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和”文化建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幼儿园“和”文化建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作者:新区教育 

一:课题的提出

   “和”是一个最通俗也最深厚的字,蕴涵五千年来炎黄文化之精髓,成为中国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它纵贯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融入于各个时代的各家各派思想文化之中,因此,它体现着中国思想文化的首要价值,也是中国思想文化中最完善最富生命力的体现形式。

 《十六大报告》中也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给富有深厚民族底蕴的“和”又赋予了时代的新意。“尚德务实 和谐奋进”,追求和谐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我们善德人在继承华夏文明优秀传统的同时,紧跟社会发展步伐,提出了建构善德幼儿园自己的园所文化——“和”文化,并以改革创新的姿态,认真审视文化与教育、园所文化与幼儿教育、幼儿园“和”文化建构与园所发展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华夏“和”文化在幼儿教育领域的创新运用和深化发展,旨在形成幼儿园“和”文化实践体系,以“和”引领,促进孩子、教师、园所和谐发展,丰富和谐社会构建内涵。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先秦儒家学说

先秦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和”进行了最为深入的探究,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等论述,其“以德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文道德精神和以“仁爱、和谐、诚信、中庸”为核心的价值观,都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生活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也为我们构建幼儿园“和”文化实践研究提供了丰厚的理论依据。

2、西方人本主义学说

西方"人本心理学之父"马斯洛在需要层次论中称,人们的行为不是仅仅由机械的动力和心理学家们所说的潜意识本能反应所左右的,还可以从人性潜力的角度来了解。认为:人类都在力争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高境界,人们普遍存在寻找创造力的极限,努力追求意识和智慧最高境界的愿望。达到或接近自我最高境界的人们,心理学家们称之为“人尽其才”或拥有“健康的人格”。我们在“和”文化实践中,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从人们 内在需要出发,充分实现“民主”和“自主”原则,恢复“人的尊严”或“人性”,通过激励,挖掘全体善德人的潜能,不断追求人性的“和谐”。

3、陶行知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三自"教育,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表现出来的奋发向上、刚健自强、积极进取、自我完善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是合作相处共图事业的群体意识。“和“文化教育自觉地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进行理论建构和提升,充分发挥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以科学的、谦虚的、务实的、开放的态度,促进个体成长,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4、《十六大报告》

在十六大报告中,“和谐”一词数次出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社会更加和谐”,等等,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和美好向往,它需要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单位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而以个人、家庭、单位的和谐,共筑社会的和谐。我们依据党中央十六大报告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建构幼儿园“和”文化实践研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课题的研究价值

经大量情报资料查询发现:“和”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并且在世界及当今社会被充分运用和研究,但在幼儿园这一领域里,目前尚无相关研究。因此我们开展《幼儿园“和文化”建构实践研究》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价值:

“和文化”底蕴深厚,寓意深远,我们充分挖掘“和”文化在幼儿园这一特定领域的教育资源,积极探讨“和文化”教育的发展空间和研究价值,渗透于物质、精神、制度层面,以人为本,不断丰富和拓展幼儿园管理理论研究,为幼儿园创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2.实践价值:

1)《幼儿园“和文化”建构实践研究》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社会是一个和谐社会,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发展的人才去建设。幼儿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担负着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我园开展《幼儿园“和”文化建设实践研究》切合时代发展的脉搏,融汇中国五千年“天地人和”的文化思想,促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丰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

2)《幼儿园“和文化”建构实践研究》是幼儿园发展的需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幼儿园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创新和特色来促进。幼儿园“和”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能给我园注入一种和谐奋进的高雅文化魅力,创出“和”文化办园特色,促进园所和谐发展。

3)《幼儿园“和文化”建构实践研究》是教师发展的需要。优秀的人才是幼儿园发展的无形资产,通过“和”文化建设,培养和而不同、和合创新的高素质教师人群,同时满足教师职业生涯的追求,发挥创造力、提高凝聚力、增强向心力,“和”文化引领教师向着共同的目标奋进,打造和衷共济的团队精神,努力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双赢。

4)《幼儿园“和文化”建构实践研究》是儿童发展的需要。幼儿园开展“和”文化建设实践研究,最终是要落实到幼儿身上,和谐优美的文化环境,和合创新的师资队伍,亲和适宜的特色教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5)《幼儿园“和文化”建构实践研究》是家庭教育的需要。“和”文化的内涵丰富而宽广,家庭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合作对象,我们承担起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重任,将“和”的文化渗透至幼儿家庭,促进幼儿家庭和美,真正促进社会的和谐。

