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方案课题申报
2011年度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方案课题申报
详情登陆:
http://www.guochengzhi.com/sb/gx/200802/175.html
总课题组
以下材料与本课题无直接联系:
威海市初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全面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具有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教师队伍,根据威教综教字[2005]4号文件——《关于印发2005年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安排的通知》的部署,将从2005年4月起对我市初中所有学科、小学部分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为依据,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面向素质教育,面向课程改革,坚持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先进性,努力打造一支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现代教育思想、较高教学水平和一定研究能力的初中和小学骨干教师队伍。
二、培训目标
总体目标:
使骨干教师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帮助其尽快成长为教育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从而能够在我市素质教育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和示范辐射作用。
在上述总目标下,具体培训目标包括如下三个板块:
1.专业态度方面,重点为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认识教育工作的长远战略意义;从对孩子一辈子负责、对孩子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全面素质负责的高度,来确定对学生的教育态度;从依法治国的高度认识依法执教的意义。
2.在知识学习方面,重点为文化知识的拓宽、专业知识的加深和教育心理知识的更新。文化知识的拓宽要围绕社会发展和科学的最新发展进行培训,比如,国际政治形势、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外文化的精髓与比较、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重要的哲学思想等。教育心理知识的更新要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了解终身教育、教育平等、主体教育、科学人文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问题、学习问题、创造性发展问题。专业知识的加深主要是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3.在能力发展方面,着重培养三大综合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的重点是学科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研究学生学习的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包括自学、自我反思、自我规划、获取外部资源等能力。教育科研与创新能力包括科研方法、问题发现、课题实际研究等能力。
三、培训内容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教材研究、学科知识的扩展与更新为重点,以教育教学实践与考察为补充。培训内容由政治与师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学科前沿知识和综合性知识、教育教学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等六个模块组成。
各个模块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如下:
1.治与师德修养:包括“邓小平教育理论”、“师德修养”、“教育政策法规”等内容。设置该模块的目的是提高骨干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培养高尚的师德修养,了解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现代教育理论:包括“现代课程理论”、“现代学习理论”、“现代教学理论”等内容。设置该模块的目的是提高骨干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掌握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3.学科前沿知识和综合性知识:包括“学科前沿知识”、“学科综合性知识”、“新教材中的知识更新”等内容。设置该模块的目的是使骨干教师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使自己的知识能够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适应课程改革对知识时代性的要求。
4.教育教学研究:包括“课程标准解读”、“课堂教学设计”、“典型课例分析”、“学科教学技能”等内容。设置该模块的目的是深入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掌握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5.现代教育技术:包括“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辅助学科教学”、“网络技术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设置该模块的目的是使骨干教师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6.教育科研:包括“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与测量”、“教学改革动态”等课程。设置该模块的目的是使骨干教师学习教育科研方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四、培训形式
根据骨干教师培训目标和要求,从教师继续学习的特点出发,拟采用以下七种方式培训:
