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长管理课题实验方案:“数字化校园”与学校精细化管理课题研究

“数字化校园”与学校精细化管理课题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字化校园有三个方面特点:网络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将成为继PC、基础网络后数字化发展的又一个全新的阶段,它们将成为未来数字化校园的热点。在这三者中,如果说网络化是基础、是环境,个性化就是标准,智能化就是目的,就是人类千百年来所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

    认真贯彻和落实现代教育技术“三推进二优化一提高”工程,围绕学校信息化环境进一步改善,数字化教育资源进一步充实,信息化应用系统进一步开发利用,师生信息技术素养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工作目标,加快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和教育资源的建设,加强学校信息应用水平的提高,加快学校信息技术研究步伐,以学校现代教学技术发展带动教育教学观念转变,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整体发展。学校将策应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年”,以创建无锡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为发展平台,以创建教育信息化应用先进学校为抓手,加强对学校对教育技术管理和应用,以信息数字化管理促进学校精细化科学管理。

二、概念的界定

      1、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网络系统、通讯技术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数字化,并能够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其核心是指用全数字化的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及处理技术,去控制和操纵整个学校的事务,包括教学、科研、管理及技术服务。其基本框架应该包括校园网络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远程教育等方面。

      2、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

      3、数字化校园与精细化管理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平台,结合教育行业和学校管理的特点,建立起了适用于基础教育领域的现代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基于数字校园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办学水平。

三、研究假设

    创建数字校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精细化管理策略,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提高学校现代办公效率,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促进办学水平的提高。

四、研究目标

      1、创建数字校园,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

      2、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校现代办公水平;

      3、整合信息技术和精细化管理策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五、研究内容

      ()校园网和班班通

    校园网是利用先进的建筑综合布线技术构架安全、可靠、便捷的计算机信息传输线路;利用成熟、领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规划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的网络应用环境;利用全面的校园网络管理软件、网络教学软件为学校提供教学、管理和决策三个不同层次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知识的一个覆盖全校管理机构和教学机构的基于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大型网络系统。

      ()办公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

    校园网的建成,仅仅是数字化校园的第一步,需在原有信息系统应用模块的基础上,以校园网为依托,构建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校园网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实现校园管理现代化,推进教育思想现代化。

      ()数字图书馆

    结合校园网建设,建立一座可靠、快速、安全的数字化图书馆。建成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图书网络,通过校园网实现各系在本地即可查阅书刊文献信息,并有良好检索功能,然后通过加入Internet为校内外师生、科研人员及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教案电子化

    校园网的建设,不能仅仅为满足学校进行信息化改造,更为重要的是变革传统教学方式,加强对分布式多媒体交互教学的探索。如何制作一份高质量的电子教案,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作用,是广大跨世纪教师需要重新学习和探讨的一个新问题。

      ()成长记录数字化

    在创新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由教学成绩、作品展示、博客系统组成教师学生成长轨迹,是由教师学生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自己进行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实践活动而产生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表达的成果。

      ()档案电子化

    利用专题网站建设资源,构建和完善各项电子档案资料,将各个条线工作按照上级督导工作要求分解若干分级指标,以专题网站为结构框架,形成权限管理的档案管理和查询系统。

六、研究方法与过程

      ()推进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

      1、完善校园网络。

    校园网络是满足学校信息发展需求的必要措施。学校将依托办公室改造进一步做好网络升级完善工作,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重视对教师网络安全防范和维护意识的培养,安装相关软件,使全校各个工作站都具有杀毒、反黄的功能。进一步扩大和优化应用服务器功能,添置大容量存储设备。申请应用公网IP地址,使教师、学生和家长等用户在外网访问和使用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提升校园网的覆盖范围和使用效益。

      2、推进班班通建设。

    实现“班班通”使普及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必要条件。2005年学校建设了12个现代技术教室,计算机进教室,大屏幕背投进教室,视频展示台进教室。2006年学校将全面实现“班班通”。提高班班通应用和管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3、改造计算机房。

    学校现有三个计算机教室,其中两个电子阅览室设施设备比较完善,一个计算机房设备处于淘汰更换状态。因此,学校将投入25万元,更新一个计算机教室,使学校计算机总数达135台,生机比为7.951

      4、拓展专用设备。

    为配合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生的时间创新能力,学校将探索MIDI数字音乐教室等新型数字化专用教室建设;拓展新型装备建设、运用、管理的途径和方法,为今后数字化校园打下基础。

