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师范院校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
普通师范院校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 詹小平 第一师范学校

    2004
6月,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詹小平教授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普通师范院校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的研究与实践20049月,课题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课题批号为:FIB040008。课题的立项开启了我校研究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规划课题之先河,激发了全校教师的科研热情,鼓舞了我校教师科研之士气。课题立项后,经学校行政批准,学校给予了课题五万元研究经费资助。
课题研究自200410月开题,20074月结束,历时两年半。在此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先后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20余篇,制定了《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小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部,完成了课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和课题研究总报告各1份。课题研究形成了以下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
(一)研究的基本观点:
课题研究的理论层面观点:1.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推行小学教育新课改的形势下,小学教育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小学教师;2.小学教师的高素质应体现在:高尚的专业伦理素质、先进的专业理念素质、精湛的专业教学素质、优秀的专业心理素质、卓越的专业管理素质和高超的教育科研素质;3.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必须构建好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课题研究的实践层面观点:1.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有关法规、政策提供依据;2.为普通师范院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提供借鉴或参考;3.为提升师范院校办学水平,塑造优质的教师队伍服务。
(二)研究的主要结论:
1.
我国的小学教师教育因为其特殊性,必须由普通师范院校培养为主体,逐步提升办学层次。高素质小学教师培养的层次宜以专科教育为基础,逐步向本科教育发展。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小学教师教育正在有规划地、分步骤地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基本实现了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具备条件的地方正向一级过渡。新三级”(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正在取代旧三级(中师生、专科生、本科生)。普通师范院校不宜过于谨慎而裹足不前,错失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的整合,失去自身发展的良机,忽视有本科学历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高素质的小学教师的培养。
2.
小学教师教育要注意地区差异,小学教师教育的推进策略必须考虑到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不能忽视农村边远地区的实际情况,不能把对城市和发达地区的需求搬到边远偏僻地区。当前,为农村培养高素质的专科层次的小学教师是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盲目冒进而不得不走回头路,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3.
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必须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在弘扬传统素质优势的基础上重构现代素质结构。传统中等师范教育重教学技艺、定向培养,有积极要素,但也存在不足。必须以多元智力理论、现代课程理论、现代信息技术理论、现代素质教育理论等教育新理念重构小学教师的素质,构建诸如专业伦理素质、专业理念素质、专业教学素质、专业心理素质、专业管理素质和教育科研素质等。高素质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既要强调综合性,又要坚持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是重要因素。整合课程体系,注重综合化和专业化的协调发展,发展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4.
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提供优质的生源和普通师范院校良好的办学条件、优秀的师资与高效的管理。普通师范院校要实现提高办学实力与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两者的良性互动。
二、课题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一)研究在理论上的新观点:
1.
提出了教师专业伦理思想。师德传统的理解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以及教师专业的社会性评价的提高,教师是一种专业而不是一般职业将成为人们的共识。道德则常常被用于表述社会的成员或社会中间某一特定群体的行为是否符合或遵从社会规范或行为准则;伦理概念常常被用于表述个人、群体、社会或自然之间的责任关系。事实上,我们经常提到的教师职业道德关注的并不是以教师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是否符合或遵从社会规范或行为准则为重点,而是以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社会的责任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更具有伦理的本质特征。今天,我们讲的师德其实质是教师专业伦理。它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必须共同遵守的、有利于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健康发展的、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伦理关系总和。
2.
提出了教师知识素质的三阶段理论。认为教师的知识素质经历了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三个阶段。教师需要一种在真实教学中使用的、有别于纯粹的学科知识和一般教学知识的知识,这就是学科教学知识。它是教师在面对特定的学科主题或问题时,如何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知识组织、调整与呈现,以进行有效教学的知识,是教师特有的、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学科教学知识是高素质小学教师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专业化的体现。
3.
构建了综合培养,分向发展小学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综合培养就是依据21世纪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及小学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夯实发展基础;分向发展是指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多门学科的专门性知识,使之学有专长。
4.
构建了字型的小学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字型中的中间一代表的是主修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对主修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要精选必备,注意整合;字型中的两边两代表的是跨学科专业方向课程,由几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组成,要求学生至少选修两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字型中的一代表的是通识教育和教师教育共同搭建的课程平台。
5.
