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与管理》结题报告

县级课题《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与管理》结题报告
2011-05-05 14:48:56 星期四 来源: 蓝溪中学教研室

课题负责人:安溪蓝溪中学 廖永裕

一、背景与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完成研究性学习15个必修学分。为了有序开展、方便管理和进一步规范研究性学习活动,当务之急是通过借鉴他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些做法,总结、反思我校几年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得失体会,以促使研究性学习活动取得实效。

二、目标与过程:

1、明确活动意义:

如何激发师生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热情参与,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关键,必须让师生明白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研究性学习活动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是“研究”,实是“学习”。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将自主发现和获取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从中悟出很多,从而脱颖而出;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将体验到科学家就是这样进行科学研究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可贵的思维品质,增强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生的潜能其实是一座金矿,研究性学习就是发掘这座金矿的极好方式。而且,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在高考试卷中也不断出现,如果不重视研究性学习,高考会吃亏的。

2、安排活动课程:

一个年段有几百号学生,如果分小组活动,活动场地很成问题,一个年段已经不堪重负了,如果几个年段一起来,又如何承受得了?各个课题小组同时展开,分散在各处,考勤和管理极为困难,有的学生干脆到球场打球,有的教师则放任学生自流,一节课只见学生在校园来往游荡。如此,操作性不强,更谈不上实效性了。有鉴于此,我校采取变通而又切实有效的办法,每班按照学科排课,每学科共安排4周时间研究一个课题,每周课内1课时+课外2课时,由学科老师自主安排。

3、确定活动课题:

活动课题可采用学校拟定(由学校教师根据社会及周边环境、文化背景、学校资源条件、教师特长爱好拟定若干便于实施的具体主题供学生选择)、教师确定和学生自定相结合 。为防止课题大而空,无从下手,我校要求,从各学科教材中的 “活动与探究”问题、某一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和补充的问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或现实问题、各学科初高中知识衔接问题、各学科学习方法探讨、各学科新课改相关专题研究、实验操作、项目设计、活动策划等取材。既可以是理论研究,也可以是实践操作,既可以是已证明了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领域的知识,还必须是符合学生实际,具有研究价值和具有研究的可行性。如此,教师能接受,有参考书可查,指导起来比较有针对性,避免了学生不会、教师也束手无策的窘境,从而提高了教师的钻研积极性。

4、组织开展活动:

(1)活动准备阶段:确定学习主题;确定学习的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班级、年级或更大范围的合作研究);制定活动方案。

教师在本阶段的指导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解除思想上的困惑,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协助学生组建研究小组、确定课题并审定活动的计划或方案,并认真思考和规划。活动方案的设计应包括活动的计划、步骤、内容,使用“观察”、“测量”、“调查”、“访问”、“制作”、“实验”、“参观”等词语进行描述。

(2)实践体验阶段 :搜集和分析文字信息资料;开展实地考察、实验设计或调查研究(通过文字、音像如实记录实践过程及记载研究工作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同时从各种观察、实验、调研结果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或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方案,按照确定的方法,选择适当的时机、地点和方式进行研究,通过实践获取研究结果。);初步的交流(通过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得到的初步结论或成果在小组成员之间交流,通过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形成最终的集体成果)。

本阶段教师的指导任务主要是确保学生研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应注意强化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信心,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时了解学生研究的进展情况,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调节或其他必要的帮助。

(3)展示交流阶段:整理汇总(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形成书面材料、口头报告材料或其他表达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恰当形式)、交流研讨(通过研究论文、模型作品、研究日志、主题演讲、小品表演、展板、墙报、文字(电子)刊物或口头报告等多种形式向全班介绍自己的研究情况,供大家讨论评议;也可以采取答辩的形式汇报交流)、评价反思(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展开评价,从中学会发现他人的成功之处,欣赏别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通过客观分析和辩证思考,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活动作出总结)。

本阶段教师的指导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成果展示、经验交流和研讨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学会欣赏、学会反思,以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与愿望。

5、规范活动要求:

(1)学生应分工协作。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就类似于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单靠个人独立研究毕竟力量单薄有限、难有作为,无法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必须依靠集体智慧和力量。这就需要课题小组成员互相协作,采取个人研究与集体研讨相结合,以小组合作为主的方式,各展所长展开探究。每个学生要准备一本笔记本,随时记录研究情况与各方面的材料、收获、感受、体会等。资料收集和整理者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通过深入到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室查阅,通过实地调查、实验操作、测量、取样、观察,通过从已有的知识去挖掘、去发现、去找寻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收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和信息,选取有价值的资料,尽快送给资料处理者进行资料的分析、筛选、归类、提炼,每次活动研究步骤的策划者要不厌其烦地修改和调整研讨思路,详实填写每周每次的研究情况报告单。

