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应用研究》单项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

《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应用研究》单项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

 

 

 

 

 

 

课题名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

 

课题立项号:JJS2007——121

 

课题负责人:于 毅

 

所在单位:河北省青县教师进修学校

 

填表日期:2009410

 

 

《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应用研究》总课题组制

二○○九年

 

 

     

本鉴定的研究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总课题组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拥有宣传介绍、推广应用本课题成果,拥有使用本课题所有数据和资料的权力。特此声明。

课题负责人(签章):于毅

2009 4 10

     

一、本表仅适用于列入《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应用研究》单项课题的鉴定结题申请。

二、按照有关规定填写表内栏目,无内容填写的栏目可空白,所填内容不够时可加附页。

三、“研究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的写法和要求见该栏目的“内容提示”。

四、课题研究完成后直接向鉴定组织单位报送鉴定材料7套(5套提交鉴定专家、2套存档),每套材料包括:课题立项通知书、《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成果主件(研究工作报告、研究报告)、成果附件(成果列表;未发表论文原件;已发表的研究论文复印件;专著、课例、课件、网站等成果的介绍)、相关证明(领导批示、获奖情况、媒体报道及被决策采纳等的证明文件)、重要变更的申请及获准批复。除专著外,每套鉴定材料必须统一装订成册。

五、总课题组通讯地址:石家庄市红旗大街469号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办公室。邮编050091

联系人:祁丽莎

  话: 0311--86263007

  箱:xuehui@hebtu.edu.cn

一、基本情况

 

提交鉴定的

成果

成果主件

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

课题研究报告

2、分层培训研究论文

3、利用网站进行培训研究(网站)

成果附件

 

 

 

 

1、课题研究方案

2、培训骨干发挥骨干辐射作用研究论文

3、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培训研究

 

申请鉴定方式

√通讯结题           □会议结题  

通讯地址

青县新华西路教师进修学校

邮编

062650

联系电话

13582752086

电子信箱

newedu@163.com

课题组主要成员名单

姓 名

工作单位

职务和职称

承担任务

于毅

青县教师进修学校

讲师

负责全面工作

赵毅

青县教师进修学校

讲师

课题研究方案分层培训研究、发挥骨干辐射作用研究、网络培训研究

李强

青县教师进修学校

助讲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培训研究

网络培训研究

王靖

青县教师进修学校

中学高级教师

发挥骨干辐射作用研究

李春海

青县教师进修学校

高级讲师

分层培训研究

 

 

 

 

 

 

 

 

 

二、研究工作报告(不超过2000字,可另附页)

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计划完成情况;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等。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2007年10月,我校申报了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对策与实施研究》子课题,并得到立项批复,自课题立项以来,我课题组在省总课题组专家、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与实践。现将我校的研究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科研素质

    学校成立了以于毅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组,小组成员十分重视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和培训。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等形式,系统地学习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教育科研:从课题申报到成果发表》及《行动研究法》、《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等论著,使课题组成员掌握一定的课题研究方法。学校还为课题组订阅了《中小学教师培训》、《继续教育》、《人民教育》等杂志,让课题组成员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状况及培训研究的动态。通过学习,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为保证课题研究内容及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课题组成员还积极参加各种实践培训。课题研究开展以来,先后有课题组成员赵毅、李强、王靖等参加了综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考试。其中,赵毅、李强老师也是我县综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主讲教师,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实践基础。

    二、不断健全完善课题研究组织结构和网络

    课题立项后,学校建立了以课题组为理论指导,以教师进修学校为培训中心,以各学区(校)为培训点的组织结构,并形成了“课题组——培训中心主讲教师——培训点辅导员”的培训网络。其中,课题组负责培训模式的研究,同时收集在课题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和反馈意见对培训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主讲教师负责培训实践与理论的验证,并根据实际工作向课题组提出改进方法和建议。各培训点辅导员负责反馈参训教师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样,让不同学校的教师参与到此项课题的研究中来。同时,课题组多次下乡一起和综合教育技术培训辅导员讨论培训方法,并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事实证明,运用以上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题研究的培训实效。另外,由于工作调动,有的教师不能正常参加课题研究活动。根据实际情况,课题组及时作了人员调整和分工,现共有五位教师组成骨干力量,课题组定期召开研究会议,大家一起听汇报,提建议,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河北省总课题组对课题的实施进行了有效的指导与管理

