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办学条件下充分发挥办学资源效益研究

多校区办学条件下充分发挥办学资源效益研究

 

陈奎庆、 汪国余 

 

    摘要:多校区办学开拓了新的教育发展空间,增加了高校的竞争优势,但容易出现办学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益降低的现象,制约了高校的发展。要优化办学资源的配置结构,减少浪费,提高配置效率,提高资源的投入产出比率;通过吸引投入,积极拓展各类办学资源,并加强主校区建设,从而提高办学资源效益。

    关键词:多校区  办学资源  效益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码:A      文章编号: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 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成本问题是教育经济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普通高校办学资源的存量与增量极大地制约着办学规模的扩张和办学质量的提高。如何根据学校的实际情 况,控制办学成本,提高办学资源效益,成为一个必须而且紧迫的课题。本文就同一法人主体的大学由于自身扩张原因,形成的“大学多校区”办学资源效益问题进行探讨。

    一、多校区普通高校办学资源的主要特点

    1、高校办学资源的基本组成。

    结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中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和监测办学条件指标,高校办学资源根据资源形态的不同分为两种:

    无形办学资源。包括学校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品牌资源,以精神、信仰、价值观和理念为特征的校园文化资源,教育法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等制度资源,知识产权、专利和科研成果等知识资源。

    有形办学资源。以教师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土地、教学及辅助用房、文体活动场所、行政用房、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藏书等实物资源,货币资源,校办企业、实习基地等企业资源,校友资源和政府资源等。

    2、多校区普通高校办学资源的目前存在的主要特点。

    首先,学校办学资源的存量和增量没有随着办学规模快速扩张而同比例增加。

    一是教学、管理队伍扩张缓慢,其中专任教师资源供给严重不足。教师队伍流动性增强,部分高校为了应付教学之需,大量留用毕业生,造成师资队伍存在严重的“近亲繁殖”现象。

    二是传统的高校“办社会”管理模式,形成了非专业教学人员在教职工总数中所占比例较高,管理队伍庞大,教学和管理人员比例不当。由于多校区管理又增加了管理层次,容易导致学校行政和后勤机构臃肿,运行成本提高,办事效率降低。

    三是在扩张过程中,偏重于食堂、宿舍等基础建设,在图书、实验仪器设备等投入不够,资本投入效益短期内难以显现。

    其次,办学资源配置效益降低。

    一是由于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基础设施和学科等重复建设。

    二是资金运作和基建设备的跟踪审计不到位,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三是由于校区间的空间距离导致系统协调成本加大和效率降低,特别是在归一化的整体行动,运行成本增加明显。

    四是在我国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教育资源的浪费却十分严重,包括显性浪费和隐性浪费。(2)显性浪费是指那些易被识别的缺乏效益或效率的浪费,主要表现为教师流失、学生的留级与辍学、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相脱离、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脱离、学校仪器设备的闲置和使用不足等;隐性浪费则是指那些较难被识别的缺乏效益或效率的浪费,主要表现为学校师生的时间和生命的浪费、毕业生的失业和使用不当、学校办学规模不适以及其他教育病理等。

    第三,相当多的普通高校采用“名内涵、实外延”的扩张方式,即学校规模的扩张是以系科数量扩大为基础,而原有系科的规模并未相应扩大。研究表明,“在相当多的高校中,系规模和专业规模对各类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影响程度要大。专业规模和系规模的扩大比学校规模的扩大更能改善学校的内部效率。[1]

    二、提高办学资源效益的几点措施

    教育不是纯粹消费性的公益事业,要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讲究资源的开发利用,注重投入-产出分析,重视社会对高校的要求。高等教育既要讲社会效益,也要讲经济效益,既要遵循教育规律,也要遵循市场规律。

    1、优化办学资源的配置结构,提高配置效率。

    1)减少浪费。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用,多校区普通高校应依实际情况而决策。

    减少资源配置的规模性浪费。规模经济理论和范围经济理论表明,多校区普通高校办学资源不足和规模过大,都会导致效益降低。要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加强各校区办学资源的协调和统一配置,基础性项目、公共项目和重大项目,由学校统一建设,各院系共同使用,克服公共资源部门所有、重复建设的弊病。

    减少资源配置的闲置性浪费,实现图书资料等物力资源共享。避免公用设备如计算机、数码照相机和摄像机等重复购置。面向社会,通过有偿使用等途径,提高高新设备的使用率。在房房屋使用中,学校要制定统一的办公用房使用标准。改变教研室内每人一套办公家具的做法,强化公用原则,核定教研室使用面积。

    2)提高效率。

    在教育部要求的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统一制度、统一财务和统一规划这五个统一的基础上,多校区普通高校应通过合理构建校内组织,最大限度发挥人、财、物的综合功能,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的高效益。

