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高效管理的创新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学校高效管理的创新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200512月,我校开始了建区“十项招标课题”《学校高效管理的创新研究》的实践研究。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学校高效管理。高效管理是一个组织建立在系统管理基础上的最优化管理,涉及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试图通过追求管理目标的科学、明确,管理过程的优化、实效以及管理评价的激励、促优,形成学校高效管理的模式。我校从2004年成功创建三星级高中起,即开始向四星级高中迈进,20071024-25日,我校接受了省评估院专家组四星级高中的现场验收评估,因此,学校高效管理的创新研究的过程既有优化我校管理的过程的实践,又有对我校管理效能的检验结果。这是一个目标、过程、结果俱全的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一)、学校高效管理的创新研究是适应普通高中教育发展需要的研究

1、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既是初等教育的延续、高等教育的基石,又是学生德性、才能、见识、学问、身心等素质基本成型、可以为用的教育阶段。具有基础性、大众性、独特性、准定向性的特点。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在于普通高中是以育人为基本职能,整统了培养素质、辐射文化、服务社区、开展交流、发展自身等任务。 进行学校高效管理的创新研究就是为了全面提高育人质量,这是管理的根本任务。

2、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即是学校管理宏观上要始终关照的总目标,学校对学生成人、成才的培养按照国家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⑴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⑵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⑶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⑷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⑸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⑹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3、学校对学生成人、成才的培养主要依托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予以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贯穿其中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制度和学校文化。 因此进行学校高效管理的创新研究也是落实新课程改革成功教学的需要。

4、建高中作为现代化新南京标志区的唯一公办高中,承载着社会各界太多的期望和责任。学校的发展在于能够勇于挑战,抓住各种发展机遇,努力创教育品牌。学校高效管理的创新研究作为管理的目标和课题研究都必须实现它的现实意义,它将推动学校在高效管理的创新研究的战略目标、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特色建设等各个方面朝着现代化的精品高中的办学目标迈进,走出一条 素质化教育的现实化道路和个性化道路。同时,学校在江苏省高中星级评估的管理中,依据星级评估标准,达成星级评估目标也是对学校高效管理的创新研究效能的检验。管理的优化、质量的提高和内涵的升华,这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

(二)学校高效管理的创新研究有诸多现代理论作为研究的依据

此课题通过对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评价的研究,形成具校本特点的学校高效管理系统;通过科学管理,提升办学质量;通过人文化管理的渗透,形成学校精神;通过实施品牌增值战略,形成学校特色。因此,课题的研究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支撑,使研究更具科学性。本课题的理论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作用论原理:从社会学意义来看,教育过程的本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方面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教育学意义来看,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主体性的实施和受教育者主体的实现过程。教育者主体性在教育过程中是一种实性存在,具有自我规定性,先于教育过程而获得;而受教育者主体性是在教育过程中在教育者的直接影响下完成和确立的。受教育者是发展过程中的人,应尊重他们的正在形成中和将要成熟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的发展直接处在教育者引导之下和意料之中,教育者是受教育者主体的前提条件。教育者的主体性的意义在于赋予受教育者主体性以可控制性的特征,受教育者主体性可体现为对控制的自主选择及体验。由此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发挥和体现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和体验。学校的管理中受教育者主体性发展是评价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

2、发展动力论原理:作为管理对象教师从潜能开发到获得成功,也是一个发展的动力过程,这是个调节被调节的双向转换生成的过程。从发展动力论的角度看,成功管理无论在哪个层次、哪个环节,发展都可以被看作为自身的运动。发展与动力,既可为内容和形式,又自身同一。成功管理的发展动力论内涵可为:以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为目的,以教师动力系统开发为主要任务与手段,以不断帮助教师取得成功为主要途径,从而使教师在自身成功体验中学会并主动开发学生动力系统,有效地促使学生获取诸方面成功的一种教育科学原理。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对教师要求的日益提高是有他的现实意义的,教师理解这一点,将对自身发展对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意义有更清晰的理解。

