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教学浅说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教学浅说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自创的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某些课题或专题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本方式,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是重过程不重结论的开放性课程。其目的应是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区别,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程序,学习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习惯。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具备自己选择、确定感兴趣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等方面的课题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创造能力,学会研究性学习,初步形成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对发挥、发展学生的兴趣、想象力、创新精神、创造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要让学生能够围绕自己喜欢的现代技术、生产、生活等某领域的某一前沿课题进行研究,拓展知识面和学习视野,初步形成较强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题课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开题教学应怎样进行?又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选题是做好研究性学习的关键,要启发学生从多个方面入手,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去寻找感兴趣的问题。 1 、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谈自己对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不满如日常生活的缺点:饮食卫生、交通状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把存在的问题转化为课题。如:学生发现街道的墙上,电线杆上等到处都是乱贴的乌七八糟的广告,墙上乱涂乱画的现象,进而想研究“乡镇环保构想”问题。再如,东白湖 802 班“改革开放 30 年,家乡发展前景”课题就是 源于部分同学对家乡经济发展变化进行的调查研究。 801 班的“初中生如何合理消费”的课题,源于在校学生出现高消费,攀比消费的情况。很多学生惊讶地发现,生活中存在很多可研究的问题。 2 ,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很少阅读,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选题的指导,引导学生尽可能的选一些贴近社会生活实践的课题,不要选那些对学生来说是“大而空”的课题,启发学生如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提出问题。
一、选题要源于生活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题一般是指学生从自身生活环境中,认识和解决他们感兴趣,有困惑的问题。也许他们提出的课题没有科学家、专家们的研究课题深刻、有价值,但对于学生确实非常重要、有意义的。俗话说:题好文一半。任何研究都涉及两个问题,即研究什么?怎么研究?选题就是解决研究什么,而且怎样研究也取决于研究什么。对于初中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选题,不能过高要求,过高专业化,但要把握一点,无论学生所选课题难易,只要他们经过探究、实践、对学生在知识、能力、认识和情感等方面有提高,有收获都可以的。多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受中考的压力,大部分学生都习惯于复制式的学习方式,即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缺少自己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型课型,其学习方式是适合于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大部分学生、家长不习惯,接受难。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时,要注意几点:(一)、选题不要太大,缺乏具体目标,结果收获甚微。(二)、课题内容抽象,缺少实际意义。(三)、课题侧重理论,缺少实践的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要创设情景,引发问题
教师要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提出和明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在面临新问题、新情境时在认识思维中产生不确定性,于是就会产生探究的动机。这时教师的问题情境设计非常重要,既不能让学生产生高不可攀,难以实现心理反应,又不可太简单,一目了然,缺少探究的魅力。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知识,通过一系列实践探索过程,获得新知识,能力得以提高。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实践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反应。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的引出,会使学生情绪振奋,思维活跃,学习积极主动,敢于大胆设问、探索。教师的作用更侧重于指导、精心设计探究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产生问题,分析问题,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把“扶”和“放”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更好效果。任何教学策略都要考虑学生,了解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能力水平等方面,创设学生自主学习,激励学生学习动机,因势利导,促进学习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是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主动积极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的情景设计要以学生的生活环境、认识能力为背景,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学生对自己发现和提出的问题都带有很浓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要鼓舞学生能克服各种困难,探究问题的答案,其教学程序为:
由问题转化为课题—-分析课题——验证课题——多元评价。
基本过程为:
1 活动策划。理论准备,形成活动主题(师)。
2 课题生成。师生根据活动策划的初衷和主题思路,从不同视角生成适合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课题。
3 选题策划。以小组为单位或个人根据自身优势及兴趣爱好进行选题策划。
4 展示成果。以各种方式展示交流评价活动成果。
5 动态评价。从多角度、多层面组织对活动的综合评价。
案例:《初中生如何合理消费》 的 开题课
【活动指导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以故事导入,学生边听边开动脑筋,能够根据这一故事,联系本校和本人的实际,发现和提出一个问题 )。
◆ 故事内容:略
师: 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在小组内谈谈自己感受和想法,能够根据这一故事,联系本校学生和个人的实际,发现和提出一个问题,并写在发给大家的表格上。
附: XX 中学八年级研究性学习第( )组讨论记录表
序号 |
问 题 |
|
|
|
|
|
|
|
|
生: 分组讨论,记录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并推荐交流发言的代表。
师生: 小组交流,教师有选择板书各小组发现和提出的问题
板书:(预计学生提出的问题经教师整理后)
问题
初中学生不良消费现象产生的原因
高消费行为对学生成长的危害
学生应如何合理消费
……
师: 同学发现和提出的这些问题是明确的,也是有研究价值的。但光发现和提出问题,或问题明确了,是不够的,还需要根据和现有知识和能力、条件去研究和解决这些明确的问题。也就是说,发现问题以后我们该怎么办呢?这就是今天老师要与同学接着讨论的问题 (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转化
板书:问题课题
(二)活动开展
师: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课题。简单地说,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称之为“课题”。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变成“课题”去进行研究呢?当然不是,我们还应考虑所提出的“问题”的“科学性”、“价值性”、“可行性”方面的因素。
师:( 板书):
科学性价值性 可行性
师:对“科学性、价值性、可行性”作适当的解说。
所谓的科学性 ,指的是提出的问题要符合人们的客观规律,课题应切合实际。如“初中学生不良消费现象产生的原因”这个问题去研究是有科学性的;(可以让学生根据上面所提出“问题”来分析)
所谓的价值性 ,指的是通过课题的研究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联系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分析是否具有价值性)
师:(课件展示)学生集体讨论,然后回答
下面有两个问题:“课外活动做什么?”,“早餐吃什么?”,大家想一想这两个问题具备科学性和价值性吗?
学生陈述,教师补充
如果你只是想解决自己今天课外活动做什么,今天早餐吃什么,可能并不重要,不必去研究;但是,如果想弄明白课外活动对青少年成长有什么好处,早餐怎样吃才更科学合理,就有研究的必要了,就转变成一个课题了。
所谓的可行性 ,指的是有能力完成的研究,具备研究解决课题的条件。“学生应如何合理消费”这个课题根据我们现有的能力去研究,范围太大,一时无法研究,所以说是不可行的;如果改成“初中学生应如何合理消费”去研究,这样范围就小了,就有能力去研究了。(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大胆陈述自己的理解)
师: 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实际是确定研究课题的名称,即确定文章的题目。什么样的课题名称才是规范、符合要求的呢?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课题,说说这些课题要研究什么问题?研究谁?用什么方法去实施?
课件展示:
1 、寄宿制学校学生闲暇时间利用情况的调查
2 、花卉移栽泥土保护的研究
3 、 xx 中学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生: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 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归结:我们在课题的陈述中必须讲清楚要研究什么问题?研究谁?用什么办法去研究?即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这“三要素”。
板书:
研究对象
课题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师: 这里的研究对象也叫研究范围,研究内容也叫研究方向。在实际研究时,先确定研究内容,再确定研究对象,然后确定研究方法。
师:用课件展示不同研究内容、对象和方法的研究课题
学生乘车安全问题的调查
对紫番薯生长过程的观察
对 xx 学校八年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调查研究
生: 指出以上研究的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师: 研究方法一般有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和调查法,选择哪种研究方法,主要由研究者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特长等因素和研究内容所决定的。
师: 让学生围绕“初中生如何合理消费”这个主题,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将议定的问题转达化为研究的课题填在表格上。
组别 |
问题 |
研究课题 | |
|
初中学生不良消费现象产生的原因 |
| |
|
高消费行为对学生成长的危害 |
| |
|
学生应如何进行合理消费 |
| |
|
…… |
| |
|
|
|
|
(三)活动评价与小结
生: 经小组讨论后,陈述各问题的研究课题,并在班上交流,接受其它同学 的评价。
师: 对各小组陈述的研究课题作出在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三方面作出评价,让学生进行比较。
师: 小结学习内容(略),强调学习的重点(略),肯定学生学习的表现与进步。
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后,我们就可以制定研究计划,然后,按照研究计划实施课题的研究。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初中化学研究性课题的选择》研究性学习…
- 下一篇:课题开题报告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