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村小学中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有效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促进农村小学中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有效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扬州市第八期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

《促进农村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有效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江都市仙女镇双沟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拥有世界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农村教师队伍,农村教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小学教师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力量,其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义务教育的质量。当前,教育改革正向纵深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小学中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是关系学校发展进程、发展水平、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的决定因素,不仅对促进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加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以及中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我国农村教师的现状不容乐观,农村中青年教师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非常脆弱,主要表现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缓慢,农村教师条件艰苦,工作压力大,自我发展空间狭小,农村新教师补充途径受阻;城市教师资源相对过剩,但向农村辐射与交流的机制脆弱。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巩固“普九”,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正是基于此背景,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小学中青年教师成长,我校开展《促进农村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有效策略研究》的专项课题研究,希望以此为重点,带动区域内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课题核心概念

专业化:有两层涵义,一是指一个普通职业群体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或说(一个职业经过一段时间后不断成熟,逐渐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指一个职业群体的专业性质和发展状态处于什么情况和水平。

教师专业化:包括宏观角度上的教师职业专业化和微观角度上的教师个体专业化,即教师专业化既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逐步提高走向专业化的过程,又是教师这一群体为争取实现教师这一职业达到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

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通过接受专业训练和自身主动学习,逐步成为一名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过程,是教师内在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二)课题界定

课题界定:本课题所要研究的对象是苏中地区地处县城及以下乡镇的小学的普通教师。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基于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理论视角,研究农村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价值等理论;(2)基于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的视角,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政府管理部门、业务培训机构、高等院校、中小学校、教师个体及教育市场在教师专业化中的职能分工、相互协作等管理、策略及其的应用实践问题,初步设想“政策扶持、高校参与、业务培训、市场合作、学校培养、自身成长”的六元整合策略;(3)基于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视角,研究教师在专业化成长、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提高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成长环境、成长规律、成长内容、成长途径等理论的整合和应用。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1、中国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作为两大战略重点之一。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湖北省十堰市遵循“因校制宜”、“因师施教”的原则并依据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素质状况,构建了适合本地的“三型十环”培训模式,其中提到欠发展型学校用“学习—岗练—考评—分层”的教师培训模式。

21986年,美国的卡内基工作小组、霍姆斯工作小组作出的《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报告,提出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改革职业发展的目标。

3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

纵观目前国内外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围绕着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内容等问题进行探讨,取得了一定成果,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些理论指导,但对于农村小学的中青年教师成长的现状缺乏深入的了解,大多数农村老师还只是停留在一个学期上一堂“公开课”的基础上,没有形成一条提高农村中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目前,教育主管部分对中青年骨干研修班的举办,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如果能够在农村学校形成一定的培养模式,则能够使得更多的农村中青年教师得到快速成长,为农村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组共有成员十人,都是大专以上学历,有八人达本科学历,一人获得学士学位,其中主持人为扬州市学科带头人,另有一名扬州市教坛新秀,其余都是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其中七人有参与课题研究的经历,因此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 

   在前期,课题组成员已经明确了分工,进行了文献搜集和调研工作。本课题的研究同时还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在人员配备、经费安排上都给予了充分考虑,为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政策法规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加快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实施农村教师培训计划,加大城镇教师服务农村教育工作的力度,推进师范生到农村学校顶岗实习支教,使之成为经常性制度。

2、基础教育改革理论的指导。《中国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向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保证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地发展,要求教师全面更新自身素质,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引导。教育领域也如同其他领域一样,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我、更新自我,才能适应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就是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这是符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

4、教育学依据。教师的教学,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再创造的过程。他需要把凝聚在教材中的智能、情感,乃至世界观,内化为自己的智能、情感、世界观。并通过自己的知识、才能,运用自身的德性、人格、情感、意志、世界观等去感染学生,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因此,本研究意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符合教育学基本原理的。

5、系统论的依据。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通过以优化教师素质结构,提升教师专业化程度,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为目标,实施管理网络优化构建,以及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实现系统进入良好的运作状态,以优化整个系统的功能,促使整个系统处于良性运作状态。这对提高师训工作的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农村小学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基本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参考,并提出农村小学中青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2、通过研究,探讨农村小学中青年教师在专业化成长过程中所涉及的成长环境、成长规律、成长障碍等相关理论问题,为农村小学中青年教师的顺利成长奠定理论基础。

3、通过研究,提出更具操作性和高效性的农村小学中青年教师专业化的培训模式和教师专业成长策略,形成具有多样化的农村小学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培训和专业化发展模式。

4、通过研究,建立农村小学中青年教师专业化远程学习网和资源库,开辟教师专业化提升的第二途径,同时开发一批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资源。

5、通过课题研究和实验,提高广大中青年教师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搭建一座中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推进“名师工程”。

6、通过研究和系统培训,建设起一支具有较新教育理念、较强创新意识和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农村教师队伍,进而全面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科教兴农”、“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期限为3年,201011月开题,201312月结题。研究进度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准备和开题论证阶段(2010.102010.11

制定方案,组织申报;

收集资料,校本培训;

组织开题论证;

开展研究,了解农村小学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基本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参考,并提出农村小学中年青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和重点;研究、探讨农村小学中青年教师在专业化成长过程中所涉及的成长环境、成长规律、成长障碍等相关理论问题,为农村小学中青年教师的顺利成长奠定理论基础。

 

2、研究阶段(2010.112011.11

全面研究,提出更具操作性和高效性的农村小学中青年教师专业化的培训模式和教师专业成长策略,形成具有多样化的农村小学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培训和专业化发展模式;通过研究,建立农村小学中青年教师专业化远程学习网和资源库,开辟教师专业化提升的第二途径,同时开发一批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资源。

组织中期评估。

3、继续研究阶段(2012.112012.11

重点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和实验,提高广大中青年教师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搭建一座中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推进“名师工程”;通过研究和系统培训,建设起一支具有较新教育理念、较强创新意识和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农村小学中青年教师队伍,进而全面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科教兴农”、“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

4、总结反思阶段(2012.112013.12

写研究报告,收集、整理资料。

组织结题鉴定,推广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成员及分工

1、专家组:赵公明、尤佳、殷传琴、马琴、杨柳、陈其淦、王海洋

2、指导组:陈世进、耿萍、李新梅、

3、研究组:

马兆圣   小学高级    双沟小学    理论研究     组长

   小学高级 双沟小学 理论研究 副组长

   小学高级 双沟小学 理论研究 副组长

   小学一级 双沟小学 实践研究 成员

祝黄琴  小学一级 双沟小学 实践研究 成员

   小学一级 双沟小学 实践研究 成员

胡仁干  小学一级 双沟小学 实践研究 成员

   小学高级 双沟小学 实践研究 成员

杨红艳  小学高级 双沟小学 实践研究 成员

徐晶晶  小学一级 双沟小学 实践研究 成员

九、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中期报告           研究报告 

课堂教学展示       现场展示、音像资料

第一阶段研究成果   论文汇编、调查问卷

结题报告           研究报告 

课堂教学展示       现场展示、音像资料

其他研究成果       论文汇编、教学设计汇编等 

十、课题研究的经费保障

经费支出预算:资料费、调研学习费、小型会议费、资料打印复印费等,合计近10000元。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