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量的本科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申报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项目名称:基于质量的本科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申 请 人:               杨超珍                     

申请学校:            宁波工程学院                    

        通讯地址:            宁波市翠柏路                        

        邮政编码:                315016                    

        联系电话:   0574-87081238(o)13957423953                                 

            真:               87081258                     

        电子邮箱:  ycz55@nbut.cn   chaozheny@163.com                                  

     

 

 

 

 

 

浙 江 省 教 育 厅

○○四年二月制

 

 

 

一、简表

项目名称

基于质量的本科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项目类别

A、总体研究√B、专业大类C、教学管理D、自选项目

是否招标项目

 

起止年月

 200710月~200912

姓名

杨超珍

性别

 

出生年月

 1955.3

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

副教授 /副院长

最终学位/授予国家

博士/ 中国

所在学校

学校名称

宁波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

 315016

电话

 0574-87081238

通讯地址

 宁波市翠柏路

主要教学

工作简历

时间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学时

所在单位

1987-1991

 振动测试与分析

 车辆工程本科

 40

 江苏大学

1992-2002

测试技术 

 机电一体化

 36

 宁波工程学院

1994-

 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专业本、专科

 75

宁波工程学院

2002-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

机械专业本、专科

48

宁波工程学院

 

 

 

 

 

 

 

 

 

 

 

 

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

时间

项目名称

获奖情况

2003.9

依托特色产业区,建设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对策研究NX03YJ40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结题

2003.9

智能化喷洒装备研究20031258  浙江省教育厅

结题

2001.6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     宁波市教育局

结题

2005.11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四批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教材 浙教高教[2005229

完成、待出版

2006.3

等离子体荷电喷雾特性研究2006A610036   宁波市科技局

进展中

2004.12

《高效低污染施药技术及装备》获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二等奖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后

博士

硕士

参加单位数

19

13

6

0

0

8

8

 

主要成员

不含申请者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赵伟敏

1961.2

副教授

宁波工程学院

培养计划

 

 

1973.4

 

宁波工程学院

课程体系

 

储亚平

1962.4

副书记

宁波工程学院

素质、能力

 

陈伟文

1966.9

实验师

宁波工程学院

实验体系

 

 

 

 

 

 

 

 

 

 

 

 

 

 

 

 

 

 

 

 

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

 

教育部和财政的1号文件中指出: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高等教育质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要。针对机械类专业而言,近年来浙江省的制造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企业对既懂机械又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高质量机械类人才的需求日渐增长。而从高校的发展布局分析,各地市几乎都有一所第二批招生的本科院校,且设置了机械类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其培养目标是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不同人才的的需求。

目前对宁波一些企业的调查情况来看,用人的供需矛盾朝着逐步缓解的方向发展,但企业对机械类毕业生的使用仍缺乏信心。原因是机械类毕业生在许多方面都不能达到企业用人的要求,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结构不合理 

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应包括:文化基础知识、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文化基础知识是组成本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的基础,同时又是今后自学和接受继续教育的知识平台。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是本专业毕业生所要求掌握和胜任本职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知识。

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机械类有四个专业,除工业设计外都需要机(设计和制造)电(自动化和控制工程)两个学科的知识,并能综合应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机械类专业都有偏或偏的倾向,虽然在教学过程中都传授机电两方面的知识,但是各讲各的存在机电脱节,不能相互融合,所培养的学生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机电综合类人才。

因此,如何使机械类专业的学生真正具备能适应现代社会变革所需要和技术发展所要求的最佳知识结构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2、 能力结构不够强 

能力结构包括操作能力、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和其他相关能力。对于机械类学生来说,能力结构应以应用为主线,突出实用型专业技术和实践技能,加强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以及与之相应的方法技巧。同时应注重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由于各院校的实习实训场所有限,学生在学校得到的能力训练不够,导致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另外,由于受目前教育体制的限制,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3、 人文素质偏低   

当前我国工程教育中普遍存在人文素质教育薄弱的弊端。毕业生缺乏团队精神,不善于合作、不会正确处理与他人关系等现象比比皆是。因此,我们在培养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不能忽略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4、 定位准确,措施不力

     对于第二批本科学校将自己定位于应用型本科学校,无疑是非常准确合理的。由于缺少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经验,在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及教学质量上,都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没有达到企业所期望的要求。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从专科升格而来的,如何把握应用型本科的尺度,正确处理应用本科教学与普通本科教学、高职高专教学的关系,处理应用能力与实际操作的关系是应用型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5、 高分低能

 高分低能,言简意骇,入木三分,反映目前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倾向,和成绩注水,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专业水平和实际能力低下。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培养出满足市场需要的高层次机械类应用型人才,或者说,如何科学合理地建立起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是许多高等工科院校一直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们应用型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    研究内容

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能力、关键知识结构和基本素质分析;

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理论教学及其质量监控体系;

实践教学及其保障体系;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思路

(2)    改革目标

构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满足现代企业要求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制定理论与实践并重、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建设机电液综合实训和创新平台,加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指导和质量监控,强化工程综合能力的培养。

(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措施;

理论与实践结合、机电融合,提高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和关键实践环节的建设。

 

 

 

2.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及可行性分析

1) 实施方案和方法:

1)     调研:

