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申报
附件1
编号 |
|
(此编号由各区统一填写)
宁波市中小学德育专项
个人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 题 名 称 小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教育的实践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肖 群 慧
负责人所在单位 象山县实验小学
负责人学科、职称 小学语文 小学高级
负责人联系方式 13586899280
填 表 日 期 2009.10
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制
申请者的承诺
本人自愿申报宁波市德育专项个人课题。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宁波市教科所德育研究室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
4.恪守学术道德。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成果真实,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要在成果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5.维护学术尊严。保持研究尊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德育研究公益性的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6.遵守课题管理规定。遵守《宁波市教科所课题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
7.标明课题研究的支持者。要以明确方式标明为课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非课题组个人和集体。
8.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9.课题成果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公开发表,并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
申请者(签章):________
年 月 日
(本表格内容限3000字以内)
课题名称 |
小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教育的实践研究 |
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
团结合作精神是指一种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坚毅奋斗到底的精神。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曾经指出:人的美德源于自爱,只要把自爱之心扩大到爱别人,我们就可以把自爱变为美德。这种美德,在任何一个人的心中都是可以找到它的根底的。在创建的各种活动和氛围中,学生在经历活动之余,也能让他们体验团结合作精神的巨大魅力,形成一生最重要的经历。从中我们能体会到卢梭所说的这段话的深刻含义,相信在未来的社会中,不光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懂得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做人,明白作为一个合格的人才,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要具备哪些品质、哪些精神。更要让学生知道具有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在当今的社会中由于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而且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许许多多的孩子都喜欢吃“独食”,他们拒绝与别人合作,也拒绝别人的帮助。这种缺乏团队精神的现象让老师们很是担忧。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进行的教育经验总结,得到一个结论:“学生集体不仅是教育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就肯定了加强集体教育,培养集体观念,树立团队意识的重要性。针对目前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意孤行,缺乏团队精神的现象。从我县的特殊情况来看,如今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我们说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对于作为独生子女的这部分学生尤为有意义,是因为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较多的关爱,因而具有更强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换言之,由于独生子女基本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其自我中心意识往往更易膨胀,因而更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的习惯。从这个特殊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同时,也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通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与人共事时奉献、进取、团结合作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作风,养成民主意识,提高心理素质。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1. 通过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和能力。 2. 通过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 通过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适应、交流能力。 4. 通过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5. 通过团结合作精神锻造优秀班集体。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俗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人的存在不是单个个体的存在,而是作为社会群体一分子而存在。每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将生活和工作在某一个特定的团队中,如果一个人不热爱自己的团队,不把团队的利益放在首位,不为团队努力工作,不为团队排忧解难,就不能说这个人有什么责任,更谈不上爱国。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这样一个集体中,你的表现与这个集体息息相关。课题将在每一次的学校评比中,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春游、秋游、中小队等群体活动中实施。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去取得成绩,让大家在欢呼雀跃、欢心鼓舞时真正的感受到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会取得成功。在各种集体活动中,学生体会到集体力量才是最大的,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责任感也随之加强了。本课题通过对团结合作精神的激励和培养达到加强教育的实效。 |
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
过程: 一:2009年10月课题的确定,申请立项。 二:2009年10月—2010年7月课题的实施研究,建立资料库。 三:2010年10月——展示成果(结题报告) 方法: 一:创设团结合作精神教育的氛围。 1.努力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注重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 二:开辟团结合作精神培养的舞台。 三:开展各种思想政治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教育等,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四:通过班会,加强班级建设,有效的凝聚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
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
本人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小学高级教师,担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二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连续多次被评为县优秀德育工作者,曾先后有两项县级学科课题获得三等奖和鼓励奖,并多次参与学校课题组的德育课题研究。也有教学教育论文在县乃至国家级评比中获奖。本人有能力承担并如期完成此课题的研究任务。 |
所在单位意见 |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县(市)、区教科研主管部门意见 |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市教科所审批意见 |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指导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 下一篇: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校本…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