四:课题的核心概念与界定

 “和”是世界的和平,“和”是社会的安定,“和”是家庭的和美,“和”是人与人的和谐。 “和”实际是一种共赢与和谐的境界。“和”在此研究中更是指一种和谐的关系,是指当若干个不同的元素,找到共同点结合在一起,就达到了“和”的境界。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文化。《中庸》有言:“和者,天下之达道也”。和文化的一大特点就在于注重"和谐"。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这里所说的"和谐",是人与各种关系之间的全面和谐。这种“和谐”无论在物质、制度、精神等层面,都能充分地流露、体现和创新。

幼儿园“和”文化是指以幼儿园为单位,以“一切为了孩子和谐发展”为办园宗旨,将“和谐与共赢”的理念渗透到幼儿园的物质、精神、制度等层面,结合开展系列“和”文化教育活动,营造一种和谐的关系氛围,并为全体成员认同、追求和展现,它是生态文化、创新文化、更是教育文化,对幼儿、教师、园所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五、研究的目标

理论目标:通过“和”文化建构实践研究,充分吸取“和”文化蕴涵的历史精髓,积极探索“和”文化在幼儿园这一特定的领域里的实施和运用,形成我园“和”文化特色管理的理论体系,促进幼儿园科学管理。

实践目标:

1)、充分挖掘“和”文化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和”文化系列实践活动,促进孩子、教师、园所和谐发展,丰富和谐社会构建内涵。

2)、积累“和”文化教育特色内容资料,逐步形成经验,创出办园特色。

3)、扩大宣传,让善德“和”文化为更多人认可、满意,也为其他幼儿园的园所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六、研究的内容:

   (一)、创设富有“和”文化气息的育人环境。

   1、物质环境:从幼儿园户外环境到室内环境、从公共环境到班级环境等细节入手,让幼儿园的每一堵墙,每一个角落,都处处渗透出“和”文化的气息:“和”之星展示墙、“和”文化园务公示栏、“和”茶馆、“和风街”、“和合精灵”墙、“和合精灵”创意廊、“和美礼仪” 墙、“心和聊天室”、“亲亲自然”工作坊、温馨和美的班级之家,以及用“和”命名的各室:和美生活坊、和合休闲坊、和韵形体坊、和爱蒙氏室、和悦美术坊、和乐图书室、和明探索室等。

2、精神环境。营造和谐的“和”文化氛围,贯穿于幼儿园的各个环节,体现与全园师生的一言一行中,用和的内涵实施以人为本的高雅文化管理,培养自主个性,特长发展的善德高素质人群,打造具有“和衷共济”的善德团队。注重在一日活动中全面落实“和”文化的幼儿素质教育,以“一切为了孩子的和谐发展”为办园宗旨,以引导孩子走向人格的“至真、上善、完美”为幼儿的培养目标。完善“和”文化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3、制度环境。制定《幼儿园“百合”发展规划》,进一步梳理“和文化”管理网络图,建立赏罚分明的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满足教师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扶持正义。

(二)、开展系列“和”文化特色活动。在活动中构建幼儿园快乐的精神家园,体验到心理和精神舒适、愉悦与满足,体验富氧的精神呼吸,品味高雅的精神食粮,感受成长和发展的快乐和幸福。

1、“和”文化教师特色活动系列

1)塑造亲和靓丽的教师形象。实施以人为本的高雅文化管理,强化教师形象要求,设置“文明岗位要求”,“教师礼仪形象要求”,实现“与孩子——和颜悦色;与同事——和衷共济;与家长——和乐共处”的善德“和”文化教师形象。

具体实施:

①通过全体教师大会商讨,园务委员会讨论通过,出台善德教师“文明岗位要求”,并与教师月考核相挂钩。

②成立“教师形象研发小组”,通过全体教师学习金正昆教授的《教师礼仪》讲座,结合我园实际,研发善德教师“礼仪形象要求”,并与教师月考核相挂钩。

2)、打造和合创新的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和”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团队系列活动,将教师团队精神与内涵特长相结合,增强教师团队凝聚力,让“和”真正与幼儿教师高尚师德相融。

具体实施:

激励成长篇:

