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文成县教育局 林发高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已经在我县全面实施三年,高中新课程也进入了第二年。我县各级各类课程改革主体积极推进新课程实施,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值得推广、应用的经验。部分优势学校都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与新课程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办学的道路。因此,把点上取得的成果推广应用到面上,把示范学校的经验全面地推广应用到薄弱的农村中小学;把少数骨干教师的经验全面推广应用到广大非骨干教师中,是我们下一步研究与实践中要突破的重点与难点。只有这样,才能扩大课程改革成果受益面,帮助农村薄弱学校建立与新课程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全面带动和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学发展。但是,在多数农村中小学这种进步是很有限的。在教学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农村中小学在教学管理上如何落实新课程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要求方面,还存在不少有待进一步反思与突破的问题。

1、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教学管理制度不全面,有制度但不落实;没有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及时地建立适合新课程教学要求的管理模式,管理随意性大等问题。提高教学管理有效性,实现管理制度化是农村中小学走内涵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2、教学管理制度不科学。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教学管理具体措施与新课程教学要求不相符,不能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能有效地激发教师教学热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只有加强教学管理措施的科学性,才能发挥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的导向作用。

3、教学管理制度难落实。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学校教学管理形式化严重、主动实施有效性管理少的问题。这就需要学校提高认识,寻找原因与策略,主动推进有效性教学管理。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农村中小学教学进一步发展构成严重的制约。综合分析深层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确实存在复杂的外在环境干预因素。农村教师工作条件差,教师心理不平衡,专心从教意识日益淡薄;长期以来农村教师专业能力弱,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学校在教师配备上没有主动权,在教学管理上缺乏有效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甚至是制约教师的手段;教学质量好坏对管理层个人发展与否没有起到关键影响。

另一方面在思想意识方面不思进取更是关键因素。讲问题谈发展,只提客观困难。没有正确面对自身教学管理上的严重问题,不从学校自身真实问题的解决中求完善和发展。许多学校管理层对教学管理不作为,教学常规检查严重走形式,有制度不落实。有的学校教学管理成员本身是学校难以落实制度化管理的主要障碍。

另外教育部门对学校的粗话型管理也影响了学校的发展。课改以来,教育管理模式并没有对教学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缺乏相应机制的保障,很多内容需要不断完善。如管理层对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考核结果的反应机制的制度化问题;教育督导部门对学校教学管理的督导评价制度;政工部门对教师职评、评优、评先的标准;市县教育局教科研部门有效性教学管理的指导意见;在学校研究与实践过程中生成的、需要教育局解决和协调的其它制度性问题。

可见,促进农村中小学全面落实新课程教学常规,实现制度化教学管理,是当前提高农村中小教育教学质量,从内涵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同类课题研究的情况综述

(一)丽水市莲都区教育局教研室纪金声主持的《教学常规管理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针对目前中小学教学常规粗放型的管理,已不能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的现状,确立了“教学常规管理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这一实验课题,旨在探索一种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基本思想,能够向过程要质量,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能够引导教师认清职业特点,完善教育行为,改善与学生的交往,成为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课题的研究从2007年2月开始,至2008年8月结题,期间共分三个阶段。主要研究内容是

1、探索有利于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转变为教师教学行为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构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常规管理模式。

2、构建教导处——年级组或教研组——教师三级管理网络,探索有利于教师发展的三级管理的目标和职能。

3、探索用研究的方式改进教学过程管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和操作策略。

4、通过实验,使全区的教学常规和管理模式能在课改实践中得到改进与发展,并能形成一定数量的解决问题的成果或实例。

5、通过实验,使全区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转变,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二)《理性的坚守 智慧的创新——如何提高教学管理有效性的思考》中提到教学是学校的中心,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关键!所谓“三分人才,七分管理”正是说明管理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呢?文章提到教学常规管理是有效的前提和保证,教学创新管理是有效的源泉和动力。

1、教学常规管理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行为。一是教学常规制度。二是校本教研制度。三是听课评课制度。四是改进评价制度。五是信息处理制度。