构建了新的人才培养规格、培养要求和实习模式。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宽基础、强技能、高素养、广适应一专两能三艺四技五证一专即学有专长,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达到本专业基本的学科专业水平;两能即具备教学组织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三艺即具备识谱视唱、少儿舞蹈和简笔画三项艺术素养;四技即具备教师语言技能、三笔字书写技能、心理辅导技能和课件制作技能;五证即取得毕业证、普通话合格证、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和教师资格证。创造性地提出了综合编队,包班实习的实习模式。
(二)研究在实践中的新举措:
1
.更新教育观念,坚持服务小学教育的办学方向
我校根据有关教育法规和政策精神以及湖南省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思路和学校定位。
指导思想是: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照《高等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与完善的需要,培养高素质、有特色的师资,为湖南初等教育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办学思路是:增强大学、质量、特色、忧患、改革意识;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扩大办学规模,拓宽专业口径,夯实专科基础,提升办学层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培养高素质初等教育师资为主的普通高等师范学校。
学校定位是:以师范教育、普通全日制教育为主,适当发展成人教育和非师范教育。争取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科专业结构合理的师范专科学校。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湖南省初等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中心、教育教学科研中心、教学软件研究开发制作中心,为湖南初等教育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2.
采取有力措施,构建结构合理的优良师资队伍
我校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为核心,采取有力措施,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学校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引进、培养、聘请相结合的办法,以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等措施,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我校发扬学校优良传统,发挥省级德育教育基地的优势,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采取抓制度建设、活动开展、常规检查、师资培训和以老带新等措施,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采取营造科研氛围、完善科研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提升科研管理等手段,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形成了科研学术梯队。
3.
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功能齐全的教学基础设施
学校重视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学校通过争取政府的财政投入、内部的开源节流、吸纳社会资金、借助银行贷款等措施,不断改善办学条件。2003年开始,学校共持续投入经费5亿多元,在长沙市岳麓区征地1090亩,建设了东方红新校区。现在,新校区已经可以满足15000名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使我校的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4.
深化教学改革,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根据小学教育改革的需要,修订了《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小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方案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准确定位,制订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标准,确立了综合培养,分向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相结合的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一是面向小学教育,突出师范特色。新的课程体系以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为目的,重构了基础理论课程、学科教育课程、职业技能课程和教育研究课程四个层面的教育课程体系。二是控制讲授课时,引导学生自学。在精选和更新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我校师范类各专业课内课时总量控制在文科2100学时、理科2200学时左右。三是加大选修比重,注重文理渗透。选修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两大类。其中在公共选修课程方面,要求文科专业学生选修一定学分的科学素质课程,理科专业学生选修一定学分的人文素质课程。四是增加实践课时,鼓励学生创新。将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时的比例提高到20%以上,并设立创新学分,要求各专业学生除完成课内教学规定的学分以外,还必须取得至少5个创新学分,超过的学分可抵相应的公共选修课学分。
我校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手段更新,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大力推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明确培养要求,强化技能训练,对师范专业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做了明确规定。按以理论教学为根本,以技能训练为主干,以考核、测试过关为杠杆的原则,学校加强对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课程的考核工作,严把考核关。尤其对普通话、课件制作、三笔字、简笔画和识谱视唱等技能课程采取测试过关制。坚持综合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并重;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并重;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并重;心理指导与心理锻炼并重。
5.
规范教学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机制
学校建立了校长——主管副校长——教务处、系(部)——教研室的教学管理体系,优化了组织结构,规范了工作程序。学校还建立了党委书记、校长——主管副校长——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团委、系(部)——学生辅导员的学生管理体系。
严格教学规章制度,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教学运行、学籍管理、教材管理、考试管理、教学研究、实验实践教学管理等50多项。从教学计划的制订到教学质量的评价,从课堂教学到实习实训,从教材选择到实习管理等,各个主要教学环节都基本做到了有章可循。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一是严格课堂教学。二是强化实践教学。三是加强论文指导。四是严格考核制度。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我校始终视质量为自己的生命线,主要从三个方面完善了质量保障体系。一是根据规章制度保障教学过程。二是根据学生反馈保障教学效果。三是根据教学二元实施教学评价。学校建立了教与学双向互动的二元四级复合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创新教学管理方法,我校的教学管理实行《校系两级管理办法》,系(部)有一定的人事选择权、调配权,教师岗位津贴、教学业务费、学生经费等直接下拨到系(部),由系(部)管理和使用,充分调动了系(部)管理的积极性。
6.
