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意市集的一点看法
作者:未知 来源:http://www.xianidea.com/?action-viewnews-itemid-46 发布时间:2008年05月03日 点击数:
创意市集归来,脑袋里就一直在琢磨洪晃这段话。这些话是针对创意产业的正牌军创意园区说的,但是基于大家都是创意产业,总归还是应该有点相通的地方。在这次袖珍的市集上,看到了非常多好玩而且可爱的人们,包括卖家、主办方以及嘉宾,但是可惜,没有看到什么好玩且非常可爱的作品,一个同去的哥们总结,"创意是有的,但是不值得为此付款。"我觉得说的很对。记得最后一个向王怡颖提问的小姑娘是这么问的,"国内没有为创意付款的习惯……"亲爱的,你想过没有,你的创意真的值得付款吗?
如果不是摊位后面站着不同的摊主,很难区分这些布娃娃和布娃娃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就连主编大人在介绍摊位的时候,都发出了"同质"的感慨,看来不是我一个人太过敏感。再恶毒一点说,这些体形修长,用花布缝制的大多忽略五官的娃娃,真像是一个妈生的,只不过有些生成了兔子,有些生成了猫……
虽然摊主们都非常可爱,但是显然,缺乏推销自己和作品的手段,走到大多数摊位之前,摊主都会特别善良的望着你,于是双方在友好而羞涩的气氛中不知道怎么张口……我当然不希望市集变成菜市场,但我也很想听到摊主会介绍说这个东西叫什么名字,创意是从哪来的,我也好随声附和两句,表达一下我的赞扬。
但是很遗憾的是,我没有发现有值得全方位开发的形象,换句话说,你现在是一个布娃娃,那它可以印到笔记本上吗?它可以做成动画片吗?它能像米老鼠一样无处不在吗?亲爱地,它不能,它的形象太单薄了,它仅仅是一个形象,没有故事,没有性格,没有卖点(至少我没有看到),如果我是商家,我要包装这个形象,我会非常发愁,对于孩子来说,造型不是非常亮眼,对成人来说,又没有时尚的个性元素,那我到底要把东西卖给谁呢?
把东西卖给谁也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如果你认定了手工制作这条小众化路线,无妨再把作品作的个性一点另类一点,反正你卖的是概念,有个把人欣赏就好了,卖的贵一点也没关系,有朝一日成了艺术家也未可知的事情。如果你想走进工业化生产,完全产品化的话,亲耐地,你还要更主流、更通俗、更有商业价值才行,一种创意形象其实代表了一种主流的审美品位,比如KUSO的流氓兔、进取的阿童木、乖巧的HELLO KITTY等等,那么如果让你给自己的作品定位,你会定在哪里呢?
创意是非常艰辛的事情,我绝对认同,我非常尊重诸位摊主的辛苦劳动,决没有丝毫的不敬,但是中国的创意一直发展不起来的原因之一,就是说好话的人太多,说坏话的人没有,做出一点成绩就被无限制的放大,以至耽误了正常的成长。市集上有卖家建议创意人应该联合起来,这个意见不错,但是现阶段没有可实施性,因为你们的作品太相似了,在瓜分非常有限的市场资源的时候,一定会产生很多的矛盾。
回到文章最开头洪晃的一段话,修改一下作为我的结尾:
反正100多个小青年集在北京某个不固定的场所里,安静的坐在摊位后面,眼前摆着众多手工或机制的布娃娃,不是我脑子里的创意市集。
——璇玑《关于创意市集的一点看法》
如果不是摊位后面站着不同的摊主,很难区分这些布娃娃和布娃娃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就连主编大人在介绍摊位的时候,都发出了"同质"的感慨,看来不是我一个人太过敏感。再恶毒一点说,这些体形修长,用花布缝制的大多忽略五官的娃娃,真像是一个妈生的,只不过有些生成了兔子,有些生成了猫……
虽然摊主们都非常可爱,但是显然,缺乏推销自己和作品的手段,走到大多数摊位之前,摊主都会特别善良的望着你,于是双方在友好而羞涩的气氛中不知道怎么张口……我当然不希望市集变成菜市场,但我也很想听到摊主会介绍说这个东西叫什么名字,创意是从哪来的,我也好随声附和两句,表达一下我的赞扬。
但是很遗憾的是,我没有发现有值得全方位开发的形象,换句话说,你现在是一个布娃娃,那它可以印到笔记本上吗?它可以做成动画片吗?它能像米老鼠一样无处不在吗?亲爱地,它不能,它的形象太单薄了,它仅仅是一个形象,没有故事,没有性格,没有卖点(至少我没有看到),如果我是商家,我要包装这个形象,我会非常发愁,对于孩子来说,造型不是非常亮眼,对成人来说,又没有时尚的个性元素,那我到底要把东西卖给谁呢?
把东西卖给谁也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如果你认定了手工制作这条小众化路线,无妨再把作品作的个性一点另类一点,反正你卖的是概念,有个把人欣赏就好了,卖的贵一点也没关系,有朝一日成了艺术家也未可知的事情。如果你想走进工业化生产,完全产品化的话,亲耐地,你还要更主流、更通俗、更有商业价值才行,一种创意形象其实代表了一种主流的审美品位,比如KUSO的流氓兔、进取的阿童木、乖巧的HELLO KITTY等等,那么如果让你给自己的作品定位,你会定在哪里呢?
创意是非常艰辛的事情,我绝对认同,我非常尊重诸位摊主的辛苦劳动,决没有丝毫的不敬,但是中国的创意一直发展不起来的原因之一,就是说好话的人太多,说坏话的人没有,做出一点成绩就被无限制的放大,以至耽误了正常的成长。市集上有卖家建议创意人应该联合起来,这个意见不错,但是现阶段没有可实施性,因为你们的作品太相似了,在瓜分非常有限的市场资源的时候,一定会产生很多的矛盾。
回到文章最开头洪晃的一段话,修改一下作为我的结尾:
反正100多个小青年集在北京某个不固定的场所里,安静的坐在摊位后面,眼前摆着众多手工或机制的布娃娃,不是我脑子里的创意市集。
——璇玑《关于创意市集的一点看法》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靳埭强把创意教育新思维引进内地
- 下一篇:什么是创意?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