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均衡和加速发展》课题研究报告

山区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均衡和加速发展》课题研究报告
  
  宁南县机关幼儿园课题组
  
  该课题于2003年被批准为县级课题, 2004年被批准为宁南县科技局重点科技项目。课题历经四年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目的,探索了一套培养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的途径和方法,并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视觉艺术活动模式。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与科学一样,没有想象力的艺术创作,是不可能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儿童就是天生的艺术家,因为幼儿期是想象最活跃的时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视觉艺术活动具有形象性、可操作性、开放性、自主性和宽容性特点,为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然而,我国的幼儿艺术教育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和儿童观的影响,大多数还停留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轻自由创造想象的培养上,在边远山区更为严重。虽然,国内幼教界已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视觉艺术教育改革,但由于地区经济文化的差异,城市和山区幼儿在想象力方面的发展,还存在着天镶之别。就我园来说,地处山区,虽然教师们的教育观念在逐渐发生变化,但教师还是难以摆脱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新的教育理念难以转化为教育行为。教师们沿用的还是示范模仿、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致使幼儿的艺术作品,都是千人一面,缺乏想象和幼儿的个性表现。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想象力,四至十岁最发达,十岁以后就开始向着具体现象的方向认识世界了。
  
  因此,如何利用本地优势,发展山区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为幼儿的想象力发展赢得时间和速度,并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二、理论思考:
  
  1、理论依据
  
  ⑴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研究中,我们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速度,但又不断向幼儿提出新的问题和要求,鼓励幼儿向自己的能力挑战,使不同水平的幼儿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⑵皮亚杰在认知论中认为:美术创作事实上是一种认知活动,儿童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象征性思维和直觉的思维特征在对应时期的儿童绘画中表现出来。可见,通过丰富的视觉艺术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而且能够促进幼儿智慧均衡加速发展。
  
  ⑶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充分的利用自然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因此,山区的自然资源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2、概念界定
  
  ⑴视觉艺术想象力:把已有的表象、知识、经验,通过绘画、手工、舞蹈、语言故事等形式,并运用丰富的材料工具,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表达出自己情感、愿望的能力。
  
  ⑵均衡和加速:幼儿在视觉艺术想象活动中,实现着内部认知构思活动和外部表现活动的统一。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的均衡就包括了各种认知指标:感知、观察、记忆、想象和技能技巧的均衡,当各项指标达到均衡,就可以提高想象力的发展的速度。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的研究,贯彻和实施好新《纲要》,探索出与山区幼儿视觉想象力均衡和加速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2、形成具有山区特色、操作性强的幼儿视觉艺术教育内容。
  
  3、挖掘具有本地特色并适合幼儿视觉艺术创作的操作工具、材料,改变幼儿视觉艺术创作的条件,使每位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得到均衡和加速发展,挖掘每位幼儿的想象潜力,从而促进幼儿智慧均衡和加速发展,全面提高幼儿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保护和发展幼儿的智力个性特长。
  
  四、研究内容
  
  1、个体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认知结构指标的改变。(即感知、观察、记忆、想象、思维、技能技巧)
  
  2、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对幼儿智慧均衡与加速发展的影响。
  
  3、幼儿视觉想象力发展的训练方法、游戏及教学活动设计。
  
  4、山区自然资源的选择及在活动中的运用。
  
  5、工具和材料的选择对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发展的影响。
  
  五、研究对象、时间:
  
  1、实验对象:2002年9月,新入园幼儿。小一班为实验班,小二班为对比班。
  
  2、实验时间:⑴前研究阶段:2002年7月——2003年9月,课题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拟定方案,收集资料,学习培训,在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第一次前测,确定个案研究对象,制定研究措施。⑵实施阶段:进行课题开题会,进行课题的第二次测查,创设主题活动教育模式,投放研究措施和非专门工具。⑶总结阶段:2005年9月——2006年6月,进行实验后测,并进行分析、总结实验成果,进行课题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
  
  六、研究原则:
  
  1、发展性原则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与发展是互相依赖的过程,在教学与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教学的重要的特征即是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这一事实,教学激起与推动一系列内部的发展过程。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因此,所设计的想象力训练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的难度,投放时逐步加大难度,让幼儿通过努力完成,促进幼儿不断发展。
  
  2、因材施教原则
  
  《纲要》中指出: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发展。采用多种教育模式:集体与小组、区角活动相结合,室内与室外活动相结合、家与园的结合,从而达到因材施教。
  