弘扬光荣传统,培育学高身正的未来小学教师
我校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为培育品德高尚的小学教师创造了有利条件。毛泽东在我校学习、工作长达八年时间。在求学的五年半期间,他与志同道合者主持学友会,主办工人夜学,进行社会调查,成立新民学会,开展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斗争;在从教期间,他组织赴法勤工俭学,开展驱张(敬尧)运动、湖南自治运动,成立文化书社、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俄罗斯研究会,建立湖南党团组织,并从这里奔赴党的一大会场。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不仅使他自己实现了由青年学生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而且使我校成为湖南革命青年的大本营和湖南革命的策源地。我校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充分挖掘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通过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整体规划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改革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发挥德育基地的导向作用、师生党员的示范作用,弘扬了爱国主义教育传统,引导学生树立了心忧天下,康济时艰的高远志向。传承知行互发的哲学理念,通过立标建制、实践导行、活动深化,培养了学生谦逊明礼、知耻求是、知行统一的作风。发扬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通过心理教育、体育锻炼、德育科研,锻造了学生迎难而上、通变创新、自立自强的坚毅品质。
我校有光荣的教育传统,为培育素质全面的小学教师创造了有利条件。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有百年师范的美誉,在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时,是全国最早的5所师范馆之一,开我国师范教育的先河。其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课程体系、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社会实践和优异的人才质量成为了后世教育学习的楷模。三育并重的教育传统源远流长。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该文从理论上阐述了体育与德育、智育的辩证关系,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三育并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毛泽东在论述中指出,教育在于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身心可以并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早在1912年,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制定了科学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这一具有革新、进步意义的民本主义教育课程体系,定知耻为校训中心,以公诚勤俭相辅。1999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在我校召开的素质教育座谈会上指出,上述课程体系是当时素质教育的典范。湖南一师创建以后,曾有王先谦、皮锡瑞、曹典求、周震鳞、谭延闿等一批学术精湛、名冠三湘的大学者在此任教。辛亥革命以后,学校先后聘请了许多思想进步、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著名学者来校任教。杨昌济先生曾立志:强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他还说:君子所泽,源远而流长徐特立先生认为: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模范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还有:孔昭绶、黎锦熙、杨树达、易培基、李达、周谷城、田汉、夏丏尊、辛树帜、舒新城、陈子展、易白沙、谢觉哉等。这些大师的远大志向与高深学问激励并教育了在此求学的莘莘学子。湖南一师倡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思想起源于南宋理学名儒张栻提出的学贵力行知行互发。张栻创办的城南书院是湖南一师的前身,湖南一师传承了这一理念。为此,学校创设了丰富的社会实践的内容,包括:道德实践身体活动社会生活等。湖南一师在其发展历史中,可谓英才辈出、群星璀璨。其中,载入《辞海》的就有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李维汉、罗学瓒、段德昌、张国基、郭亮、夏曦、袁国平、刘畴西、毛泽民、毛泽覃、陶峙岳、周鲠生、陈天华等。三育并重教育思想经过发展成为了我党的教育方针中永恒的主题。我校秉承了三育并重的教育传统,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的师范毕业生思想品德优良、专业本领过硬、艺体素质全面。
三、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一)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把理论研究与学校的实际工作起来,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以丰富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既有对教育政策、教育环境和全校性教学、管理、发展的综合研究,又有对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和小学教师教育改革的专题研究。既有对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又有实践中的行动研究。
(二)研究方法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始终以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和学校发展为主旋律,在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中探究学校的发展,在学校的发展中探究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并在工作中采取行动研究,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实现了两者的良性互动。
四、成果的社会影响
(一)理论成果的社会影响:
1.
