生活较多,睡眠时间少,影响身体发育,高职学院应限制学生校外租房。
结论五:学生的伙食费用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应抑制学生过度消费,应关注和确保特困生、贫困生的最低生活消费标准。
4.2.
突破性进展和创新之处
制度创先:提出了六个坚持和六个创先的服务宗旨和方针坚持服务为本,育人为根,创新服务理论;坚持姓原则,创新服务方式;坚持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创新管理制度;坚持成建制规范分离,创新运行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改善后勤基础设施,创新融资渠道;坚持产学研结合,开发项目实体,创新改革模式。
机制创新:结合专业办产业,围绕专业办实体,办好实体促改革,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
体系创新:确定了一套深受高职学院师生欢迎、行之有效的与学院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管理新模式(准企业化、半社会模式),建立了较完善的后勤管理和服务考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4个一级条目,22个二级条目,见附见一)。
首次提出了效益最大化与缺点最小化的后勤管理理念和十零负向质量管理办法
该课题提出的"无缺点后勤服务最小化’"创新理念和"'无缺'管理与'十零'服务"负向质量管理办法在全省高职后勤年会上推广介绍,并以论文形式在《企业家天地》杂志公开发表。这种质量管理体系,既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也是一种运筹技术,它既可减少缺陷、失误,又能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
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捉供了调查依据和实验支撑
校外租房与校外就歺影响学生的生活质量,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的研究结论,对我省职业院校当时如何放缓执行国家教育部大学生人性化居住管理(开租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案例。许多高职院校采纳了课题组意见,禁止校外租房,限制校外就歺,提倡消费适度;为教育部门重新发出禁租令和大学生居住管理实施意见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实验支撑。
创新模式和后勤管理条目、服务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得到推广
课题提出的系列管理模式和服务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得到省内外一些高职院校的借鉴推广。这些成绩除各级学术会议交流外,近些年来我们还与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院、广西南宁市卫校、邵阳职院、郴州职院、山东荷泽职院等院校相互参观学习和借鉴,充分发挥了课题研究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确立了后勤生活服务在高职院校办学中的地位
了解了学生的后勤服务需求心理活动规律,明确了后勤服务不再是"后台服务""辅助工作",确立了与教学学生管理并举的重要地位。同时,提高了学校领导、教师和后勤服务人员对后勤生活服务在"服务育人""生活育人"中的作用之认识,为深化后勤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积累了经验。
找到了提高后勤生活服务质量和效益的突破口
建立适应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身心健康、符合其心理需求的后勤生活服务体系是提高后勤生活服务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满意度之突破口。课题组提出的膳食服务、水电供应、公寓管理、物业管理等改革模式基本是在迎合学生的心理基础上总结出的科学、系统、有效的方式方法。
学生对后勤生活服务的满意度有了显著提高
根据学生的需求心理对餐饮、水电、住宿、物业、卫生保健等后勤服务进行改进后,我们对服务对象进行了回访,学生的满意度均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
推动了学院内开展后勤课题研究之学术气氛的形成,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的业务成长,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后勤管理和研究骨干
课题组成员通过参与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后勤管理水平;课题组成员中8人晋升为副教授教授,3人得以提拔;多人承担和参与了省市级课题研究的任务。改变了后勤人员不做课题的历史局面。
为后勤生活服务质量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找到了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案例
为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政策、制度、规定的制订和完善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引导学生改变不良生活陋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生活作风充实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案例评价。
5  
研究结果分析
5.1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本课题研究由学院总务处、后勤服务中心和各二级学院领导及后勤管理骨干共同承担,又有省高职后勤研究会和各会员单位的支持,条件优越,协同性强。研究人员中既有管后勤的副院长、处长,也有教授、研究员,更有后勤一线管理骨干、专业对口,年富力强,结构合理,各具所长,相得益彰。课题充分检索查阅了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借鉴、仿效、比较分析、提炼;指导思想正确,理论基础雄厚,研究方法恰当;课题采取回顾性调查、心理测评、体格检查和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科学合理、并具特色,而且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思路清晰。研究样本多具有较全面的代表性;调查研究充分,并进行了回访反馈,符合客观需要。测评方法使用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测评版本,信度和效度较高。计算机的介入和统计软件的使用,加速了研究进程和数据处理的科学性。
5.2  
