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文教学论文:一条激发学生写作潜能的新路
业务学习
一条激发学生写作潜能的新路
写作课历来让中小学生头痛。费时多、效果差不说,老师还常常感叹学生无话可说,学生更是埋怨作文枯燥乏味。
其实,人人都有写作的潜能,就如同人人都有说话的潜能一样。即使目不识丁的山民村妇,说起一件事情来也往往滔滔不绝、绘声绘色,记录下来稍加修改,可能就是一篇很好的记叙文。但是,写作课却难倒了众学生,这是为什么?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写作课把学生限制得太“死”了,学生还没有想到说什么,就被那些写作的清规戒律束缚住了,全然没有了写作的兴趣和激情。
如何破解写作教学这道难题?山东省邹平县教研室的语文教研员
随笔化写作的特点就在于一个“随”字。随时、随地、随形、随意。所谓“随时”是指学生的写作不再局限于专门的写作课,学生可以随时写,不管在课间、阅读课上、自习时间、语文课堂还是周末、假期,灵感闪现之时,情感涌动之际,均可以挥笔作文。所谓“随地”是指写作不再局限于教室和课堂,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里,或其他地方,阅览室里、电视机旁、床头、餐桌上都是写作的场所,只要有感而发,就随手写在纸上、本子上,然后再整理到随笔作文本上。所谓“随形”是指文体不受局限,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字数也不限制,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所谓“随意”是指在内容上不受局限,也不苛求主题鲜明,可以描写所见所闻,议论时政热点,透视个人心灵,就像个人博客,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学生可以充分地表现自我,彰显个性。
随笔化作文解放了学生,他们感到作文不再神秘,无非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落在纸上,既可以与别人交流,也可以自我欣赏。由过去的“为老师写”变成了“为自己写”。写作不再是单纯为了考试和分数,而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当年的李白、杜甫,写作不是为了发表和考学,而是记叙所见所想,表达个人的观点。随笔化作文使写作课返璞归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貌。
(作者为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读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阶段性小结
- 下一篇:《科研型教师培养研究》方案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