  3、整合性原则
  
  幼儿艺术与其它各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综合性的特征。所设计的主题活动应注重内容、形式的整合。
  
  4、尊重性原则
  
  对于想象力发展来说,“自由”是最重要的因素。根据纲要的精神,在研究中我们注意尊重幼儿不同的寻常的提问、大胆的想象,肯定他们不同的想法,接纳幼儿的错误想法,尊重幼儿不同的表现形式,鼓励他们自发的学习,并为其提供机会。
  
  七、研究措施与方法:
  
  (一)把课题研究工作融入到幼儿日常生活中,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进行相关训练。
  
  1、每日一观:每天午睡起床后,用15分钟时间,让幼儿对生活中植物、动物、图形等,进行自由的观察想象,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孩子对从视觉、触觉、听觉等方面进行多种体验,并进行记录分析。
  
  2、每周两训:每周进行两次想象力训练活动。
  
  训练方法有:
  
  ⑴图形添画法:就是给幼儿一个图形或符号,让幼儿添画几笔,变成一个新的形象。
  
  ⑵拼图想象法:给幼儿两个以上的图形或多种自然材料拼图,让幼儿拼成一幅漂亮的画,并进行想象讲述。
  
  ⑶逐步扩展想象法:把一个图案,从简单到复杂分几步逐步展开,让幼儿对每一
  
  次的展开进行猜测想象。(如:→   →   →   →   →)
  
  ⑷图形组合法:给幼儿几个图形、符号(如:  、  、   、 ),让幼儿用它们组合结构成不同的图案或图画,并通过想象创编成故事。
  
  ⑸情景想象法:设置有趣的情景,让幼儿想象出同一事情的不同解决办法。如:《救皮球》、《飞呀飞》、《喝水》等。
  
  ⑹续编想象法:听故事开头或儿歌、散文的前面部分(如:诗歌《小雨沙沙沙》、《摇篮》,故事《小树叶》、《两只小羊》等),再通过想象进行续编。
  
  ⑺变形想象法:对同一事物进行变形、夸张想象,在一定时间内,创造出多种不同的的形象。如:太阳公公穿花衣、我给大树梳辫子、方形魔术盒等。
  
  ⑻组合想象法:把若干个不相干的图案组合在一起或画成有意义的画,进行想象,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如:西瓜、蘑菇、小鸡和螃蟹。
  
  ⑼接龙绘画想象法:给每组幼儿一个图形,大家共同想象、商量,每人添画一笔,变成一幅画,并请每组幼儿把自己的画讲一讲。
  
  ⑽感觉联想法:
  
  a、听觉联想:放一段音乐或不同的声音,让孩子们仔细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让孩子们用语言、动作或绘画的形式表达听到音乐或声音后的感受。
  
  b、嗅觉联想: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用各种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
  
  c、味觉联想:让孩子尝不同味道的食物,边尝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味觉系统,用不同的色彩、线条表现自己的感受。
  
  d、触觉联想:在盒子里放上不同质地的、不同规则的物体,让孩子摸一摸,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
  
  ⑾欣赏想象法:通过欣赏诗歌、故事、音乐故事,让幼儿把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融为一体,并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⑿“如果”想象法:给幼儿设置一定假定的情景,让幼儿从“如果”出发,进行大胆的设想。如:如果我是风筝,我会看见什么呢?
  
  ⒀肢体语言想象法:通过观察表情、动作,请幼儿想象表演者在做什么。
  
  ⒁换位想象法:将故事中或生活中富于变化的人物或事物换成自己,想出自己将会怎么做。
  
  ⒂设疑想象法:教师对幼儿已经形成的想法和结果进行质疑,然后又让幼儿想出设疑后的结果。
  
  3、每天有本:主研人员做到“每天有本”,随时记录幼儿一日生活中言语、行为的点滴,为个案分析提供详细的资料。
  
  4、偶发行为的观察记录:教师对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偶发事件、现象进行随机的观察记录。
  
  (二)充分挖掘、利用本地自然乡土资源,创设了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
  
  1、开发了10个具有本地特色的主题活动:多彩的菊花、美丽的春天、奇妙的攀枝花、可爱的蚕宝宝、秋天来了、奇特的石头、夏天的水果、稻谷飘香、彝族风情、大自然真奇妙。
  
  2、主题活动以视觉艺术活动为主线,开展绘画、印染、手工、歌曲舞蹈创编、文学欣赏创编等活动,内容涉及五大领域,并注重活动的整合性与可操作性,实现美术、舞蹈、音乐、文学几种艺术形式的相互转化,把音乐、文学转化为可视的画面。如:主题活动《可爱的蚕宝宝》。
  