3、心理求衡论原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活动的个体目标除满足其生理需要外,更多的是要满足心理需求。每一次活动的成功与失败,对其心理都能带来平衡与失衡的感受和结果。成功的体验使其心理需求得到不断的满足,心理是平衡的,所表现出的情绪是高涨的、心态是积极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也体现出友善的、积极的和正向的;失败的体验使其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就会发生失衡现象,所表现出的情绪是低落的,心态是消极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也体现出敌视的、消极的和反向的。成功与失败的体验次数越多,其倾向性越明显。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促进人的成功发展为趋向的研究,因此,对于师生双方来说,是教育在人的真正意义上的培养。

4正效价值论原理:评价理论是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价值学说的角度来看,成功管理的改革在本质上要由教育评价的改革贯穿其中,并构成教育改革在观念和方法上的共同前提。目标改革是第一位的,其核心是以成功为价值定向的教育评价的改革,显示突出的肯定的价值倾向。这个原理以正确发现、认识教师,充分肯定每个教师都有成功的需要和潜能作为整个教育管理的基本出发点,以长扬长,实施积极鼓励性评价为中心的教育管理的过程。 特别是教师这一群体 实施积极鼓励性评价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过程及方法

(一)前期准备阶段(200512-20061

1、理论学习,制定课题方案,论证方案,完善课题方案。

2、建立课题组,分工明确职责,明确研究的方向和研究的任务。

3、确立研究的成果显现方式。

(二)实施阶段(20061-20071

第一阶段:20061-6

1、制定子课题实施的方案。

2、对学校现有的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评价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学校管理的了解程度和满意度,发挥教师的主体意识,引导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评价的优化研究。

第二阶段:20067-20076

通过行动研究法,发挥全员参与的优势,本着重点突破,形成优势的原则,进行实验。

1、研讨,形成学校组织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评价的优化方案,形成各部门达成学校组织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评价的优化方案,改进管理工作,提高管理实效。

2、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寻找对策,重点突破。对管理中形成的优势,进行总结、提升,形成管理的特色。

(三)总结、鉴定、结题阶段(20076-200710

对高效管理的实践进行总结,形成目标合理、过程优化、评价客观,系统和谐的校本管理模式。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形成促进学校发展的新的研究项目。

三、学校高效管理的创新研究的实践及成效

(一)确立学校高效管理的创新研究的战略目标

1、办学目标、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和行动的方向。

我校在“建一流教育,创教育名城”的目标引领下,确立了创“特色鲜明、质量一流”,在省内外有广泛影响、有一定国际交流能力的现代化的精品高中的奋斗目标和中心工作。我校主动邀请教育专家谋划和运作。既抓升学率,又重视培养学生终生受益的优秀品质,基于多年来对素质教育的思考,对学校生源特点的分析,对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确立了“让每个学生拥有主动发展的品质,为每个学生奠定生涯成功的基础”的办学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紧紧把握住“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教育的本质特征,要求把一切教育行为都落实到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充分的发展上。先进的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行动的方向。

2、发展规划成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指南

学校在《2004——2008年发展规划》实践推进的基础上,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和社会发展需要,修改制定了学校《20062010年发展规划》。《规划》在校内教职工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又聘请主管部门领导、基础教育专家、同行名家名师反复论证,获得广泛认可后,提请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学校《20062010年发展规划》总结了“十五”期间学校发展取得的荣誉、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学校发展面临的环境,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明确的办学目标:在巩固“三星级”创建成果、提高办学质量的基础上,力争在2008年前后,将我校创建成为省文明单位和省“四星级”高中;在2010年前后,将我校办成“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南京市精品高中和建新区的窗口学校。为实现整体办学目标,《规划》提出了建成精美校园、锻造精良队伍、推出精致课程、实施精细管理、培育精品文化、全面提升质量六项具体任务,拟定了高品位生态校园建设工程、教师人才高地构筑工程、个性化校本课程研发工程、学校特色培育及辐射工程、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工程等项切实可行的对策与措施。学校《规划》突出主动发展的办学理念,措施扎实、具体,操作性强。《规划》实施以来,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校园文化精品迭出,还顺利通过了省文明单位的检查验收,部分规划指标已经成为现实。

学校《20062010年发展规划》顺应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融入现代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示范性,成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指南。

