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论文:浅谈如何让孩子在幼儿园中快乐的学数学

  浅谈如何让孩子在幼儿园中快乐的学数学

  内容提要:

  数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的学问。台湾著名学者王财贵教授曾说:“数学是最容易学的学科,越是努力教数学的老师就越是很笨的老师”可见数学并不是那么的深奥难懂。我们往往认为只有课堂才是孩子学数学的唯一地方。而这个环境又是那么的令人紧张,其结果只能是“望数学而生畏”。 在一个“数学”的世界中,在孩子的一日生活里,到处充满数学,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通过观察比较,促使他们在不经意间学会很多新的数学知识,从而领略到学习的快乐。那么,我们该怎样去改变现状,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呢?

  关键词: 数学 轻松 自由 学习兴趣

  正 文:

  数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的学问。台湾著名学者王财贵教授曾说:“数学是最容易学的学科,越是努力教数学的老师就越是很笨的老师”。可见数学并不是那么的深奥难懂。我们往往认为只有课堂才是孩子学数学的唯一地方。而这个环境又是那么的令人紧张,其结果只能是“望数学而生畏”。 在一个“数学”的世界中,在孩子的一日生活里,到处充满数学,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通过观察比较,促使他们在不经意间学会很多新的数学知识,从而领略到学习的快乐。

  那么,我们该怎样去改变现状,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实践,我觉得在组织幼儿进行数学活动时可分四步走:

  一、首先应注重数学环境的开发、创设和利用。

  《规程》中指出:“要为幼儿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数学环境的开发、创设和利用的首要依据是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方向。数学教育目标是我们开发、创设和利用数学环境的唯一依据和方向,无论隐性环境还是显性环境的开发、创设和利用都必须从数学教育的目标出发。我们在教给幼儿粗浅的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对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其对数学的探究欲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塑造其健全的人格、提高其数学技能等问题予以重视。  不同的数学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不同,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同。幼儿园的数学环境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周围环境中自然存在的隐性环境,二是教师根据数学活动目标有意识创设的显性环境。这两种数学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幼儿园中自然存在的隐性环境的开发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因为幼儿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学习的,教师应善于发现、捕捉教育契机,灵活机动地利用环境中提供的数学材料,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知识,使幼儿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而教师根据数学活动目标有意识创设的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引导性、互动性、流动性等显性环境,则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幼儿是在教师为其提供的数学环境中,通过自身与环境的接触,自由探索,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活动,使幼儿在与同伴、环境、教师的相互作用中,汲取经验,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并在个性和其它方面也获得相应的促进和发展。

  二、其次,注意在教学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传统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死板、机械,抽象的数学知识使教师越教越烦,幼儿越学越厌,怎样使孩子全身心的、主动地投入学习、探索之中呢?那就要注意对幼儿进行数学兴趣的培养,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

  1、运用游戏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如果把理性的数学知识结合到游戏中,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音乐游戏《乘火车》,可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车,分别编号1、2、3,幼儿每人一张编号的车票,幼儿在音乐声中做开火车的动作,音乐一停,幼儿依照车票号码快速找座位坐下,教师当列车员进行查票,看谁找得又对又快,这们不仅满足了幼儿的竞赛心理,而且能促进幼儿更准确、迅速地加深了对序数的认识,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运用以游戏激发兴趣的策略时,所选用的游戏应该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年龄越小的,应该以直观地、带有情节性的、能把幼儿带入角色的游戏为主。例如“送小动物回家”、“停车场”等活动。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则应选用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抽象的、有更多发挥余地的游戏为主。

  2、开展区角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为幼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力作不同选择。而根据活动需要创设的区角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因此,我带领幼儿到教学区里进行分类教学,逐一出示图形宝宝请幼儿摆摆,玩玩,观察其特征,然后请幼儿按要求把同一类型的宝宝领回家,如:A,形状一样的;B,颜色一样的;C,大小一样的;幼儿可分组进行,可个别进行。通过开展区角活动,使抽象的知识变成感知的形象,不仅提高了 幼儿的分类能力,还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3、在做做、玩玩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要让幼儿真正地“做科学”。动手操作则是最好、最直接的认知过程,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动器官的信号,当幼儿注意变为幼儿直接操作的对象时,就使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引起高涨的学习兴趣。如:小班幼儿学习一一对应,我们尝试创设去小动物家做客的的游戏情境,小朋友们包糖果、串糖葫芦、串项链。。。。。。在做做、玩玩中掌握了学习内容也培养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同时锻炼了幼儿手指的小肌肉,培养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幼儿的全面素质。