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课题组进行的学生生活质量、心理健康、体质健康的实验测评,抽样无误、设计完善、方法先进、步骤统一、标准一致。对搜取到的数据在确保其原始性、真实性的基础上,使用了北京大学心理测量工具箱软件、SPSS 统计软件和北京大学儿少卫生研究所研发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系统(6.02学生版) 》软件等进行统计处理,数据可靠。对发现的供求规律、创建的管理模式和服务体系,总结出的服务方式方法,改进措施和对策,形成的新观点、新见解、新认识均经课题组反复讨论、磋商、论证,并经权威专家认同后才予发表,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之上,研究过程是真实的,研究结果也是可信的。
5.3  
研究成果的可推广性
课题研究成果具有可操作性,能有效的促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适合高职院校推广和借鉴。
5.4    
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本课题研究的测评面仍然有限,很多相关问题尚没有进行研究,特别是实践探索、反馈调整的回合不多,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长期以来,干后勤的不做课题,做课题的不做后勤课题,在人们眼中,后勤管理和服务就是安排吃喝拉撒的事,没啥好研究的。尽管查阅了许多篇相关文献,但发现都是些经验总结、改革探索,真正纳入规划课题研究的报道却很少很少,涉及本课题相关研究的基础不多。另一方面,后勤课题实践性较强,需反复探索,开展起来难度很大:一是需要投入很多经费,解决主渠道不畅;二是涉及许多处室、系部,实施难度大。本课题研究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已涉足研究的问题也需进一步探索、完善,因此本课题只能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各院校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对待。
6  
值得讨论和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6.1
问题讨论
本课题研究的测评面仍然有限,很多相关问题尚没有进行研究,特别是实践探索、反馈调整的回合不多,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长期以来,干后勤的不做课题,做课题的不做后勤课题,在人们眼中,后勤管理和服务就是安排吃喝拉撒的事,没啥好研究的。尽管查阅了许多篇相关文献,但发现都是些经验总结、改革探索,真正纳入规划课题研究的报道却很少很少,涉及本课题相关研究的基础不多。另一方面,后勤课题实践性较强,需反复探索,开展起来难度很大:一是需要投入很多经费,解决主渠道不畅;二是涉及许多处室、系部,实施难度大。本课题研究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已涉足研究的问题也需进一步探索、完善,因此本课题只能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各院校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对待。
6.2.
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6.2.1
本课题系实践性很强的课题,本应进行后勤生活对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的影响前瞻性研究,但因涉及工作面太广,持续时间太长,需要投入的经费太多,而未能按课题最初设计进行实施。
6.2.2
学生心理健康、生存质量、生长发育及体质健康调查分析,虽已按课题设计进行了研究,但由于经费和人力的有限,只进行抽样研究而没能进行普查,研究未达到课题设计的大样普查要求,结论有必要进行重复研究。
6.2.3
与课题有关的如生活突发事件、食疗保健服务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学生假日休闲生活研究等,没有列入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需下阶段进一步研究。
6.2.4
学生对后勤生活需求的提高甚至奢侈消费,到底是属于违反学校的后勤生活制度的行为,还是新时期的正常需求等,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校外租房、校外就餐教育部由禁开禁再禁,我们高职院校禁不禁,需要我们用科学的研究结论和更多更准确的实验数据来论证。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对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影响,安全状况怎样,人际关系和团结状况如何,生存质量的差异,生活文化和职业技能的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对比等等。
6.2.5
我院作为城市化不高、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学院内已是一花独秀,在整个学院还未进行人事、分配制度大改革,有些高校后勤重回老路的大背景下,后勤社会化改革困难重重,是否坚持下去或作调整。
6.2.6
应该更好地发挥研究成果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成果的交流与共享,克服单一的交流与合作方式。

                             
00九年四月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耕,王富,张世民.从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看我国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J].预算管理与会计,1999,(06
[2]  
张德俊,高厚礼.国外高校后勤运作模式对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借鉴[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02
[3]  
张慧. 国内外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比较分析[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1
[4]  
李茜. 国外高校后勤服务保障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启示[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5]  
郭文兵,魏建平,周英.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与启示[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6]  