3、“三风”建设促进了管理

为发挥优势,推动发展,尽快打造精品高中,我校提出了“精粹精进,向善向上”的新校风。新校风要求师生具有精美而纯粹的人格,不断进取的精神,道德品行求真向善,工作学习精益求精。新校风融入了学校“主动发展”的办学理念,契合了打造精品高中的办学目标。

“敬业爱生,严谨垂范”的教风要求教师不仅把教育作为谋生的职业,更把教育作为能够体现人生价值的事业来热爱、投入,提倡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要求教师端正教风,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分析教材、设计教案,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为人师表,做学生主动发展的楷模,自我策划的高参。 “刻苦善思,创新自立”的学风要求学生端正学风,以刻苦为基本态度,善思为基本素质,创新为发展动力,自立为发展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在互动合作中学会学习,通过合格班集体、良好班集体的创建,激发爱班级、爱学校的热情。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自我策划,主动发展,精粹精进,向善向上,为自立成才、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风”建设,提什了学校形象,学校在教育行业及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声誉越来越高,日渐成为南京河西地区的窗口学校。

(二)、学校高效管理的创新研究的制度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的有力保障

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是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依据和保障。为此,学校遵循“依法治校”、“以人为本”等原则,逐渐将以事为中心的管理转化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依靠制度,凝聚人心,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主动发展。

在《学校章程》的统领下,我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包括人事、师德、教学、总务、德育、评价等各个方面。在执行中,又能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健全完善。制度修改、完善的过程,充分体现了“管事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真心”的人文精神。

制度规范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体现师生主动发展的理念。为了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引领作用,学校高标准建立了“特级教师工作室”;为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管理,又专门成立了 “校本课程研发办公室”;为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专门为他们设计了“校本培训手册”,建立了教师成长档案袋;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了《师德表现档案》;为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还结合学校省级课题研究成立了“学生自我策划指导小组”,为学生的高中阶段成长、毕业之后的学习乃至终生发展提供具体指导。规范的制度和富有创意的管理措施,体现出一定的学校特色,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最近三年,学校声誉逐年提高,生源状况逐年改善,教学绩效逐年上升,终于在2007年取得了高考成绩的重大突破。

学校建立了覆盖全校的大型局域网,通过10光纤连入互联网,信息点遍布学校每个教师办公室、职能部门和教室,无线网络覆盖宿舍区,每位教师配备了电脑并能熟练使用。各项信息均能通过校园网向全校发送,通过互联网可向社会发布必要的信息。学校还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家校通”和手机“一线通”等通讯联系。学校网站将重要的活动、举措、办学成果及时公布,受到社会的好评。使用OA办公系统,大大减少纸质文本的使用,基本实现了管理手段现代化。

我校积极推进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相关制度的创新,在坚持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党组织监督保障制、民主议事决策制、中层干部民主测评制、教职工岗位责任制和校内结构工资制等政策。以制度规范办学行为,用文化凝聚师生人心,努力营造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工作氛围。学校实行校长负责下的集体领导制。领导班子成员明确分工,相互合作。常规工作主要通过校长书记联席会酝酿设想,通过行政会议研究决策,部署实施。吸收年级组长参加行政会议,并给予中层待遇,以保证会议决策能够直接在年级组和各处室得到及时有效地贯彻。涉及学校发展、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例如《学校章程》、《学校发展规划》、《课时津贴发放办法》等,则先在由更多教师组成的校务委员会征求意见,再经过教代会充分讨论,形成决议。学校努力探索中层管理体制的改革,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了学术委员会、信息设备处、教学研究处,确定部门职责,强化科研、设备和教学管理。坚持中层干部的民主测评制,用个人述职、民主测评的方式增强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校内结构工资制立足本校实际,参照外校经验,坚持了多劳多得、绩优重奖的原则,尝试了分配制度的创新。

学校注重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管理改革,通过建设网络平台,提供网络资源,建立网络办公系统,对工作安排、学校公示、计划总结、成绩统计、财务管理、图书借阅等实行微机管理。丰富的资源,迅疾的传输,提高了办公效率。校园网利用率高,访问量大,2004年以来,学校网站主页访问量已接近50000次,在较大范围产生了影响。为适应2005年江苏省正式实施的高中课程改革形势,学校制定了新课改岗前培训制度,不培训不得上岗。又在校本课程开发、学生选科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学生综合社会实践、教师学生的发展评价等方面积极实验,摸索出了一些做法,基本建立了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管理模式。面向全市高中开设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将网络资源即时引入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堂,人机对话,远程交流,互动学习,赢得市电教馆专家和同行的一致肯定,较好的发挥了“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作用。

