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郑晓萍

温岭中学是笔者所在的学校,该校有着百年的历史,雄厚的师资力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优良的办学成绩。作为省一级重点中学,学校不满足于进入高校的学生数量,而要追求学生的内在质量,看其是否具有开放意识、创新精神、持续发展能力,为此我校在原有课外活动小组、活动课、选修课的基础上,在高中一、二年级开设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具体的实施过程为:
    
一、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发动
    
由各学科教师1-2人组成学校研究性学习开发研究小组,不定期地进行交流研讨,提高教师的教育科学理论水平,增强师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吸收现代教育理论成果,逐步统一对教学观、人才观、基础观、质量观等认识,强调?quot;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要求来衡量学生,端正评价思想,努力排除仅以考分看质量,仅以升学率评优劣的思想干扰。
    
二、学校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方案
    
每星期1-2节,一学期的教学进度表1所示:
    
三、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为了大面积地有效地辅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针对目前学校的教师编制,我们只能按学科先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学生的自愿报名,把三十七位对生物探索有兴趣的学生编在一起,由生物组三位教师负责学生的课题设计和研究。
    
(一) 选题
    
面对着浩如烟海的生物学内容,首先应寻找到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只有找到问题,才能着手进行研究。
    1
、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着力培养的是学生的解题技能和技巧,对如何提问题,尤其是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几乎很少涉及,鉴于此,我们不得不在课堂上讲授提问题的方法、经验和实例,并阐述提问题对人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归纳为:
    l
针对所学的知识和所历的生活经验,多问几个"为什么",并试着给予回答。
    l
不要过多地去顾及问题的质量档次,随时记下你所不能回答的问题,以建立问题库。
    l
学会由一个主题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各种问题。
    
问题是科学的起点,作为高中生应学会观察与思考,养成不断提问题的习惯。如果能做到坚持不懈地提出问题,这将会大大地提高你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l
你们可以大胆地、毫无拘束地提问题,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创造性地提出教学法师所没有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课后我们布置了任务,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课外进行思考,寻找疑源,在下一次(一星期后)课堂上提出来。
    
经过学生的准备,在课堂上采用头脑风暴法要求他们自由地提出1~2个问题。
    
提问之前教师先介绍头脑风暴法的方法要领:头脑风暴法是美国奥斯本创造的技法,要求通过特殊的会议,使参加者相互启发,引起创造性设想的连锁反应。有几条规则比较特殊,即不允许批评别人的想法,所有的意见都要记录下来,在讨论过程中任何人不能作判断性结论,要集中注意力,不允许私下交谈,尽可能地异想天开等。
    
然后教师把同学提出的问题全部写在黑板上,其中有
    
①环境对植物的影响。②水质的测定。③蜻蜓幼虫的发育。④本地大气污染的测定。⑤尿液中尿素含量的测定。⑥近视眼为何不断增多。⑦木耳菜食用与欣赏分型培植。⑧水质对鱼类的影响。⑨人体克隆等
    2
、加工问题
    
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可知,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有不同的角度,有的从兴趣出发,提出各种感兴趣的问题;有的从实际困难出发,借助研究找到解决的方法;有的从学习科目的内容出发,对某些概念或原理设计实验进行研究,以强化对概念或原理本身的理解;有的从常见的现象出发,探索事物的起因和本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问题对所有的人都能成为一个研究课题,在众多的问题中选出一个能转化为研究课题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我们不得不要做好以下二方面的工作。
    
完善问题的陈述
    
课题不仅仅是名称,它应体现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展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由于当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多是直觉性,再加上没有参与过有关课题的研究,很难搞清楚问题与研究的课题之间的区别,因此从提出的问题名称来看,有些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就显得很模糊或很不可行,为此教师只得指出课题陈述的一般规则:
    l
问题的陈述必须能为研究指明足够明确的焦点和方向,人们从题目中可以立刻了解到你所要研究的焦点是什么,你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l
陈述应该简洁明了,并确定研究活动的关键内容。
    l
陈述问题可以采用叙述或描述的形式,也可采用问题的形式。
    
例 原陈述:水质对鱼类的影响
    
再陈述:不同水质对鲫鱼影响的实验研究(使研究内容集中化)
    
问题式的陈述:不同水质是如何影响鲫鱼的?
    
