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及培养途经与机制的研究研究报告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及培养途经与机制的研究>研究报告

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
课题批准号:XJK06BZC032
学科分类:职业成人教育
课题负责人:李超任  教授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成员:徐元俊  刘明星  赵杰  冯务群  李涛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但人们最关注的是在这种快速发展下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然而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多变量影响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素质,其科研素质是一个关键因素。一些专家指出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研型教师,他们应该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不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不能积极认真研究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他就很难胜任高职教学工作,很难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据我们对全国一些高职院校的调查,高职院校教师暂且不谈其科研能力和素质的高低,目前具备科研行为的比例也很低,平均不到40%,有的学校还不到10%(这里所指的科研行为是指参与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编写教材、获得科研、教研成果奖励等),这样的状况产生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看,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升格而成,就中专学校而言,对于科研工作是不会提上议事日程的,教师在那种环境中自然也就不会对科研工作产生兴趣和要求。二是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也并没有意识到在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也就不能积极主动的营造科研氛围。据我们调查,在高职院校每学期院务会对科研工作经常进行研究的不到30%,从不研究的超过40%,有的领导还认为:只要能正常开课、教学能正常运转,学校就会有效益,科研工作不仅投入大且短期内难以带来实际效益。科研纯属教师个人行为,学院不能提供资金支持,所以有的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的投入特别少,有的学校课题研究没有经费资助。我们曾经对一些院校做过调查,年度科研经费在10万元以下的占50%。而从主观上看,高职院校的教师自身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一是观念问题,不少教师仍认为只要能教好书、上好课就行,科研工作无关紧要。二是心理问题,畏难情绪严重,感到科研工作难度大,比如申报课题就感到难度很大,对开展课题研究都感到没有底气,一谈到申报课题就有一种畏惧感;三是能力问题,由于很少或者根本未参与过科研工作,所以这方面的能力非常欠缺,有的老师连课题申请书程序也不清楚。总之,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意识薄弱,能力较低,平台缺乏。从高职教育发展来看,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对于高职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及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它将从理论上阐述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素质的内涵特征,提出培养途径,构建有效、科学的机制。
系统地研究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素质的培养途径与机制在我省可以说是首次,在国内也十分鲜见,而且从选题来看,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我们认真地查阅了"九五""十五"乃至"八五"期间国家及湖南省课题立项情况,未发现直接研究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课题,事实上,这也非常正常。因为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大力发展也就是近十年来的事,这种问题的研究肯定在当时还不会提出来,但在目前来看,研究这种问题就显得背景深刻、意义重大了。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目标:
针对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结合教师队伍实际,结合教师素质要求,探索一种有效、科学、可行的、培养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途径与机制。
(二)研究内容:
1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内涵、特征研究;
2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途径及选择研究;
3
、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机制对于教师科研素质提升的影响研究;
4
、教师科研素质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研究;
5
、教师参与科学研究与科研素质提升的相关性研究;
课题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来源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实际,在高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目前,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未涉及。因此,课题本身就具有较大的创新空间。
一是选题具有新颖性,本课题的研究在我省尚属首次;
二是本研究从一个有关键性的切入点探索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问题,其视角和思路具有明显的独创性;
三是本课题针对当前高职教师队伍的实际,从教师科研素质提升为突破口,从而达到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课题的研究思路、方法:
本课题属于综合性课题,既要进行相关性理论的研究,还须开展实践探讨。试图通过调查,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并借鉴普通高校的经验,找到一条适合高职院校特点、能有效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的途径,通过构建有效机制,用以推动高职院校科研氛围的形成,从而实现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目的。基于此,课题必须采取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办法。具体而言,
本课题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
、调查法:包括问卷、访谈等;
2
、实证分析:在调研的基础上,对部分高职院校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3
、文献法:利用网络、有关刊物、著作等文献资料和相关资源,开展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拟运用教育学、教育统计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和方法并借助计算机,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
技术路线: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阐述
    
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课题组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都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理论成果
