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业务培训课题:新任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课题论证报告

           新任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课题论证报告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教师教育问题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界人士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国内外教育专家对新任教师的界定和培训工作的重点进行大量研究。北京教育学院钟祖荣教授等人从最能反映教师成长变化的两个指标——教师的素质和工作成绩这一基点出发,认为教师的成长大致要经过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四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结束时的教师可以分别称为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北京教育学院邵宝祥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在研究中发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他们将教师专业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适应阶段,成长阶段,称职阶段,成熟阶段。第一阶段为适应阶段,指从教的12年内,初为人师,环境全新,课堂实际与师范教育所学理论反差较大:对新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教育实践,尽快完成理论与实际的初步结合。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实践技能和技巧,使自己适应课堂教学工作的基本需要。这时教师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师范生向教师的角色的转变;二是教学知识向教学能力的转变。

 教育界对新任教师培训给予高度重视。他们认为:新任教师的专业经验会严重的影响日后的专业发展质量,新任教师阶段可谓是决定一位教师日后专业发展成败的关键期,尤其是新任教师的第一年,其在专业上的教与学经验,更会强而有力的反映在教师生涯态度及专业行为上。许多研究亦发现,新任教师的发展比其它教师生涯阶段面对的挑战更为艰难,挫折经验也相对的多。美国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经过文献分析及三年的研究,于一九九二年提出一个由基础研究,教育理论,实务经验为基础,以结构化,技巧性,合作式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新任教师专业发展方案》以辅助新任教师的生涯转换。

 国外教师培训存在三种主要模式:课程中心模式,学校中心模式,中小学与大学合作模式。对新任教师的专项培训是国外学者研究的重点,许多国家用以学校为中心的模式代替以课程为中心的模式开展新任教师培训,其它几种模式被作为补充模式得到运用。采取脱产与不脱产、长期与短期、校内与校外、面授与函授、夜间的与业余等各种形式,其中,案例教学、行动研究、实践反思等防法得到广泛应用。

 二、选题的目的、意义

     年轻教师是教师队伍的生力军,正逐渐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虽然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培训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但新任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培训模式的开发相对薄弱。目前的研究成果大多指向一般意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对新任教师的特点及特殊需求关注程度不够。因此本课题选取既有学术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1.学术意义:本课题针对新任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展开研究,突出针对性和实践性,追求可操作性,探索教师培训的方法和模式,拓宽校本培训的途径,在已有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填补新任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的欠缺。

 2.现实意义: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对高素质教师的需求与日俱增,客观上要求教师队伍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大量年轻教师进入教师队伍。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实施,为其他专业、行业的从业人员进入教师队伍打开方便之门,新任教师、年轻教师已经成为教师队伍中具有一定规模的群体,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亟待关注。与此同时,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等教育改革正在全面实施,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新模式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刚刚进入到教育实践的新任教师面临多重挑战和巨大困难,新旧思想的碰撞、新旧观念的扬弃、新旧方法的选择,成长中的困惑、实践中的困难,时时困挠着新任教师,他们迫切需要关怀和帮助。本课题选题的意义即在于从实际出发,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出发,研究教师成长发展的轨迹,研究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关怀新任教师成长,帮助新任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新任教师专业发展。具体目的如下

 1 总结经验——研究新任教师的特点,包括心理的、思想的、学术的、实践的等各个方面,明确优势和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影响新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2 探索方法——探索并试验新任教师培养的内容、方法和模式,在丰富教师培训理论的基础上,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模式。

 3 关怀成长——通过实践研究,控制影响新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帮助促进教师成长,使新任教师迅速提高走向成熟。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   以新任教师心理上、思想上、实践中的困惑为切入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相关案例的研究,以及新任教师自我反省、反思,分析新时期教育背景下新任教师的优势及劣势,从宏观上把握新任教师的特点和影响新任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第二,   记录新任教师的成长经历、心路历程,对新任教师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以心理转换、身份转变、知识转化的方法和途径为研究重点,把网络平台、成长记录袋等多种形式引入教师培训,探索并试验新任教师培训的内容、方法和模式。

 第三,   广泛开展案例分析、行动反思等活动,研究新任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困惑和困难,制定有针对性地解决策略,并系统化、系列化,形成《新任教师成长手册》,帮助指导新任教师成长。

 四、研究方法、手段及途径

 1  文献研究法:检索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案例。

 2  行动研究法:通过培训、试验等多种方式控制影响新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取得实践中的第一手材料,最终形成一整套比较完备的培训体系和机制。

 3  经验总结法:在实验探索过程中不断总结定期进行分析综合,及时调整和改进具体方法。

 4  案例分析法:记录、总结、分析新任教师成长过程中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帮助教师成长。

 5  成长档案袋:为每个教师准备成长档案袋,全方位记录其成长过程,收集素材、监控过程、促进成长。

 6  网络平台:建设新任教师论坛和博客群,打造新任教师交流发展的平台。

 7  教育叙事:以叙事的方式记录新任教师对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应用及反思。反映教育原生态,促进教师反思,丰富教师经验。

 五、以有相关成果

2002年我校转制承办普通高中开始,大量引进新任教师,每年新任教师的数量都在十五名左右。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总结了大量新任教师培训的案例和方法,摸索出针对年轻教师的行动研究实践反思校本培训模式,得到教委教师培训中心的好评。针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创作的论文《课堂五问》、《好教师是怎样炼成的》在《江苏教育》、《教育时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连载。

 六、主要参考文献

 1.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研究述评 李斌《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2.发展性教师评价——教师校本培训的有效模式 史晓燕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9月。

 3.构建教师学习型组织的思考 曾旭晴 《教育评论》20031

 4.案例研究实践反思与教师实践性智慧发展 王明平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第6  期。

 5.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视野 王彦波等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年第5期。

 6.论校本教师培训的方案设计 朱益明《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第5

 七、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及人员结构

 课题负责人:

 负责教育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大学本科毕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现年34岁,中学高级职称。多年从事教师培训工作、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在《中小学管理》、《现代教育报》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教育论文随笔40余篇。曾被中央教科所授予德育研究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课题组成员包括:

 1.语文教师,年龄38岁,大学本科毕业,中学高级职称,区级骨干教师,教研组组长。多年从事新教师培养工作,工作经验丰富,理论素养较高。

 2.物理教师,年龄34岁,大学本科毕业,物理教育专业,中学一级职称,区级骨干教师,师德标兵,教研组组长。

 3.英语教师,年龄32岁,大学本科毕业,英语教育专业,中学一级职称,区级骨干教师,教研组组长。

 4.化学教师,年龄31岁,大学本科毕业,化学教育专业,中学一级职称,区级骨干教师,教研组组长。

 5.语文教师,年龄30岁,大学本科毕业,中学一级职称,学校教研室主任。

 八、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障

 组织保障:成立以课题负责人为核心的课题领导组织、指导组织和工作组织,全程参与、跟踪指导、把握方向,保证课题的顺利开展。

 制度保障:建立建全课题运作的常规管理制度。如计划管理制度;实施过程管理制度;检查制度;阶段总结评估制度和研究资料管理制度等等;在各项制度保障的同时,创造性地研制相关研究内容的系统评估体系.

 资金保障:该课题启动到终结预计需要课题经费1万元左右。该项资金主要用于添置相关设备、软件,教育教学资源的购置、采集,各种教研活动经费等。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