在课题的陈述中,一般采用叙述的形式,根据有关学者的建议,常见课题在名称中应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如"不同水质对鲫鱼影响的实验研究",研究对象是鲫鱼,研究问题是不同水质的影响,研究的方法是实验法。但对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可以没必要这么高的要求,只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或研究方向就可以了。
    
技能学习从模仿开始,学生通过模仿明确了陈述要求,经过讨论,对以上的问题形成了如下的陈述格式:
    2
ΧΧΧ对ΧΧΧ的影响(的实验研究)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的影响
    2
我看ΧΧΧ(ΧΧΧ面面观)(ΧΧΧ之我见)(关于ΧΧΧ的思考)(ΧΧΧ探讨)(ΧΧΧ的分析)我看白色污染 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2
浅谈ΧΧΧ(对ΧΧΧ的几点看法)(关于ΧΧΧ的几点认识)
    
对植物应激性几点看法 关于核辐射对生 物影响的几点认识
    2
关于ΧΧΧ的研究综述 关于克隆技术的研究综述
    2
ΧΧΧ与ΧΧΧ 农药与病虫害
    2
ΧΧΧ调查研究 本地大气污染的污染情况调查研究
    2
ΧΧΧ的测定 尿液中尿素含量的测定
    2
ΧΧΧ如何ΧΧΧ 蜻蜓幼虫如何发育
    2
ΧΧ研究 前溪河水质的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
    2
ΧΧΧ的培植 木耳菜食用与欣赏分型培植
    2
ΧΧΧ的设计 鞋的除臭装置的设计
    
对问题归类
    
陈述了问题的名称后,我们就对问题进行归类,因为这将有利于确定哪些题目能转化成研究题目以及转化成怎样的题目,归类主要从以下两个维度着手:
    
从课题的研究内容归类,有:
    
事实性问题: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如森林作用面面观。
    
分析性问题: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如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等。
    
应用性问题:主要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如木耳菜食用与欣赏分型培植。
    
从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归类,有
    
读书报告类:主要以文献法获取信息,然后汇编成文,如关于克隆技术的研究综述。
    
社会调查类:通过调查法获取信息,如本地大气污染的污染情况调查研究。
    
观察记录类:针对自然现象,不改变条件,坚持以观察法进行观察和记录,如蜻蜓幼虫如何发育。
    
参观访谈类:以参观访谈法,通过参观一些特殊场所,与相关的人员进行访谈从而获取相关信息。如我看白色污染。
    
实验研究类:通过改变受控条件进行实验,从而获取相关信息,如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的影响。
    
创新设计类:根据所学知识和自身积累的经验进行创新设计。如木耳菜食用与欣赏分型培植。
    
说明了以上的分类项目后,同学们一起进行讨论,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通过这一活动,使同学大致明白问题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当然有的问题的分类可能不是很单一,比较综合,如"前溪河水质的分析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方法就包含:文献资料的查阅、水质测定的实验研究、两岸居民的调查、市环保局防疫站的访谈、解决对策的设计等,虽然在分类时很难有定论,但分类必竟只是研究前的一种分析,借助分析可以使学生了解课题研究的着手点以及问题解决的多向性,只要课题有可行性,是不影响其后续研究进行的。
    3
、确定课题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领域中,可供高中生研究的问题很多,但是,一个高中生所进行的研究往往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不可能盲目地把任何问题都拿来进行研究,必须有所分析,以判定这一课题研究是否可行。一般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从研究条件分析
    
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是我们首先必须要考虑的,可见图1
    
从研究内容分析
    
事实性问题:对这类问题,可通过图书馆,查找教科书或科普读物类的书籍就能找到答案,这种问题的研究一般较简单,只要具备相应的资料,可以通过撰写读书报告的研究形式来完成。
    
分析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需要用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和阐述,通过设计研究方案,想方设法获取资料和数据,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较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要难,研究深度更大一些,而且需要学生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也较多。
    
应用性问题:它不仅要回答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回答"该如何做"。这就需要研究者全面地、综合地看待问题,做出决策,这是大多数课题研究所应该达到的层次,但对于高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而言,我们并不能过高地要求。

    
相对来说,事实性问题研究较易,应用性问题研究最难,通过这一分析,可以使学生明白自己所研究课题的难易程度,通过衡量自身的实际投入,以预测课题的完成情况(能否完成或完成得怎样),从而决定该课题的选择与否。
    
从研究方法分析:
    
读书报告类:重点要考虑的是资料是否充足?能否查阅到相关内容?如有的同学研究《黑发与白发的比较研究》,但在图书馆、书店甚至网上都查不到相应的内容,不得不放弃对该课题的研究。
    