1
、形成了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概念。
作为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其科研素质是由:专业知识、科研技能与心理品质的总和构成。专业知识除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知识外,而应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所从事专业教学的生产实践常识;其科研技能包括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信息的综合加工和处理能力、科研方法与手段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心理品质包括科研意识与意志、科研动机与兴趣、正确的科研观与科研精神等个人综合素质与人品的总和。
2
、探讨了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的重要意义。
1
)、是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要。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无论是从队伍的结构、队伍的水平和能力都与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当前,在国家层面、省级层面的一系列文件中都一直非常重视教师能力的提升问题。比如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等,这些问题固然重要也非常紧迫,但提升教师的科研素质,从战略意义上看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理应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整体结构,教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经过全方位、长期的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完成。而其科研素质对其他素质和能力将产生直接的、深远的影响。
2
)、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既古老又年轻。对于高职教育事业发展而言,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如果我们认真的总结高职教育这十多年来的发展,我们会发现,教育教学改革从未间断,确实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又不能不承认,这种改革还亟待深入。很多问题还需要进行大面积的探索和实践,要寻找规律,要形成有价值的成果。就拿课程改革来说,就存在着亟待研究的理论问题和教学实施的问题。总的来说,在宏观和微观层面,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深入,而这种深入是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的,教师素质结构中是否具备教育科研素质,则成为教育教学改革成败的基本条件之一。
3
)、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最近,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明确提出要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现在进入内涵发展阶段。意见还就诸如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训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示范性院校建设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措施和要求。然而这些改革每一项也离不开教师。但目前我们必须认识到存在这样一个矛盾,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师整体素质不适应这种教学改革要求的矛盾。我们要通过全面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来实现这种改革。而且可以这样说,只有当教师科研素质提高了,教学改革目标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否则是一句空话。
4
)、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不仅仅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师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教师进行的是维持性教学,即只强调和重视模仿,继承获取知识成果和积累信息的能力。而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教育,则要求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即强调培养学生关于系统地提出问题,并把问题集中起来,寻找最优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进步要求提高教师劳动的科技含量,要求教育工作者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行为,作为教师,真正实现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关键是要提升其科研素质。事实上,教师参与了科研项目的研究后,对其教学水平的提高将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
3
、研究了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主要内涵。
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具体指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方法论知识,并熟悉企业生产管理和技术应用,具有收集利用文献资料、开发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开拓精神、探索勇气、严谨的治学作风以及执着的奉献精神等。
教育科研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师能力的一项基本内涵。文科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来进行研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进行课题立项与专题研究;工科教师要深入生产一线,紧跟科技发展前沿,通过与企业联合攻关及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练兵,孵化出一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较好地实现"产学研"相结合,这就是高职教师需面对的教育科研工作。在高职学院广泛开展科研活动,既是培养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不可缺少的措施,也是科技、经济发展及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4
、分析了高职院校科研核心竞争力缺失的原因。
1
)科研意识薄弱,科研氛围不浓。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认为科研是普通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高职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教师只要教好书,教会学生实践技能操作即可,没必要搞研究。还有一些教师认为高职院校层次低、科研高不可攀,畏难情绪比较大。加上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都是由原来的成人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成的,由于建校时间短,文化积淀少,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大多数教师没有科研压力,没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不能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对发展高职院校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部分教师还急功近利,为应付评职称而搞科研,一旦目的达到,这种肤浅的科研也就宣告结束。