学校实行校务民主管理,积极推进校务公开,坚持在社会各方面监督下规范办学行为。学校制定了《校务公开工作实施办法》,明确了校务公开工作的目标、原则、内容、形式以及实施步骤,成立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监督小组,在学校党总支的统一领导下,吸收职能部门、工会、民主党派、社区共同参与开展工作。学校议事程序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领导层的设想、计划,都要在教职工中广泛征求意见,经过骨干教师、年级组、行政会议充分论证后才实施;而师德标兵、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的评选,则必须经过群众推荐、民主测评、领导审核批准等程序。对来自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学校领导和干部能够随时听取,虚心采纳,及时办理。对暂时不能办理的,一定给予合情合理的解释。学校长期设有校长信箱,接受师生的建议投诉。每年召开一到两次教代会,教师代表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学校中层设立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教科室、校务办等职能部门。随着现代教学设备的大量添置,又增设了信息处。有段时间,还根据需要设立了教研处、生活处,现两处已分别归入教务处和德育处。各处室有明确的工作职责,隶属关系清楚,直接对分管校长负责,又能在校长室统一领导下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了部门的职能作用。学生会在学校团委、德育处指导下开展工作,积极参与“基于主动发展的自我策划教育实践研究”的课题,参与评教评学,组织各类才艺竞赛和文体活动,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校的民主办学起到了积极作用。学校创建三星级高中以来,领导率先垂范,干部恪尽职守,师生主体地位得到尊重,民主权益得到保障,逐渐形成了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保证了学校三年来稳步持续的发展。

学校在每个年级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征求家长代表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搭建桥梁。开办家长学校,与家长交流教育教学信息,共同探讨课改环境下学生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学校建立了与社会沟通合作的机制,在解放军94994部队、江东门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市税务局税收展览中心、雨花台烈士陵园建立了德育基地,与南苑街道暨健园社区、南苑派出所、解放军94994 部队、区物价局物价检查所保持着长期稳定的联系,主动听取各界对学校办学的意见建议,接受他们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监督,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

(三)队伍建设是学校高效管理的创新研究的人才建设工程

1、构筑人才高地,着力推动教师积极主动的专业化发展

我校以构建学习型校园为抓手,实施了五项工程:师表工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学历工程,为教师在职进修教育硕士提供便利;名师工程,培养引进名师并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保障工程,提供制度、培训、资金等方面的有力保障,近几年,我校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经费都在10万元以上,远远超过了教师工资总额的8 %。经过三年努力,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语文、英语、政治教研组被评为市级先进教研组,数学、地理教研组被评为区级先进教研组,我校教师结对培养工作荣获2006年度区“青蓝工程”先进单位称号。目前,我校基本形成了由名特优教师领衔、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优秀教师群体。我校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100%。具有硕士学位的1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14%;加上教育硕士在读者13人,此比例可达18.9%。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8.24%。我校现有特级教师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市优秀青年教师7名,区级学科带头人17名,区优秀青年教师12名,仅20062007学年,就有6位青年教师在市级公开课上崭露头角。

2、构建以 “人”为中心的管理。

现代化的学校重要的是人文的积淀。学校管理要促进意识形态上的成熟,学校精神的积聚。作为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被管理者的人格;充分发挥被管理者的主动性、积极性,给管理系统中每一个人创造发展的空间,做到人尽其才。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一切适应教师的发展、一切促进教师的发展。以人为本是现代化教育的根本特征。建设现代学校文化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新型的现代学校文化是主张开放开拓的文化,是宽容的和张扬个性的文化,是合作型竞争的文化。这种文化的价值观核心是“人”,在“人性”得到足够的尊重中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潜能。因此,我校构建以 “人”为中心的管理体现在以发展目标引领人,以科学管理激励人,以人格力量影响人,以“三风”建设熏陶人。

