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

对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从新的课程计划看,研究性学习仅限于高中阶段,它是所有高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因此,在小学阶段是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一些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事实证明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承认,小学生与中学生在知识结构、身心特点、生活阅历、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异,但只要采用相应的操作模式和实施方法,在小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也有其特殊的意义。

一、选小课题,做小研究。

小学生知识储备量少,尤其是理化方面更为贫乏,不可能进行高层次和深程度的研究活动,因此,我们不能奢望小学生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课题研究。开展小课题研究,虽然只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雏形,但对他们来说,这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课题的“小”,要求研究的目标小、难度小、环节少、过程简单,易于操作。据说,美国有一位大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刚开始确立的研究课题为《对古代士兵服饰的研究》,在研究中感到难度太大,于是课题不断修改变得越来越小,最后确立为《对古代士兵帽子上装饰的研究》,获得成功,他成为古代士兵帽子上装饰的研究专家。这说明,只要确立的课题“小”,谁都可以研究透,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如我校某班初始确立的研究课题为《我国旅游资源的研究》,老师认为课题研究的范围大,内容广泛,人人都能找到兴趣点和切入点,利于学生研究。恰恰相反,研究一段时间后发现,目标太多,内容太宽,研究空泛,于是对课题进行修改,确立为《徐州旅游资源的研究》,这下好了,本市的旅游景点大部分学生去过,课题研究的基础比较好,研究目标很容易达到。

二、立足校内,就近取材。

和中学生相比,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少,加之独生子女的比例高,表现为自理能力、实践能力弱,面对突发事件时的自我保护能力更弱,因此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坚持立足于校内,因地制宜,尽可能利用校内、校际、家长资源和本社区的资源,不可放任自流。这一点也正反映了研究性学习的“地域性”,即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点,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点。比如,我们学校是国际知名的一所以儿童画辅导和创作为特色的小学,至今有8000余幅儿童画作品在国内外展出,仅获国际金奖的作品就有近200幅。这些作品反映了童心、童真、童趣,全面表现了儿童眼中的自然、社会与生活。立足于这一巨大的资源,我们帮助学生确立了睢宁儿童画的创作研究这一主课题,分阶段、分年级从睢宁儿童画的地域特色、发展历史,儿童画的主题内容、表现形式、创作手法,儿童画的欣赏、创作等多个方面细化为多级子课题,让儿童选择研究。这样,我们学校的儿童画陈列室、获奖儿童画作品、校本《儿童画欣赏教材》、校园画廊、美术教师、儿童画兴趣组学生等就是主要的研究资源,便于学生开发利用。

如果研究需要必须的外出活动,可建议和指导学生通过书信和电话联系解决。也可以通过安全辅导、完善课题负责制、对危险和困难进行事先预见并准备应急方案、家长带领等形式引导。如在《睢宁县城市污染状况调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中,必须要走出校门,我们就确定校外最近、最安全、最具有代表性的场所让学生活动。如有调查城河污染情况时,我们就指定校门门前这一段城河为调查范围。

三、形式活泼,讲究趣味。

小学生对新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但其维持的时间较短,如果没有新的东西来成为他们新的兴趣点,就会失去开始时的激情。应该说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推动他们关注课程、积极动脑、发挥想象和创造的重要的内在动力。因此,我们在课程实施方案的设计上力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和方法的灵活性,通过形式的变化让学生产生新鲜感,进而激发起参与和尝试的欲望。如在“选题”阶段,我们就安排有查阅报刊、上网收集资料、问卷调查、就近访谈、口头演讲答辩、征文比赛等多种活动。每两三次活动后换一种形式,每种形式对学生来说都是新鲜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和活跃。

四、加强指导,逐步放手。

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多种能力,这是因为在研究中需要运用各种能力。而对小学生来说,知识的贫乏,能力的低下是研究的最大障碍。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老师以解放学生的手脚,发挥学生主动性为由,把整个活动完全放手给学生,导致研究目标偏离、过程失控、困难重重、进度缓慢、研究肤浅、结论片面等。我们知道,博士生搞研究尚有导师,况小学生呢?因此,教师在这门课中,不仅要指导,而且一定要主动介入,指导先行。在活动的初始阶段,更要加强指导力度,随着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逐步增强,教师再逐步放手。如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经常要查阅资料,小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课题启动前教给学生查阅资料、搜集资料、选择资料、整理资料和利用资料的方法。如教会学生怎样检索文献、怎样上网、上哪些网站、怎样使用搜索引擎、怎样下载资料、怎样做文摘卡等。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自然就能够找到所需要的研究资料。

五、细化环节,放大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都有确定选题和制定实施方案、开展研究、结题总结等阶段。在小学,因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比较弱,为了使研究有真正的收获,最好能放大过程,即放慢课程推进的速度、把每个环节都设置得具体些。比如选题,你一节课就可以完成,但我校在指导学生选题时通常要一个月才能完成。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研究“当前小学生最关心哪些问题?”这一课题的选题阶段,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征题。教师提出主课题,让学生自行设计子课题。第二是选题。汇集学生设计的各类子课题,指导学生进行分析、筛选、概括,共同确定研究的子课题。第三步是论证课题。对研究的子课题进行小组研究或请教教师,论证课题目标的可行性、研究条件、研究方法、研究能力等可行性,修改和完善子课题。环节的细化和过程的减慢,一使研究的环节和步骤清晰,便于学生把握课题;二使研究的梯度和坡度降低,相对增加研究时间,减轻了研究的难度;三使学生完整体验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细致体验了每一个研究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六、关注过程,科学评价。

研究性学习能力是一种需经长期积累,逐步发展的高层次学习能力。课程目标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思考方式,这就决定了本课程的评价必须重过程,重激励,也就是说要注意评价。一是评价的及时性。在每一步骤的结束后都要有一个独立评价,及时总结和表彰,不断给学生以激励,不停地给学生打气,催其奋进。二是评价的全员性。只要学生参与活动,就尽可能给予肯定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激励,让每个学生都品尝到研究的喜悦。三是评价夸张性。为了强化激励作用,夸张性评价的心理刺激是不可忽视的。四是评价的开放性。封闭的评价,无法了解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评价的作用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变封闭评价为开放评价,评价时注意评价学生探究态度的主动性、合作探究的参与性,以及探究过程的求异性。这样的评价,使大部分学生不断受到成功喜悦的刺激,有利于推动他们再接再厉。

七、实践为主,注重积累。

任何学习活动都不能闭门造车。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实践。实践体验是学生获取信息、自我完善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小学生好奇心强,兴趣点多,探究欲强,因此课程应当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且新颖有趣的实践机会,最大程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各种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如我校在进行“儿童画创作方法”这一子课题研究时,有许多研究方法可供选择,如查阅资料、听美术教师讲解、分析儿童画作品、采访儿童画小作者等。我们选择动手试一试的方法,让学生动手涂抹模仿创作儿童画,在活动中了解儿童画的创作方法。这样的研究方式学生非常乐于参与,收获甚多。

八、面向全体,发展个性。

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九、强调合作,培养习惯。

研究性学习根植于儿童的本性、新生每一个儿童的独特性与具体性,因此,它必然是而向全体学生 的,而不是少数“尖子”学生,它必然秉持多元价值标准,而不是划一标准。

以上是结合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体验提出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我们将在进一步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