2
)缺乏高水平的科研团队。目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40岁以下的教师所占比例均超过70%,教师队伍的科研素质整体不高。这些原因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但对高职院校科研力量的形成确实产生了影响。尽管这些年来,许多高职院校都在注重科研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但从整体上来看,由于经费投人不足,教师很少能有外出培训或参加学术交流及获得科研信息的机会。科研骨干培养不够,高层次人才缺乏,因而还未能形成高素质研究群体。
3
)信息渠道不畅,研究方向不明。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科研信息渠道相对较少,大多只是与所在省、市的科研主管部门等建立了联系,被动地按他们的科研计划申报课题。在争取国家和省、部级科研纵向课题及经费支持方面还相对较弱。在与行业、企业横向联系,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多渠道争取横向课题和经费方面,目前还未得到所有高职院校的重视。加上许多老师本身从事研究工作少,研究方向不明朗。另外,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对一些高职院校了解甚少,沟通不多也直接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特别是横向项目上高职院校还有待突破。
(二)、实践成果
1
、研究并提出了提高高职高专教师科研素质的对策及有效途径
1
)领导重视是关键。首先高职高专院校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师科研素质是提高学校科研整体水平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是学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只有当学校领导有了正确的认识,并高度重视,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才能真正培养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从我们调查得知,凡是领导重视的学校近几年科研工作一年变个样,三年大变样。如湖南冶金职院、湖南铁道职院、岳阳职院、株洲职院、大众传媒职院等学校,这几年科研经费逐年增加,都超过100万,科研机制正在完善,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
2
)完善机制是保障。为了激发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促使教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激励措施主要包括:论文论著奖,根据发表学术论文的合法期刊级别给与不同额度的奖励,根据论著的字数进行奖励;教材教参奖,根据参编字数和教材级别给予奖励;课题立项奖,根据课题级别给予立项奖;经费配套或经费资助,对于有经费资助的立项课题,根据课题级别学校提供一定比例的经费配套,对于没有经费资助的立项课题,根据课题级别学校给予一定资助;另外还设有结题奖、成果奖等。凡是教师科研积极性高涨的学校,都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有奖的同时应该有罚,应该奖罚分明。高职高专教师尽管一般都是积极向上的,都是响鼓,但也不乏有部分教师因习惯了中专的工作习惯和思维习惯,认为就这样能混下去也可以了,不愿再去多作努力提高自己。另外,也有少数教师为了晋升技术职务时科研积极性很高,一旦技术职务的问题解决了,对科研就懈怠了,认为自己已经到头了,应该好好享受生活、过安逸的日子了。对于对待科研有这些怠慢情绪的教师,应有相应的制约机制,以帮助他们克服惰性,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实现自身价值,提升生命的意义。如可以制定这样的制约机制:副教授五年以上、教授三年以上不参加科研工作,相应降低一档技术职务岗位津贴或降低一档课时费标准。另外,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引进研究生和博士生,其中有提供一定的科研启动经费一项,为了督促高学历教师早出成果、出好成果,以起到科研骨干的帮带作用,可以规定研究生在进校三年内、博士生在进校二年内没有科研立项的,取消相应的科研启动经费。目前,有些高职院校制定了科研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如湖南铁道职院、湖南财经高专、株洲职院等),对学校科研工作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师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
)搭建平台是基础。高职院校教师处在科研起步阶段,特别需要学校及有关部门为他们搭建平台。这里的平台至少有3个,一是科研能力、科研水平的发挥平台;一是科研成果的展示平台;一是科研成果的转化平台。第一个平台,主要是鼓励教师申报"课题""项目"。课题研究对于高职院校的科研及教师的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不同类型的课题对于教师的发展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比如教研课题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就有着独特的作用,横向应用课题在推动产学研结合方面也起着纽带作用。第二个平台目前主要是指积极支持教师在有关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成果,在学术会议上交流成果。有条件的学校都在争取举办公开刊物,为教师提供学术交流、成果发表及展示的平台,这无疑是重要的。但还要为教师开辟一些阵地,建立一些基地。如与一些有影响的刊物联系,建立合作关系,将教师们撰写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推向国家级的知名刊物、学报去发表。另外,一些有影响的学术会议也要积极组织、推荐老师们参加。使他们有机会和一些专家、学者接触、交流、沟通。但要建立一种机制,比如要有成果参会,要能在会议上将成果进行交流、产生影响等。第三个平台就是成果推广。科研形成的成果要真正产生价值,就必须要推广,要转化。作为高职教育科研工作,一开始就应该十分重视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不仅如此,还应该积极探索成果转化的办法,。另外,还要加大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如根据学校现有的科研立项课题情况和学校科研的发展方向,可先重点建设12个科研实验室,提高仪器设备的共享性,充分发挥效益。同时要注意引导课题经费的使用,争取以课题带动实验室的建设。通过一定的积累,学校的科研实验资源将不断加强,教师的科研工作将越来越方便。当然这在短时间内肯定是不够的,很多实验工作不得不到校外去做,这可以以合作研究的方式解决自身实验资源的缺失;也可以与其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友好关系,采用付费的方式使用别人的仪器设备完成我们自己的研究工作。这两种方式其实都是很常见的,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实验室一般也都希望他人能共享自己的实验资源,所以教师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要以学校科研条件不够为由而放弃科研。
4
)加强指导是对策。高职院校大部分由中专升格而成,大部分教师对于科研而言完全可以说没有入门。要尽快提高他们的科研素质必须加强指导。无论是论文的撰写、课题的申报、还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的把握都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指导。这些年的实践证明,学校重视这项工作,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质就提示的快些,效果就明显些。比如湖南冶金职院、湖南铁道职院、永州职院、湖南大众传媒职院、株洲职院等单位,他们多次邀请一些专家来学校给老师们进行科研的知识讲座、学术报告会,进行课题申报、开题指导教师们受益匪浅,从而在课题申报、成果申报、论文撰写方面的水平就确实有较大的提高。短短的几年,拿下了不少高级别的课题、获得了高等级的成果、撰写了一些高质量的论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5
