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申报

2011年度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申报

请登陆以下流程,在第一步自我检查是否具备基本条件:

http://www.guochengzhi.com/sb/gx/200802/175.htm

中国教育学会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意法教育研究总课题组

 

以下材料与本课题无直接联系:

 

千灯幼儿园“十一五”苏州市立项课题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运用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昆山千灯幼儿园课题研究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需要不断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发明的智慧型人才。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要“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定基础”。我们想利用幼儿园教育特有的资源,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以便让我们的孩子将来更能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发展。那么以何种手段来培养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这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思考和探寻的问题。

    幼儿期的孩子最喜欢做做玩玩,我们发现区域活动不但是一项操作性较强的活动,而且它活动气氛相对宽松、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因而深得幼儿的喜爱。事实上区域活动不但能满足不同幼儿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需要,它带给幼儿的是一个自主思考、选择、怀疑、设问和探索的权利和机会,区域活动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认为区域活动是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最有利的活动途径之一。

幼儿园课程改革中以幼儿发展为本,重视幼儿的区域活动已成为共识,新《纲要》明确指出:要为幼儿创设具有教育性、兴趣性、探索性、创造性、操作性和自由性的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皮亚杰的“思想就是操作”的理论其宗旨是:重视幼儿自主活动,重视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区域环境的合理设置、活动材料的合理投放、幼儿的不同运用的操作及教师“教育关系”合理与否,与陶行知先生70年前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是相似的:师生共同在做上学,在做上教,在做上讨论,在做上质疑问难,强调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幼儿主动探究,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因而,研究区域活动中各种因素的组合和其中的教育关系,探索教师指导的定位及培养幼儿的创新素质更是一个需要研究的现实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假设是:以区域活动中幼儿“动手做”活动为载体,透过动手做的形式或幼儿的表面行为去解读幼儿丰富的内心世界,真正理解“幼儿的100种语言”,激活幼儿生命中蕴藏的巨大的发展潜能、发现并保护生命的灵性,让幼儿在快乐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创新:是指个体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该指出的创新是有层次的,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幼儿施以教育和环境,让他们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使他们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的蕴含规律,并能够敢于冲破陈旧的观念,敢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总之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2、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兴趣、需要而创设的具有操作性、探索性的环境和宽松的自主学习氛围,有序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和主动发展的条件,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和积极主动的活动,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流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3、“区域活动”与“创新”关系:区域活动能有效地推动幼儿在区域环境的变化、组合、探索中学习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继而得出新的成果,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直觉”,可以说没有想象、直觉、没有领悟性的灵感爆发,就没有思维的巨大飞跃。而区域活动中幼儿所表现出的动手能力、探索兴趣、求知欲、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正是进行创新的动力,也是培养创新素质的基础。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

关于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就我们的视野所及,发现目前还较少有人研究,由于条件限制,我们所能查到的同一研究领域的研究资料十分有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包含着两个不可分割的内容:一是社会应向人提出全面教育,二是要给每个人发展个性的权利,这是人类迈向解决自己航道的重要标志。所以,尊重个性,发展创新个性心理品质是开发人的创造力,落实创新教育的重要前堤。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提出:幼儿应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动手能力方面得到更多的训练。陶行知的创新教育等都是我们进行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

(一) 研究价值:创新能力是一个综合程度高,关联性较大的概念,

它既与幼儿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等紧密相关,又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幼儿本身的意志有关,在目前对本课题的研究还较为薄弱的状况下,我们开展这项研究,为教学理论提供实证性资料的同时,更好地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新之处:目前我们正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课程提出了对幼儿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而区域活动具有操作性、探索性和宽松的自主学习氛围,有序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和主动发展的条件,使幼儿自主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从而为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保证。在区域活动中,也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通过有效地教与学,培养幼儿创新技能,同时我们也期望通过开展这项研究,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师教学策略,以更好地落实新课程。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标是:让幼儿在区域活动“动手做”中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具体目标如下:

1、立足幼儿整体素质的发展,建立幼儿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

2、探索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学习的模式,构建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活动课程。

3、涌现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活动教育理论及策略、具备教

育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

4、为社会、家庭、幼儿园结成教育共同体提供新的平台,以此推动

我园教育改革,形成我园办园特色。

幼儿培养目标体系:

 在区域活动“动手做”中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班年龄段目标

1、喜欢动手、愿意尝试、对材料和工具有兴趣。

2、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和能力。

3、提高手指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4、掌握基本的动手操作技能。

5、萌发创新意识。

6、养成随拿随放的习惯。

中班年龄段目标

 1、喜欢探究活动,能体验活动的乐趣。

2、大胆、充分地使用现有材料。

3、运用各种感官探究问题、动手动脑。

4、提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做事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5、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

6、愿意参与讨论和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7、引发对书籍、各种符号的兴趣。

8、培养幼儿亲近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周围环境的情感。

大班年龄段目标

 1、能充分体验活动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2、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有效使用材料。

 

