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双语教学方法及活动模式”课题研究报告
“幼儿双语教学方法及活动模式”课题研究报告
摘要:在提供自然浸润性习得环境还不现实的情况下,集中的双语教学活动无疑是目前绝大多数幼儿园无法放弃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幼儿,容易让幼儿接受且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什么样的活动组织模式能既省时又高效?能使每一个环节都有意义与价值,使三十分钟的集中教学活动能充分发挥其时效性,这是本课题着重思考并想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力图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尝试通过案例研究方式的解决问题,探索并总结出几种比较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如:故事导入法、情景演示法、童话表演法以及儿歌唱诵法等,构建起能有效提高集体教学形式的活动模式,使结构相对完整的英语学习活动能够在过程与结果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使幼儿英语教育能在方法上有新的突破,为构建一种适合本地区幼儿的英语教学模式提供实践的依据。
在全球迅猛发展的今天,英语作为一门强势语言,已逐步成为人们在使用母语之外的另一种基本语言,具有一定的双语能力无疑是新世纪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
九十年代以后,“低龄化”已成为外语教学在国际上的一大趋势,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关键时期。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幼儿先天具有学习多种语言的优势,无论多么复杂的语言,每一个幼儿都能在一段时期内掌握它。从另一方面来讲,幼儿在生理上得天独厚,他们的发音器官和肌肉还没有定型,模仿能力强,在心理上障碍少。他们没有成人那种紧张,怕出错的心理负担,而是非常的大方、自然。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学习者的心理、情绪是影响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儿童学习语言的天赋与潜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趋向于消失,如果错过了这段时期,就永远失去了在语言发展方面自然取胜的机会,要达到相同的效果恐怕要花费成倍甚至多倍的精力。从幼儿的自身发展来看,双语教育是可能的,但如何将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还需要相当的外部条件。
目前,幼儿的双语教育已成为幼儿教育领域的新兴课题,也是幼教领域发展得最迅速、最流行的教育实践之一。尽管理论研究的滞后、自然双语教育及合格师资的缺乏,使得幼儿阶段是否适宜开展双语教育始终存在着争议,但全国各地的双语幼儿园还是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幼儿园在生源竞争中言必称英语,幼儿英语教育风靡一时,成为各个幼儿园竞相推崇的教育特色,而各地幼儿英语教育的状况并不容乐观,很多幼儿园的英语教育只是蜻蜓点水式的皮毛教育,既无方法,又无效果,基本上只在宣传上起一点广告的作用。其次就是种类繁多的各种儿童英语教材、指导用书。有一个客观存在的现状不容忽视,《幼儿教育》杂志上,有关幼儿英语研究方面的文章少得可怜,仅举05年6期。仅一篇百来字、豆腐块大小的文章。后面却是大量幼儿英语的广告:每篇都告诉你:中国儿童究竟应该怎样学英语?都自认为最实用、最新颖、是真正适合幼儿园双语教学的好教材。现实不能回避,由于指导理论的滞后与多元化,相当多的问题还困扰着第一线的实践者们,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并思考,尽管我们知道,语言主要不是通过集中教学活动而获得的,也知道,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习得是最理想的。但在提供自然浸润性习得环境还不现实的情况下,集中的双语教学活动还是目前大多数幼儿园无法放弃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易让幼儿接受,什么样的活动模式是有效的,这是本课题着重思考并想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力图在实践中探索出几种提高幼儿双语教学质量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活动模式,使结构相对完整的英语学习活动能够在过程与结果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使幼儿英语教育能在方法上有新的突破,为构建一种适合本地区幼儿的英语教学模式提供实践的依据。
(一)研究目标:
1.在双语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对英语活动的兴趣和基本的听说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吸收“三文治故事教学法”的可行与合理之处,将故事及表演融入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大方、自信、活泼、开朗、敢于表现自我等良好个性,使幼儿园的双语教育与提倡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
3.通过课题实验研究,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通过做中反思改进,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培养幼教—英教一体化的合格师资。
(二)研究内容:
以外研社幼儿园英语为主要教材,并结合幼儿的兴趣、需要,补充故事、儿歌等其他内容,通过此套教材在实践当中的运用,研究探索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及幼儿喜欢的教学活动形式与方法,有效提高幼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幼儿对双语学习的兴趣,并逐步构建适合幼儿双语教学活动的最佳模式。
(三)方法步骤:
本课题采用单组跟踪教育实验法,对象为厦门市华侨幼儿园大、中、小各一个实验班。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4年9月—10月)课题准备阶段
1、 围绕研究任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落实课题组成员,组织课题组成员探讨确定课题研究计划及各阶段实施目标,由课题组长执笔撰写详细可操作的课题研究计划。
2、 进行系统而扎实的师资培训,学习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用语,学习基本的朗读技巧与西方经典童谣、歌曲,复习最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提高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
3、 分析教材,确定常规评价指标:本课题以外语教学研究社公开出版发行的《幼儿园英语》为主要教材,但这套教材容量较小,内容简单且缺乏可视听结合能让幼儿感兴趣的相关内容,我们需根据本园幼儿的实际情况与学习特点,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与接受能力,增加补充学习内容与材料。
第二阶段:(2004年10月—2006年6月)课题实施阶段
以大中小各一班为主要实验班,一周保证两次结构化程度较高的集中教育活动时间,同时利用幼儿一日生活的点滴时间复习巩固,为幼儿创设视、听、说等全方位的语言环境,将英语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融合在各领域活动中,凸显在游戏表演中,用幼儿喜爱的故事、儿歌、童谣、歌曲及活动游戏补充内容简单枯燥的部分内容。设计教学形式、方法并组织实施,观察、记录、反思、调整,重点研究幼儿双语教学方法和活动组织模式。
第三阶段:(2006年6月—8月)课题完成阶段
整理资料,对实验班幼儿进行情景评估并分析结果,总结课题成果,选择平常教学中比较成功的活动案例,整理出一本《英语活动案例集》,编辑完成《幼儿双语童话剧》DVD光盘第二辑及配套剧本,同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五)、整体思路
下面以框架图对整体课题研究思路作简要说明,加黑部分为本课题研究重点。
|
课题研究整体思路 |
| ||||||||||||||||
|
目标系统 |
内容系统 |
组织系统 |
评价系统 |
| |||||||||||||
兴趣 |
能力 |
个性 |
童谣律动 |
情景故事 |
游戏 表演 |
活 动 模 式 |
主 要 方 法 |
形成性 |
终结性 | |||||||||
|
|
|
|
| ||||||||||||||
|
集中教育活动 |
故事 |
情景 |
童话 |
儿歌 |
| ||||||||||||
|
热身 运动 |
内容导 入 |
模仿表演 |
游戏巩固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课题研究过程和措施
(一)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明确各自职责分工
搜寻、查找、了解国内外对双语教育的研究概况,撰写课题研究综述,组织课题组成员协商探讨确定课题研究总计划、各阶段实施目标。选择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学习内容,设计情景常规评价指标。根据课题组每位教师的特点,进行重组、协调、分工,确定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持续的观察与研究,并以生动详实的案例研究方式进行记录。
2.幼儿园青年教师持续进行英语口语培训
合格的师资是保证幼儿园双语教育获得成功的关键,也是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如何自如、自信、准确、流畅地将一日生活当中的简单日常用语渗透在日常生活、主题探究、各大领域的教学以及游戏当中?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的理念?如何在实践中边操作、边反思,有所惑、有所得,说到底都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与自身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课题开展阶段我们将更加重视教师自身英语口语水平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我们聘请了外语培训机构的优秀专业教师、外教并继续发挥本园骨干教师的资源优势及引领作用。结合我园实际需要的二十个主题,120句幼儿园英语日常口语,30首英语儿歌、童谣以及30首英语歌曲,让参加培训的教师能够牢记、内化并能在一日生活的组织过程中熟练运用。从时间上保证每周三次的英语口语培训,坚持每学年的测试考核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校外英语培训班,参加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全面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与教学水平。
(二)课题研究中的具体做法
在两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阶段,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总结出几种适合幼儿学习的双语教学方法并构建起较为合理的活动模式。
1、发现问题,思考探讨。
在一段时间的外出听课、外教上课及课题组教师组织的集中教学活动中,我们逐渐发现了这样几种现象:
l 教师用英语长句讲时,幼儿不喜欢听,反复示范纠正发音时,常常有一部分幼儿显得目光游离、不感兴趣。
l 教师在前面口干舌燥、汗流浃背,显得热情十足,可孩子们却并不领情。尤其在跟着老师念单词时的神情要么有口无心,要么目光呆滞。
l 教师在和一个个幼儿进行对话练习时,孩子们的情绪显得浮躁,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耐心听其他的幼儿讲话。尤其当个别幼儿在前面反复练习对话时,其他幼儿脸上毫无表情,显得很无趣、很疲倦。
l 在反复、快速的练习或游戏活动时,幼儿的情绪方能调动起来,但孩子们又常常过于兴奋,在貌似热热闹闹的英语活动课堂上,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但他们只顾游戏的过程,根本没有在念。