(2)注重情感引领,超越管理规范。一是以身作则,榜样引领。二是坦诚相待,真诚帮助。三是激发需要,鼓励进步。四是关心生活,温暖心灵。五是主动参与,民主管理。

2、教学创新管理

一是教学理念的创新。二是管理制度的创新。三是课堂教学的创新。四是教学方法的创新。重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五是教学研究的创新。六是评价制度的创新。

(三)“宝鸡市教学管理现代化研究”课题之子课题“高中教学管理现代化”实验的研究与探索从以下层面展开:

1、管理观念现代化

2、管理队伍现代化

3、教师队伍人本化管理

4、新课程改革管理现代化

5、管理制度现代化

6、管理过程现代化

三、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的意义

(一)这里所指的农村中小学校是指文成县范围内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小学。

(二)所谓教学管理包括校本教研制度管理、教学常规检查制度管理、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管理、教师业绩考核制度管理、教师评优评先和评职称制度管理。

(三)所谓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学管理方案的实施,使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获得进步和发展,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转变,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教学过程得到化,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有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性:包括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制度的规范和教师层面的四项达标管理的规范。

2、科学性:制度的制度和实施符合本县、本校实际,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3、可操作性:制定的制度便于考核,符合上级文件要求。

四、理论依据

1、最近发展区理论:课题研究移植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试图在学校管理和教师执行常规的现有水平与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寻找最近发展区。通过有效性和规范化努力,不断达成目标,促进学校管理和教师执行常规水平的螺旋式发展。

2、建构主义理论:课题研究移植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校管理的有效性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一样,需要在不同层面自主地发挥学校和教师在制度建设和实施上的主体作用,实现管理制度在人文层面的建构,从而实现教学管理效率的最大化。

3、组织管理学理论:制度的实施要体现多主体(县、校、教师)多层面的配套和统一制衡,使制度的实施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和综合效果,以达到全方位激励作用。

五、研究目标和内容

我们的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把课题研究作为一个平台,一条主线,统领“局教学管理督查制度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化、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化”三个维度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与全县中小学建立与新课程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的行动过程捆绑进行。

1、总体目标:

在我县农村中小学建立以温州市《温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规范达标”活动文件汇编》为蓝本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有效性教学管理制度。

(1)建立一系列科学、有效、规范、操作性强教学管理制度。

(2)形成一整套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我县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2、具体目标:

⑴县教育局:

提供县“农村中小学有效性教学管理”指导意见,达标和督查标准;

提供《农村中小学有效性教学管理》研究结题报告。

⑵样本校:

形成代表同类学校的“有效性教学管理”模式和策略;

(提供模式和策略介绍,附录各项制度、实施办法及代表性实施记录)

● 负责同类学校实施经验与成果总结。

(成果指由加强教学管理带来的内涵性发展成果,如教学质量、校园与教师风貌等)

⑶其它学校:

● 提供本校实施有效性教学管理的各项制度、实施办法及代表性实施记录;

● 总结学校实施经验与汇总成果。

3、研究内容:

(1)文献研究:

●《温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规范达标”活动文件汇编》;

●相关教育法规及各学科课程标准;其它同类学校实施有效性教学管理的经验。

(2)实践研究:

提出“有效性教学管理”模式和策略并实施,建立与新课程教学相适应的有效性教学管理制度。有效性教学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A组织:

●成立学校有效性教学管理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由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构成)

职责:负责制订各项有效性教学管理制度,组织教师业务学习,实施常规检查和反馈,教学质量评估,教师考核、评优、评先、评职称。

●教研组(备课组)。

B有效性教学管理制度

●提出《本校有效性教学管理行动计划》

导向:以《温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规范达标”活动文件汇编》为蓝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目标,建立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的有效性教学管理制度。

蓝本:温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四项规范达标活动工作方案;温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教学规范达标”工作指导意见;温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规范达标”评估表等。

●提出《校本教研制度》

导向:教导处统一规划,领导联系教研组,彻实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师专业发展;

蓝本:温州市农村初中(小学)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指导意见等。

●提出《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导向:严格按照市标准实施检查,做好每一个教师的规范化成长的祥细记录,有查必有反馈,跟踪问题解决;区分度大,发挥常规检查结果在教师业绩评价中起关键作用。

