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长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建构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研究

东石中心小学《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建构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建构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东石中心小学课题组

 

                         20099

 

.指导思想

 

以教育局【20097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建构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研究总方案为主线,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关注学校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为了学校研究,在学校中研究,基于学校研究,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工作目标

以新课程为导向,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研究和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为重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使学校和教研组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校本教研的策略

 

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问题探究为线索,以互动探讨、自我反思为形式,立足在课改中进行课题研究。以校本教研带动全体教师参与科研的热情,丰富教学成果,提高课堂教学常态质量。

 

.校本教研的方式

 

(一)、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通过学习培训,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实现教育理念引领自发自动的教育变革行为,建构起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新认知体系是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首要条件。加强学习培训工作,制定学校培养培训工作意见、校本培训计划。注重校本培训学习,(如:学校为每一位教师征订《福建教育》,并要求每一位教师至少再订阅两种以上教学刊物。)强调每位教师至少订一份教育专业刊物,并充分发挥人手一份的教育专业刊物作用,通过认真组织阅读、摘抄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以期在教师理论引导、教学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上起到切实作用,使教师养成读书的习惯。在这过程中,使教师产生内在的思考,发展自己的教育思想,解读重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交互学习的机会,有效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

 

1.自读自悟

 

  教师根据自己实际制定的研修内容和目标计划,采取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馈、自主检查、自主评价、自主调控、自主体验、自主完善的办法来提高自己。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好读书笔记,对照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促进教师自主发挥和提高的主要方式。

 

2.集中学习

 

  学校将继续组织教师集中学习,采取聘请专家讲座、观看课程改革音像资料、本校教师讲座等方式,并要求教师做好学习笔记。这是指导教师行为方式的有效途径。

 

3.请进走出

 

结合当前的教改热点和我校的教改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各级教学专家来校示范教学或做专题讲座,不断开阔教师的眼界。同时有重点、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听课研讨活动,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要有成果汇报,或写学习心得,或上示范课,或做专题讲座,或报教改提案,切实提高学习的成效,达到一人学习人人受益的效果。另外,我们也将组织学校的骨干教师走出校门,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加强横向教学研究和交流。

 

(二)、规范制度,引领教师发展

 

重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开放、动态的校本教研制度,并纳入新生成的教学常规,能有效地引领推动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快速发展,进而给学校教学管理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1、健全管理组织,建立教研机制

 

完善各项教学常规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主题会诊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保障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我校健全了机构,成立了由校长主管,教研组实施的校本教研组织机构;形成逐级落实,层层管理,全体教师参与的管理机制。

 

2、重建教研制度,确保教研实效

 

1)、常规研讨

 

教师发展的关键需要以学校为依托,应立足校本教研,坚持“教学、教研一体化”, 坚持“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研训一体,管训结合”的原则,坚持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自修为主,以教研为手段,以课题为载体,将课题研究与“校本研训”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确保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要求每位老师做到:①.每个教师一本校本培训专用笔记本,在培训中认真做好笔记。 . 实行“三个一”的学习管理制度,即:每个月至少写一次教学反思或典型案例,每个学期至少完成一篇论文,青年教师每学期每人上一节校级研讨课。③. 每周三下午语文学科集体教研,每周四下午数学学科集体教研。在学校期初工作计划中事先制定每次教研活动的时间、地点、中心发言人、专题、主持人。学校制定专门的教研之窗,每周的中心发言人都必须提前一周把发言提纲公布于教研之窗上,每次教研接结束主持人都必须把本周的教研情况进行总结。④. 教师每学期每人听课至少达到10节,互听互评,听课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讲课教师交流,教师们取长补短,真正达到了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⑤. 坚持“教研和科研合一”、“研究课和常态课合一”、关注常规研讨课。继续要求每逢双周各年段提供语数研讨课各一节(语文周三上午、数学周四上午),执教老师教后及时反思,要求全校教师必须参与听课、评课,做好评课记录,及时评课交流,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

 

(2)、集体备课

 

我校改变了传统的备课形式,实行开放式备课,即把教案改为学案,采取集体备课之下的分任务备课的形式,老师们总结、交流、反思每周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周教学内容,整合教师的集体智慧,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增强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改变教师以往孤军奋战的备课和教学方式,引发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做到资源共享,互利互惠。

 

3)、实践反思

 