l 为了鼓励、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老师常常采用贴贴纸奖品的方式吸引幼儿,此时,你可以看到孩子们是非常积极的,因为先猜出的,老师会发给他一个贴贴纸奖励。此时,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能否得到礼物。幼儿的积极活跃是为了得到小礼物,当得到小礼物时,幼儿就开始专注于自己手背上的小礼物了。
这几种现象也是我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常常遇到的状况,为了
2.多种方法,尝试运用。
幼儿的双语教学应该是直觉教学,听说领先,动作引导,其次是体验教学,让英语学习有趣味性、生活味、亲和力,再次是心理教学,让孩子在感兴趣的游戏中做到玩与学的统一。为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开始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除了幼儿双语教学中通常采用的各种活动游戏及TPR教学法之外,几种比较有特色的教学法总结如下:
(1)故事导入法
采用何种方法能最有效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一直是我在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关注的问题。喜欢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故事中的角色及生动、有趣的情节对孩子们来讲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故事的语境中加上英语单词或短句,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单词的含义并喜欢模仿。
(2)情景创设法
幼儿只有在特定的情景中学习英语,才便于理解、记忆和运用,因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首要条件,而幼儿的语言能力也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在集中教育活动中,我们经常拓宽模拟的语言情景,丰富现实情景,创设各种有意义的、生活化的场景,让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每一句英语的含义。运用情景创设法,关键是要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让幼儿能有兴趣地主动学习并学会迁移到不同的情境中去。例如:教师创设到小朋友家做客的场景,听到客人敲门,就可以用“who is it? It’s me” 来问答,小客人进来了,就可用:sit down , please, 并热情地倒上一杯茶,端上水果盘,用句子:Have some tea, have an apple来招待小客人。在情景表演的过程中辅以大量的动作和表情,情境教学使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不仅能获得大量生动、形象的具体表象,且受到特定气氛的感染,使情感与认识过程统一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英语,幼儿即理解又能学以致用,能够比较好的培养孩子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在情景创设法中,必须注意以幼儿为主体,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幼儿在活动中理解语言,在使用中学习语言。
(3)童话表演法
幼儿天性喜欢模仿、喜欢表演,在表演中不受任何拘束,尤其放得开。为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与内容,身临其境地领悟到不同情景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模拟交流与运用,在集中双语教学活动时,经常编排一些故事表演。还将有些故事中的主要片段改编、编排成了童话剧,让幼儿表演。如:故事《独木桥怪兽种水稻》中的一些内容,离幼儿生活较远,难度较大,而将其后半部分改编成童话剧后,幼儿就非常感兴趣而容易理解。一开始是模拟音响,惊天的炸雷和哗哗的雨声,三只冷得浑身发抖的小动物来到怪兽家门口躲雨,有趣的背景音乐及简单的场景、道具吸引了幼儿。结果,幼儿都非常喜欢而很感兴趣,对故事的理解与接受容易了许多,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与效果。又如:孩子们最熟悉、最喜爱的童话故事《小兔乖乖》,我将那首孩子们都会唱的歌改编成了琅琅上口的英语童谣:|“Darling babies, open the door, open the door, for me to coming .”小兔子清早起来就会去找妈妈要吃的:mummy, I am hungry, I am very very hungry!” ……于是在下午的创造性游戏时间,我们将此方法自然融入幼儿的表演游戏中,让幼儿从最简单的问候语,最熟悉的小动物名称入手,打招呼,自我介绍。如:故事《绿叶船》,每只小动物出场都先用英语向大家问好,并自我介绍:“Hello , I’m dog ,我想过河去找肉骨头吃。”当听到“小绿叶”请它上船时,它会高兴而自然的说句:“Thank you ”!。随着幼儿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加,老师们会和幼儿一起商量还有哪些话也能用英语讲。如:在学会了句子:“I will help you!”后,表演故事《小羊和狼》时,幼儿会说:“当小猫想帮助小羊时,就可用这句话:‘别着急,别着急,I will help you!”幼儿在表演当中领会了一些单词及短句的含义和用法。当幼儿熟练之后,他们能自如地运用并很有兴致地表演,最后会一齐拉着小手到台上鞠躬并大声说句:“Thank you!”这些日常的礼貌用语与简单的对话都可以在表演游戏中多次重复运用,而逐渐达到会交往、会使用。根据这个方法,在两年之间,我们又陆陆续续创编或改编了十个双语小故事,编成童话剧让幼儿表演。如:孩子们熟悉的故事《聪明的乌龟》、《狐狸和兔子》、《皇帝的新装》、《小蝌蚪找妈妈》等等。在反复的故事表演中,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人物角色的对话,理解了不同场合、场景中日常短句的用法,熟悉了一些常用词汇和短句的英语表达方法。
(4)儿歌唱诵法