①“和之秀”青蓝结对活动,促进教师梯队成长,多元发展。

   ②“和”之星评选:“和德之星”“和明之星”“和序之星”“和爱之星”“和合之星”,给每一位教师展现自己才能、特长、优势的舞台,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成为幼儿园的一颗独特之星。被评到的老师本年度每月享受50元的奖励。

③“最佳口碑”教师评选:健全多方位的教师评价体系,通过自我评价、家长问卷、同事互评、领导推荐等渠道,每年评出“最佳口碑”五名,本年度每月享受50元的奖励。

 ④“善德教育新秀” 评选:通过活动展示,材料审核,每两年评选一次“善德教育新秀”,被评为“善德教育新秀”的老师每月享受50元奖励,到本人40周岁至。

 ⑤“创新奖励实施办法”,给有创新的点子和活动的老师以一定奖励,并在当月考核中兑现,让创新之花在善德的每一寸空间绽放。

 阳光心理篇:

①结合三八妇女节,开展 “书香满园购书、读书活动”,倡导教师与书为友,丰富自身文化底蕴。

②结合“五四”青年节,开展“野外拓展运动”“划船比赛”,让每个参与的成员感受团结的力量、团队的精神,并在日后工作中发挥应有的效用!

③“红五月”赞美,让身边的好人好事凸显,让每一个善德人学会爱和被爱的幸福,让良好师德形象之花在善德“和”文化的沃土上绽放。

④结合“教师节”开展了“智慧太湖游”教师太湖夜游活动。让善德的新无锡人尽快地熟悉无锡、融入无锡,让土生土长的无锡人更全面地了解无锡发展,热爱家乡,并在游太湖活动中培植善德教师的团队精神。

⑤引进“圣玛瑜珈”培训练习,合理调节教师工作压力,以达到锻炼身体、愉悦心情的效果

 学习创新篇:

①专题讲座活动:“和”是我园的园所文化,团队文化,更是修养文化。“和”文化的建构需要每个善德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从我坐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外塑形象、内提修养,以诚为本,以和为贵。因此,通过《构建和谐的团队》、《感恩的心 与爱同行》、《教师职业精神》等团队精神专题讲座,熔炼善德教师良好的团队精神。

②“和合吉祥物创意设计活动”。本活动在全体教师和幼儿家庭范围内展开,通过倡导、设计、评选,凝善德人的集体智慧,聚善德人的团队精神,创意出体现“和”文化特色的幼儿园吉祥物一对——“和善”“和德”。并在实践中不断赋予吉祥物和谐的意蕴

2、“和”文化小天使特色活动系列。根据幼儿培养总目标,紧紧围绕新《纲要》精神,将培养总目标层层分解,结合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形成具有“亲亲自然”教育特色的幼儿“和”文化教育内容系列。并通过善德小天使系列追踪活动、“和”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发展。

具体实施:

1)善德小天使评选追踪:紧紧围绕“和”文化教育培养目标,将“幼儿和谐发展”作为评选标准,并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向幼儿家庭、社会辐射,进一步深化园所“和”文化教育内涵,引领我们的小天使走向“至真上善 完美”!

2)“和”文化艺术节活动:以“爱生活爱艺术”为活动主题,开展善德“和”文化艺术节活动:环保绘画、跆拳道展示、童话剧表演……引领孩子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尽情展现了善德小天使的艺术风采。

3)“和” 文化体育节活动:以“亲亲自然 和谐成长”为活动主题,利用幼儿园天然工作坊,在全园范围内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幼儿趣味体育游戏,如天然工作坊中的“绿色小兵”军训活动等,让孩子在与大自然之和中增强体质,得到身心和谐发展。

4)幼儿园“亲亲自然”特色活动内容系列:详见子课题《幼儿园“亲亲自然”特色课程的开发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3、“和”文化社会拓展特色活动系列。将“和”文化教育向幼儿家庭、社区拓展,加大对社会的宣传影响力度,充分发挥“和”文化的教育功能,真正起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

具体实施:

1)幼儿园与幼儿家庭之和系列活动:详见家教子课题研究。

2)幼儿园与社区之和系列活动:将善德“和”文化教育向社区拓展,成立社区早期教育中心,充分利用幼儿园优质教育资源,以“亲子苑”形式为社区0-3岁家庭早期教育提供服务与帮助。活动详见亲子园活动安排。