)培养团队是趋势。组建科研团队,这是许多高校科研工作取得成功的一条经验。目前在高职院校,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缺乏名副其实的学术、学科带头人,使得组建科研团队更为困难。但是,真正想要在某个方面做出一些高水平的研究,产生有影响的成果就必须形成团队。不打破学术单干的形式就难出真正有用的成果。所以,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必须组建科研团队。而目前最关键的是要创造组建科研团队的条件。一方面,可以直接引进高学历人才,如研究生、博士生,特别是博士生,他们有科研的经验,来学校后,既可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也可根据学校的特色重新确立研究方向。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派中青年教师到高校做访问学者,在高校耳濡目染导师的科研风范,能到得较快的成长。另外,学校要尽可能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术活动,有利于教师增长见识;同时还要鼓励教师与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昔日的同学、老师保持经常性的交流与沟通,相互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启迪借鉴,这也是获得科研信息、接受科研熏陶的良好方式。另外,还要活化组织结构、消除组织壁垒,加快学术带头人的培养步伐。在这方面,也有不少学校形成了可借鉴的经验。如湖南冶金职院、岳阳职院、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院、湖南铁道职院等。在高职院校中,虽然谈不上高水平的研究团队,但是从一开始就应该树立一种团队攻关的意识,在课题研究中逐渐去培养团队,而且要尽快培养某个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和能力的研究团队。如冶金职院十分注意这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成立了四个专门的研究所,开展专门方向的研究工作;二是申报课题、成果时要求主持人在组建团队时注意人员的结构(包括年龄、专业、学历、学缘等);三是有意识地进行研究方向的导向。如经管系有一位教授一直以来从事三农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十分有价值的成果(撰写了专著、发表了很多论文、获得了社科成果奖),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市政府有关方面领导将三农方面有关文件的起草工作都交给这位教授去做。由于这个团队研究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在2006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中,他申报的课题《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研究》被确定为教育部重点课题,这在高职院校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当然,这方面还任重道远,还值得深入研究。
在采取了科学有效的措施以后,不少学校的教师的科研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
)教师撰写论文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以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娄底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职院等学校为例,从2005年到2007年三年内,教职工发表论文的情况(见下表)。
单位        年份 2005 2006 2007
湖南冶金职院 289 304 342
株洲职院 47 160 425
湖南中医药高专 93 104 163
娄底职院 145 164 237
湖南铁道职院 220 296 322
    
这些学校教职工发表论文的数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各学校都出台了成果奖励办法,且有的学校奖励力度比较大,加之这几年高职院校的正、副教授评审通过率较高,所以两个因素推动了广大教师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值得一提的是,广大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撰写的论文水平和质量都在稳步上升。这几年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课教师撰写的论文中70%是专业学术论文,且有不少被SCIEIISTP收录。
2
)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和能力得以提高。对任何一个层次的教育和学校而言,教改是一个永恒的、常讲常新的话题。作为教师,要真正能够在教学改革中做出一些成绩,要想对课程、对教学方法、内容、手段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和经验都告诉我们,首先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要有改革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有改革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分析、总结、设计等能力。改革要有科学的头脑,要有正确的思路、要有可行的方案。而这些都要有一种基础,这就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一个系统的、有价值的教改方案决不能轻易得出,它需要通过艰苦的劳动,需要长期教学的积累,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调研,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需要进行反复的试验、对比和分析。
如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教师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着手开展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开发与应用,这一改革针对《电气控制》这门课程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且实践性、操作性强,需结合现场实际或进行模拟操作等特点,把整个教材模块化,这一改革加大了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教育效果、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取得了一定的、可推广的成果,在上级组织的专业教改评估中受到专家好评。该课件制成的光盘被高教出版社采用,并与该社出版的教材《工厂电气控制技术》配套发行。2006年,他们申报的《单片机应用技术》通过专家严格评审被批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3
)教师在课题申报和技术合作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不少高职院校,针对学校自身优势和专业师资的优势,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立足高职教育层面,瞄准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找准适合自身能力的科研课题,走出去,到企业找米下锅,请进来,让企业了解学校,积极争取企业的横向课题的工作思路。实践证明,这种思路是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是可行的。从课题申报及立项方面来看(以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纵向课题研究上,把主攻方向摆在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经过学院领导、教师的积极努力,争取到省部级立项课题30多项,如教育部立项课题《高职高专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立项课题《知识经济与湖南高职教育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其国际比较研究》、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影响的研究与实践》,全国教科"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转型期高职院校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研究》等。特别是在2006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评审中,学院申报19项课题,有11项课题被批准立项,这在高职院校乃至高等学校中立项比例也是算很高的。在横向课题及技术服务项目上,学院支持教师大胆承担课题。近几年,与湘潭钢铁集团公司、中国铝业集团等单位合作进行了《铁矿石冶金性能和炉料结构实验研究》、《开发氧化铝生产工艺培训软件》、《棒材轧制设备清洗装置的设计与制造》、《无锡曙光CI项目模具研制》等10余项横向课题的研究,教师们在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受到企业的好评,同时还获得近两百万元的研究经费。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株洲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以教学改革为抓手,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课题,取得骄人的成绩。如杨利军教授申报的2007年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轨道牵引专业群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被批准立项为国家一般课题。
