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校教学管理中的教师评价研究

普通高中学校教学管理中的教师评价研究


课 题 论 证


吉林省白城一中 盖雁 尹钟祥


教育评价是教育科学研究三大领域之一,许多教育发达国家已由专家的研究课题转为政府的教育措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把实现教育评价的范围、程度、及其采用的技术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管理水平的标志,把掌握教育评价理论知识与方法技术的程度,作为判定各国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与教学人员管理能力的主要标准。但是,由于我国的教育评价研究起步较晚,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才兴起,虽然,在理论引进等“务虚”研究方面功不可没,但是,结合实践的“务实”研究状况却并不令人乐观,所以曾有人形容我们的研究还处于“婴幼儿阶段”,并且,步入了发展迟缓的“高原效应”期,来自课改实验区的反映则是:评价几乎成了制约课改深入开展的“瓶颈”。可喜的是,2002年,教育部下发《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等三个评价体系,十分明确地将评价与学校的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强调了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为普教评价研究端正了发展方向,标志着我国普教评价研究将迎来一个求真务实的春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中国教育学会和一些省市的“十一五”课题指南中,出现了教师评价研究专题,“普通高中学校教学管理中的教师评价研究”如果能够立项,也将成为具有“开先河”价值的研究课题。
我们认为,在高中课改方兴未艾,高考牵动千家万户的背景下,高中教师评价的主体呈现着多元化的特点,也形成了评价的多元视角。但在现实中,学校教学管理中的教师评价,至今仍处于“霸主地位”,最有影响力,也最具争议性,而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这种评价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规范和加强,这又是不容回避的现实。因此,因势利导,加大对这一评价形式的研究力度,摸索出能够最大限度的趋利避害,具备自我完善机制的评价思想、方法、技术和方案,势在必行。当然,从学校教学管理的视角切入来开展教师评价研究,并非所谓不顾教师发展的单一的诊断性评价,也并不排斥或否定以教师、学者或学生等为评价主体,从其它视角切入的研究,而且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得法”,完全可以各得其所,获得相辅相成,殊途同归的效果。
本课题组在20多年相关课题的研究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教师评价是学校教学管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它恰如一把双刃剑,要么发挥正面效应,要么产生负面影响,既不容轻视,也不可回避,必须认真面对;同时,教师评价涉及精神产品的价值判断、测量、描述等,先天难度很大,尽管自现代学校教育评价诞生以来,国内外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但是,还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不能适应高中新课改的需要,至今我们尚无发现具有推广价值的相应的研究成果问世。我们体会,曾被一些同志所看好的英国“教师发展性评价”,从学校教学管理的角度来看,尚不具备可操作性,还需经过实践的检验,实现“本土化”乃至“校本化”,不仅在我国,即使在美国也还没有取得成功的经验。《课程·教材·教法》11/2003期发表余艺文的《美国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一文介绍说,“美国学校管理者对中小学教师评价的体系多种多样。评价计划通常由学区管理者制定,由地方教育委员会通过”。因此,我们感觉,选择本课题立项,确是适逢其时,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际需求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所谓教师,是与学生、学校成“三位一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特殊评价群体,离开学生和学校因素就无所谓教师,脱离教学实践的教师评价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此,要兼顾师生与学校,现实与未来,个体与群体,理论与实践,以促进师生和学校的共同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的至高目标。在实践方面,要通过评价主体与客体不断地学习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运用评价所具有的激励、导向和调控功能,促进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推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校顺利实施高中新课程,将学校办成“以评促改,科研兴师”实验基地;在理论研究方面,研制、实施并不断完善多主体、多角度、多种方法的综合评价方案,撰写论文,积极交流,努力为省内外教育同仁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总结并发表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我省乃至全国的普通高中学校教学管理中的教师评价的应用型研究,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典型案例。
从促进事业发展的需要出发,本课题研究的评价对象,既有每一位教师的个体,又有或者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教学班任课教师为单位、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教师群体;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促进教师个体和群体在学校教学实践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结构的形成,如何促进教师能在常规教学过程中保持十分良好的行为态度,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的优异的实际效果。
教师评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列工程,即使仅仅从一个视角切入开展研究,也是容易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现象的,所以,评价标准的确定举足轻重。本课题的研究,要突出评价作为管理手段的本质功用,要求真务实,从当前的国情、省情和校情实际出发,将“促进”发展视为评价研究的最高价值取向,对国外先进的思想方法和技术,要虚心学习借鉴,实行鲁迅先生提倡的“拿来主义”,但绝不能生搬硬套,贻误时机。本课题研究提出,对教师群体要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调控功能,是促进学校整体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可以说是本课题观点创新处之所在。
本课题是我校坚持了20多年评价探索的深化研究,此次将继续以公办高中校本部及全体师生为样本,紧密结合本校教学管理实际,将评价研究与教师的结构工资、评职晋级、评优选模、提拔任用等利益直接或间接地挂钩,并且由校长即本课题负责人直接组建领导课题组,边研究边管理,将此项课题做为全校主导科研课题,借以带动学科教改,推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将从教师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两个角度入手,确定校内的课堂教学、学生评教、考试成绩、教师自评互评、领导评价、教研科研、担负社会工作以及出勤考核等方面和校外的统考、联考等为评价信息源;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全校评价方案的出台,评价目标体系和检测指标体系的修订完善,都要经校教代会审定通过方可实施,学校评价人员每学期都要对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进行量化描述,转化成评价分数,以适当方式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和领导及管理人员。
本课题拟用三年时间,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和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完成研究任务。
实施步骤如下:
一.前期准备(2006年4-12月)
4—6月:认真学习先进理念,总结经验教训,完成课题论证、申报立项,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
6—12月:全校动员、学习,干群结合,修改完善评价目标体系与检测指标体系,制定新的评价方案。
二.初步实施(2007年2—2008年7月)
2-7月:试运行新的评价方案,征求意见,修订、调整完善,小结。
8—2月:正式运行,阶段自我评估,总结。
三.深入开展(2008年8—2010年2月)
3-7月:进一步修订完善方案,实施,小结。
8-2月:阶段总结
四.总结与申报鉴定(2010年3-2010年7月)
2010年7-10月:总结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申报验收。
10-2010年11月:研究成果通过专家鉴定。之后,开始撰写发表成果论文。
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是,教师队伍素质、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大幅度提高,总结至少8篇论文,完成《普通高中学校教学管理中的教师评价研究报告》,编著《普通高中教师评价实践与思考》。

(原载白城一中《教科信息》2006年8月29日第19期总第278期)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