论证了普通师范院校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明确了学校的办学方向,体现了办学特色。课题主持人詹小平教授在《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9期)上发表的论文《新升格地方高师院校的定位与发展》和王建平博士在《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7期)发表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小学教师教育的挑战与抉择》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小学教师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了在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普通师范院校必须找准定位、把握发展机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在有些普通师范院校千方百计想突出重围求发展的形势下,教育部师范司管培俊司长曾指出:放弃教师教育也就丢掉了特色,丢掉了特色也就丢掉了优势。普通师范院的特色和优势就是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小学教师,我校始终坚持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这是学校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
2.
构建了高素质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明确了高素质小学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课题研究专著《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论》和《小学教师教育改革引论》比较全面地研究了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建立了较完整的教师专业素质体系,对小学教师教育改革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专著追求时代性,力图体现当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密切关注小学教师教育的素质研究和改革的最新研究动态,力求把小学教师的思想领向了教育思想研究的最前沿,使教师明确努力实现自身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专著追求系统性,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小学教师素质结构和小学教师教育改革进行系统研究,从而构建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努力丰富实践运用,体现可操作性。专著追求创新性,无论在理论建树,还是在实践探索上,都以教师专业化、新课改为主线,以独特的观点审视了当前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小学教师教育改革,并提出新颖的做法。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从学术方面讲,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教师教育,特别是小学教师教育的理论,对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和小学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若干长期争论和困扰人们的各种问题给予历史分析和理论上的说明;从实践方面讲,为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小学教师教育体制、培养模式的改革、发展及决策提供科学的指导。专著的出版将为在校师范生成为高素质的人民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材料,为从事小学教师教育的大学教师的素质提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为广大在职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持续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指导。为我国小学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思想与观念的改革提供必要的导向,为提高我国小学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提出可行性建议,同时对于我国小学教师教育整体改革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3.
构建了高素质小学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近年来,我们探索了本科学历层次小学教师教育、三年制专科学历层次小学教师教育、“2+3”学制和五年一贯全科型学制的专科学历层次小学教师教育,提出了综合培养,分向发展培养模式,构建了字型的课程理论体系。《湖南省第一师范小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集中反映了高素质小学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基本思想。这一基本思想对其他同类院校开展小学教师教育也是值得借鉴的,省内外的多所师范学校曾来我校学习和交流。
4.
修订并完善了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学校制定了《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关于实施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的意见》、《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和管理办法》、《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教师工作规范》、《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关于教学事故的处理办法》、《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关于加强教学检查的规定》、《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关于教师调、停课的规定》、《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考试工作规则》、《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与实施办法》、《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教育实习工作条例》、《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成绩管理规定》、《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毕业论文管理规定》、《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教学督导工作条例》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使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走上了科学化管理的轨道。湖南省教育厅领导对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实践成果的社会影响:
1.
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
2004
11月,课题组先后深入湖南7个区、县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撰写了调查报告《湖南省小学师资情况调研报告》,并将该报告发表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报》。同年12月,课题组成员参与了湖南省教育厅师范教育与教师工作处对我省教师需求情况的调查,为省人民政府、省教育厅决定自2006年起为农村地区公费定向委托培养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师提供了决策依据。该培养举措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肯定,认为是湖南省对全国小学教师教育的一大贡献
2.
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强了学校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的能力
增强学校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的能力,改善了办学条件,加强硬件建设是基础。2004年开工建设的东方红校区,现已建成理科综合楼、文科综合楼、科技综合楼和实验综合楼等4大教学楼群,共11栋;青年教师周转房2栋;图书馆1座;学生宿舍14栋。现在学校总占地面积1348亩,总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600万元,计算机总数2496台,多媒体教室与语音教室总计73间,图书馆的总面积29126平方米,纸质图书121万册,有400标准田径运动场和300田径运动场各1个,面积为3627平方米的体育馆1个,13500平方米的风雨操场1个。
增强学校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的能力,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自2004年以来,学校引进教授21人,副教授57人,博士3人。学校培养出教授15人,副教授53人,博士2人。学校现有教授48人,副教授128人,博士7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4人。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湖南省高校教学名师1名、湖南省优秀教师3名。青年教师373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213人。有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7名,其中验收合格者11名。近几年,我校教师主持国家级课题5项,省级课题75项,校级课题173项。李勇帆教授在波兰访学期间还参与了2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课题。各项课题研究进展良好,出版专著92部,主编教材49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45篇。目前,我校教师获得了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湖南省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2项,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一支以教授、博士、省级高校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青年骨干教师等为核心的教学科研队伍正在形成。
3.