盛志荣,姚和金. 略论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特殊性[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101
[7]  
闫建军.关于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04
[8]  
袁新国.大学生外宿现象原因及对策初探[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9]
舒剑萍,何宏宝.大学生学业成就与其生活质量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3730
[10]
徐兰宾,曾光敏,邓习赣. 从大学生的消费特点谈高校后勤市场的经营对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05
[11]
吕洪明. 柔性变革的高校后勤与学生管理的配套[J].石家庄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12]
李小娟.中国高校后勤基础设施BOT投融资摸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
[13]
杨国藩,田放,贺兰敬. 试论邓小平的高校后勤管理思想[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2)
[14]
张正才,肖竟章,郭朝东. 李岚清高校后勤思想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09)
[15] Faye D, Cisse  D, Lo  CM . Evaluation  of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activities of the medical service of the Centre des Oeuvres Universitaires of Dakar ,  Odontostomatol Trop
Senegal. 2002,2599
[16] Paech SE .Making the transition from enrolled to registered nurse. Collegian2002;9
3
[17]
赵红深.学校膳食服务现状与发展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1)
[18]
赵红深,唐家珍.论学生住校心理与公寓文化[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3)
[19]
赵红深,李雨生,李成,.学生个人消费及其与后勤生活服务质量的关系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6)
[20]
赵红深.学生破坏心理与物业管理讨论[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3)
[21]
赵红深.以科学发展观对职业院校后勤生活服务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
[22]
赵红深.论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中的十大关系[J]. 高校后勤研究,2007,(5
[23]
赵显利.和谐校园建设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J].高校后勤研究,2007,(1)
[24]
谢春林.努力构建高校和谐后勤的若干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07,(1)
[25]
王延长.后勤必须树立三维服务新理念[J].高校后勤研究,2007,(1)
[26]
刘宗彬.高校后勤单位量化考核办法初探[J],高校后勤研究,2007,(1)
[27]
陈鑫.和谐发展高校饮食的几点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07,(1)
[28]
张祝平.当代大学生精神文明消费探析[J],高校后勤研究,2007,(6)
[29]
马红祥.高校后勤如何强化服务力的培育[J].高校后勤研究,2007,(6)
[30]
张其林.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趋势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07,(6)
[31]
皱联付,加强宿舍管理优化育人环境[J].高校后勤研究,2007.(6)
[32]
廖兰荣.浅谈高校新型水电管理模式[J].高校后勤研究,2007,(6)
[33]
毛大鹏.我国高校建立多元化伙食结构研究与探索[J]. 高校后勤研究,2007,(6)
[34]
周日琪.实施服务质量工程打造满意和谐后勤[J]. 高校后勤研究,2007,(6)
[35]
姜翰照.顾客满意理念在高职院校运营中的应用[J]. 高校后勤研究,2008,(4)
[36]
齐小萍.关于高校后勤服务评价体系与社会行业评价标准对接的思考[J]. 高校后勤研究,2008,(4)
[37]
李德民.围绕以教学为中心搞好后勤保障与服务[J].高校后勤研究,2008,(4)
[38]
赵湘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J].高校后勤研究,2008,(4)
[39]
黄莉.浅检推进高校高校管理精细化[J].高校后勤研究,2008,(4)
[40]
张文基.高校后勤管理者的五度空间[J].高校后勤研究,2008,(4)
[41]
郑现镇.浅谈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08,(4)
[42]
杨文辉.以人为本,营造最佳校园环境[J].高校后勤研究,2008,(4)
[43]
林长亮.高校节水节能现状与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08,(4)
[44]
欧阳炯炜.高校后勤保障服务的模式分析与选择[J].高校后勤研究,2007,(27)
[45]
冯凤麟.关于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07,(27)
[46]
阳继豪.论高职院校新型后勤保障体系的构建[J].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47]
胡光伟.刘景山.新世纪后勤管理工作手册[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8)
[48]
周锡冰.学校后勤社会化运作与创新管理规范实务全书[M].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11)
[49]
冯晓春.冯艳飞.高校后勤管理学[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11)
[50]
苏鑫.后勤管理百科全书[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6)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