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山区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均衡和加速发展》
《山区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均衡和加速发展》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宁南县机关幼儿园课题组
我园承担的《山区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均衡和加速发展》的实验课题,该课题于2003年被批准为县级课题,2004年被批准为宁南县科技局重点科技项目。该课题历经四年已较圆满完成。
一、课题前期工作:
1、课题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由四川省教育厅师范处周学峰处长主持、省教育学院
2、成立课题组
我园领导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分别成立了专家组、领导组、课题组成员。专家组成员有:四川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组首席专家,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教育学院教授——姚文忠,负责给课题提供理论指导。四川省教育学院副教授——刘 一,负责给课题提供理论指导。四川省幼儿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成都幼儿师范学校副校长,四川省心理学会理事——张家蓉,负责给课题提供理论指导。
成都幼师高级讲师,“幼儿智慧均衡加速发展计划”省级课题组指导专家——彭绘芳,负责给课题提供理论指导和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具体指导工作。成都幼师高级讲师,“幼儿智慧均衡加速发展计划”省级课题组指导专家——杨 满,负责给课题提供理论指导。
领导组成员有:凉山州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副科长任自琼;宁南县教研培训中心小学部主任方文美;宁南县教研培训中心教科室主任奚娅;宁南县机关幼儿园园长、幼儿高级教师杨洪英。
课题组成员有:杨洪英(园长):幼儿高级教师,大专文化,负责课题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冷静(业务副园长):幼儿高级教师,本科文化,负责课题指导工作、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档案的建立。曾玲:(教科室主任)幼儿高级教师,大专文化,主研人员,负责对课题方案、开题报告的撰写、具体测查、分析、编制量表,活动设计,实施方案。朱丽萍:(园级骨干教师)幼儿一级教师,大专文化,主研人员,负责对课题的具体测查、分析、活动设计,实施方案。
3、确定本园子课题研究方案:
经课题组反复研究,确定子课题为《山区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均衡和加速发展》,实验对象是小一班40名幼儿,进行为期三年的实验。方案确定后,课题组又讨论如何从新《纲要》所要求的五个领域的活动中进行,最后确定实验方法主要运用“丰富工具法”,头脑风暴激荡法、教学实验法、观察记录法等。
二、课题实施中的主要研究工作:
(一)组织工作:
1、为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我们向上级主管部门宁南县教育文化体育和县教研培训中心申报了此课题,该课题于2003年4月被批准为县级课题;并于2004年5月向宁南县科学技术局申报了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获得了5000元的实验经费。
2、积极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课题研讨交流会,同时,经常与总课题组的专家们密切联系,把我们的相关材料及时上报,及时修改我们的研究方案和措施。
(二)、管理工作
①、确定开会讨论制度。课题组成员轮流主持每月召开的课题会议,讨论课题组本月将要开展的活动,想出具体的操作办法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组织与实施,并找一些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作好会议记录。
②、确定观摩课制度。主研人员每期要在全园公开上一节和课题相关的观摩课。
③、确定分析与统计制度。由主研人员作好前后测分析与统计工作,每学年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
④、确定制作非专门工具制度。在“丰富工具法”里所要用的“非专门工具”,由主研人员负责设计,并制作出样品,由参研人员负责制作出所需工具的量。
⑤、确定经验总结制度。课题组成员每学年写出一篇与课题相关的经验性论文,主研人员每月写出一篇“教育随笔”,做到每人有本,随时记录幼儿的言语和表现。
⑥、确定幼儿外出制度。根据课题开展的需要,要让幼儿多感受生活中的美,丰富和积累幼儿的表象知识,主研人员带幼儿外出参观时,为确保安全,参研人员要陪同外出。
⑦、确定家访制度。每位教师每月家访一次,作好记录,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在一日活动中给予重视。
(三)、三年的实验工作:
①、实验分为三阶段:2002年7月—2003年9月为第一阶段,即前研究阶段。在本阶段中,主要分析和了解幼儿的实际水平与“最近发展区”,并于2003年3月分别对实验班及对比班的幼儿进行了“视觉艺术想象力”的前测,2003年6月进行了“智慧均衡加速”测查,确定了个案研究对象为8人,并制定了发展幼儿视觉想象力方面的措施。
②、2003年7月—2005年9月,是实验的第二阶段,即课题的组织实施阶段。此阶段制定和设计了15种想象力训练方法和措施,创设了主题题活动教育模式,投放了与主题活动相关的“非专门工具”训练幼儿的视觉艺术想象力。2003年10月进行了“智慧均衡与加速发展”第二次测查, 2003年12月测查了幼儿的“视觉艺术想象力”,并进行了阶段性分析。