社会调查类:要考虑的是样本的选择是否必须很大?精力和时间是否能保证完成?如同学选择《我看白色污染》,打算对城区的塑料袋、一次性塑料制品、一次性饭盒等的每天消耗情况进行调查,但由于调查的面太广、调查的种类又太多,只得改变研究角度,对城区的垃圾场进行参观,并访问了环保局的有关专家,获取一些信息。
    
观察记录类:本地有无这种自然现象,如学生想了解雪崩的成因,由于本地是南方气候,不可能出现雪山和雪崩等现象,不能亲临也无法亲监现场进行观察。还有当时气候是否适宜观察,如观察蜻蜓的发育过程,如果是冬天,昆虫大多已冬眠就不适宜进行观察。
    
参观访谈类:参观的场所是否方便?交通费用是否适宜?是否安全?相关人员的访谈时间是否相配?本地有无相应的专家?如研究《关于核辐射对生物影响的几点认识》,要想在本地小镇采访核研究的专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实验研究类:实验设备是否具备,实验药品能否配齐,实验条件是否适宜。针对《前溪河水质的分析与对策研究》其中有一项研究内容是测定水质,但学校的实验室中没有测定氨氮、重金属等指标的仪器,本来打算就此作罢,后来通过家长,才了解到市防疫站有这种仪器,通过疏通关系,可以帮助检测。
    
创新设计类:设计所需材料可否获得,别人有无已设计出相类似的更好的作品?等等。
    
如果能在研究前仔细地考虑这些因素,那么研究就不会变得手忙脚乱,也不会出现中途夭折的现象,为此,在确定课题前,要求学生自己去讨论、了解、查阅,确定自己将要研究的课题条件是否具备。最后同学自己配组、确定了以下几个课题,如前溪河水质的分析与对策研究、关于克隆技术的研究综述等
    
综上所述,由问题到课题的形成一般经过以下步骤:
    "
一般问题的提出"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并注意思维发散的流畅性,采用头脑风暴法,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要求学生产生的新想法可多多益善。但形成"课题"又需要学生具有收敛性思维,从课题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考虑,分析主客观条件,寻找最适或最佳的课题。因此从学生的提出问题到课题的形成,有一个筛选成熟的过程,这既需要学生的全身心参与,也需要教师不失时机的指导。
    
(二) 研究
    1
、 设计研究计划
    
针对已确定的问题,讨论各种可能性,学生采用头脑风暴法,形成预测或假设,如应当搜集哪些资料,准备什么材料,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如关于环境污染的研究课题,需知道环境污染的种类:大气污染、水污染或生活垃圾污染等;可能的污染源:汽车尾气、生活用水、生活垃圾和缺乏绿化等。在拟订研究计划时可根据研究课题的起始状态即研究设计中已经具备的条件和目标状态即研究所应达到的目标进行设计。并注重以下设计方法的灵活运用:

    试误法: 针对研究的目标状态,充分进行发散性思维,勇于探索,大胆想象,尝试采用多种设计方案,然后从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简约性进行评估,通过收敛性思维,寻求最佳设计方案,其模式可表示为:

    如目标状态为"验证新鲜猪肝中是否含有大量的过氧化氢酶",设计的方案可以从多角度思考,如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产生氧气和水,为了检验其产物的存在,设计的方案有①将气体通入放有小白鼠的玻璃罩中,看其存活情况;②将气体通入放有燃烧蜡烛的玻璃罩下,看其燃烧的时间长短;③将气体通入装有无水氧化亚铜的试管中,看其变色;④用带有余烬的火柴梗出现复燃;等等,经过科学性、可行性的论证,发现最佳的设计方案是第四种方案。
    
填补法:明确了设计中的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也可采用填补法,通过设法填补两者之间的差距完成研究的设计过程,如果这种差距足够大,也可以分解成各级子目标,经过不断地填补一系列的小差距而到达目标状态,其模式为:

    填补过程可以是顺向的,即从起始状态开始经过一系列子目标的达成而到达目标状态,也可以是逆向的,即从要求达到的目标状态开始,向后一步一步地倒退,回到起始状态。采用这种设计方法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踏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如"验证猪肝中含有大量的过氧化氢酶"要填补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距可设立如下的子目标:
    