  主题活动示意图
  
  3、主题活动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模式,采用集体、小组活动和同伴自由组合相融合的途径,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提高幼儿合作协调的能力。
  
  4、活动过程运用观察欣赏→想象→思考讨论→创作→作品展示这一流程来进行。观察欣赏这一环节让幼儿积累表象;想象环节使幼儿思维活跃;思考讨论环节让幼儿对已有的表象和想象进行提炼;创作是让幼儿把自己的体验进行大胆地表达;作品展示让幼儿树立自信获得成功感,作品展示采取同伴自由讲述、小组自由欣赏讲述、作品欣赏栏展示的方式。
  
  5、采用“丰富感知”的策略,积累丰富幼儿的表象和感知体验。提供多种形式的感知:户外观察、作品欣赏、观看课件、照片欣赏等,引导幼儿敏于观察和想象,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如:在农户家参观养蚕时,孩子欣喜地来告诉我们:“老师,我发现蚕的嘴巴像剪刀一样,把桑叶啃得沙沙地响。”有的孩子还编出有趣的故事:蚕宝宝睡在桑叶上,就像在游泳。蚕吃桑叶时我听见沙沙的声音,像雨掉下来一样。蚕宝宝还没吃过的桑树卷转过来,蚕宝宝睡在上面,就像睡在摇篮里一样。
  
  6、实施“开放性措施”:开放活动区,为孩子们提供自由表现的舞台,孩子只要有空就可以到各区角参加活动。在活动区中投放丰富的自然材料和非专门工具,如:美工区的蚕茧、树叶、攀枝花、芦苇草、石头、玉米粒、辣椒、稻草;音乐区的彝族音乐、彝族服饰、竹类乐器、稻草帽、树叶服饰等;结构区的竹制品拼图、南洋杉拼图、桑枝串珠。非专门工具包括:小拖把、玉米芯碾子、竹签笔、竹刀、攀枝花印章、青霉素印章、泡沬笔、彝族花纹模板等。让幼儿自主选择,尝试加工,获得了经验和技能,使材料本身发挥了指导幼儿学习的价值,提高幼儿表现艺术的技能。
  
  7、活动过程中采用“及时激励法”,关注幼儿的点滴变化,当发现孩子进步或有创意的作品,即时进行肯定表扬,在其作品上画上或贴上一个图案给予鼓励,并向全体幼儿介绍其作品,让幼儿树立自信,有足够的信心去动手操作。
  
  8、墙饰环境创设体现“美与动”的原则:视觉艺术活动是一种让幼儿感受美的活动,优美、活动的墙饰,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因此,在进行墙饰环境创设时,根据主题把一面大墙壁设计为供幼儿欣赏的优美墙饰,让其余小墙饰成为记录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活动墙饰,活动墙饰中的内容有幼儿活动照片、幼儿的提问、幼儿收集的资料、讲述的故事及作品,墙饰随主题活动的变化而更换。小墙饰经常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对象,他们会围着墙饰议论:“这是××的画,真漂亮!”“瞧!这张照片上有我!”……
  
  9、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机会和物质条件,对幼儿自发的学习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一次,老师裁下一些三角形的废纸,正想扔进垃圾篓里。几个孩子说:“老师,送给我们吧!”午点后,我惊喜的发现:几个孩子把三角形纸变成了不同的东西:有热带鱼、雨伞、房子,此时,我及时表扬了那几个孩子,接着把废纸发给了全班小朋友,随后孩子们变出的东西更有趣了:有三角形的汽车、风筝、帽子、孔雀等。
  
  (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与科研同行。
  
  1、课题研究需要收集大量的自然乡土资源和材料,利用家长资源解决了研究过程中材料收集难的问题。
  
  2、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树叶贺卡制作、趣味体育活动、美味小吃、编草墩、彝族小报、服装制作、参观果园,让家长和孩子在感受和谐、温馨的亲情时,不断了解实验班课题研究,取得了家长对课题研究的信任与支持。在果园参观时,家长们感叹到:“幼儿园才是真正的实施素质教育,以后多搞这样的活动!”
  