③、2005年9—2006年6月,是实验的第三阶段,即实验总结阶段。2006年3月对实验班幼儿与对比班幼儿进行了“视觉艺术想象力”的后测,2006年4月对实验班幼儿与对比班幼儿进行了“智慧均衡与加速发展”的后测,进行后测分析、总结实验成果,反思实验问题、拟写实验报告、整理课题资料、准备结题。
(四)、家园联系工作
①每期开展两次实验班家长开放日,向家长汇报教学、科研活动情况;
②每期组织一次亲子活动、一次家长会。
③每期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和课题相关资料。
(五)、培训学习提高措施
1、外出学习培训:
由于我园地处偏远山区,信息来源相对比较落后,这给课题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园领导坚信只有走出去学习,才能积累和吸收丰富的经验。因此不惜花费较多的物力,抓住任何可以学习的机会派教师外出学习新鲜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只要有总课题组组织的培训活动,主研人员必须参加,作好详细的记录,写出培训的心得体会,训回园后就所学知识上好一节观摩课。
2、园内学习培训:
①、及时学习讨论总课题组的培训内容。
②、学习理论书籍《教育心理测量》、《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艺术与视知觉》。
③、学习课题相关理论文章《多元智能》、《最近发展区对幼儿的启示》、《多元智能与和谐发展的幼儿教育》、《原始艺术与儿童艺术》。
三、实验大事记
1、该课题于2003年4月被批准为县级课题。
2、2003年11月6日,举行了课题开题大会,省课题组专家姚文忠、张家蓉、彭绘芳,州教育局边绍民副局长、基础教育科副科长任自琼,县科技局副局长袁远亮,县文体局局长陈虹舟、副局长邓建国参加了开题会。
3、2003年12月9日实验班召开了课题观摩活动,朱丽萍展示了双语活动,曾玲展示了艺术活动《多彩的菊花》。
4、2003年10月,主研人员曾玲、朱丽萍参与制作的教玩具《有趣的蚕茧》、《小乐器的歌》在“全县学前教师教玩具制作”评比中分获一、二等奖。
5、2004年该课题被批准为宁南县科技局重点科技项目
6、2004年12月15日,实验班召开了家长开放日活动与科研观摩课活动。曾玲展示的活动是《奇妙的石头》,朱丽萍展示的活动是《神奇的降落伞》。
7、2004年12月29日,主研人员曾玲与朱丽萍送教下乡到披砂镇中心校学前班,活动名称为《奇妙的石头》和《神奇的降落伞》,县城五所小学的学前班教师进行了观摩,受到了一致好评。
8、2005年3月,曾玲、朱丽萍所创制的操作材料“神奇的攀枝花”、“自然拼图操作材料”分别荣获2005年四川省“兰贝思”杯幼儿园操作材料创制二等奖、三等奖。
9、2005年3月,曾玲、朱丽萍所创设的主题墙饰“春天家乡的树”荣获2005年度“兰贝思”杯幼儿园环境创设三等奖。
10、2005年6月29日,实验班召开了以“夏天水果”为主题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与课题观摩活动。曾玲展示了整合活动《奇怪的魔法城》,朱丽萍展示了整合活动《家乡夏天的水果》。
11、2005年10月,冷静、曾玲、朱丽萍参与制作的教玩具《蚕茧乐趣多》、《小乐器的歌》、《彝族风韵》参加四川第七届教师自制教玩具大赛分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12、2006年1月13日,实验班召开了以主题活动《彝族风情》为活动内容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与课题观摩活动,曾玲展示了活动《舞动的裙摆》,朱丽萍展示了活动《月亮的女儿》。
13、2005年12月,曾玲、朱丽萍与另两位老师组织幼儿美术作品参加“全国双龙杯少儿书画大赛”,获金奖一名、银奖五名、铜奖四名,优秀奖四名。
四、实验取得的成果
(一)、促进了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的发展和智慧发展的均衡性。
1、实验班幼儿的视觉艺术想象力整体水平、思维的活跃性、想象力的丰富性和独创性以及在活动中专注性明显优于非实验班幼儿。
2、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的结构指标趋于平衡,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语言、注意、记忆、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3、幼儿已经形成了随时随地观察想象的习惯,为幼儿表现作品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感知。
4、幼儿的作品已能体现出自己的想象和创新,学习的主动性明显优于对比班幼儿。2005年12月,曾玲、朱丽萍与另两位老师组织幼儿美术作品参加“全国双龙杯少儿书画大赛”,我班幼儿获金奖一名、银奖四名、铜奖二名,优秀奖二名。江菡小朋友的作品《稻谷丰收啦》、古荣欣作品《冬天的小河》被刊登在《早期教育》美术版2006年第5期和第6期上。
5、幼儿通过对专门和非专门的工具和材料的选择、尝试加工,获得了经验和技能,使材料本身发挥了指导幼儿学习的价值。
(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增强了园长和课题组教师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新《纲要》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提高了教师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同时,以本课题的研究、观摩推动了两个园级课题的开展,使全园教师对教育科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园的保教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主研人员根据四年来的实验,总结出15种训练想象力的方法:图形添画法、拼图想象法、接龙绘画想象法、图形组合法、情景想象法、续编想象法、变形想象法、逐步扩展想象法、组合绘画法、感觉联想法、欣赏想象法、“如果”想象法、肢体语言想象法、设疑想象法、换位想象训练法。并将这十五种方法上升理论,编辑成书《展开想象的翅膀》。
3、课题组设计主题活动10个,教育活动设计方案76个,想象力游戏活动70多个,测查量表2个,创作教学图片30幅,发放调查问卷123篇,拟定各种活动观察记录100多篇,个案分析8篇,幼儿作品1000多件,家长来信20余篇。
