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问自探”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报告

“自问自探”教学追求的价值观是为学生而教。从教师教的过程看,每个环节都是为了学生的学而设计的教;从学生学的过程看,每个环节无一不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2、伦理观:为了学生一生。

  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什么,目前,有两种比较客观的观点:其一,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传承祖国的文化,培养创新人才;其二,为了让学生健康、充分、和谐的发展。这两种教学目的观,会产生两种教学行为:其一,上课教知识,挖掘孩子的“能源”,快速获取效益;其二,上课塑智慧,开发孩子的“潜能”,追求可持续发展。“自问自探”教学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习,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中,她让学生自己经历学习过程:从学生根据“资源”“自学生疑”开始,通过自己用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资料“学习释疑”,再“练习解难”、“反思学习”、“迁移创新”,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他们在这个活动中获得了知识,形成了能力,体验了过程,感悟了学法,学会了学习,这是他们终身享用的本领。同时,学生在“自问”、“自探”活动中,经过艰苦的努力,会获得一定的成功。他们在成功时获得的快乐,在自我实现时得到的体验,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充实,都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学习乐趣,这也是他们终身享用的财富。

  3、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有这样一种观点,即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就是说,人获得智慧最终不是依靠别人教,而是依靠自己学。“自问自探”教学追求的正是这种境界: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其一,从教学目标的定位来看,自古以来,无论是心理学家,还是教育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有效思维都主张让学生“带着问题学”。这“问题”或“目标”都是教师给的,学生是被动的。而“自问自探”教学则提出让学生“学出问题”来,让学生“自定目标”。这才是真正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全面的依靠学生。其二,从学习动力的启动来看,许多教学法,都过分强调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教学手段只是外推力,这种力是教师给的。“自问自探”教学时时都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境生趣”中“生的趣”、“自学生疑”中“生的疑”、“学习释疑”中“释的疑”、“练习解难”中“解的难”、“反思学习”中“思的学”、“迁移创新”中“创的新”都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和教师在“促问”、“促探”过程中的“外推力”结合构成了学习的有效动力。这种“动力”的启动和作用既全面地依靠了学生,又全面地发展了学生。其三,从学习资源的挖掘来看,许多教学法只是把学生当作教学对象,很少把学生当作教育资源。“自问自探”教学,不仅把学生当作“教育资源”,而且把学生当作“再生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一方面,注重结合其他物化的“教育资源”。教学中不仅调动学生“已知”: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读出不懂的内容”或“原有认知结构中矛盾的内容”;也注重借用“外资”:让学生吸收教师在“促问”和“促探”过程中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注重挖掘个体形成的“再生资源”。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她不是完成一个从“提出问题”开始,到“迁移创新”结束;而是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提出问题”过程中,可以用到新形成的能力——“再生资源”解决先提出的“问题”;同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以用上“再生资源”提出新“问题”……

  (三)把握科学教学原则

  “自问自探”教学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教学:民主性

  “自问自探”教学从教学思想的产生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十分关注教学的民主性。

  (1)师生关系的民主。教学中始终坚持“师生共同学习”。师生“提供资源”后,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寻找“问题”,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学生“学习释疑”后,教师要主动听取学生汇报“释疑”的过程,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教学中让学生“反思学习”,教师也“反思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保证了师生关系的民主。

  (2)教学内容的民主。教学中,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生走进学习资源,阅读学习文本,带着独特的学习“框架”——“写什么”、“怎么写”、“学什么”、“怎么学”、“悟什么”、“怎么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