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课题中段总结:小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研究性学习课题中段总结:小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主动实践,强调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尤其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并把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导学习方式。

  我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直致力于新课改的研究和探索,创建了“三位一体”教育教学模式,率先把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三大板块之一(即课堂教学、学科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特别针对小学阶段学生认知水平、知识储备、动手能力及信息处理等能力差异较大的客观实际,积极探索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新思路,初步形成了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体系,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规范管理课程化

 

  新课程改革已经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主要内容纳入综合实践活动并列入必修课程。但小学现行课程设置中,综合实践活动还没有得到切实落实,课时安排也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缺乏规范的教学管理。综合实践活动往往游离于课程教学之外,成为一种课外活动。学生参与研究探讨的过程,以及教师参与过程得不到真正的体现。

 

为保证研究性学习健康有序地发展,我们加强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范管理,结合现行课程进行了整体规划,加强了某些学科课程的整合与衔接,将综合实践活动与社会、劳动、班会等学科、活动相互打通进行。从一至六年级全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每班间周安排一天下午共两课时,以级部为单位统一设定时间,各指导教师进行学生研究活动过程的辅导与监控,组织各子课题组学生进行研究交流与阶段评价。

 

  二、培训教师制度化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吸取新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组织开展好小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目前既没有标准,又没有成功经验、模式可以借鉴。我校为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素质与水平,加强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每周设立固定教研时间,组织教师进行专项探讨研究。学校及时发现、总结经验,举行讲座、教学观摩,进行经验介绍与推广。

 

  三、参与学习全员化

 

  我们不仅在课程设置上加强了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管理,同时也注重对实施过程的科学管理,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全员参与,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性。

 

  1 领导带头参与

 

  我校为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管理、组织工作,及时了解信息反馈,进行了具体分工。校长、教科室研究确定整体目标,一名副校长全面组织、协调,学校领导都深入教学一线,每人具体负责一个级部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与任课教师一起进行研究、总结,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调整实施思路。教科室老师亲自设立研究课题,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掌握第一手资料,对校内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出指导性建议。

 

  2 教师分工合作

 

  学校全体教师以任课年级为基础,根据自我优势及所任学科特点自由组合,成立24人的学生课题指导组,依据本学期教学内容,共同确定一个研究主题范围,并展开教学研究,对课题研究的主体过程、研究方法进行总体设计。课题指导组内教师分工合作,承担起学生研究学习的组织、指导、监督、评价的任务,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3 学生全员参与

 

  每个学生都具有充分的发展潜能,同样具有探究的欲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正式列入课程,使学生全员参与成为必然,也给全体学生提供了开展开放性研究活动的机会,杜绝了只有少数成绩优秀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的现象。

 

  兴趣相投的学生可以自发组成研究小组,在教师指导下确立研究课题,或者选择教师提供的研究课题,讨论制定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实施学习过程,并获得探索研究的真实体验,培养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四、确立目标梯级化。

 

  小学阶段各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动手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们依据学生年龄特点,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持续发展,从实际出发,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合理整体规划,对各年级研究性学习进行定位,构建了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提高的目标体系。

 

  我们把小学研究性学习的整体实施过程,按学生的心理、年龄、能力等因素,设立了三个不同的层次:模仿阶段、体验阶段和自主阶段。

 

  1 模仿阶段

 

  本阶段主要以一、二年级学生为主。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操作能力有限,那些有一定难度、自主性较强的研究活动不适宜开展。因此,这一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模仿参与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趣味性较强的活动。帮助学生感知研究性学习方法,激发他们对自然、社会的好奇心,养成爱动脑、爱动手的好习惯。模仿、学习一些简单的研究方法,如有目的的观察、跟踪观察、实验、测量等。

 

  例如在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为每个小组的同学准备两朵花,让学生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但了解了两种花的区别,更学到了从颜色、味道、形状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渗透了研究方法的指导。

 

  2 体验阶段

 

  这一阶段以中年级为主。学生通过模仿阶段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一些研究问题的简单方法。因此,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某一社会、自然现象,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体验、学习利用某些研究方法尝试去解决问题。

 

  例如三年级学生在各学科教学中学习了一系列有关植物的内容,学生对绿色生命很感兴趣。教师适时地提出: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提出一个或几个特别感兴趣的问题,运用已经学过的观察、实验、对比等方法,自由结合学习小组,与别人合作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研究课题,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获得解决问题的真实体验中,培养了实践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自主阶段

 

  这一阶段以高年级为主。这是学生能力的综合利用阶段,也是学生真正自主展开研究的阶段。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某一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过程。

 

  学生可以根据某些感兴趣的社会问题、自然问题进行思考,并自主提出问题,在与他人合作中设计解决方案,初步学习如何分析问题,并能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去研究、解决问题。

 

  尤其是六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日趋完善,学生的自主意识更强了。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涉及自然、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就会更多地发现问题,并把它们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有些学生想研究蚂蚁是否靠嗅觉寻巢,有些想研究艺术品中蕴藏着的数学知识,还有些学生对军队的服装、武器特别感兴趣,把它定为自己的研究课题。他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共同制定研究计划并聘请指导教师。通过答辩、课件展示及研究报告等形式交流研究过程和结果。

 

  研究性学习目标的梯级化设置,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循序渐进、持续发展,也促使教师较好地把握研究性学习的深度和难度,避免了指导的盲目性和脱离学生实际情况的发生。当然,我们虽然制定了年级教学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因人而异,照顾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五、指导学习层次化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更要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由于有了各年级的目标定位,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有了明确的依据。在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发挥示范引导、参与指导和定时辅导的作用。

 

  1 示范引导

 

