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课题: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一、基本情况
子课题 名称 |
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 |||||||||||||||||||
负责人姓名 |
张立国 |
性别 |
男 |
民族 |
汉 |
出生年月 |
1960年 5 月 日 | |||||||||||||
行政职务 |
局长 |
专业职务 |
中学高级 |
学历 |
本科 |
研究专长 |
理论研究及 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 |||||||||||||
工作单位 |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教育局 |
联系电话 |
| |||||||||||||||||
通讯地址 |
山西省晋城市北大街城区教育局 |
邮政编码 |
| |||||||||||||||||
电子信箱 |
| |||||||||||||||||||
主要参加者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务 |
职称 |
学历 |
工作单位 | |||||||||||||
张立国 |
男 |
1960、5 |
局长 |
中高 |
本科 |
城区教育局 | ||||||||||||||
孟李善 |
男 |
1965、9 |
副局长 |
中一 |
本科 |
城区教育局 | ||||||||||||||
杨立新 |
男 |
1969、5 |
教研室 主任 |
中高 |
本科 |
城区教育局 | ||||||||||||||
|
女 |
1967、9 |
教研室 副主任 |
中一 |
本科 |
城区教育局 | ||||||||||||||
郭雪亚 |
女 |
1972、11 |
教研员 |
中一 |
本科 |
城区教育局 | ||||||||||||||
王丽霞 |
女 |
1972、2 |
教研员 |
中一 |
本科 |
城区教育局 | ||||||||||||||
陈叔坊 |
女 |
1968、3 |
教研员 |
小高 |
本科 |
城区教育局 | ||||||||||||||
|
芦建华 |
女 |
1977、2 |
教研员 |
中一 |
本科 |
城区教育局 | |||||||||||||
|
|
|
|
|
|
| ||||||||||||||
预期的主要成果 |
B、C |
A、专著B、论文C、研究报告D、工具书E、其它 | ||||||||||||||||||
经费来源及数额 |
| |||||||||||||||||||
预期完成时间(起止时间) |
2008年12月——2011年12月 | |||||||||||||||||||
二、课题论证
1、对研究课题的论证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课题研究的意义:《礼论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就是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我区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六年来,我们大力提倡和要求全区中小学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反思。但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觉、主动进行教学反思的却寥寥无几。即:知困的教师并不多,这对教育、教学很不利。因此,加强教师进行有效的、深刻的、主动的教学行为势在必行,研究反思性教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在“反思—实践—反思”的良性循环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形成独有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全面提高全区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本课题研究的现状:《思维的革命》一书的作者威廉杜拉姆有一句名言“假如一个人掌握了思维的力量,那么他就会加速成功的频率”。较早提出反思观念的是洛克和斯宾诺莎。随后的康德与黑格尔分别从意识的层面赋予了“反思”以更加主观的判定和规定,马克思则从实践的土壤中培植其“反思”的花朵。将反思从教学层面予以铺展和光扬的先驱是杜威,斯冈则具体提出了“反思性实践”的操作策略。 近年来,我国教育学术界也开始对“反思性教学”或“反思性教师教育”展开了探讨,以“反思”或“研究”为导向的教育改革也步入中心舞台。毫无疑问,反思性的历史发展在充分张扬对人类实践的开放精神和逻辑力量的同时,也迅速抢占了教学阵地以及教学研究阵地的制高点。“反思”之于教学,无论是从初衷还是归宿来说,都是教师主体和教育本体一次积极的自我敞亮、自我审视的行为,以达到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最优化。 从学术研究的意义和实践探索的价值这一双重指向而言,对“反思性教学”的认识和研究,是在有关实践的对象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辩证思维为基础,探寻时间事实和现象背后的真正的生发、构成、改变、发展实践的根源性东西。我国古代“吾日三省吾身”的信仰追求早已为后世学人所垂范,之于人,乃是人性的修炼;之于教学,那时实践的打磨。国外学者波斯纳提出的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同样彰显了教学需要反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想获得发展,适应教育变革及其新要求,需要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动加以省思、研究、改进,即树立“教师即反思者”的专业发展理念。毫无疑问“反思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正是在于“启发教育者的教育自觉,通过教师对教育理论成果的吸纳、对教育问题的思考琢磨以及沉浸其中的体验,使他们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促进教师尽快把外在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信念,最终形成自己对教育独特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活动的最高境界—创造性的教育。” 遗憾的是目前的教育反思似乎还处于某种“失语”的状态,一方对于教师教学而言,反思性教学在形式上实施一种精神,一种主义,另一方面当涉及如何来评判这些教学活动,如何评判这些反思性实践的价值和效用的问题时,反思性教学几乎是一片空白。如此,反思性教学必然置于一种浮躁与尴尬之境,浮躁于观念、思想层面的“趋之若骛”,尴尬于实践、操作层面的“曲高和寡”。 反思与行动是同根生、并蒂长,合则共荣,离则俱损。光有反思是不够的,要知道,反思力的背后是执行力! 课题研究内容:(1)教学反思的实施策略;(2)教学反思品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3)教学反思与课堂教学改革及教师专业成长;(4)学校对教师教学反思的管理与评价。 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为:(1)教学反思有效开展的策略;(2)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教学反思与课堂教学改革。 难点为:(1)教学反思品质培养方法的研究;(2)学校对教师教学反思的管理与评价。 |
2、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
通过本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提高全区中小学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进行自主决策、自觉反思和提高研究能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探索提高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教学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探索和拓展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平台。 具体目标是:(1)、通过研究,不断更新全体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形成校本教研模式。(2)、通过研究,努力探索教师教学反思品质及培养方式,探索改善教师反思行为的方法和途径,促使教师反思品质和行为的形成,从实践层面不断丰富教学反思理论。以课题研究推进全区名师工程建设。(3)、通过研究,探索教师教学反思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因素,发展学生个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深化对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研究。 |
3、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 :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课题组人员分工。 |
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课题组组长张立国局长从事教育事业三十多年,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担任过学校教导主任、校长等职务,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在三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先后多次被评为国家、省、市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曾先后获得“优秀校长”、“十佳校长”、“名牌校长”、“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多篇学术论文获国家、省一等奖。他十分重视教科研及教学研究工作,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学校指导并亲自参加教学研究及课题研究工作,深信教科研为“教学第一生产力”。 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课题组其他成员均为城区教育局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个人学历均为大学本科,其中高级职称2人,其余6人均为中级职称。在课题组成员中有国家级优秀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优秀教研员、市级教学能手。都具有丰富的教学及教研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且都曾参加过国家“九·五”、“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教育与发展”课题研究工作。能够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资料、设备、科研手段:具备完成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相应资料和设备 课题组主要人员分工: (1)课题策划与组织:张立国 孟李善 (2)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杨立新 (3)课题具体实施: (4)课题实施过程中资料的收集、个案的分析:郭雪亚 王丽霞 陈叔坊 芦建华 (5)课题阶段总结报告、结题报告:郭雪亚 王丽霞 |
三、预期课题中期成果
主 要 阶 段 成 果 |
1、课题方案 2、阶段性总结与论文随笔 3、经验总结、论文、资料汇编 |
四、最终研究成果
最 终 成 果 |
1、课题实验方案 2、课题实验各种调研报告 3、教学反思案例汇编 4、教学论文汇编 5、各类荣誉 6、课题结题报告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初中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探索》研…
- 下一篇: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