(2)师生应共同探究。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以研究性学习为平台,积极走进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以平等的身份主动、热情参与课题研究。在课内活动时间,师生应围坐或站在一起,围绕课题,以聊天、座谈等形式,无拘无束、谈笑风生、各抒己见。学生要将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取得的收获经过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后而形成的初步研究成果要写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查看小组活动记录, 随时了解并评价每个小组以及每个学生的活动情况,并认真填写相应的指导意见表和日常考核表。每次活动要及时填好《活动记录表》,将收集的有价值的素材按时交给指导教师。教师要用理解、欣赏的眼光去了解和倾听学生需求,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目,分配和落实各种任务,随时跟踪、核实和掌握学生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有的放矢提供研究方法的指导,要善于发现学生在研究中所遇到问题,及时帮忙协助解决,力所能及地提供一切有利于研究的服务,并时刻予以关心,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多提些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鼓励大胆探索,独立思考,善于质疑,大胆假设,乐于探究,努力求知,自主发现新问题,萌发新思想,产生新思路,找到新方法,共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学会收集、筛选、分析、提取、整理、利用各种资料、信息,多渠道获取知识,以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拓宽领域,体验人生,以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每次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研究方向,该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如何做,务要认真探讨、相互启发,要布置好下一次活动各自的任务,以让学生带着任务去继续进行自主研究,去思考、去观察、去关注、去调查、去查找资料、去体验,做生活的有心人,……并在下一节课检查落实,以逐步地把研究性学习扎实深入开展。

指导教师如有事请假,请事先交代本课题正、副组长,对他们进行研究思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指导,以便在没有指导教师在场的情况下他们也能够照常组织成员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3)课题组展示成果。各课题研究小组要通过研究小论文、总结报告、实验报告、设计作品、模型作品等不同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写课题的书面研究报告,要叙述研究思路、过程、论据、成果及参与研究的体会。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反复研讨,深入实践,以得出科学结论。对于课题的分析和认识要能有自己的观点,尽量要有独特性和新颖性,即使没有真知灼见,也要能言之成理、言之有物、结构严谨,而且要体现集体合作。结题书面报告要写在作文纸上,应符合研究规范。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要做初步评审,不合格的要修改或继续研究。学校将组织评选,进行表彰并予以汇编。

6、纳入学业评价: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发展状况纳入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纳入普通高中毕业生学业评价。每一个学生要设置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整理、存放,以便学生深入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他人分享探索的成果、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本课程评价要重学习过程、重知识技能应用、重亲身参与,尤为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力的提高、情感体验的产生和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的评价有:

(1)学生的态度。包括学生参与状况、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的态度与精神。

(2)学生的体验。参与活动的学生要写出活动的经历,做好活动的记录,并探讨活动是如何与所学知识相联系的,以及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

(3)学生的创新。考察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情况;在活动中个性和才能自如施展的程度。

学生评价的具体操作方式有:自我阐述、交流讨论、观察记录、档案袋、评语、成果展示、调查问卷、实际操作等。

学分认定的要求:获得研究性学习学分应有学时保证(修习课时、修习过程表现),还需有开题报告和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课题研究中采集的资料、参考文献目录,具体反映每一成员参与研究的感受、体会小结,课题研究学习成果(小论文、研究报告、解决问题的方案、活动设计、实物设计等)等5个方面的材料。研究性学习学分由教务处负责认定。

7、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在活动指导中的评价有:

(1)认识应到位。每位教师都有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和课程资源开发的义务与责任,对活动中学生、教师的地位和任务认识应清晰。其工作量列入年度考核目标。

(2)指导应有效。教师在活动中应激发学生兴趣,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认识论、方法论以及实践能力的指导,鼓励大胆尝试,促进合作交流,适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提供必要和适度的帮助。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探索、创意、独特的思考等应给予肯定,并允许在创新中出现失误。

(3)导向应正确。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情感态度、探究创新、合作状况的过程评价,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人文素质的提升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

三、成果与问题:

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与管理方案,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如今,已经初步形成《安溪蓝溪中学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评价方案》,并在实践中具体运用。

然而,让学生走出书斋,走向广阔社会,因为如今安全重于泰山,令多少老师不敢造次,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仍停留在浅层次水平,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方案还有待于在尝试中不断补充、不断修改和完善,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受到很多现实因素的制约难于展开,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得评价,以及对教师在活动指导中的评价还不够成熟。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