    本课题开题以来,总课题组先后通过开题会议、网络视频会议、网络交流平台等形式进行了学习和交流活动,为我课题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研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自2008年12月以来,我课题组多次与总课题组专家进行广泛的交流,并就课题的进展情况作汇报,得到了总课题组专家、老师的支持及具体指导。帮助我们澄清了课题研究中对有关概念的模糊认识,推动了课题研究工作,使课题组织落实、任务明确、人员到位并且经费有保障。

    四、学校加大投入,不断改善课题研究的硬环境

    2008年8月,我校更新了50台高配置计算机,接通了宽带互联网。又投资了4万余元,购置了两套移动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投影仪、无线扩音器)用于我县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仅解决了培训人员多,听课效果差的问题,同时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足够的物质保障。

    五、加强过程管理,让课题研究与实际培训紧密结合

(一)调查实际情况,跟踪培训实践,确保课题研究实效。

课题组根据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广大教师的需求设计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方案。2008年以来,课题组先后下乡调研12次,并派专任教师与课题组成员一起进行跟踪指导120余次。最终形成了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网络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分散培训与校本培训、自学相结合,分层培训与骨干指导的培训模式,确保了培训学员的全面性,提高了课题研究的实效。

(二)注重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确保课题研究质量。

课题组成员平时注重收集培训前后出现的问题和反馈意见,结合综合教育技术培训实践,通过建立培训网站(http://www.qxjxxx.com/)和QQ培训指导交流群、UC网络课堂,积极构建双向交流培训模式。在培训过程中,做到实时在线指导,及时解决他们在实际培训中的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改进培训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这样,把广大参训教师放在了首位,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确保了课题研究质量。

六、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目前,课题组根据研究计划,顺利完成了课题研究的全部内容。两年来,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我县初步形成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新模式”,从本质上起到优势互补、学以致用,解决了培训效率低,培训过程缺乏监督与指导等问题,做到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确保了培训学员的全面性,提高了培训实效。与传统的培训模式相比,使用“新模式”培训具有信息容量大、辐射范围广、培训效果好、互动交流性强、辅导针对性强……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欢迎。

(一)课题组有关研究成果或发表交流获奖情况    

成果名称                作者姓名

《培训骨干发挥骨干辐射作用研究》 于毅  赵毅 王靖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培训研究》 于毅 李强

《分层培训研究》        于毅  赵毅 李春海

(二)创建了培训网站http://www.qxjxxx.com和QQ培训指导交流群:18463747。

 

 

 

 

青县教师进修学校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课题组

执笔人:于毅  赵毅

                                           〇〇九年四月

 

 

-1


 

三、研究报告(不少于5000字,可另附页)

研究报告包含:标题、主体部分(研究问题(背景、文献综述、目的和意义)、研究过程(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研究结论(果)、分析和讨论(分析没有解决的问题及原因是什么,并提出讨论)、建议、参考文献、附录(致谢、插图列表、表格列表等)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我省“校校通工程”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我县各中小学基本上具备了“校校通”的网络环境,信息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要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和教学设备的效益,就必须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和应用水平。如何迅速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成为我们培训者共同面临的问题。

2004年底,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2005年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开展全国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活动。河北省2006年启动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计划用3年的时间对全省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我县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4300余名,我校主讲教师仅有3名,面对参训人员多,时间紧、任务重等情况特提出本课题。本课题将结合我县实际培训工作主要研究和解决以下问题:

(一)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培训实现辐射范围广、培训人员多、培训效果好的预期目标。

(二)如何解决培训人员多,听课效果差的问题。

(三)要解决偏远地域的教师接受培训路途远、交通不便等困难。

(四)怎样解决教师教育技术基础参差不齐、工学矛盾的培训难题。

(五)在培训过程中,要做到培训规范,并且尽量减少作业不合格的现象,做到有效的监督管理和培训指导。

(六)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工作的开展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并推动广大教师向着专业化发展。