子目标1:获取实验材料:猪肝
    
子目标2:明确实验方法:对照法
    
子目标3:掌握基本原理: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产生氧气和水
    
子目标4:完成实验过程:实验反应 +结果检验
    
子目标5:得出实验结论:猪肝中含有大量的过氧化氢酶
    
子目标6:撰写研究报告:提炼实验结果,书面表达观点
    
类比法:利用熟悉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出具有类比关系(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比较类似)的研究计划,其模式为:

    如上述例题中,解决的是与酶有关的实验设计问题,自然可类比于教材所介绍的验证唾液淀粉酶的实验过程,其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均可参照进行设计。
    2
、 选择研究方法
    
按建立假说的前提条件、相互关联的事项,开展探索。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常见的研究方法有:
    
调查法:如对污染较严重的水质进行治理,首先应了解污染源有几处,有哪些污染,附近居民有何反应等,这一切都需要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掌握真实情况,通过访谈、发问卷等方法,并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录音记录或书面记录,尽可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增加研究的真实性和结果的有效性。
    
实验法:如要测定水果各种营养成分,必须在实验室中运用实验方法将各种成分检测出来,这就需要学生老老实实地呆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操作,仔细观察、详细地记录各种实验现象。
    
个案法:如学生要研究人类某种常见疾病,可以围绕这种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预防与治疗等多角度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果。
    
文献法:对于一些高科技的、历史性的专题,目前的条件无法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这就需要学生查阅相关的报刊、杂志和网络资源,从文献的描述中掌握相关信息。
    3
、 搜集证据和相关材料
    
根据调查方案,课题组又可分成小组,分组的要求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根据学生的性别、个性特点、学业成绩、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分组,注意各小组之间力量的均衡。并选举产生小组长,起组织和协调作用。各小组分别就每种情况进行研究,各自收集相关的数据与事实,如《前溪河水质污染的分析与治理对策》有
    
实地勘测:了解前溪河总体的情况,包括有几个居民区、几个工厂、几个市场、几个直接排放的排污管口,河的长度和宽度怎样等。
    
查阅资料:学生根据所分配的任务,分别到图书馆、网站、书店等有关地方,查阅相关内容。
    
访问专家:走访市环保局、市防疫站,听取专家对环保知识的介绍。
    
调查两岸居民:主要内容:设计调查表,要求目的明确,反映情况,有利课题的研究。
    
调查居民:尽可能多调查居民,学会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水质的实验室测定:小组之间进行分工,分别就化学和生物等指标进行测定,得知河水的污染情况。
    
在研究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略);研究计划(略);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略)(三)总结
    1
、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讨论。各小组对各自的研究作出汇报,对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完成相关的统计,通过集体交流,各成员相互补充,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共同撰写研究报告:通过相互讨论和商量,共同完成研究报告,并由专人负责,整理成文。
    3
、组织答辩报告会:组成评审小组,由教师、专家、每小组一人组成。各小组轮流答辩。评审组成员和其他小组对该组工作提出问题,由该组作出解释。
    4
、组织交流:选择几个比较好的课题组上台介绍,并陈列一些课题组的研究资料,由学生参观。
    
其中要完成的作业有:
    
课题研究报告(略);学习后的体会与感想(略)
(四)评价
    1
、学生的自我评价:对整个研究过程的作一次深刻的反思,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 明白自己的得与失,成功与失败,从而为今后的研究积累经验,提供借鉴。评价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活动的总体情况:课题组的活动次数;活动内容;活动参加人数;活动的组织分工;活动的效果等。
    
实验与调查情况:实验次数或调查次数;实验或调查内容,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实验的器材怎样获得?等
    
个人的收获情况:参加本课题研究,对学习带来什么影响?通过本课题研究发现自己有何不足或缺陷?对科学研究有何看法等。
    
完成的表格有:课题实施情况自我评价(略)
    2
、 教师评价:
    
以研究性学习目标为依据,对课题组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如针对《前溪河水质污染的调查与治理对策》课题组,根据一系列积累的材料作如下评价:
    
情意目标:研究计划(略)学习后的体会与收获(略)显示:从学生所选的课题,体现他们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可持续发展,有社会责任感,了解科学成就是为社会服务,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略)显示:小组内能团结协作,为整个课题的完成能齐心协力。
    
能力目标:从研究计划(略)显示:学生具有能将现象提炼成研究课题的能力,能完成研究方案的撰写。从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略)显示:学生具有组织和安排能力。从课题的研究报告(略)显示:学生能记录观察和测定结果,并用图表描述,能用科学知识解释这些结论。学习后的体会与感想(略)、课题实施情况自我评价(略)显示:学生具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能总结过程中的得与失。课题成果评审(略)显示:学生能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和答辩能力。
    