(四)学校高效管理的创新研究的文化建设增添了现代校园的特色

整合优质资源,建设精美校园,优化育人环境,是我校践行办学理念的基础和保证。为此,我们当机立断进行初高中分设,实行两校区整合。通过整合,真正优化了资源,壮大了队伍,增强了实力,丰富了内涵,更重要的是将两个校区的优良传统对接碰撞,优势互补,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积极向上的态势和紧张有序的和谐氛围。经过几年的努力,投入近千万元全力打造信息化、数字化校园,美化校园环境,提高校园文化品位。我校已经成为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成了全省领先的数字化整装实验室,搭建了跃层开架式图书阅览室,拥有了覆盖全面、功能完善的大容量计算机校园网。如今的新校园,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和办公区分区明显,相对独立,又以精美典雅的文化长廊相连。校舍建筑统一规划一次建成,高低错落,端庄大气。花草树木,点缀其间,四季常绿,生机盎然。一个个景点设计,一处处竹石布置,让草木含情,让墙壁说话。园林式的文化品位,书院气的育人环境得到市、区教育局领导和市、区绿化委的专家的充分肯定,在南京市“优美校园”评选中,我校被评为南京市“优秀绿化景观学校”。先进的办学条件、高品位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五)学校高效管理的创新研究需要特色建设

先进办学理念深入人心,办学内涵不断丰富,优秀教师群体更加壮大,教育教学研究扎实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办学特色逐步凝炼、日益彰显。

1.基于主动发展的自我策划教育特色

在“让每个学生拥有主动发展的品质,为每个学生奠定生涯成功的基础”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经过多年的追求、积淀,我校逐渐形成了基于主动发展的自我策划教育特色。其旨在通过对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主动发展的能力和主动发展的品质的培养,激发学生树立“理想愿景”,帮助学生从自身的实际状况入手,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生的设计和谋划。我们针对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主动发展的主题,采取不同的自我策划教育,在高一年级除了狠抓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校风教育外,同时具体指导新生进行三年高中自我策划。高二阶段,结合选科分班,深入进行学风教育和发展方向的合理定位,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的人生规划。高三阶段,结合成人仪式和高考重任,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同时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追求终身发展。我校的自我策划教育特色已被编入《建邺区素质教育范例二十条》,在全区加以推广。

2.以“恽代英班”为典型,强化优良班集体建设的德育特色

我区蕴藏着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在学校的附近就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恽代英烈士殉难处,有莫愁湖公园,离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陵园也很近。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特别是以恽代英班和班集体建设为抓手的革命传统教育,已经坚持多年。从1993级首届“恽代英班”起,每两年交接一次,到今年已经传到了第七届。“恽代英班”和班集体建设以恽代英烈士的殉难处为基地,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以继承和发扬英烈精神、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为目标,深入持久地开展教育。围绕教育主题,我们利用校本教材《恽代英》、《革命英烈诗抄》和反映革命斗争题材的影像资料开设了系列教育课程,由点带面,认识恽代英及其老一辈革命者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通过祭扫烈士、资助革命老区贫困学生、为社区敬老院送温暖等系列活动,亲身体验革命传统中的集体主义精神。活动扎实,效果明显,全面地推动了优良班集体的自主建设,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形成了刻苦善思的浓厚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

3.分层推进整体提高的教学特色

前几年,我校学生在入学时,基础较低,习惯较差,学生素质、能力状态和内在特质都有很大的差别。只有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才能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多年来,我校逐步探讨了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分层教学操作方式和途径。①课堂教学分层。这种按学生学力分班教学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文化课程学习的个体差异问题。②课堂教学的目标分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③课后训练分层。教师分层布置作业,在作业量、能力点和难易度上有所区别。④课外辅导分层。根据不同情况,分层进行辅导,加大课外辅导力度,目的在于防止学生的学习缺陷堆积,建立教学补偿机制。我们采取的四个分层教学方式,其根本意图在于不让一个学生厌学,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发展、能动发展和整体发展的智能品质。

在生源起点不高的情况下,我校连续两年获得教学绩效推进率奖。高考综合考试、学业水平测试合格率均保持在96%以上,优秀率达到了64.04%。高考本科录取率逐年上升,

2007年取得历史性突破,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4.数字校园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育特色