(七)改变以往单向的、以培训教师为主的灌输式培训模式,建立以参训教师为主体,探索以任务驱动、协助交流为主要形式,省时高效的培训方法,大力提高全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质量,进而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研究的内容、目标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培训研究

2、培训骨干发挥骨干辐射作用研究

3、分层培训研究

4、利用网站进行培训研究

(二)研究的目标

1、探索高效实用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法和途径

2、构建新型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

3、提升教师将教育技术应用于学科课程和专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

4、发挥各校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以点带面,辐射全县的培训模式,达到全面提高我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目的。

(三)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文献分析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与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是可行的。在探索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过程中,我们首先通过调查了解我县各学区(校)各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培训时间等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其次,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设想的基础上,制定出有指导、可实施、可修改的具体方案;再次,进行“培训试验行动”,将方案付诸于实践,先在实验小学、上伍学区两个培训试验点运用,然后“观察行动的结果”,对比传统培训方式进行反思,将行动得出的一定的模式在全县进行推广应用,并从应用结果中得出结论。行动研究侧重于实践,以教师为主体,强调某一特定问题的解决,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

其操作程序如下:

 

 

 

拟定课题,明确目标

提出总体实施方案

进行n次行动实践

制订第n次行动计划

 

 

 

 

 

分析第n次行动情况

对第n次行动进行反思

实现预期目标

文本框: 观察 

 

 

 

 

 


三、本课题的研究过程

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本课题研究过程实施如下:

   (一)准 备 阶 段 (2007.09——2007.12

提出课题,论证课题方案

1、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及论证工作

2、做好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评选工作。

首先,提交子课题申请书,参加总课题开题及子课题培训会议。在此基础上,利用总课题组网络学习资源,进一步组织子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研究的相关知识。然后,组织本课题开题,增强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最后,修改和完善子课题研究方案

   (二)课题研究阶段(2008.01——2009.01

主要研究任务:

    1、对全县教师队伍信息技术基础进行摸底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汇总分析,找出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2、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设想与方法,并在培训实践中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效果好的方法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同时注重教育思想、培训模式的创新,经过计划、实施、总结得出有效的培训措施。强调理论应用于实践,最终形成培训方案。

    3、根据培训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在建立相应的培训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在我县实验点(实验小学、上伍学区)进行培训方法的检验、反馈、总结、改善,最终达到预期目的加以在全县推广。

4、总结以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结合、网络培训和分散培训结合、分散培训与骨干指导相结合及分层培训的模式。实现以校本培训为主,教师自学为辅,发挥骨干和辐射带动作用,并在实践和推广过程中不断完善、检验和反馈,形成各个研究阶段的论文。随着全县教育技术设备的更新,教师教育技术水平的提升,逐步形成更高效、更实用的培训模式,再进入下一轮实践。

   (三)课题结题阶段(2009.01——2009.06

    1、总结阶段性课题成果,并进行研究分析。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3、评选优秀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优秀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初步形成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新模式”(以下简称“新模式”),从本质上起到优势互补、学以致用,解决了培训效率低,培训过程缺乏监督与指导等问题,做到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确保了培训学员的全面性,提高了培训实效。与传统的培训模式相比,使用“新模式”培训具有信息容量大、辐射范围广、培训效果好、互动交流性强、辅导针对性强……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欢迎。

(一)实现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培训辐射范围广、培训人员多、培训效果好的预期目标。

由于各中小学校教师进行培训不能影响正常教学工作。所以,受工作和时间上的限制,大部分乡镇中小学教师不能到培训中心进行集中培训。要想解决以上问题就要与各中小学校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共同搞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才能真正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另外,针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多,主讲教师少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1、建立了“进校—学区—中心校”三级培训管理机构和管理网络。实行目标责任制,即中心校长、学区校长、进校校长一级向一级负责,明确提出校长必须亲自参加综合教育技术培训。