  4、创设一定的难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如果都由大人解决,幼儿很难得到锻炼,更别谈主动克服困难了。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设置一定难度,并放手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去发现、解决,能让他们在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的同时激发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幼儿学习自编加减法应用题时,可分这样几步进行教学:(1)出示沙盘教具《小白兔拨萝卜》,在沙盘的左边插4个萝卜,右边插6个萝卜,要求幼儿根据场地编出加法应用题,然后以小白兔拨去6个萝卜为由,要求幼儿编出减法应用题。(2)出示“神奇的大树”(结满各种各样的果子),让幼儿根据果子的种类、颜色、大小等排列,自己想象编出加减应用题;(3)出示3、6、9三个数字,让幼儿创造性编题,由于教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幼儿受到一个又一个的刺激,同时一次又一次尝到克服困难的乐趣,幼儿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三、在“趣”、“奇”、“思”的数学环境中主动探索

  1. 创设“趣”的环境

  创设新奇有趣的环境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向幼儿提供有利于激发他们探索兴趣和认知倾向的环境条件。如在“一一对应”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设计了“小白兔,真快活,挎起篮子拔萝卜,拔到1个转1圈,拔到2个跳2下,拔到3个笑3笑,哈哈哈!拔到4个拍4下(腿或手),拔到5个数一数,1、2、3、4、5,拔到6个转回家,咚咚咚、咚咚咚(手做敲门动作)!”游戏中的转、跳、笑、拍、数、敲的次数与拔的萝卜数一一对应。通过游戏幼儿很快感知到数与物的对应。

  2. 创设“奇”的环境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实现的,要使幼儿在数学活动中能主动与环境互动,就必须注意创设使幼儿感到“奇”的环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因为,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对周围许多的事物,特别是新奇的事物非常感兴趣,总是去看看、去摸摸、去探究。

  在“长度守恒”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操作的材料,如细铁丝、纸条、毛线、小棒等,并将这些材料中等长的两条(根)分为一组,摆成形状、造型各异的各种图案,蜗牛、马路、剪刀、小兔、蝴蝶、水中的鱼等等,分布在整个活动室的周围。然后,教师引导幼儿带着问题观赏:这些图案好看吗?它们像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摆成的?它们一样长吗?为什么?由于这些图案色泽鲜艳、造型奇异、材料不一,小朋友很感兴趣,津津有味地观赏着,纷纷交头接耳:它们不一样长,它们可能一样长……这时教师又问: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是不是一样长呢?你想试试吗?顿时,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动手摆弄、操作,他们一边操作,一边议论着。孩子们经过反复的操作、议论、思考、再操作,最后得出“等长的两种物体,不论你怎样摆,怎样变换形状,改变造型,它们的长度都是不变的”。这些材料便于幼儿操作,再加上这些材料摆成的各种造型和老师的诱导式提问,不断地刺激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比较结果明显,发生现象易于描述,能大大地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这一新奇的物质材料与环境,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参与,又能在活动中提高操作技能、掌握知识。

  3. 创设“思”的环境

  由于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必须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把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发展幼儿的智力上,特别是初步的逻辑萌芽,这样才能使幼儿终身受益。如在“比多少”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2个盒子和9辆小汽车,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后提问:要将这9辆汽车分别装在两个盒子里,可以怎么分?在幼儿给出答案后,教师又从相反方向提问:在两个盒子里,分别装上几辆和几辆合起来才是9辆?既让幼儿思考9可以分成几和几,也让幼儿思考几和几合起才是9,从相逆的角度提出问题,促使幼儿同时从两个方向进行思考。

  随着幼儿能力的发展,问题的内容可设计抽象些;另外在练习内容、方法上也应灵活多样,使幼儿根据变化的情况随时改变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做出相应的回答。这样既培养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拓宽了他们的思维广度,又引发了幼儿学习和探索的自主性、积极性。

  四、合理地投放数学活动的有关材料,并灵活地运用。其可分为:

