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母课题申报>>正文内容

《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我的简历表

 

 

 

 

中国创意法教育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

 

《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

 

结题报告

 

 

 

 

 

 

 

 

 

 

 

 

 

 

山东省邹平县第一中学 张继斌 徐曦光

20139

 

 

 

 

 

 

一、课题的提出

(一)、问题提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背景)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它承担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以及人生规划能力的重要任务。这种具有鲜明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定位,要求教育必须超越传统的工具化倾向,对当前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大范围的调整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语文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课堂教学的效率难以实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需要人们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又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真正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实施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上。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改革理应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在这种情况下,提出这一独立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行高效课堂,提高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学习效率,便成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目前,创意法教育的教学理念正逐渐深入到广大教师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它的科学性,平等性,均衡性以及以尊重每个学生为本的人文性。它较好的体现了公平教育和均衡化教育,贯彻了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新时代,我认为,创意法教育成果具有如下特色和创新之处:

1、针对世界教育,提出了“双脑教育”模式,从而科学地论证了学生无优差之分的创新理念,有利于实施平等教育。因而,它体现为学生个体发展教育的科学性。

脑科学证明: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逻辑思维,右脑主形象思维。心理学认为,人的左脑一旦过度发展,右脑就会受到抑制。所以说,在一般情况下,考分高的学生,右脑思维往往被扼杀。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优秀的学生也是最差的学生。而在标准答案的应对下的差生,一般来说,由于左脑受到的训练少,右脑就相对发达。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差的学生也是最优秀的学生。因此,从整个大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无优差之分。

创意法教育提出了“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认为一般意义上的“优生”和“差生”其实是两种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具有相等的发展潜能。前者为左脑思维型,后者为右脑思维型。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前者向右脑思维转换,后者向左脑思维转换。最终实施左右脑和谐发展。

创意法教育认为,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偏重左脑思维教育的弊端,教育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调整教育方向,让左右脑思维和谐发展,从而使学生智力得到全面开发,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针对我国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提出了“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避免了教师对差生的“歧视”,使每个学生都受到均衡教育,因而它体现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平等性和均衡性。

新课程理念提出“学生是独立的人”。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被称为“差生”,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差生”被称为“后进生”,但这些都没有揭示“差生”的本质特征,在创意法教育中,“差生”被界定为“右脑思维类型”的学生。他们和“优生”一样具有相等发展的潜能。这个理念的实施,避免了我国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从创造学的角度阐述了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创造力,发挥其潜在的能力,实现最优化发展的理论。创造学认为,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学生被以标准答案来评价优差。其实,差作为一种非标准答案,是个人最原始的一种创造品质。因此,最差的学生最具备这种品质,所以说最差即最优。而在现实中,差生因为差,往往被淘汰,其创造能力得不到展示;优生为了远离差,其创造能力却被无情扼杀。

哲学证明: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之间是对立的,同时也是统一的。优与差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可以互相转化。物极必反,最差即最优。通过这一教育理念,我们将认真面对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个学生,不歧视所谓的“差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3、实施创意法教育理念,形成了“简易”教学的学案模式,在国内外影响巨大而深远。

创意法教育认为“简易才能减负,减负成就素质”。在现实环境中,我国教育的应试教育倾向将在一定的时期内客观存在。实现创意法教育理念的最佳途径是研究一种“简易教学”模式,让学生人人都学得会,让人人高效地进行学习,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创意法教育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①、学生是平等的,毫无优差之分,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不同,形成的知识体系不同,学生运用“创意法”,全面开启“左右脑”,形成“最有用的”知识体系,为走上社会打好基础。②、教育方法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运用“创意法”,形成“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高效课堂在落实和操作上的实效性在教育教学中就显得异常重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把“最差”生的创意思维“展示”,使之转化成“最优”生,从而激发“最差”生的智力潜能和学习积极性。②、把“最优”生被应试教育扼杀的创意思维 “激活”,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最优”,使他们知识更全面更实用。③、把“一般”生的创意思维“修复”,使之转化成“最优”的学生,促进学生的积极转化。