2、在培训过程中做到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具体实施步骤主要有:(1)选拔各学区信息技术水平高的教师作为重点培训对象,通过课堂实训、主辅结合、强化训练、检查作业、模拟考试等步骤培训与考核学区骨干。经过严格考核(即模拟考试合格)后,让这些教师担任各个学区培训辅导员,并由这些辅导员负责本学区、中心校所有学科教师的培训,也就是实行分散培训。(2)建立分散培训制度。由各学区统一安排,指定符合培训条件的培训点,各学校按学区计划,每周组织教师分学科、分时间到培训点进行培训;培训辅导内容由学区辅导员围绕教育技术能力教材选择培训内容。进校派专职人员定期下乡监督和指导。同时,要求各学区、中心校分散培训活动由主管校长负责,做到培训有计划、有任务,研讨有专题、作业有记录。培训完毕,提交作业光盘。

(二)不仅解决了学习效果差的问题,还解决了偏远地区教师接受教育技术培训的困难,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学矛盾。

根据访谈调查结果,发现部分教师存在教学任务重、培训时间紧的问题。为了加强广大教师的学习效果,提高培训质量,我校采取了网络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即我校组织专任教师制定培训计划,并把培训内容结合网络来设计,并上传到进校网站上。内容主要以自学提纲为主,我们还在网站上开展专题讨论、培训问题交流等活动。学员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通过培训网站进行自学,用电子邮箱提交作业或参与交流等等。此外,我们还利用了UC网络课堂、QQ教育技术专用群等各种交流平台来辅助教师培训。这样,实现了主讲教师与学员的相互交流,对学员能实时的进行指导。让教师在自己的学校,甚至在家里就能解决培训中的问题。既节省了费用,又节省了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学矛盾。同时,也解决了偏远地域的教师接受培训路途远、交通不便等困难。

    长期以来,偏远地区教师接受继续教育面临着路途远、交通不便、教师离不开岗位、信息传递慢等实际困难,我们采用网络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缓解了这些方面的矛盾。我们对10所边远中小学校100名教师进行抽样调查,普遍认为这种新的培训方式真的为老师提供了极大便利,不仅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还节约了培训成本,节省了培训时间,提高了教师培训的积极性。

教育技术培训难点问题调查汇总表

工学矛盾

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

合 计

52%

35%

10%

97%

  

(三)解决了教师教育技术基础参差不齐、工学矛盾的培训难题

在我县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各学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显然如果用传统的培训模式、统一的标准制造统一的“标准件”,必然会导致一部分教师挨饿而一部分教师消化不良。这样,明显不能达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所要求的目标,同时,既影响了培训的进度,也影响了培训质量,最终造成本轮培训的失败。因此,我们结合我县培训实际,针对教师的教育技术基础上的差异,提出了分层培训的方法。即把学员按一定标准化分为A、B、C三层,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培训,让每位老师都得到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1、在培训时间上,采用分层开展、分批轮换与定期培训相结合的形式。

我们先后召开全县校长会议三次,会议的重点内容是动员所有教师参加培训,以及讨论综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方案和保证培训时间的措施。在会议上,我们提出的培训方案得到了各学区校长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同时,确定采用分批轮换、分层开展与定期培训相结合的措施来保证培训时间。(1)分批轮换。参加培训的教师分为上午培训和下午培训两批,他们可以根据自己任课情况在上午和下午选择时间到指定培训点参加培训。(2)分层开展。小学(幼儿园)教师、初、高中(仅一、二年级)教师,培训时间为每天上午1000——1200,下午400——600。(3)定期培训。对于初中、高中三年级教师利用假期,分批进行培训。具体情况由各校灵活掌握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2、在授课内容上,教师分层备课、授课。

在学员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育技术培训教材和考试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员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员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在进行培训设计的时候,将培训目标按不同的水平层次,形成不同的授课方案。如:因为A层的学员基础较好,培训所用的时间就短,在对A层的学员培训时,可直接学习教育技术培训教材的内容;对BC层的学员则先要进行其它必要的基础培训,然后再学习教育技术培训教材的内容;这样,就能很好解决学员基础的差异问题。

