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问自探”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报告

注:此课题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

  问题提出

  一、“师问教学”的缺陷

  目前中小学主要采用的是“师问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提的问题自己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答案。这一教学方法,从表面上看,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问题”激发了,思维被“问题”启发了,但是,事实上却影响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一方面,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给的“问题”就像无形的网罩,将学生的思维内容罩在里面,无法“自由行动”。学生只追求找“问题”的答案,不想越“雷池”半步。另一方面,阻碍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长期带着教师给的问题学,如果教师不给问题,他们就不会学,也不想学。

  二、“自主学习”的要求

  现代学习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他调用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储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接纳新知,并把新知组织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应建立适合学生“自我建构”的教学模式: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促进他们调用“已知”发现“未知”,生成“新知”。

  概念界定

  “自问自探”指学生通过自己学习教材,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形成新问题……具体说,“自问”是指自己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知识、程序、方法。“自探”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探究解决“自问”的“策略”,不断得出“答案”;另一方面,指探究“自问”的形成“策略”,不断形成新“问题”。

  “自问自探”教学模式是指课堂教学中构建以学生“自问——自探”、教师“促问——促探”双线并进的教学活动模式。目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也让学生质疑,但主要是在“师问”背景下进行的,质疑时间短,问题训练少,并未达到学“问”的目的。本课题不是对传统的“师问”进行全盘否定,而是从传统的以“师问”为主向以“自问”为主转变,要在“自问”的前提下进行“师问”,“师问”不是问“问题”,而是以问促问;也不是对传统的“师教”进行全盘否定,而是从传统的以“师教”为主向“生学”为主转变,要在“生学”的前提下进行“师教”,“师教”不是教“答案”,而是以教促学。另外,本课题也积极倡导“合作式学习”,学习者个体不能“自问”、“自探”时,提倡“小组合作式”的“集体探究”。

  研究成效

  一、理论价值

  (一)建构问题教学理论

  1、构建了独特的教学模式

 

学生学的活动过程: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