3)幼儿园与社会之和系列活动:向报刊、杂志、教育网站等发布“和”文化新闻资料,由江苏电视台、无锡教育电视台等拍摄“和”文化专题片,扩大“和”文化对社会的宣传影响功能。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采用文献法,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了解“和”字在中国历史上解读,了解国内外对“和”文化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和”文化在社会其他领域的运用,并由此作出幼儿园“和”文化教育的概念界定,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2、行动研究法

制定出“幼儿园‘和’文化建构实践研究”研究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完善,遵循“优化――应用――再优化――再应用,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原则开展研究。由于本课程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研究的过程也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完善的过程,因此行动研究法成为本研究活动中最主要的方法。

3、经验总结法

根据在“和”文化建构实践所发现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从而更加理性地改进 “和”文化建构实践研究。

4、案例研究法:

对在“和”文化建构实践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和”文化内在规律或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事件进行描述总结、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  

八:研究的步骤

1、启动阶段(2006.3——2006.5):研究前的酝酿,准备工作阶段

1)主要工作是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了解“和”在古今中国文化史上的内涵, “和”文化在社会其他领域的运用,及了解学校 “和”文化教育研究的现状,并由此提出建构幼儿园 “和”文化实践研究的设想,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2)组建课题组,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06.6——2009.6)课题的探索、调整、深入阶段。  

12006.6——2006.12: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重点研究“和”文化与幼儿园文化的恰当融合。

22007.1——2009.6: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积极探索:

创设富有“和”文化气息的育人环境,包括幼儿园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制度环境。

创新开展系列“和”文化教育活动,塑造亲和靓丽的教师形象、打造和合创新的团队精神、培养和谐发展的善德小天使。

3.总结阶段(2009.7——2010.4)课题的总结、鉴定、结题阶段

1)形成《幼儿园“和”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汇编《幼儿园“和”文化建设实践研究与思考》论文经验集、《幼儿园“和”文化实践研究优秀案例集》、《幼儿园“和”文化成长故事集》,展示园所“和”文化特色育人环境、幼儿园“和”文化特色网站建设、整理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

2)举办成果鉴定活动,申报课题结题

九、成员分工:

1、现状分析、确定课题、形成课题方案、课题申报、开题、管理:王妤芳、杨淑英

2、“和”文化园所管理特色研究:王妤芳、杨淑英、周白鹭

3、“和”文化教师特色活动研究:王妤芳、杨淑英、周白鹭、冯云莉、

4、“和”文化小天使特色活动研究:周白鹭、张晴艳、唐群艳、邵冰洁

5、幼儿园“和”文化特色网站建设:周白鹭、唐群艳

6、幼儿园“和”文化特色环境建设:王妤芳、方雅媛、杨淑英、周白鹭、张晴艳、唐群艳、邵冰洁

7、子课题《幼儿园“亲亲自然”特色课程的开发研究》:周白鹭、张晴艳

8、子课题《网络教育资源在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中的优化应用》:周白鹭、唐群艳

9、课题研究报告,结题现场汇报:杨淑英

10、成果资料收集整理、汇编:王妤芳、杨淑英、周白鹭、张晴艳、唐群艳、邵冰洁、方雅媛、毛晔宇

十:预期研究成果

1.《幼儿园“和”文化建构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幼儿园“和”文化建构的实践与思考》论文经验文集

《幼儿园“和”文化建构优秀案例集》

《“和”文化心智成长故事集》

《善德百合文化约定》(管理手册)

2、活动展示

“和”文化教师特色系列活动

“和”文化善德天使特色系列活动

3、网站资源

幼儿园“和”文化特色网站建设。

    幼儿园“和”文化园本特色课程——电子图书

   4、课题过程性实物资料:

“和”文化特色活动过程资料

“和”文化实施过程光盘资料收集。

 幼儿园“和”文化手册资料收集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云龙,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试谈幼儿园的制度文化建设》,《早期教育》2005年教师版第7P8

[2].新疆伊犁州苗苗幼儿园课题组张超执笔《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与幼儿教育的融合探索》,《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一期P16

[3].张海丽,张博《幼儿园课程中的儿童文化品性》,《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二期P5

[4].陈平,《用文化再造学校》《人民教育》11/2004

[5].赵寄石,南京市赵氏幼儿教育研究服务中心,《对托幼园所文化建设的思考》,《早期教育》2006年教师版第3P6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