4、增强了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课题组成员设计和制作了许多非专门的工具:如小拖把、玉米芯碾子、竹签笔、竹刀、竹制品拼图、南洋杉拼图、桑枝串珠、攀枝花印章、青霉素印章、泡沫笔、彝族花纹模板。
5、通过实验,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教师的论文撰写能力,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经验总结能力。
2004年8月,杨洪英、冷静所撰写的论文《试论山区农村学前教育》获凉山州2003年度幼儿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并入选《西部教育论坛》论文集。
2005年5月,杨洪英撰写的论文《加强乡村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 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获“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论坛”征文评比大赛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大型教育文献《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该文2005年12月参加四川省教育学会幼儿教育分会2005年度论文评比获优秀论文一等奖,并入选《西部教育论坛》论文集。
曾玲撰写论文四篇。2003年6月,所撰写的论文《幼儿缺乏自信的原因及对策》,获2003年凉山州幼儿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2004年8月,所撰写的论文《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发展初探》,获宁南县2003年度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2005年12月,所撰写的论文《自然乡土资源的选择、利用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获“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论坛”大赛二等奖和四川省教育学会幼儿教育分会2005年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并入选《西部教育论坛》论文集。2005年12月,所撰写的论文《幼儿期挫折教育的策略》获四川省教育学会幼儿教育分会2005年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
朱丽萍撰写论文四篇:2003年6月,所撰写的论文《如何发挥幼儿在听觉艺术中的创造性》获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凉山州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获宁南县2003年度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2005年12月,所撰写的论文《在音乐区中如何培养幼儿想象力》获四川省教育学会幼儿教育分会2005年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并入选《西部教育论坛》论文集。2005年12月,所撰写的论文《浅谈幼儿自我服务劳动能力的培养》获四川省教育学会幼儿教育分会2005年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2006年2月撰写的论文《浅议情景创设与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的发展》正在全省论文评选中。
(三)、在全县学前教育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力作用。
1、把研究的成果以送教下乡形式推广到乡镇学前班,给农村学前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对我们的研究成果也是一个验证。
2、把科研工作中的措施上升到理论,制作成书《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园内和全县学前班教师中进行推广。
3、把科研工作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在培训学前班教师时进行推广。
(四)、科研促进了幼儿园整体发展目标。
1、众所周知,由于地理位置的偏远,相对于新信息的接收就比较慢。我园的科研工作起步比较晚,《山区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均衡与加速发展》是我园承担的第一个实验课题。如今,在本课题的带动力下,我园已跻身于凉山州一流幼儿园的行业,在全省幼教界都有一定的影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在本课题的带动下,我园现在走科研兴园、科研兴教之路。我园现还有两个县级课题《探索家园配合下的山区幼小衔接》、《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
3、家长对本课题的支持与配合让我们感到非常的欣慰,实验班的外出活动受到家长们很大的帮助,这些从家长的来信中能很好的反映出来。
想象是腾飞的翅膀,当幼儿拥有丰富的想象时,我们会发现,幼儿的生活中会充满了五彩的梦想;当幼儿拥有丰富的想象时,我们会发现,幼儿生活中的快乐随时会与我们分享;当幼儿拥有丰富的想象时,我们会发现,幼儿生活中的爱好是如此的广……在科研的研究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幼儿,我们将以本课题研究所积累出来的经验为出发点,不断的探索下去,让更多的幼儿拥有五彩的梦想,因为今天的梦想就是明天实现的愿望。
朱丽萍执笔 二00六年六月二日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