通过课题引路,专家引领、骨干带头,立足课堂教学,学习——实践——反思——研究,切实加强“三课”(课程、课堂、课外)指导,提高校本教研的水平,不断深化“三法”(教法、学法、考法)研究,关注课堂,继续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有效性问题,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索构建符合课改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使老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在研究中有机的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同时鼓励教师从课堂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小课题,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文章,踊跃投稿,以撰写较有价值的经验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随笔等提升理论水平。

 

三、创新形式  形成教研特色

 

我们在研讨中以问题为纽带,以案例为载体,以常态课堂教学情景为资源,以理论为支撑,创新形式,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教研活动。

 

1、改变校本研讨课方式:

 

把研讨课分为2部分,其一是学校日常周研讨课:即一直以来坚持的每双周由每个年段所推出语文、数学各一节,英语组每学期推出2节。二是新教师的成长课。对新教师(参加工作不足五年)采用听课—评课—再听课—再评课,不打乱其教学进度,集中与单个相结合的方式,针对课前备课,课中调整,课后反思等重要环节,进行实践指导。通过推门听课、随堂听课等“现场培训”,促使新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不管是学校的日常研讨课还是新教师的成长课,改变单一的评课方式为评课加“问课”的方式,即通过对课例的问和答讨论,促进教师的反思和改进。以问促思,完成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以问促学,实现倡导的新理念与教师教学实践的相融。以问促改,实现所倡导的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给教师提问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课后提问交谈;另外一种是给教师写“留言条”——把问题写在上面,留给老师一段时间思考,作书面回答,然后,找时间交流。

 

2、重新组建年段备课组:

 

结合以往的经验,我们要继续以年组为单位兴研究之风,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每年段设置语数备课组长,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把日常教学实践中的疑问、困惑的交流讨论随时随地的记录,再于学校的集体教研中进行研讨、整合、整理。使教师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3、推行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是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同课异构”要突出听课、评课后的反思和“二度教学设计” 。利于教师开展集体教学研讨,尤其是同年级备课组教师之间的研讨,体现教师集体智慧,体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人与人之间思想的融合,缩短了活动开展的时间。我校计划同课异构不仅是同一课同年段的不同老师、也可以是不同年段的老师、甚至是不同校的老师。

 

4、积极举办各种教学活动

 

定期开展课改实验的专题研讨,积极参加、承办、组织各种类型的教学观摩活动,激发教师的创造潜能,为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也为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机会,更为校本教研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建立以校为本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使教师有机会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通过碰撞与交流,不断交融智慧,深入思考,互动互补,逐渐形成集体认同的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育理性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

 

5、坚持课题实验研究

 

深入省数学教育研究会的课题《追求有效数学课堂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实验研究,继续将课改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坚持以课题带动课改,以课题提升课改,让教科研工作成为课改工作的助推器。在课题中锤炼,力求一个主题,多种思路;一个话题,多种声音;一个课题,多种设计,以参与求体验,以激发求智慧,以此铸就老师们乐于分享,善于沟通,勤于反思,敢于创新的精神品格。

 

6、加强城乡互动

 

2007年起我校与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建立“教育实践基地校”以来,今年,我校又与泉州实验小学建立城乡互动,我们倍感珍惜,希望能够依托院校、名校的博大精深的高校资源,雄厚扎实的科研实力和高起点的交流平台,对我校进行师资交流、科研指导和信息服务,加大推行教育行动研究,加强城乡校际教研,从而推进我校校本研究有质有效地进行。

 

四、扎根课堂,落实校本教研

 

课改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研究的问题是来源于课堂,植根于课堂,还原于课堂,运用于课堂。因此,校本教研的生命在课堂。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使校本教研落到实处呢?

 

扎根于课堂的校本教研,要做到“实、活、新”,真正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

 

“实”是指校本教研要务实。校长是研究负责人、教师是研究主体、学校是研究基地、教室是研究室,让教研遍及学校各个角落。

 

“活”是指校本教研形式的多样化、重视经验的积累和交流,并且能够灵活地去尝试、运用。“校本教研”应该是教学的活水之源,而且最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新”是指校本教研要贵在创新,形式、方法、内容,有创新才有生命。

 

 

 

“千里之行使于足下”,我们将扎扎实实的研究、探讨、合作、交流、互助,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搭建一个平等、和谐、共同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在校本教研中发展,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完善,学校在校本教研中提升。通过校本教研,建立一支素质高,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强的教师群体。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