4
)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和能力得以提高。这几年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国情及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期望,采取高教扩招的决策,使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步入了快车道。高等职业教育在这种形势下迎来了大发展时期,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已超过1000所,在校生已达800万,规模的急剧扩大与高职教育发展历史短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理论研究薄弱,实践经验缺乏,办学特色不明显。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高职人才定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标准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少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组织了精兵强将,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如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近几年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如《高职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培养目标、专业建设、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分获2001年度和2003年度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高职模块实训法研究与实践》、《注重教育创新实践办出高职育人特色--实施"四位一体"育人工程的研究与实践》获2001年度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高职高专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坚持产学研结合之路,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荣获2004年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特别是《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06年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又如论文《对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关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对发展高职教育的若干思考》、《高职教育模式与专业技能开发》、《高职教育如何才能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跨越》分别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高教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湖南社会科学》、《湖南师范大学学报》上。特别是2004年和2005年,学院教师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580余篇,其中近三成是有关高职理论的研究文章,教师们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不少新的思路,新的观念并能将实践上升为理论,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作法,不少论文被同行引用或登载在有关教育网站上。
5
)、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作用。近几年,各高职院校都有十分强烈的感受,通过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工作,学院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确实得到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学历、职称结构方面尤为明显。拿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正高职称评审结果看就可见一斑。04年该院申报正教授5人,全部通过;申报副教授33人,21人通过,通过率达64%05年申报正教授10人,9人通过。申报副教授32人,通过24人,通过率75%06年申报正教授6人通过5人,申报副教授23人通过18人,通过率为78%。今年申报正教授14人,通过10人,申报副教授25人通过20人,通过率80%。目前学院正教授30人,副教授150多人,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明显优化。
2
、分析了影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素质的因素
1
)感知问题能力的局限性。它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经过小学、中学、大学十几年寒窗苦读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已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导致他们在观察客观事物时,很容易受成见效应、刻板效应等一系列心理现象的影响,不经意就可能将已有的对某种事物的看法强加于其它事物上,丧失发现问题的敏锐力,从而找不到科研的切入点。这对青年教师进行科研带来很大的局限性。第二,青年教师开展科研时过分限定问题范围的倾向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感知问题局限性的表现。高校学生受学科课程开设单一化及没有进行学分制改革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所学专业广度确实有限,走向高职院校进行科研,就无法进行知识、能力各方面迁移,不能站在高职教育的层面,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进行科研选题,这种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妨碍着青年教师科研的开展。第三,不善于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一些青年教师习惯于命题作文,一题一解的思维定势,对于同一问题不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地去看,这也就很难提出有新意的科研课题。第四,没有考虑采用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接受长期的强制性注入式学校教育,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受到严重的磨损,遇到一切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问题,并不是动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再思考,而只是习惯于忙着从书中找答案,看到大量信息都无动于衷、司空见惯,这样进行科研是很难找到突破口。