在教育技术培训前,我们深入到各学区县办中小学校,对各学科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培训时间的调查。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技能

学科

语文

教师

数学

教师

英语

教师

信息技术教师

其他

教师

windows操作基础

A

A

A

A

A

Office软件

C

C

B

A

C

网络交流工具

B

B

B

A

B

图像处理工具

D

D

D

C

D

音频处理工具

D

D

D

C

D

博客创建管理

C

D

C

C

D

说明:A表示熟练掌握 B表示基本掌握 C表示部分掌握 D表示没有掌握

另外,我们还采用直接访谈和电话访谈的方式了解到,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训时间较充裕,初中一、二年级教师与高中一、二年级教师培训时间可以适当调整,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三年级教师授课任务重,培训时间紧张,调查结果显示工学矛盾者约52%左右。

(四)保证了培训进度,提高了培训质量,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

为了加快全县的教师培训进度和保证培训质量,我们实行分散培训与骨干指导相结合的办法。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依托骨干教师本身的优势,发挥他们对周围的辐射作用,以促进广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加快全县的教师培训进度,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在分散培训过程中,各学区、学校的教育技术辅导员负责其区域范围内教师的培训。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全县各级骨干教师中,选拔出工作责任心强,认真负责、具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的人担任学区骨干,制定了骨干教师管理办法。主要有三点:1、优先对骨干教师进行综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2、要求我县各级各类骨干教师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材作为校本研修的内容之一。3、结合所教学科,运用综合教育技术,每学期至少要做校级及以上公开课或观摩课一节,交教研论文一篇,并引领帮扶3名学科教师。这样以来,在全县各校形成了“以骨干带一般,以研促教,以教促学,以学促专业成长”的良好氛围。经过我们的努力,有392名各级教学骨干成为了教育技术骨干教师,现在他们分布在全县各个学校,为其他教师进行学习指导。通过以分散培训为主,骨干教师指导为辅,以引领帮扶对象为基础的发展形式,最终形成“以点带面,辐射全县”的培训模式。为全面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解决了在培训过程中缺乏监督管理和跟踪指导,大大提高了培训质量。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采取监督检查与辅导相结合的方法。为了保证培训质量,我们学校投资建设了一个培训网站http://www.qxjxxx.com),我们要求所有参加分散培训的教师,都要在我校网站上写培训日志,要求他们把每天的培训内容、培训心得写到网站上,然后我们定期进行日志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后,我们把这些数据库导出并保存,用来作为教师参加培训的依据。另外,我们通过网络培训日志、下乡抽查等方法监督、检查各培训点,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配合网络反馈的问题,派出主讲教师深入到各级培训点,在培训现场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解决了培训不规范、作业不合格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培训质量。另外,为了解决在分散培训中辅导教师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跟踪指导等问题,我们利用网络论坛、网络作业、QQ指导交流群等不仅解决了以上问题,还实现了专任教师与各校骨干辅导教师的同步交流和互动,从而保证了各分散培训点教师培训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学习效果。

(六)优化了培训者队伍结构,提高了培训效率。

我们经过学区推荐、信息技术测评、听课等步骤,在每个学区(校)选拔了2-4名教师作为重点培训对象,通过课堂实训、主辅结合、强化训练、检查考核等形式培训。经过严格考核后,让合格的教师作为学区(校)的骨干教师,担任各个学区(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辅导员。现在这些骨干在各个培训点发挥着培训辅导和辐射作用。通过对培训骨干、发挥骨干辐射作用的研究,形成了“以点带面,辐射全县”的培训模式,大大提高了培训效率。

(七)促进了校本培训的开展,同时也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强调分散培训与校本培训的结合,有力地促进了校本培训。同时,我们还要求校本培训要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让学科教师把教育技术知识与教学实际结合在一起,通过教学设计交流、组织观摩课等方式,让校本培训真正成为教师相互学习交流的场所,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八)更新了培训基地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解决了培训人员多,听课效果差的问题。