加强了专业建设,优化了课程,强化了实践。
学校现已设立了师范专业12个,其中,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计算机教育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有小学语文教学论综合英语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制作”3门体现小学教师教育特色的省级精品课程。近几年,学校建成了一批体现师范特色的语音室、微格教室、钢琴房、舞蹈练功房、美术馆、书法馆,还设有两所附属小学,并创建了116个相对稳定的师范生校外实践基地,强化了小学教师教育的实践,提高了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素质,丰富了他们的学科教学知识。
4
.深化了教学改革,提高了学校培养人才的素质
学校通过明确办学思路,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全方位提升了办学水平,保证了培养目标的实现。近几年我校毕业生,普遍以较厚的专业基础,较强的职业技能,较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1)学生基础扎实,素质全面
由于我校注重综合培养,所以大多数学生除了能够较好地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外,还具有较强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合作能力,体现出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学生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学校采取了许多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005
年我校3399人参加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84%,毕业生累计考试通过率为93.44%。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20052006两届毕业生累计合格率分别为74.62%、71.23%。学校每年都开展全校普通话水平测试,20052006两届毕业生普通话等级考试通过率分别为98.83%和97.89%。
在全省各类竞赛活动中,我校学生也体现了较高的综合素质。在2003年、2004年全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我校学生荣获专科组团体一等奖。在2004年湖南省首届大学生辩论赛中,我校学生荣获专科组第一名。
2005
200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我校共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的优异成绩,为湖南省同级院校最好成绩,在全国同级院校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2005
年湖南省金桥杯大学生田径锦标赛,我校共获得个人单项名次11个,其中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各1项。2006年,湖南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我校又取得优异成绩,共获得田径男女混合团体、女子团体,武术男子团体、女子团体,体育论文报告等5项第一名;还取得了健美操团体、田径男子团体以及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等3项第二名的佳绩。
2005
年全省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我校学生获书法类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美术类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音乐类二等奖1项。
2005
年长沙市科学技术协会举办的国储电脑城杯长沙市大学生FLASH科普动漫设计大赛中,我校学生共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优胜作品奖2项。
    
近两年我校有31名学生获国家级奖学金。有3名学生被湖南省教育厅评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4名学生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标兵。有47名学生被湖南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毕业生。
2)学生就业率高,反映良好
近几年,学校通过提高学生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及其与用人单位确立的稳固的供需关系,为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开拓了畅通的渠道,使我校学生的就业保持着强劲的势头,在同类学校中居领先地位。学校近三年共有毕业生6834人,当年平均就业率为94.64%。
我校学生凭自身过硬的职业素质,牢固的专业思想,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学校教科所、学生处、招生就业处等部门对我校毕业生情况进行了跟踪问卷和走访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在用人单位的称职率为100%,优秀率为90%以上。各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学生专业思想牢固、素质全面。
近几年,外省对我校毕业生的需求也是形势喜人。我校近两年在外省的就业市场,已从广东省扩展到广西、福建、浙江、湖北、江苏、上海、北京等省市。我校学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过硬的专业技能,以及在各类比武、竞赛中取得的不俗成绩,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
5.