2
)情绪情感的制约性。情绪情感是有机体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有机体对这些内外部刺激做出的主观反应。情绪和情感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的生理、心理的各种需要与愿望是否得到满足,一旦消极的情绪、情感得到强化,往往会导致恶性循环,将严重制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形成这类情绪情感制约的主要因素有:(1)高职院校的基本物质条件没有很好保障,对在校人才不够重视。博士才被视为人才,研究生也算不了什么,本科学历为需要继续深造的对象,这种现实不仅仅给不少青年教师带来了压力,还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产生失望、自暴自弃的情绪,继而对职业冷淡,因此不可能自觉自愿从事科研。(2)从整体上看,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学术带头人,没有形成良好的人才结构,不利于人才整体功能的发挥,而独立性差、依赖性强、不够自信的一部分青年教师就会感到要进行科研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另外,有的教师过于自卑,总担心确定的选题学术层次太浅,写作的论文没有更多的创新,于是大文章做不来,小文章不想做,徘徊观望,始终不能迈出开展科研的第一步。
3
)传统文化的束缚。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下对上的文化,由此形成的心理倾向是尊老敬老,尊师重道,这是好的一面。但崇尚权威,崇尚古人,唯上唯书是潜藏在人们心中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这种价值观念投射到青年教师进行科研方面,则表现出过分重视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对他们具有强烈的依赖性,自己提出的观点,确定的选题总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可,习惯虚心请教而非共同讨论,在进行论文写作过程中,则希望有更多的参考资料,很少有批判精神,问题意识,过分倾向于围绕一些方针政策来做文章,惯于采用统一的研究方法,论文及著作的编写结构也是统一的结构和思路等。而轻视实证和归纳的思维方式,使青年教师乐于接受现成的结论,缺乏怀疑精神,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新的原理与方法,只是对现成的结论进行分析注释。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科研既有促进作用,也有阻碍作用。
    4
)科研能力的匮乏。青年教师要进行科研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智能结构,这种结构必须有整体性、转化性及自动调节的特点,并且一个可自动调节转换系统的整体结构也由于各人的情况不同、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不同又不一样,不存在一种对任何研究人员和任何研究领域的知识--智能结构。但是也不能否认这种结构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大体一致,知识结构起码应包含语文、外语、哲学、科学研究方法学、数学、基础理论、科学史等基本要素。而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知识面狭窄、哲学、方法论的知识在广度深度上远远不能满足科研的要求,更何况日益广泛渗透到科研领域的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耗散结构及突变论等新的理论,而在研究人员能力结构方面如自学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造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青年教师都存在一些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缺陷。很显然,如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智力策略使用不当或不够灵活,缺乏信息或信息不准确、缺乏适当的表达或记录思想的语言技巧,不知道在什么范围、从哪种角度去选题,没有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这一切无疑会影响到科研的顺利进行。因此,不少的青年教师在科研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5
)外部环境的牵制。高职院校在实验设备、参考资料、科研经费等方面相对比较匮乏,这些科研的基本条件不能得到较好的保障,肯定会影响到教师的科研工作。而最严重的环境牵制则表现在文化和情感方面:高职院校科研氛围不浓,教师们习惯于"孤军奋战",不能形成"合力",显然无助于争取到大的科研项目;另外,由于高职院校缺乏科研传统,其管理体制不利于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抑制了教师们的科研欲望,成为青年教师教育科研的阻力。
3
、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1
)对目前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现状的认识。有75%的教师认为:科研条件差、科研基础薄弱、科研力量不强,缺乏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是当前高职院校科研现状。60%以上的教师认为:教学任务繁重、研究方向不明、科研意识不强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现状。正因为如此,只有2%的教师主持过国家级课题,主持过院内课题的教师也不过是三成。
2
)对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和能力的构成因素的认识。超过85%的教师认为: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研究能力,以及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71%的教师认为:应该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60%的教师认识到应该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并具有一定的科研成果推广能力,这种认识充分表明高职院校中大多数教师都感到自己科研的基本方法欠缺、科研成果推广能力不强。而且大多数人都认识到必须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
3
)对科研能力重要性的认识。超过80%的教师认为,科研能力是高职教师的一种重要能力。科研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教学能力的高低,特别是影响教学效果。
4
)对影响高职院校教师提高科研素质和能力的原因认识。超过70%的教师认为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极少及教学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科研是目前影响高职院校教师提高科研素质的主要原因,还有超过四成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
5
)对如何培养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认识。91%的教师认为要更新知识、不断学习,培养创新思维;近80%的教师认为要勇于突破、大胆实践,运用创新方法;71%的教师认为要走出书本、开阔视野;84%的教师认为要进行经常性学术交流活动;70%的教师认为要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6
)对提高教师科研素质和能力的措施的认识。有超过85%的教师认为参加学术交流和参加科研开发活动对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科研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参加这些活动,对于开阔眼界,掌握新技术、新知识,获取更直接的信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科研条件差、基础薄弱、力量不强是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制约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顺利发展的一个瓶颈。调查的数据清楚的反映了教师的需要,广大教师都迫切需要更新知识、加强学习、加强交流、开阔视野、提高科研素质。这对于教师个人而言是提升内涵的需要,而对于学校来说,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有远见的学校领导就要乘势而上,推动学校科研工作健康发展。