儿歌是儿童口头传唱的歌谣,它们大多是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心理特点,以简明的音韵写成,也有部分儿歌是幼儿自己在游戏等场合随口编唱的。它没有固定的结构章法,随着时代的变迁,无论是民间流传下来的童谣,还是创作的儿歌,内容都在不断丰富,形式也多姿多彩。有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和猜谜歌等多种内容。
英语儿歌由于内容丰富生动、语言浅显、节奏明快,结合了词的韵律流动感,所以具有可以唱诵的特质。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前后环节中我们也常常采用儿歌唱诵的方法,让幼儿通过聆听、唱诵儿歌的形式兴趣盎然地学习英语。英语儿歌可以摹声、拟人,儿歌中特有的悦耳和谐的音韵和鲜明的节奏能使幼儿产生愉悦感。富于动感的语言能有效地唤起幼儿的注意,增强他们对内容的理解。例如儿歌:“One finger , one finger , turn turn turn , turn to a pencil. Write write writ .Two fingers two fingers, turn turn turn, turn to a rabbit ,jump jump jump…….Five fingers. Five fingers. Turn turn turn. Turn to a tiger. Aa wu! ” 儿歌中运用了反复的表现手法,音节自然响亮,同时配合节奏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易学易记。又如手指歌谣:“Mother finger and baby finger making a telephone,hello-hello-hello.Four finger and middle finger making a rabbit,jump-jump-jump.Mother finger and four finger making a gun,bang-bang-bang.”通过五个手指的动作变化,组合成生活中各种有趣的活动,节奏明快、富有动感的语言使幼儿念起来兴趣盎然。再如:配合游戏活动的儿歌《Ro11 the ball》:“Roll,roll,roll the ball,roll the ball to me.Roll it,roll it,roll it,roll the ball to me.”(选自《朗文英语儿童歌谣集》),它伴随着幼儿的游戏动作而吟唱,能够激发和加强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愉悦感。儿童边玩边唱,使整个游戏富有节奏感,从而提高游戏的兴趣,丰富游戏的内容。
3.构建较为合理的活动组织模式
在结构化程度相对较高的集中双语教学活动中,如何构建一种较为合理的教学活动模式,营造一种轻松、愉快、自然的学习氛围,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30分钟的效率,使每一个环节都有教育意义与价值,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我们的课题研究所关注的另一个方面。
幼儿期整个心理水平的有意性都比较低,记忆的内容和效果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象的外部特点和幼儿的兴趣性,因为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是幼儿的生理特点。因此,幼儿园双语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的趣味性与多样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讲,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本班幼儿的特点。在通常的双语教学活动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基本的活动模式:热身运动——故事导入——表演操练——活动游戏。
如:在教育活动开始前,先来一个《warm up》(热身运动),组织幼儿边念童谣边做律动,brush and wash ,或touch and clap,让幼儿拍拍手,跺跺脚,指指鼻子,闭闭眼;或刷刷牙,洗洗脸,梳梳头发,抹抹油。这些小律动幼儿都非常喜欢,不但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还可让幼儿一开始就进入一个有趣的英语学习氛围。也可以说一说师生之间的常用问候语及小对话,如:How are you !Who is my little helper?让幼儿在英语学习活动开始前,先进入一个模拟的英语交际环境。
幼儿的年龄越小,其有意注意的时间就越短。因此,可在幼儿注意力最集中的前十分钟欣赏故事,以小故事的形式导入,或创设情景编排故事表演片断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展示给幼儿,先让幼儿有一个初步、完整的印象,训练幼儿聚精会神地听示范发音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则可安排充满竞争与游戏气氛的竞赛、操练活动,或模仿表演活动,来进行大量的听说练习,教师要始终兴趣盎然、热情十足地对待重复训练,这种态度对幼儿是很有感染力的。
最后可设计一至两个简单、有趣的活动性游戏,对所学的内容予以进一步巩固练习。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最自然、最放松,集体活动氛围也最活跃、轻松,幼儿也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创编或改编一些活动性的小游戏来补充单一的故事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如:让幼儿自己选择戴上各种不同动物的头饰来介绍自己:“Hello! I’m cat.”摆上一些小鱼、小虫、肉骨头、青草之类的食物模型,让他们做游戏,喜欢吃的可用:I like …或I want to eat…,不喜欢的则可说:horrible, I don’t like it.。幼儿在这些小游戏中身心愉悦,玩得开心,学得轻松。
此外,对于一些动词、祈使句的学习,则可借鉴Asher的全身动作反应教学模式,用“听音”做动作等方法来组织,因为幼儿是活泼好动的,喜欢唱唱、跳跳、表演表演,让他们全身都动起来,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效果最好。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渐进式双语教育在幼儿园的实施》结题报告
- 下一篇:幼儿园英语教学研究实验报告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