  3、通过家园联系栏、家访、信件交流,发放调查问卷、观察力训练资料,布置形式多样周未任务:找石头、捕蝴蝶、采树叶、画五一、做服装等,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一位家长在来信中曾说:孩子们身处山区,不可能有大城市那么好的条件,是您们精心设计的主题活动,让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和参与,我们做父母的也跟着参与,陪着孩子在水中捞石子、在野外摘树叶捉昆虫、在家中利用废旧材料设计服装、拍摄彝族器物制作彝族小小报……其乐融融,既增加了亲子感情,又让孩子得到了锻炼、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动手做的能力。
  
  (四)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让孩子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关注生活中的美,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1、组织幼儿到农户家参观养蚕、参观丝厂、电力大厦、服装店、花店、超市、果园。
  
  2、参观活动中,每位幼儿随身携带记录本和笔。参观后,画出自己的感受。
  
  (五)日常研究与全园课题观摩研讨相结合,研究与推广相结合。
  
  1、在开展好日常研究工作的同时,课题组主研人员每期进行一次全园的课题研究观摩活动。观摩活动结束后,全园教师畅所欲言,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达到了推广交流的目的。
  
  2、以送教下乡形式把研究成果推广到乡镇学前班,并在“宁南县21期学前班教师培训班”进行了《自然乡土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的讲座。
  
  3、课题研究成果《展开想象的翅膀》、《山区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均衡和加速发展》,在全园教师和全县第22期学前班教师培训中进行了及时的推广。
  
  八、课题研究的结果
  
  1、从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前后测和幼儿智慧均衡和加速发展计划前后测对照显示,实验效果显著。
  
  2、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了前后测,测查对象为两个班的32名幼儿。测查结果显示:实验班整体视觉艺术想象力水平明显优于对比班,发展速度也高于对比班。
  
  3、从视觉艺术想象力各项指标来看:
  
  ⑴感知能力:在颜色测查中实验班正确率高达91%,而对比班正确率仅为59%;在空间知觉测查时,实验班正确率为62.%,对比班为47%;在空间视觉测量时,正确5~7个的,实验班为100%,对比班为84%;在完形知觉的测查时,正确7~9个的,实验班达100%,而对比班仅为66%。
  
  ⑵想象力方面:实验班在想象的丰富性和独创性方面都明显优于对比班。图形想象时,能想象11~17个的,实验班幼儿为59%,而对比班只有16%;在图形添画测试,添画6~10的,实验班为62.5%,对比班却为47%;在想象独创性方面,具有5种以上独创性答案的实验班为50%,而对比班却为0。
  
  ⑶观察力:在找相同时,实验班能找出7~10处的有78%,对比班只有59%;找不同时,实验班能找到5~6个的有66%,对比班为34%。
  
  ⑷记忆力:在回忆颜色方面,实验班正确8~9处的为72%,对比班只有59%;拼摆数字方面,实验班正确7~9个的为69%,对比班仅为44%;回忆绘画方面,实验班正确7~9个的为84%,对比班只有47%。
  
  ⑸技能技巧:通过图形组合绘画显示,实验班幼儿技能技巧好占53%,对比班却只28%。
  
  5、从幼儿智慧的各项指标来看,幼儿智慧的发展也较对比班提高显著。
  
  ⑴简单反应速度方面:达到4组以上的,实验班幼儿占69%,对比班只有28%。
  
  ⑵复杂反应速度方面:达到3组的,实验班有16%,而对比班却为0;达到2组的实验班为62%,对比班为44%。
  
  ⑶思维方面:达到6~7处的,实验班占6%,对比班为0;达到4~5处的,实验班占56%,对比班却只有22%。
  
  ⑷联想方面:能联想出6~7个的,实验班占22%,对比班仅有3%;能联想出4~5个的,实验班占56%,对比班只有28%。
  
  ⑸记忆方面:正确七个以上的,实验班有88%的幼儿,对比班只占63%。
  
  ⑹想象方面:能想象出6~7样的,实验班有34%,对比班却为0;能想象出4~5样的,实验班占38%,对比班只占25%。
  
  ⑺注意力方面:能达到600秒以上的,实验班占59.5%,对比班只占37%。
  
  九、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1、实验班与对比班的前后测结果表明:实验班幼儿的视觉艺术想象力整体水平、思维的活跃性、观察的细致性、想象力的丰富性和独创性以及在活动中专注性明显优于对比班幼儿,且发展的速度较快。在想象的丰富性方面,对实验班幼儿测查图形想象,前测能想象出11-19个的0,后测时增长到59%;测查图形添画时,前测能添画6—10个为3%,后测时增长为41%。在想象的独创性方面,前测时能说出5种以上答案的为0,而后测时有50%。
  
