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问自探”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报告
47%
35%
3、 学生的学习“动力”明显增强。
通过实验,绝大多数学生喜爱读书,能够主动寻觅自己喜欢的书籍,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他们逐步养成了读书看报的习惯,把阅读当作学习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挤时间读书的良好氛围在本校已基本形成。
4、 学生的“自读”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实验, 学生拿到阅读材料,能知道怎样去读:运用“已知”读出“问题”,在阅读材料上注明自己的“问题”,并用相应的学习符号标出解题策略或问题答案,适时写出自己阅读感想,总结形成阅读策略。在实验活动中,学生的语言得到丰富和积累,语感得到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了提升,许多学生在各级各类读写大赛中获奖。
5、学生的“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这一教学模式,创设了建构知识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建构他个性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训练了他们自学技能,形成了自学能力,为自主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在平时的阅读实践和其他学习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
参加实验的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积极进行实验研究。他们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反思,在研究中总结。通过实验,广大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形成了前瞻的教育理念,写出近五十篇高质量的论文、总结、教学设计,其中有三十多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三)改善了课堂的教学方式
通过实验,课堂教学实现了“六个转变”:教学思想由“教好教材”向“发展学生”转变,教学要求由“带着问题读”向“读出问题”转变,教学目标由“教师定向”向“师生定向”转变,教学思路由“围绕知识体系”向“按照认知规律”转变,教学方法由“教师讲解”向“学生自悟”转变,教学组织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三、存在问题
㈠教学模式的实践范围不广,目前只涉及小学语文教学,其他学科还没有进行实践研究。
㈡课题研究不够深入,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健全。
㈢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不能及时了解最新的科研信息与资料。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