教育技术培训的新模式调动了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性,加大了资金投入,使得培训基地校改善了培训条件,例如:我县实验小学用数万元引进了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其他培训点也购置了新型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还接通了宽带互联网。我校也更新了50台高配置计算机,又投资了4万余元,购置了两套移动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投影仪、无线扩音器)用于我县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从而解决了培训人员多,听课效果差的问题,同时也保证了教师培训质量。

(九)阶段性成果(见附件)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新模式”是广大中小学教师接受综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基本模式,是适合在培训范围广、参训人员多、标准要求高的条件下,达到高质量、高效率的培训模式;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新模式”能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交流的优势,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需求,为教师的终身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

(三)“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新模式”发挥了各培训基地校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性,调动了一线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四)在实施“新模式”培训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提高培训的实效,加强培训的管理和评价;

(五)“新模式”培训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使用,不仅充分利用了闲置的教学设备,还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益。同时,在学员任职校校本培训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新模式”在我县取得基本成功,具有在更大范围内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六、关于课题的讨论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题,本课题组仅仅为这个课题的研究作了一点探索性的工作,建议今后进一步组织力量继续深入开展研究;

(二)如果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建议考虑本课题组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建立相应完善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以保障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受本课题研究的人力、物力资源所限,本课题组形成的经验需要进一步整合,计算机和网络的一些技术应该在更宽广的范围内提高,如:建立教育技术网络资源库、博客平台、远程视频教学系统,并逐步形成网络培训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新模式”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形式,应当和其他形式相结合,根据教师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选择和调整。

七、致谢

在本课题的研究及报告撰写过程中, 得到省继续教育中心史玉新主任与河北大学张立新老师百忙中抽出时间指导,在本课题结题之际,谨向张立新、史玉新两位老师深表谢意。

    八、课题组成员

本子课题负责人:

     河北省青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讲师

本子课题主要参加者:

     青县教师进修学校综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专任教师  讲师

     青县教师进修学校综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专任教师  助讲

     青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高级讲师

李春海   青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中心主任              高级讲师

九、参考文献

[1] 刘志军 主编.《教育研究方法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张立新,张丽霞 主编.《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程》.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3]   炜 主编.《继续教育》.总装备部继续教育中心《继续教育》编辑部出版,2008(10).

[4]   .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10).

[5] 李克东.《行动研究法及其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应用㈠、㈡、㈢》.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引用:http://www.wcedu.net/jwt/info/doc/2004-10/12/25063/index.Htm

 

以上报告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青县教师进修学校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课题组

执笔人:于毅  赵毅

                                           〇〇九年四月

 

 

 

 

-1

四、成果附件列表

成果附件

序号

作者

成果

形式

字数

完成时间

出版单位或发表刊物

  名称、期号

1

于毅

赵毅

方案

2100

200712

 

2

于毅

赵毅

王靖

论文

1583

20086

 

3

于毅

李强

论文

2405

200811

 

4

于毅

赵毅

李春海

论文

3164

20091

 

5

赵毅

李强

网站

 

20093

 

 

 

 

 

 

 

 

 

 

 

 

 

 

 

 

 

 

 

 

 

 

 

 

 

 

 

 

 

 

 

 

 

 

 

 

 

 

 

 

 

 

 

 

 

 

 

 

 

 

 

 

 

 

 

 

 

 

 

 

 

 

 

 

 

 

 

 

 

 

 

 

 

 

 

 

 

 

 

-1

 

 

 

五、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意见

内容提示:研究内容是否完成,成果的鉴定材料是否完整, 是否同意鉴定。鉴定所需经费是否有保证。

    本课题研究内容已全部完成,课题成果的鉴定材料完整,同意参加课题成果鉴定,鉴定所需经费全部由学校承担。

     公章                负责人(签章):于毅

                                     

 

六、总课题组意见

鉴定组

 

姓名

职称()

单 位

专业

职责

 

 

 

 

 

 

 

 

 

 

 

 

 

 

 

 

 

 

 

 

 

 

 

 

 

总课题组负责人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字)

                              

七、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验收、审批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名: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