  模仿阶段教师主要发挥示范引导的作用。合理设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确定短期、简单的研究课题。借助一个或几个课题的研究,总结、指导学生掌握一种或几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并设计相应的课后实践题目,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加以运用。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对花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之后,让学生观察并画出每天月亮的形状,从中发现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在强化观察法的训练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指导学生学习跟踪记录的研究方法。

 

  2 参与指导

 

  体验阶段教师主要发挥参与指导的作用。由教师从教材、社会、自然多方面引发研究主课题,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确立子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并写好研究记录,及时补充知识、介绍方法,例如指导学生如何查阅图书馆资料、怎样分析实验结果等并加以实践。教给学生一般的研究过程及方法,学习如何做研究,为自主研究做准备。

 

  3 定时辅导

 

  进入自主创新的研究性学习阶段,教师主要发挥定时辅导的作用。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启发思路,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关注学生个性、能力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六、实施模式多样化

 

  小学各年龄段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存在差距,各年级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也有所不同。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都要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不断摸索、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几种与年级目标相适应的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即教师主导型、师生互动型、自主发现型。

 

  1 教师主导型

 

  教师在调查、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从学生身边的小事中挖掘小型的研究课题,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创设情境直接引出课题,全班同学围绕同一个问题展开研究。带有悬念的问题牵动着孩子借助身边已有的材料探究问题的答案,并相互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突出研究方法的指导。

 

  这种模式学习周期短,研究内容较窄,适合低年级学生,主要培养他们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及简单的研究方法。例如在一节题为“不一样”的研究学习课上,老师准备了三组盛水的杯子,依次摆在学生的面前。每组其中一杯是清水,另一杯分别滴入红钢笔水、倒入白醋、放入盐,让学生说一说每组水有什么不一样。研究的结果其实很简单,但学生要想得出结论,必须经过看、闻、尝几个环节,也就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到了观察一种事物的几个基本方法,为他今后的研究学习做了铺垫。

 

  2 师生互动型

 

  年级任课教师自由组合成立学生课题指导组,从教材出发,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引发一个研究主题范围,并对课题研究的主体过程、研究方法进行总体设计,在年级学生中进行课题公示。学生根据教师的课题介绍,根据个人爱好、兴趣,打破班级界限,自主选择参加某一课题组,并向课题组教师提出申报。自由组合研究合作小组,在主题范围内确立小组研究子课题,制定研究方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题评审、质疑后,小组开始课题研究,形成研究报告。教师进行阶段性的指导、检查和评价。

 

  这种模式适合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对学生研究课题、活动方案、研究过程的有效参与,克服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盲目性、随意性、消除了不切合实际的不良因素。学生自主制定研究计划并开展研究学习,保护了孩子的积极性,也促使学生自身的潜能得到发挥。

 

  例如四年级共有6个学生课题指导组,学生们自主选择参与各个课题组,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主题,确定了48个子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计划、学习方法、完成研究,兴趣盎然的投入研究性学习。

 

  3 自主发现型

 

  这种模式适合于高年级,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放手让学生主动从自然、社会中有选择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做好学生的参谋,发挥导向作用,促使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例如六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寒假的酝酿,自发组成了各个研究小组,聘请自己认为合适的课题指导教师,并制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计划。开学后,教师组织学生召开研究性学习开题会,每个小组将自己的研究课题及实施计划向全班同学公布,当场答辩,讨论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师生共同商讨确立课题之后,学生积极投入探究实践,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了解自然、走近社会,体验生活。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各种模式并非孤立存在,也没有严格地年级界限,需要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发展水平灵活运用,不搞一刀切,为学生地发展服务。

 

  七、研究过程个性化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它所关心的是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是否能选择、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去创造,因此也就呈现出研究过程的个性化和开放性。

 

  1 课题选择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涉及面相当广泛,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动物、植物;科技、人文等问题都会成为学生关注的课题,课题的选择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即使是在同一个主题下,学生自主设立的子课题、研究计划及实施过程也有相当大的灵活性。

 

  以三、四年级研究性学习课题为例,教师由教材引发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包括:面团长大的秘密、启航(航海、航模的研究)、点击动物家族、信鸽的食物与健康、放飞风筝、药的奥秘、绿色生命等。学生们可以打破班级界限,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课题,成立研究小组,并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确定研究子课题。同一研究主题下,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每个小组的研究课题也异彩纷呈。例如共有30多名学生分7组选择了放飞风筝的课题研究,但他们的研究子课题涉及风筝的多个方面。有的研究风筝的起源;有的研究哪些材料制成的风筝能飞;有的研究风筝的形状与飞行的关系;还有些小组分别研究风筝有没有尾巴、尾巴的长短、轻重与飞行的关系。五花八门的研究课题,恰恰反映了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思维的火花。相信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2 研究结果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结果不是唯一的,学生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不一定是正确的,甚至可能是失败的研究。实际上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他所追求的结果,学习的过程就将使学生获得体验的快乐,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学习和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学校科技“小博士”通过红领巾电视台推出一个科学探索小实验。他们向全校学生演示了一个神奇的现象,在一个带“?”的箱子里,从入口倒入一杯水,却从出口流出两杯,甚至更多的水。让学生积极动脑、发挥想象,设计一下箱子里的构造。学生们通过动脑设计实验,反复探讨研究,自己找出了问题的答案,经过研究实验全校共运用了14种不同原理,制作了70余个实验装置。有的利用浮力原理,有的利用虹吸原理,有的利用重心移动、磁力……虽然结构、原理各不相同,有些还是失败的实验,但却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也达到了这次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还仅仅是个开始,但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体系的探索,使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激活了各种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发展了创新精神,为其自主学习、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对学校未来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充满希望和信心。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