知识目标:从课题的研究报告(略)显示:在水质的测定中,学生能综合运用化学与生物的知识,并能解释各种现象。
    
综合考虑各种目标的达成度,指导教师给予课题组综合的评定成绩(略)。
    3
、小组评价
    
课题组各成员进行互评,根据每个成员的能力表现、任务完成情况、主动积极的程度、所付出的努力等各方面情况,小组内讨论商议确定每个学生的成绩(略)。
    
四、分析与讨论
    1
、 研究性学习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其本身的合理性及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研究性学习在我校实施一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调查统计90%的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持肯定态度,98%的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持欢迎态度。
    
1)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们积极改进教法,优化教学过程。69%的教师认为与过去相比,教学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75%的教师认为,在自己所教的学科中,绝大多数学生超过或达到了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2)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相对于从前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加强,由于课时的调整,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增多,主动参与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学习方法有了明显改变。7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86%的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对自己的能力发展帮助很大,78%的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使自己的学习兴趣比过去有了较大的提高。
    2
、 研究性学习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研究与解决
    
1)师资问题。就目前高中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教师队伍来看,现有的高中教师还很难全部胜任范围广、难度大的研究性学习,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青黄不接现象,有许多人不领会新课程计划的精神,不明白教学改革的意图,难?quot;穿新鞋走老路"。这恐怕是影响研究性学习质量高低的最大因素。再加上目前中学教师的职后培训体系也存在问题,无法马上适应由分科课程到研究性学习课程这一重大改变。因此,在普通高中阶段,要想短时间内具备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实施相配套的师资,还有许多困难和障碍。
    
2)资源问题。与研究性学习实施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研究性学习无论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都完全摆脱了原有分科课程的模式,它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活动。因此,这就要求研究性学习必须有充足的活动设施和教学资源,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条件适宜的学习空间。如果没有充分的教学条件作保障,研究性学习只能是一种形式而已。
    
3)管理问题。从各国对课程改革的实践充分表明,课程的实施和改革需要有相应的综合管理体制相配合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管理模式与传统的办学模式相适应,特别受到原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形成了一整套较固定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缺少与研究性学习相配合的灵活性。而这种模式在短时间内又不可能有大的改观。如何建立综合的管理教学体系,是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难题。
    
4)评价问题。由于我国的普通高中担负着选拔人才的重任,升学竞争客观存在,所以现行学校评价体系对其倾注了极大关注。再加上人力不足,评价手段主要以考试为主,没有全面反应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的特点。目前研究性学习还没有在高考中体现,导致广大教师心神不定,心有余悸,在高考的冲击下,研究性学习或被淡化、或被异化成高考科目的补充和强化,没有反映出课改实验的真正价值。
    3
、 研究性学习有效开展的几点思考
    (1)
做好研究性学习的开发工作。研究性学习的开发本应是学校自主开发,但是,在改革的起步阶段,应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机构的作用,组织专家、重点学校、骨干教师搞联合开发,然后以""推出,供所在区域的学校选择使用。在此基础上,各个学校再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逐步形成赋有本校个性特色的研究性学习。
    (2)
推进评价制度的改革。实施新课改方案,一方面要强化学校执行课程计划的"法规"意识,完整准确地实施方案,高质量地开足开全研究性学习,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高考选拔的"导向性"作用,缩小高考与新课改方案的距离,在选拔性评价中体现研究性学习开发的成效,如果考试内容能打破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加大应用型、能力型的试题的考核,加大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考查,那将会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发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3)
重视师资培训。学校、社区以及各级领导应给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如足够的时间、专业进修的机会,适当的师生比。启动师资培训工作,对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的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对教材的设计实行论证和评估,并相应地跟踪评价,总结阶段性成果。高等师范院校应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培养未来教师的个性特长,以期毕业后能独立承担研究性学习的开发和教学。
    
加强管理机制,确保研究性学习的有序发展。普通高中的办学水平、师资水平、生源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新课改方案赋予各类学校的课程自主权则是"划一"的,课程计划的课时数是统一的,这就出现计划与实际状况的脱节。因此,不同办学模式的学校、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计划也应不同。重点中学学生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学习时学有余力,应适当加大研究性学习的所占比例,而一些薄弱高中的学生完成国家课程的学习困难还比较大,则应相应减少研究性学习的课时计划。办学模式的不同,执行研究性学生的计划须有差异,应在新课改方案中有明确的体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