企业-对机械类人才的素质、能力、知识的要求

   高校-机械类专业的培养模式、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质量监控体系、课程设置,素质、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的措施;

   毕业生-工作的适应性、从事专业的具体要求,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方法:走出去,请进来,问卷和实地调查结合,交流与讨论并用,多方面掌握应用型人才的各方要求。

2)       分析研究

 将素质、能力、知识等细化为主要关键点;将关键点分类纳入相应的教学环节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方法、手段,改革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经,以点成面,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方法:在调研的基础上,分头酝酿分析,各抒己见,集体讨论,向有关专家咨询请教,听取各方意见,形成适合本校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朝着形成办学特色的方向努力;

3)       实践:将形成共识的培养模式在素质、能力、知识等方面在相关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试验;

方法: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根据情况作对比试验,逐步完善优化;

4)       总结:总结实践经验,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下一步全面开展教学改革,形成办学特色奠定基础。

方法: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有一定的前瞻性,强调可操作性。

2     实施计划:

200710月-20087月 企业、高校、毕业生中调研;

2008年 7月-20091月 分析研究,提出初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009年 1月-20097月 实践验证;

2009年 8月-200912月 撰写论文、总结、结题。

3.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包括成果形式、实施范围、受益学生数等)

(1)    通过应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结合,机械知识和电学知识的综合,将科学的专业理论指导实践,强化机械设计制造和控制自动化环节应用的训练,使毕业生的机电综合应用能力,达到企业的要求。

(2)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在完成研究报告的同时,发表研究论文23篇。综合研究成果,制定知识结构合理、应用能力台、素质高的应用型机械类人才培养计划,构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要求的理论结合实践、机电有机综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机电液综合训练的实训平台和创新平台。

(3)    形成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首先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506两级部分学生的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实践,检验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总结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应用于本专业的教学之中。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特色:

在加强理论基础的同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建立实践环节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提高机电液综合的设计制造的实际应用能力,造就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创新点:

1)    机电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

2) 以机电液设计制造为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

 

 

 

 

 

 

 

 

 

 

四、教学改革基础

1.       与本项目有关的教学改革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教学改革工作成绩

1)       本院的机械加工工艺专业(专科)1998年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通过5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质量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取得较大的提高,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本院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

2)       近几年在专科进行的应用能力培养实践取得很大的成绩,《加强数控技能培养,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获2005-2006年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培养应用开发型人才的毕业设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获2005-2006年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这此工作都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奠定基础。

3)       重视专业建设,全面抓好落实各项工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自2004年招生开办以来,短短3年时间,已成为校重点建设专业和第二批宁波市重点建设专业。

4)       为加强学生的机电液能力训练和创新,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经过充分酝酿,自行设计制造机电液综合实验设备,该项目已重点列为校级重点实验室建设。 

 

 

 

 

 

 

 

 

2.       学校已具备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学校对项目的支持情况(含有关政策、经费及其使用管理机制、保障条件等,可附有关文件),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1)       自升本后,学校非常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硬件和软件上打下扎实的基础,开展实施“321质量工程进行重点专业、重点课程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培养,迎接评估;已形成良好的氛围,取得显著成绩。

2)       在学校的支持下,机械设计制造是学校和宁波市的重点建设专业;机电液综合控制实验室是学校重点室,投入70万自主研究实验设备;与本专业相关的重点课程建设有《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和《材料力学》等三门课程。

 

 

 

 

 

 

 

 

 

 

3.       申请者和项目组成员所承担的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情况

杨超珍

机械加工工艺专业 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 1998

高效低污染施药技术及装备BG99503-2 江苏省科技厅

智能化喷洒装备研究20031258 浙江省教育厅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关键技术装备-低量系列喷头结构的设计(分专题) 国家计划委员会

基于CCD图象识别技术的微小轴承表面缺陷检测系统的研究2007C31014 浙江省科技厅

依托特色产业区,建设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对策研究NX03YJ40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美日牌汽车抗振研究01J2010040宁波市科技局

等离子体荷电喷雾特性研究 2006A610036 宁波市科技局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市教科规办[20014号)宁波市教育局

陈立德 杨超珍《机械制造技术》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

王道宏 杨超珍《机械制造技术》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杨超珍 赵伟敏《机械制造工艺学》浙江省教育厅第四批重点建设教材

杨超珍 赵伟敏 郭建亮《机械制造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待出版)

 

 

 

 

 

 

 

 

 

 

 

五、经费预算

支出科目(含配套经费)

金额(元)

计算根据及理由

合计

6

调研费、资料费、论文版面费等

1、调研费

2

省内外高校、重点骨干企业、毕业生及相关一线技术人员

2、会议费、专家咨询费

2

召开研讨会、请教专家咨询等费用

3、关键改革内容试点实践费

1

应用能力教学改革试点实习实践等费用

4、论文版面费

0.2

论文23

5、资料费

0.2

检索、复印等

6、其它

0.5

管理费等

六、申请者所在学校意见

 

 

 

 

 

 

 

 

 

(公章)

 

学校领导签字

 

            

 

七、教育厅专家组评审意见

 

 

 

 

 

 

 

 

 

 

负责人(签字)

                                   

 

八、教育厅审批意见

 

 

 

 

 

 

 

 

 

 

 

 

 

(盖章)

主管部门领导签字: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