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问自探”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报告

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又是引导大家进行“集体反馈”的过程。其他教学环节的反馈也是如此。

  5、控制:有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控制主要由教师和学生双方控制。“自问自探”教学在师生控制的有效性方面作了许多探索:

  (1)定向控制。教学过程中每一阶段都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有把教学要求系统化、具体化的功能,具有对教学过程定向和控制作用。“自问自探”教学让学生自己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在确定目标的教学过程中只起引导、控制作用。教学伊始,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学生进入“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形成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的形成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可能是学习者的个体问题,有的可能还会成为学习者群体的共性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把目标化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应善于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科学引导,让“问题”成为“目标”;应善于把教学目标化为活动情境,通过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应善于把目标化为练习操作情境,让学习者通过“练习解难”,达成目标。

  (2)定度控制。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的确定,是“定度控制”。“自问自探”教学,“学什么”、“怎么学”、“悟什么”、“怎么悟”主要由学习者自己提出。教师只是根据学习者的个体需要,针对各人的不同“问题”,进行引导,确定具有代表意义的、能够体现教材意图的、符合学习者认知水平的教学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自我控制是有可能的,而且应该是有效的;教师对教学的控制也是有可能的、有意义的,更是有效的。

  (3)定量控制。教学定量控制包括课时量、课堂容量和各种训练量的控制。“自问自探”教学能够比较客观地把握定量控制。课时量和课堂容量的控制都是根据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实际情况确定的。课时数上课前可先预设,但教学中以学生是否能够解决教材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定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控。课堂容量也是如此,教师课前预设解决的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进行调整。作业量的控制,课内,安排了“练习解难”和“迁移创新”两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进行巩固练习。课外,一方面,学生自己根据课内学习中存在的困惑——还没有完成的学习目标,自我安排,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由教师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布置一定的训练题。

  (4)定序控制。人们把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在程序上进行科学组合,称为“定序控制”。“自问自探”教学,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设计教和学的“序”。这个“序”始终围绕学生的“学”定“教”。

  (5)定势控制。定势控制,就是对学生在理解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过程中,思维趋势、思想感情的控制。“自问自探”教学和其它教学的定势控制有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教师定势控制。当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处于厌倦状态或过分偏离目标时,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二、学生定势控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偏向时,通过和其他同学讨论,使他受到启发,促进思维走向“科学”。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参与定势控制,是“自问自探”教学和其它教学方法的显著标志之一。

  (四)丰富现代教学思想

  1、丰富自主学习的理论。

  自主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的研究一直是目前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大家在“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的研究中多数从教师“外因”入手,进行探索。“自问自探”教学着重探讨如何通过调控学习“内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己“学出问题”,定出目标,再用已学出的“问题”或“目标”,激发自己去探索,这是一种自我激发、自寻“动力”、自主探索的理想学习理念。学习策略上,本课题通过让学生“自问”、“自探”的实践,引导他们自己感悟学法,研究学法,总结学法,创造学法。这同样又是“学法”探究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这样的研究是对传统的自主学习理论的否定和挑战,同时,也是对现代自主学习理论的充实和完善。

  2、丰富目标教学理论。

  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都是教师备课时根据《大纲》和《教参》的要求,以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确定的。“师定的目标”有其“先天的缺陷”:一、有碍于学生个性的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