蓝本:温州市农村初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温州市农村初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常规等。

●提出《教学质量评估制度》

导向:教学质量评价常态化,激励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对学生成绩负责;同时,教学质量观要科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中差生文化科成绩。

●提出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的《教师业绩考核制度》

导向:重视教学质量在教师业绩考核中的区分度,使质量成为业绩量化的主导因素。

蓝本:温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评价表等。

●提出以教学业绩为依据的《评优评先和评职称制度》

导向: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度。

(3)保障机制研究:

县教育局对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考核结果的反应机制的制度化问题(局领导);

县教育局教育督导部门对学校教学管理的督导评价制度(部门协调统一);

县教育局政工部门对教师职评、评优、评先的标准(部门协调统一);

市县教育局教科研部门有效性教学管理的指导意见(部门协调统一);

在学校研究与实践过程中生成的、需要教育局解决和协调的其它制度性问题

六、研究原则与策略:

1、“研究真问题、真地研究问题、解决真问题”是课题研究的总原则

我们的研究定位在行动研究上。“教学管理的有效性”研究的过程,就是推进全县农村中小学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和落实新课程教学常规的过程,研究真问题、真地研究问题、解决真问题,追求实际成果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总原则。

1、 “走内涵发展的道路,通过改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是课题研究的目的。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教学质量下降,近年来农村中小学学生流失严重。一些小规模的乡村学校,新教学楼刚落成,学校转眼被撒并;一些城镇学校硬件越来越好,而社会认同程度却越来越低,优生流失十分严重。这些事实教训告诉我们,农村中小学要生存和发展,就要通过加强有效性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把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作为自己的第一发展理念。学校发展在品牌,品牌获得在社会认同,社会认同在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来自有效的教学管理。因此。走内涵发展的道路,通过改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的追求。

2、 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必须坚持新课程教学要求的方向性。

教学管理要取得实际效果,与教学管理制度的科学程度直接相关。教学管理制度必须与国家素质教育方针和新课程教学改革相适应。在方向性把握上,我们以《温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规范达标”活动文件汇编》为蓝本,由县教育教学科研部门提供指导意见,促进全县农村中小学建立起与新课程教学要求相适应的有效性教学管理制度。

3、 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必须坚持农村中小学在实施上的可操作性。

教学管理制度和措施要解决学校的真实问题,有效地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和配合教学管理的主动性。可是,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基础各有不同,问题复杂多样。为了更加切合本校实际,强调可操作性,我们主张各类学校,在坚持新课程教学管理相适应的方向性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效性前提下,力求在学校教学管理上的最近发展区抓住突破点,寻求循序渐进地实现有效性教学管理(但有时间上总体要求)。

5、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必须把教育局主导与学校主体统一起来。

学校教学管理要制度化,需要教育局、学校管理层、教研组及教师个人共同参与。但是,在各层面的参与主体中,学校管理层处于核心地位,是建立教学管理制度与实施有效教学管理的实际操作者。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化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学校管理层能否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局参与,可以起规范督促指导作用;教研组与教师参与管理制度的制订与实施,有利于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教学管理。

6、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坚持以点带面、全体跟进的实施过程。

样本示范示范在前,具有可比性的同类学校全面跟进,是我们课题研究与实践的步骤策略。样本校的选择,我们考虑了这些学校在同类农村中小学中代表性和先进性两个方面因素。选择了:文成二中(独立初中);南田中学(完全中学);百丈际镇校(九年制学校);大学镇小(规模小学);珊溪镇小(学区);上林乡小(微型小学)作为样本校。样本校要率先建立有效性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制度化教学管理模式,并对同类学校起着榜样示范的作用。其它学校边做边规范,参照同类样本学校做好各自研究与实践工作。

六、研究方法

研究以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为主,辅之以调查法和文献法等。

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实验学校的分析,研究实验的效果。

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方法。

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国内外有关等方面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调查检测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的学校采用问卷、检测等方式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相应的做法。

七、研究步骤和人员分工

第一阶段:

时间

目标

内 容

任 务

负责人

结 论

2007年8月

样本校提出草案,

县样本校动员会

明确课题研究总体思路和目标,提出率先实现有效性教学管理目标

林发高

成立有效性教学管理领导机构

制订各项有效性教学管理制度,组织教师业务学习,实施常规检查和反馈,教学质量评估,教师考核、评优、评先、评职称

各校长

2007年9月、10月

提出制度化教学管理的实施说明,明确全面落实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化的要求

全员学习教学常规,提出有效性教学管理方案

让教师明确标准和管理方法

由校长确定人选

上交教学管理实施总方案及各项方案执行细则

九月底上交草案

由校长确定人选

第一次常规检查与反馈

直接参与管理人员初步熟悉程序,并按要求管理,记录复印上交

各校长

县组织集体研讨

讨论问题,交流做法

林发高

11月

12月

率先建立以市《农村中小学教学常规》为蓝本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同类学校提供有效性教学管理样本

第二、三次常规检查和反馈

记录备查

校长或校长指定人员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得到职代会通过和教育局核准,成册

校本校率先建立教学管理制度为同类学校提供有效性教学管理样本

校长

1月

样本校有效性教学管理形成初步规模

样本校接受同类学校参观学习

其它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获教代会通过。

林发高

校本校迎接县教学管理督查

林发高

第二阶段:

时间

目标

内 容

任 务

负责人

结 论

2008年上学期

校本校巩固和完善“有效性教学管理”制度,其它学校完成“有效性教学管理”制度建立

全县有效性教学管理培训会

回顾第一阶段工作,布置下一阶段工作

林发高

在南田中学召开“有效性教学管理”研讨会

样本观摩和研讨培训骨干

林发高

规模学校对调督查指导

校本观摩

林发高

校本校调整与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其他学校公布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样本校上报调整部分,其它学校上交“有效性教学管理”制度及细则

校长

每月常规管理检查及反馈

记录备查

校长

样本校举办一次“农村中小学有效性教学管理”汇报会,其他各校进行中期总结与反思

为第三阶段达标验收做准备

校长

教育局调研督查

总结经验,完善制度

林发高

第三阶段:

时间

目标

内 容

任 务

负责人

结 论

2008年下学期

样本校负责课题结题分工,其它学校完成达标验收。

校本校代表同类学校总结“农村中小学有效性教学管理”模式和策略

其他学校完成县达标验收,不达标学校列入教学管理整改名单,限时完成整改。

样本校校长

样本校负责同类学校实施经验与成果总结

林发高

八、预期成果

1、撰写调研报告和案例(各研究阶段)

2、推出教学有效性管理先进学校。(各研究阶段)

3、编辑各校制度的有关教学有效性管理制度(第三阶段)

4、建立有效性教管课题博客http://blog.sina.com.cn/WJLFG(各研究阶段)

5、完成课题结题报告。(第三阶段)

九、成员分工

负责人:林发高(文成县教育局副局长)

执笔:陈素莲(文成县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

郑明义(文成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 

成员:王江翔(文成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组织与联系

赵东平(文成县第二中学校长):实现本校有效性教学管理

郑伟斌(文成县南田中学校长):实现本校有效性教学管理

吴正荣(文成县百丈漈镇校校长):实现本校有效性教学管理

夏建斌(文成县大学镇小校长):实现本校有效性教学管理

林全永(文成县珊溪学区主任):实现本校有效性教学管理

钟富浩(文成县上林乡小校长):实现本校有效性教学管理

县教育局教研室全体教研员:负责指导学科教学管理;并协同教育局进行教学管理督导、检和评估。

十、参考文献

⑴“温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规范达标”活动文件汇编”

温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四项规范达标活动”工作方案;

温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教学规范达标”工作指导意见;

温州市农村初中(小学)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指导意见;

温州市农村初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总纲);

温州市农村初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常规;

温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规范达标”评估表;

温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教学规范达标”评估表;

温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规范达标”

温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评价表;等

⑵相关教育法规及各学科课程标准;

⑶其它同类学校实施有效性教学管理的经验。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