四、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目录:
(一)、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课题组对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内涵特征、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途径的选择、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相关机制对教师科研素质的影响及教师科研素质对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与此同时,几所高职院校还提供了不少典型素材,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在《中国高教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国冶金教育》、《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甘肃科技》、《当代教育论坛》、《卫生职业教育》等杂志上公开发表相关论文20多篇。(见下表)
序号 论文名称 作者 发表刊物及时间
1
论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素质 徐元俊 中国高教研究20069
2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培养途径探析 刘明星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
3
以科研为先导,以科研促发展 李超任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3
4
高职高专教师科研素质构建的思考 冯务群 职业技术教育200729
5
搞好高职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的策略探讨 徐元俊 甘肃科技20072
6
高职院校管理机制对教师科研素质提升的影响 徐元俊 卫生职业教育2007.11
7
高职院校提高科研工作竞争力浅议 刘明星 当代教育论坛20074
8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培养途径探析 刘明星 科协论坛20071
9
论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及培养途径 徐元俊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3
10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必须重视"两大"因素的推动作用 李超任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3
11
关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素质的思考 李超任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4
12
四个必须是搞好课题管理的基础 李超任 中国冶金教育20066
13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素质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探析 赵杰 理论新探索20076
14
科研激励机制对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影响 李超任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15
试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构成及培养途径 徐元俊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16
关于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制的几个相关问题的思考 李超任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17
从市级社科成果评奖看高校教师的科研素质 徐元俊 甘肃科技2008.2
18
对高职院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相关调查 徐元俊 甘肃科技2008.1
19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与教师素质提升的相关性研究 徐元俊 教育探索2008.5
20
高职院校教育科研成果实现转化须重视四个问题 李超任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08.3
21
深刻理会科学发展观  提高高职院校科研能力 徐元俊 卫生职业教育2008.1

(二)、论文及相关成果获奖情况: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有关论文申报了有关评奖项目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湖南省教育科学与管理专业委员会首届论文评审中,刘明星老师的论文《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途径探析》;李超任老师的论文《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必须重视"两大"因素的推动作用》;徐元俊老师的论文《对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的研究》都获得一等奖。在2007年湖南省职成教优秀论文评审中,徐元俊老师的论文《高职院校老师的科研素质》获得一等奖;《试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构成及培养途径》论文,获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举办的首届(2007年)全国高校课题(项目)申请与协作交流研讨会优秀论文三等奖;在娄底市2007年社科成果评审中,徐元俊老师申报的成果《创新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体制与机制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荣获娄底市2007年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五、成果推广范围与社会效益
该成果在省内外一些高职院校进行了推广应用。比如北京工业职院、黔东南民族职院、怀化职院、株洲职院、湖南铁路科技职院、湖南大众传媒职院、湖南化工职院、娄底职院、湖南铁道职院等单位。这些单位在采取了有效途径后,教师的科研素质都有了较快的提高,学院的科研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目前,这些学校仍在积极开展探索和实践。可以相信,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及教师的科研素质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大程度的提升。课题组成员在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了二十多篇系列论文,绝大部份发表的论文已并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有不少被同行在发表论文中引用,不仅获得了学术界同行的认同,而且这也是一种广泛的推广形式。

六、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课题虽然在申报材料和开题报告设计的研究内容上进行了认真、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也形成了一些成果,但由于时间、经费等方面及主观方面的一些原因,有些方面研究的还不太深入,如:
1
、高职院校内外部环境对教师科研素质的影响;
2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现状;
3
、高职院校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4
、高职院校教师应用科研能力的培养;
5
、高职院校如何对教师学术成果进行评价。
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有待于下一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的和探索。


2008
3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