我校是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成了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利用这个条件,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教科研课题引领。“十五”省级课题“充分应用校园网,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研究”成功结题。“十一五”国家级课题“中学物理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的研究”已经成功立项并开题。不间断的课题研究,保证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创新性和前沿性。第二,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教师备课,制作和使用教学课件,整合网络资源,学生查询资料,利用网络与老师同学进行远程对话,利用校园网展示班级风貌等,都显示出数字化校园的优势。第三,师生信息技术素养提高。近两年,我校承担市、区信息技术课题现场观摩研讨活动20 节(次),有22位教师被聘为江苏省电教教材审核委员会评委,出版了《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集》。2006年,我校学生信息技术考试合格率达到96%2007年再创新高,达到97.6%,为全区争得在全市排名第一的荣誉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6月,我校王也、赵达龙同学参加第二届华东青少年机器人联赛,荣获高中组冠军。第四,建立了教育、教学、后勤数字化管理系统。学校网络已经成为内外上下快捷沟通、各方面参与管理以及各部门服务师生的重要工具,主要信息均在校园网上发布,基本实现了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下一步,我们将开设心理教育博客,组建信息技术创新社团,进一步放大数字校园环境下信息技术教育特色。

四、高效管理的创新研究的思考

1、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管理对象系统主要由理念、战略、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知识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技术资源、物力资源、资金资源和环境资源等十一大要素构成。对管理中忽视的要素,进行开发,不断提高学校创新能力。我校高度重视人的管理,人的主动发展,人的精神,人的创造力。因为现代化的学校重要的是人文的积淀。学校管理要促进意识形态上的成熟,学校精神的积聚。 “以人为本”是现代化教育的根本特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被管理者的人格;充分发挥被管理者的主动性、积极性,给管理系统中每一个人创造发展的空间,做到人尽其才。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一切适应教师的发展、一切促进教师的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主动发展是根本,在管理中处理好目标、常规、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学校的发展目标激发全校师生的合力。常规工作是目标实现的发展史,常规工作追求的最高标准是规范和高效,学校常规管理的规范和高效必须建立在制度化、标准化和序列化的基础上。是否达到"三化"要求,是衡量常规管理是否成功的标志。制度管理是保证常规工作健康运转的主要管理手段,制度化又是建立在标准化的基础上的,标准化也是一个规范化,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需要不断的总结和充实。把各项已经比较规范的东西用制度加以固定,使之更加规范,这就是制度化与标准化之间的关系。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只有充分考虑标准化的动态性,才能使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要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合理、科学,必须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重视能级管理和情感管理,重视管理过程的原则性、灵活性和宽容性的统一。创新是学校工作的着力点,所谓管理上的创新是指完善常规和打破常规的新的治校方法。对于欠规范的常规进行规范,是创新;对于较低水平的常规进行改革,是创新;对于落后的常规加以淘汰,代之以一种新方法,也是创新。 创新则是学校管理工作上台阶的关键要素。

2、品牌是学校的一面旗帜,统领了高效的学校管理,也是向社会、家长、学生作出的质量承诺和保证;对学生和家长来说,选择一所学校的品牌,就是选择了一种身份和体验;对社会而言,品牌学校的存在,将影响到社会文化潮流。经营学校品牌,使其增值,即品牌作为无形资产的增值,和社会美誉度的增加。实施品牌增值战略,有步骤地利用政府力量、学术力量、市场力量打造名课程产品、名师、名校,使得学校师生和家长的忠诚度提升,学校社会知名度提升、学校在教育内部和外部的美誉度增加。我校按政府规定与学术要求、家长需求、学校愿景和实际可能,制订学校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标准、质量过程、质量评估等一系列文件,并成立相关部门实施监控。建立了解学生和家长需求,向他们作出教育服务质量承诺,并设法令其满意的机制。改进和开发课程,对教师 执行质量过程、结果,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与受学生欢迎程度评价的管理为树立学校品牌奠定了管理基础。

学校管理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文化内涵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师资队伍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对外合作交流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要主动调整发展目标和运行方式,用实实在在的教育行动承担传承和发展的重任。通过进一步践行先进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强化高品位的校园建设,进一步彰显鲜明的办学特色,进一步开拓主动发展的空间,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得学校管理的创新研究实现高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