  2、幼儿想象丰富,并显示出了较好的独创性。如:他们能把西瓜皮想象成小鸡的碗、房子、摇篮、生日蛋糕;会想象用风筝、背火箭筒、坐神舟六号、绑上翅膀等方法飞上天;也会把“小白兔的桃花瓣”变成项链、耳环、滑板车、帐篷、皇冠等。
  
  3、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的结构指标发展平衡,促进了幼儿语言、注意、记忆、思维和个性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幼儿智慧均衡和加速发展。在音乐活动中,孩子们能把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融为一体,用自己的动作,表现他们的天真活泼;在品尝自己动手凉拌的攀枝花后,能根据“两只老虎”的曲调改编出了歌曲《攀枝花》;在认真聆听故事后,他们能创作出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美术作品;在“小明星主持人”活动中,原来胆小的孩子,如今也能大胆地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了。
  
  4、幼儿已经形成了随时随地观察想象的习惯,他们的作品已能体现出自己的想象和创新,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孩子们的作品千姿百态,每幅作品都是充满了童真和孩子的个性。2005年12月,实验班幼儿参加“全画双龙杯少儿书画大赛”,1名幼儿获得金奖、4名幼儿获得银奖、2名幼儿获得铜奖,2名幼儿获得优秀奖。江菡小朋友作品《稻谷丰收啦》和古荣欣作品《冬天的小河》,分别刊登在了全国优秀刊物《早期教育》美术版2006年第5期和第6期上。
  
  5、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积累了一套实用、操作性较强的想象力活动方法,创设了主题教育活动模式,创制了11套“非专门工具”,出版了《展开想象的翅膀》和《山区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均衡和加速发展》课题研究成果书籍。
  
  6、课题组设计主题活动10个,其中《可爱的蚕宝宝》、《彝族风情》、《稻谷飘香》分别获全省主题活动设计评比一等奖和二等奖。设计教育活动方案80余篇,想象力训练活动70余个,测查量表2个,创作教学图片30幅,发放调查问卷123篇,拟写各种活动观察记录100多篇,个案分析8篇,收集幼儿作品1000多件、家长来信20余篇。
  
  7、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增强了园长和课题组教师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新《纲要》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充分认识到:教育的内容、材料并非新的、城市化的、洋的才是好的,只有贴近幼儿生活、具有本地特色的内容,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地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8、提高了课题组教师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①两名主研教师教学活动设计能力增强,所设计的活动颇具创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共开展了十次课题观摩活动,均都受到家长、同行们的高度评价。
  
  ②课题组成员撰写的论文在全国、省、州、县论文评选中获奖达十余次。
  
  9、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使我园开始走科研兴园、科研兴教之路。教师们已由被动承担课题研究到主动要求进行课题研究,在思想上有了较大的转变,促进了我园的保教质量的提高。目前,我园有两个县级课题《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和《探索家园配合下山区幼小衔接》。
  
  10、课题研究得到家长的认可,家长教育观念得到较大转变。在家长来信中,可以看到:家长们已由重视孩子读、写、算能力的培养,转变为注重对孩子的思维、兴趣、个性和习惯培养上,主张孩子在寓教于乐中学习。
  
  11、课题研究成果在我县农村学前班进行的推广,促进我县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十、问题与讨论
  
  由于本课题是我园的第一个课题研究,在实验初期,在课题的组织管理上还存在着疏漏,对课题相关理论理解偏狭,课题研究思路较窄。随着课题研究的逐步深入,课题组成员研究水平的提高,课题研究从单一的美术教育活动拓展为涉及五大领域的主题活动,但课题研究在挖掘本土资源上还不够深入,缺乏艺术欣赏和室外艺术活动的研究。因此,本课题还有待于我们深入进行实验研究,我们将以本阶段研究的经验为依托,在全园展开实验,改进研究中的不足,完善创新研究措施,拓展研究内容,力争推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成果,在全县进行推广、辐射。
  
  执笔:曾 玲  二〇〇七年三月(修改)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