      ()推进信息资源建设

      1、加强应用软件的建设。

    学校将在完善硬件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将硬件建设向软件建设方向发展。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品软件和应用系统,本学年将逐步引进《方圆网关》《MIDI数字音乐教学制作系统》《家校短信通平台》《备课系统》,丰富和充实《阳光资源库》《数字图书馆》。引进市现代技术中心先进技术平台,努力成为市现代技术中心电子产品的试点单位,使学校软件应用从薄弱学校走向标杆学校。

      2、加强数字资源库建设。

    引导教师积极应用市级资源库,并编写相关内容不断上传充实。采购阳光视频点播资源和数字图书资源,教师自编PPT课件充实课件资源库,为提供方便和有效地教学服务;重新启动浙大net,为教育管理服务;完善教师博客系统,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

      3、加强校园网站建设。

    校园网站要建成集学校管理、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等多种功能一体的信息化运用的综合平台。学校成立了由主管副校长、行政职能部门、学科骨干教师和信息教师组成的开发维护队伍,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和应用研究。完善教学、管理、信息发布、交流系统,使校园网站成为教师学习的乐园,学术发展的平台,情感交流的园地,学校宣传的窗口,家校联系的通道。

      ()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关键在于教师。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线。学校将以应用促培训,课题研究、评比竞赛等活动和途径,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教师在信息环境下学习、教学的能力和习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提高学校信息技术管理内涵。

    学校主管校长、分管教导以及电教负责教师,是学校教育信息技术规划、管理的具体实践者,推进信息技术发展的中坚力量。一是征订《电脑教育报》《学校信息技术》《多媒体》等书籍,参加无锡市电教馆和市现代技术中心的各级各类培训,提高信息技术理念;二是到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上门取经,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加强与兄弟学校的横向联系,提高信息技术能力;三是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打通学科教学之间的壁垒,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素质。

      2、提高学校信息技术整体素养。

    以贯彻《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抓手,建立分批、分层、分级的教师培训计划,整体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以校本培训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以教学绩效为导向,以教育科研为辅导,改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行为。

      3、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要抓好信息技术教学,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上足,教好,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二要信息技术竞赛,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组队,辅导,集训,提高信息技术竞赛成绩;三要继续抓好“绿色网吧”建设,激发学生应用兴趣,引导,指导,开导,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和思想道德建设。

      ()提高信息技术管理效能

    以应用促普及,以研究促提高,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和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完善管理制度。学校将主动引进和学习信息化管理手段,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管理模式和规范。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管理不到位,技术设备成为超级玩具,影响教育教学;如果管理规范,技术设备就成为工作利器,促进教育教学。因此学校在2006年寒假期间就将酝酿新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学校网络管理制度、校园网安全防范制度、办公室计算机使用制度、教室现代技术设备应用制度、专用教室设施管理制度、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维护制度、现代教育技术采购与报废制度,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维护,以维护促效能。

    2、完善考核制度。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一是以评价和绩效为杠杆,促进教师的全员应用和全面应用;二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导,促进教师合理应用,科学应用;三是以科研为辅导,促进教师主动应用,优化应用。

      ()实施精细化管理策略

      1、全面目标计划体系

    一是对目标的制定进行评审,确保总目标的可操作性并能有效分解到部门和个人;二是对目标的实施进行监控,把握各部门及个人目标达成的趋势,及时调整措施,确保目标的达成;三是对目标的达成进行验收。学校所有人员都要参与管理并以目标来指导行为。学校各项工作、各部门、各岗位、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过程,都处于目标计划的指导之下。

      2、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在教育教学、后勤等各项管理中,对如何确保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基本要求,建立了学生、家长满意度测评机制,把学生、家长满意度作为衡量学校管理业绩和各级各类人员业绩的关键指标。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尽一切可能关注人的需求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精髓。在全面关注学生与家长的需求,并使其确保得到落实的同时,注重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在要求教职工努力达到体系中基本标准的同时,以制度鼓励全员创新、创造性工作。

      3、建立业绩考核体系

    学校两支队伍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始终是学校建设的根本,建立学校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解决了质量的过程管理,从过程上保障了质量,但没能有效地解决管理中第一要素“人”的科学管理、评价与激励,这是学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和难点所在。吸取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思想和经验,创建了全员业绩考评体系(TIP考核体系)。从对象上分,其包括团队考核、个人考核。从考核模块上分,包括过程质量、业绩、职能素质与表现考核。

七、研究计划(略)        八、研究人员(略)        九、研究保障(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