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奠定了学校提高办学层次的基础
2004年以来,我校的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高素质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肯定。20061121,我校接受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对我校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同年1212,我校获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
学校的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高素质为学校提高办学层次奠定了基础。2005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在致教育部《关于请支持本科高等教育发展有关问题的函》(湘政函[2005]153号)中,已申请将我校升格为本科院校。20069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已向教育部正式申请将学校升格为以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为主的本科师范院校。现在,我校正在全面做好申本的准备工作。
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湖南卫视、湖南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我校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高素质进行了报导,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人才培养取得较好成绩,学校在扩招的情况下教育教学质量仍稳中有升。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省大学生英语演讲赛、大学生辩论赛、大学生运动会等大型比赛以及大学生文艺汇演中,获得40余项奖励,且大部分是一、二等奖,在专科院校中名列前茅。学校培养人才的高素质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先后被评为全国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先进单位、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学校被评为全国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学教改实验先进单位,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省级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湖南省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基地。我校在全省小学教师培养培训中发挥着示范和辐射作用。学校还被授予全国学雷锋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助残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雷锋家乡学雷锋主题活动先进单位、省直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国家领导李长春、李铁映、陈至立,教育部领导周济、陈小娅,省领导张春贤、周强、于来山、谢康生,教育厅领导张放平等多次莅临我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对我校的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高素质给予了肯定,评价一师是个好学校
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本课题研究的时间、经费以及研究人员自身等因素的限制,研究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中观层面的研究较多,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研究较少;2.具体工作的研究较多,理念提炼还存在欠缺;3.定性分析较多,定量研究还不够;4.以第一师范为个案的研究较多,将普通师范院校进行横向比较的研究还要加强。
    
六、今后的研究设想
1.
开展提高小学教师教育办学层次的研究
我国的小学教师教育正在经历三方面的变化,一是实质性变化,小学教师供求关系由过去的绝对的卖方市场开始转变为买方市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新教师有了选择的余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小学希望能录用有较高学历层次的大学生担任小学教师。二是结构性变化,小学教师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素质结构等存在不少问题,培养高学历、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已迫在眉睫。普通师范院校应尽快提高自身的办学层次,才能培养高层次的小学教师,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三是规律性变化,小学教师教育必将逐步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并逐步实现本科化教育。普通师范院校要主动适应这一变化规律,承担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坚持教师教育为小学教育服务的方向。根据我校面临申本的实际情况,应把提高小学教师教育办学层次的研究作为十分重要的课题来研究。
2.
开展以小学教师专业化为导向的研究
所谓教师专业化,概括地从静态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指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独特的专业伦理和专业素质。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是指教师通过终身不断地学习与训练,持续不断地自主地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小学
教师教育要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提高质量水平为中心,实现终身持续不断专业发展。要继续研究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实现学科知识水平与教育知识水平同步提升,还要继续加强教育教学实习,使师范生最终形成自己特有的学科教学知识体系;还要继续研究构建小学各科教师符合时代要求的小学教师教育的知识体系、技能要求和素质结构;还要研究建立健全小学教师教育资格准入制度和小学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3.
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与构建小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不是新成立的专门学校,而是赋予现有小学以新的功能,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融教师职前教育、在职进修为一体的全新概念,它打破了小学与大学之间长期的隔阂,成为在职教师学习和研究、实习生专业成长的基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为学校改革注入了活力。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功能:促进师范生的发展;促进大学教师的发展;促进小学教师的发展。因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将大学教师、小学教师和师范生有机整合为一个学习共同体,三者之间的关系超越了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形成了一种相互协商、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学习、合作建构学科教学知识的新型伙伴关系。
教师除了具备学科知识与一般教学知识外,还必须在教学中发展另一种新的知识,即学科教学知识。它是教师个人独一无二的教学经验,教师专业领域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的特殊整合,是教师在专业实践中自己对专业理解的特定形式。学科教学知识是高素质教师的特有知识体系,是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标志。
我们作为从事小学教师教育的普通师范院校,应研究如何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通过共同学习、反思、对话来构建学科教学知识,并以此促进三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
开展普通师范院校由外延扩张转向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研究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结构调整,我们应研究如何由外延扩张转向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自2004年以来,我校经历了持续发展的几年,实现了学校的硬件条件、教师人数、学生人数等规模的快速扩张。学校内涵建设与外延扩张不一定同步,甚至可能出现盲目扩张而损害内涵建设的局面。2007年开始,我校及时进行战略调整,将今年定为质量管理年,我们将深入研究,积极探究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