1.专题讲座:聘请国内或市内的专家就某一专题进行讲座,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的大部分内容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完成。
2.交流研讨:由班主任组织开展头脑风暴、参与式讨论等活动,交流研讨的内容为学习模块中的热点问题和疑难问题。
3.课例评析:由接受培训的学员执教研讨课,班主任组织专家和全体学员进行分析、讨论。
4.教育教学考察:由培训领导小组在本市和国内教育发达地区安排考察的地点,班主任组织进行考察,考察的内容包括:学校教育情况、本学科教研情况、座谈交流、观摩教学、参与式评课。
5.课题研究:学员自主选题,班主任负责指导,学员要对课题进行切实的研究并做出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报告。
6.分散实践:在集中培训之后,学员回到本单位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开展课题研究、学习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准备一节公开课。
7.考核总结:在完成培训后,要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核,对培训工作进行总结。
五、培训人员
经过层层推荐选拔,最终确定参加本次培训的初中骨干教师703名,小学骨干教师272名,各市区、各学科名额分配如下:
全市参加初中骨干教师培训人员名单
学科 单位 |
政治 |
语文 |
数学 |
物理 |
化学 |
生物 |
地理 |
历史 |
英语 |
信息 |
体育 |
音乐 |
美术 |
劳技 |
合 计 |
环 翠 |
11 |
22 |
21 |
6 |
9 |
5 |
4 |
5 |
21 |
2 |
6 |
4 |
3 |
4 |
123 |
荣 成 |
12 |
32 |
38 |
12 |
14 |
9 |
6 |
8 |
33 |
3 |
9 |
5 |
6 |
5 |
192 |
文 登 |
12 |
31 |
31 |
11 |
8 |
10 |
6 |
8 |
27 |
3 |
8 |
4 |
5 |
5 |
169 |
乳 山 |
16 |
31 |
30 |
10 |
7 |
10 |
7 |
9 |
28 |
2 |
6 |
3 |
4 |
5 |
168 |
高 区 |
3 |
4 |
4 |
2 |
2 |
1 |
1 |
1 |
4 |
1 |
1 |
1 |
1 |
1 |
27 |
经 区 |
3 |
2 |
3 |
2 |
2 |
2 |
1 |
1 |
3 |
1 |
1 |
1 |
1 |
1 |
24 |
全 市 |
57 |
122 |
127 |
43 |
42 |
37 |
25 |
32 |
116 |
12 |
31 |
18 |
20 |
21 |
703 |
全市参加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人员名单
学 科 单 位 |
思品 |
外语 |
自然 |
社会 |
信息 |
体育 |
音乐 |
美术 |
劳动 |
合 计 |
环 翠 |
4 |
7 |
7 |
7 |
1 |
5 |
6 |
6 |
4 |
47 |
荣 成 |
6 |
10 |
9 |
6 |
3 |
9 |
6 |
7 |
6 |
62 |
文 登 |
5 |
9 |
11 |
5 |
3 |
9 |
10 |
6 |
1 |
59 |
乳 山 |
7 |
11 |
19 |
16 |
1 |
9 |
8 |
7 |
7 |
85 |
高 区 |
0 |
2 |
1 |
2 |
0 |
3 |
2 |
0 |
1 |
11 |
经 区 |
2 |
2 |
3 |
2 |
2 |
2 |
2 |
1 |
2 |
18 |
全 市 |
24 |
41 |
50 |
38 |
10 |
37 |
34 |
27 |
21 |
282 |
六、培训过程
计划于2005年4月—10月完成全部培训工作。整个培训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进行通识培训和科研课题选题。以专题讲座和交流研讨的形式进行,时间为2005年4月9日—10日。具体安排如下: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 时 |
时 间 |
1 |
学校德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
4 |
|
2 |
新课程教学改革 |
2 |
|
3 |
教育科研的理论与方法 |
2 |
|
4 |
新课程评价改革 |
4 |
|
5 |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 |
2 |
|
6 |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
2 |
|
第二阶段:进行学科培训和实验课题开题。此阶段以专题讲座、交流研讨和课例评析的方式进行,培训的具体时间、地点将根据市教育局的总体部署另行通知,培训的内容如下表所示:
序号 |
课 程 名 称 |
课 时 |
1 |
课程标准解读 |
4 |
2 |
新课程与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
8 |
3 |
学科知识的拓展与更新 |
4 |
4 |
运用现代技术开发教育资源 |
2 |
5 |
教育科研课题开题 |
2 |
第三阶段:进行教育教学考察。对市内学校考察的时间为半天,在学科培训期间进行,全体学员参加。对国内特色学校的考察遴选部分学员参加,在分散实践阶段进行。
第四阶段:分散实践。时间自2005年5月至9月。
第五阶段:考核总结阶段。此阶段要对学员进行全面考核,时间2天,在2005年10月进行。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理论考查、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查、课题研究报告或科研论文交流、答辩、课堂教学情况评定。
七、考核与认定
(一)市级培训的考核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学习表现占10%。学习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分散实践阶段的工作表现和发挥骨干作用的情况等。
2.理论课程学习与研讨占30%。考核依据为理论学习考试成绩、研讨发言的水平等。
3.教育教学考察与实践占30%。考核依据为考察报告、研究课教案和教学实录等。
4.课题研究占20%。考核依据为科研论文或研究报告。
5.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查占10%。考核依据为现场考查成绩。已获得合格证书者可免于考查。
(二)学员综合考核合格者,由市教育局统一印制、颁发《中小学骨干教师市级培训合格证书》。
八、经费预算
1.通识培训经费由财政补贴。
2.学科培训和考核总结阶段,收取食宿费每人每天30元,培训费每人每天20元,其余部分由财政补贴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