  (一)、为数学活动提供恰当的材料。

  材料是进行数学活动的必备条件。精心准备的材料能激发 幼儿探索的兴趣,引起幼儿的思考。因此,为幼儿提供的材料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紧扣目标,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材料

  心理学家说过“多变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因此,环境中所投放的材料要既丰富多样,又紧扣目标,以给幼儿丰富的感官刺激,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2、针对差异,提供多层次的活动材料

  在提供数学活动材料时,既要考虑到幼儿的共性,又要兼顾个别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能力差异。要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和幼儿思维发展的规律投放材料,体现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性,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驾驭和使用材料,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发现、自由探索、自我发展的目的。  如在中班进行关于分类的教学时,我给能力强的幼儿提供形状、颜色、大小各异的图形片,要求按不同的特征分类;给能力弱的幼儿则提供只有一个变量的图形片,如颜色不同,而大小、形状相同的图形片,这样分类时没有干扰,就显得简单了;能力更弱一些的,则提供雪花片、纽扣等实物进行分类。再如按物体长短排序时,我给能力强的幼儿提供了宽窄不一的纸条,而且数量较多,长短距离较小;给能力弱的幼儿则提供铅笔、游戏棒等材料,且材料的数量少,长短距离大。。。。。。只有让每个幼儿进行适合自己层次的操作,数学活动才不会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意个别。

  3、结合兴趣,提供趣味性的活动材料

  幼儿的兴趣越高,活动的有效时间就维持得越长。新颖的材料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 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因此,提供的活动材料一定要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这样更容易激发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在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时,我提供了许多趣味性强的材料:串糖葫芦,插蜡烛,舀汤圆……这些材料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使活动更生动有趣。

  4、根据经验,提供生活化的活动材料

  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的,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因此,为幼儿提供生活化的数学活动材料,有利于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和学习的愿望。

  5、利用特性,提供多变性的活动材料

  虽然所提供的材料要丰富,但也不能太泛,要尽可能地一物多用,这样既有利于幼儿容易发现操作目标,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如扑克牌,可以进行多种活动:按数取物、排序、比大小、加减计算等,而且既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两个人玩、三个人玩、多人玩……雪花片,可以用其进行对形状的认识、分类、集合、组合……

  (二)、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活动中探索。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建构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在操作活动中,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不断地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要让幼儿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在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玩中学习,就要提供各种机会让 幼儿亲自尝试,鼓励幼儿在活动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1、创设情境。

  我们在进行环境布置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数、形、序溶入其中,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用美丽多彩的图案表现出来,使数学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如玩具柜上的边上,贴上与实物相对应的标记或点卡;种植植物用的瓶子上编号;窗框上钉上线,穿上一些瓶盖,让幼儿练习数数,或让幼儿按颜色、大小等进行有规律的“穿珠”排序。幼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有意无意地去感知数学,体验数学的变化,从而积累更为丰富的数学经验。

  2、自由操作。

  在明确了操作目的的前提下,让幼儿围绕老师的问题进行各种操作,应注重对幼儿独立性、主动性的培养,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我能做”的积极情感。因此,教师要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学习、探索,使他能完成学习任务。操作活动时间不能只以完成任务快的幼儿为准,应顾及速度慢的幼儿,适当延长操作时间,并给予必要的帮助指导。如上课时间不够,则可利用区角活动时间或其他时间让他们再次操作,使他们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经验,真正理解数学概念或数学关系。

  3、教师参与。

  操作活动,既是幼儿主动参与的过程,又是教师指导幼儿学数学的过程。只有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幼儿数学操作活动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教师的引导不能代替 幼儿的操作,教师的引导作用应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操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因此教师在参与的同时更要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教师应以对数学操作活动的兴趣来感染幼儿。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确立整合的教育观,根据孩子生成问题中的求知解惑、学习及发展等需要,将相应的有关数、量、形、时空等方面的数学内容较自然地与主题、与其它教学领域、与孩子的一日生活相整合,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去观察,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索,我们就能感受到幼儿数学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这也需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把握各种契机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我们的数学变得更加有趣、更加生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2、《幼儿园工作规程》

  3、皮亚杰 《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4、赵一仑. 无处不在的幼儿数学教育。.幼儿教育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