3、发展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基本技能。

4、有较强的任务意识,目的性、计划性强。

5、能创造性地操作。

6、合作意识强,逐步养成相互协商、分工协作的习惯。

7、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8、培养克服困难、善始善终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

五、研究的思路、步骤、方法和措施

研究思路:

皮亚杰理论指出:“儿童的智慧来自动作,应安排具体的材料让儿童动手去操作,让儿童在主动的活动中自主地去构建。”新《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基于对皮亚杰理论和新《纲要》的学习,我们将通过区域活动这个平台,充分利用家长、幼儿、教师及社区教育资源,创设特色活动区域,以培养幼儿创新能力为落脚点,让幼儿在与区域环境的有效互动中创新地进行区域活动。

提供条件、师幼共同创设环境    制定、完善活动区规则    观察引导、鼓励探索→  展示作品、交流分享    迁移运用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064~20066月):准备阶段。开展全园性问卷调查活动,分析我园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特色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阶段:(20069月——200611月)理论学习阶段。学习有关文献资料,拟订研究的任务和目标。

主要是调查分析目前我园幼儿区域活动现状,挖掘有价值的研究素材,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围绕设计目标撰写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200612月——200910月)实验阶段。根据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小、中、大三个实验班进行重点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每学期都有课题总的研究计划和各班具体的研究计划,而每学期各班的研究计划又体现明确的材料研究方向,在小范围进行重点研究的同时,我们还不断扩大研究面,要求各班保证1小时幼儿区域活动时间。

第四阶段:(200911月)总结阶段。主要是撰写结题报告和整理研究过程中的材料和论文等,并向全园发布研究成果,把经验向园外推行。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有关幼儿园区域活动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理论,以科学的理念指导我们的研究和实验。

2、调查分析法:调查分析幼儿在区域活动的现状及幼儿喜欢的活动区域、活动材料等。

3、观察研究法:观察记录幼儿对区域活动的探索、操作过程,为本课题研究活动提供可信性资料。

4、行动研究法:采用边行动边研究,分析、探寻区域活动与幼儿创新能力的联系

5、个案追踪法:选取幼儿中具有特殊性的个案进行追踪观察,了解其在区域活动中的特殊行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可分析材料。

6、经验总结法:将研究实践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探求幼儿创新思维、技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规律,撰写出研究的措施及方法,形成成果资料。

研究措施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并能达到预期目标,我们拟订的研究措施是:(一)课题管理方面:围绕研究课题,开展全园性二周一次相关科研理论学习活动,认真寻求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疑点困惑,展开讨论和磨研;督促组长定期组织小型研讨会,开展交流活动;带领教师外出参观培训,适时邀请专家来园指导;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相关的评比竞赛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教师方面:每月撰写好研究论文、案例,记载好研究过程;重视区域氛围的营造,根据幼儿的兴趣、结合生活资源和围绕主题课程不定期开展区域环境的创设,经常性进行区域材料的投放,在区域活动中认真做好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三)幼儿方面: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参于区域材料的收集、投放等活动,有意识地增加幼儿对区域活动的感性认识。(四)家园合作方面:加强家园合作,经常开展家园之间的联系活动,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并参与幼儿园的科研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拓宽教育渠道,认真挖掘本地资源,结合实际带领幼儿参于社会实践活动,感受环境的变化和发展。

 

六、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我园先后承担了昆山市级课题“幼小衔接”、“拓宽美术教育的途径”、“拓宽美术教育功能”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一支教育科研队伍,形成了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

本课题的由核心成员园长、教科主任、年级组长及全体教师组成,他们都曾参加了以上课题的研究,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一名教师获得了市“学术带头人”称号,有两位教师被评为“昆山市教学能手”、两位教师获得“昆山市教坛新秀”称号,他们的十几篇论文获省市级以上奖励或发表,这些老师作为本课题的核心成员能发挥较好的骨干作用。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过程中,园领导和教师都深切体会和感悟到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教育科研,我们已经着手进行教师培养和发展以及改进教师开发式活动的研究,成立了青年教师培养和发展工作机制,要求参与科研的教师人人制订个人成长发展计划,每月写好一篇教育随笔和教育论文,每学期上好一堂科研公开实验课,记载好一组观察追踪记录,每人主持开展一次科研沙龙活动,让教师在科研活动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围绕本课题我们还做了大量的文献收集工作,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从网上下载了一些与材料的挖掘和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文章,进行学习研究。

园领导向来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并以科研兴园作为办园理念之一,园长担任课题组组长,对本课题的研究做直接、有效的筹划、组织和协调、领导,无论从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还是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的保证等,都给予充分的优先考虑。

七、预期研究成果

创新性区域活动报告,创新性区域活动现场实录,创新性课堂教学案例,幼儿创新性作品,教师指导幼儿活动的经验(论文),特色区域环境图片、照片等

八、研究对象:全园幼儿

九、课题组织管理:

    课题指导顾问:周强、张新英、陆桃妹

课题组组长:孙景芳  金秋芳 

课题组负责人:高美琴 、陆美娟、张勤芳、江丽丽、孙鸣勤

课题实施人员:全体教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