    制定宏观规划。多校区高校要以长远的眼光和国际的视野,考虑到社会的长远需求和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学校的客观实际,注意开发利用自己学校特有的资源优势,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重视学校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包括学校发展规划、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以及校园建设规划。

    下移运行“重心”。多校区高校由于管理层次增加导致管理成本提高和运行效率降低。通过改革学校管理模式,积极推进二级管理,即执行多智能体的运行模式,把人、财、物及业务权下放给学院,进行新的扁平式的、网络式的管理,实现管理的高效率和多样化,以适应文、理、工等不同需要。教学、科研、人事、资产、财务等行政单位的工作重点应该立足整个系统层面,负责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和广泛适合于各个校区的政策并保证规划和政策的有效实施。

    提升机关效能。除着力提高机关各部门行政工作效率之外,更要对机关管理各要素进行必要的整合,以减少机关占用的管理资源,降低公共管理的成本。

    实施人才工程。教育资本的产出效益依赖于所投入的专职教师的比例结构。要确立教师在高校办学中的主体地位,改革分配制度,建立科学系统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调整教学科研组织方式,改变过去封闭的师资系统为固定与流动相结合,对部分特殊人才,不求所有,而求所用,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市场配置规律来引进优秀人才,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强化预算管理,建立高等教育运行成本核算及评估机制。财务工作在规范化管理的同时,要深化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健全内控制度,加快资金周转速度。通过推行部门预算,强化学校预算内外资金的收支管理,合理地调配和使用经费,在理财理念上从“投入预算”向“绩效预算”转变,充分发挥办学经费的使用效益。

    整合基础资源。按照统筹兼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协同规划教学和实验所需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和课堂设施等,通过清产核资,建立和完善资源共享机制,既保需要,又防止贪大求全,有效盘活办学资源存量。

    后勤社会化。学校腾出精力和资金用于教学科研活动,充分利用社会第三产业的丰富资源为学校提高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

    3)提高办学资源的投入产出比率。

办学能力的实现来源于办学资源,取决于资源投入、产出率。资源投入产出的过程是动态的、变化的和相对的,不同的资源投入及不同的资源产出差异,从而体现不同的办学能力。(3)如建设“数字化校园”。即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将环境、资源、信息以及管理活动,全部通过数字化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构成整个校园的“神经系统”,完成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它不受多校区空间上的限制和时间上的影响,能有效地加快办公自动化、教育信息化、校园网络化、资源数字化的建设,能有效弥补多校区办学所带来的不足。

    2、积极拓展学校各类办学资源。

    学校要扩展“资源观”,既看到有形的办学资源,又重视无形的办学资源;既关心学校拥有的资源,又留意社会上存在的资源。

    吸引投入,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投融资渠道多元化体系。一是利用学校无形资源来吸引社会资源,开拓办学资源的筹集领域和途径。如争取海外捐建设施、企业和校友设立奖学金和奖教金、通过校办企业发行股票、通过土地批租、建议政府制订鼓励社会各界为高校捐赠的税收政策等。二是发展多元化的高校办学模式,如设立国有民办学院、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吸收社会资金和外资。三是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教育投入结构多样化。

    资源开发。学校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地方特有的办学资源,极依靠地方政府、广大校友和区位优势,大力开展大学资源的开发。如科技开发及其成果转化,校友会的运作,各种基金的管理等。

    3、加强主校区建设。

    从校区间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学科间互补,资源优化配置,将学校的主体部分集中在主校区,不但降低了“横切”或“纵切”所带来的根本性缺陷,有利于学科的融合与渗透,有利于不同学生间产生互动,而且真正为知识传播、科学发明、技术创新营造高效平台。

    主校区的建设有利于推进管理的位移,降低管理成本;有利于多校区文化的综合与融汇,并最终以一种主体风格的形式凝固在主校区,形成了独特的大学精神;有利于统一协调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络,成为大学与社会、政府、部门联系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闵维方.高等院校系和专业的规模效益研究.教育研究,19957):1215

[2]徐晨光,李晖.激活有效办学资源 加快高等教育发展[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1):1015

[3] 唐忠旺等.对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 ] 当代教育论坛,2004(8)

Research on multi-campus resource-exlpoiting and efficiency-increasing

CHEN Kui-qing WANG Guo-yu

(Wujin CampusJiangsu Polytechnic U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

Abstract: The multi-campus management provides new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s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higher education. But it tends to result in irrational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low efficiency, thus checking the school development. So it is essential to optimize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reduce resource waste so as to increase efficiency and resource-input-output ratio. It is suggested that efficiency can be increased by attracting investment, exploiting various resources, and enhancing the management of main campus. 

Key words: multi-campusschool resources efficiency

收稿日期:2006

作者简介:陈奎庆(1965-),男,辽宁大连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汪国余(1971-),男,江苏泰兴人,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