总之,创意法教育使我们明确的认识到:不放弃每一个学生,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一律实施平等教育,尽量做到真正能开发每个学生的创意潜能,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最优”化,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成长为国家有用之才。同时,对教师能有意识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的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主导作用,必将起到积极地指导意义。

为了更好地将创意法教育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负担,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愉快、高效的学习,使他们进一步获得更多的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我们特意申报了《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时效性研究》这一独立课题,以研究探索出针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教育措施方法、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教育和因材施教之道、教师关于高效课堂的实效性的操作与落实等诸多教育教学成果,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课题研究开始,我们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国外关于教师课堂行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标准。(2)教师角色行为的研究主要是将教师角色行为置于角色规范、角色期望、角色背景、角色一致和角色冲突等常用的角色观念下进行的,并且这些研究几乎都是与教学效能的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国外学者对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虽然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是基于全班学生的特性这种内在教学情境而进行的。

而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研究认为:教学就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们开始关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等,有效教学因此诞生。

有效教学研究有影响的国外以赫斯特为代表,他认为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国内有代表性的是崔允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教授的观点主要有:“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教师要有全能的观点”,“教师要有时间和效益的观点”,“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

国内有效教师行为的专题研究虽然较之国外起步较晚,但研究内容与国外的研究基本相似,只是在具体表现形式上有所区别。它主要集中于教师行为的有效性、教师行为的结构、新课程中的教师行为等问题上,且教师行为的有效性研究,与国外的教师行为标准的研究有着很大的重合之处,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师行为的效率;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研究则与国外的教师角色行为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处。

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寻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入手,努力提高课堂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将创意法教育更深入地体现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实现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更好地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进一步获得更多的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本着“让教学催生课题,以课题促进教学”的策略原则,研究提出了《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这一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成才。

1)、开展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能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枯燥的被动学习为快乐的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策略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亮点所在。

2)、开展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教学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学生的发展是在“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成长”,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价值,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与实践,注意学生的意义建构,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全体”、“全面”、“全人”的发展。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

2、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1)、开展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能有效地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从教学理论上看,教学操作的实效性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更新教育理念,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操作的实效性研究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建立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既具体、简明、可操作,又具有概括、完整和系统性,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2)、端正教师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科研工作中的务实态度,为学校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研究型教师提供经验。

通过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与实施,将改变以往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文本知识的研讨,以教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而更多的关注学生情况,关注教学改革,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促进每个学生快乐健康的学到更多知识的因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老师们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加大这一课题研究的力度,在实践中获得一些可行性强、实践性强的理论参考和借鉴依据。从而使老师们走上教学课题研究之路,为学校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研究型教师提供经验。

3、创意法教育课堂教学操作的实践性研究与实践有利于迅速适应国家特别是山东省教育厅推行的新课程改革;

创意法教育课堂教学操作的实践性研究与实践,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课堂教学上的诸多问题和环节存在的困惑的办法,可以寻求到或构筑起具有可操作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和教育规律,又带有学校特色的、民主与创新型的,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课堂教学方案、办法或模式。

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与实施,抓住“实践与活动”、“合作与交往”“差异发展”这些重大命题, 探讨通过教与学活动,个体与群体的交往活动,学生是如何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的。在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文化性及主体性等特质基础上,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为重新建构现代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论框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辨的提升,理性的思考。

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与实施,将有助于更好的落实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化山东省课程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实现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4、创意法教育课堂教学操作的实践性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提升山东省邹平县第一中学的办学品位和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永远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加大教师教学课题研究,改革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是提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实践和推广,使广大教师关注教学细节,努力实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操作的实效性,努力打造“堂堂都是高效课堂”的教学理想,必定能够大幅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以“求真务实”的科研为导向,促进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重视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重视教学理论建设,也将不断提升邹平一中的整体办学品位,有利于实现学校办学效益的最大化,使学校各项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使课题研究组各位成员广发阅读与本课题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开拓理论视野,可以从理论层面上深入研究学科特色的含义,便于一线教师准确把握学科本位特征,以更有利于用好教材,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策略。同时,转变教师的思考角度在给教师减轻教学压力、给学生减轻课业负担的情况下,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习借鉴专家高效课堂理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摸索探究形成一套自己的行之有效的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理论和课堂教学模式来。

2、实践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结合了创意法教育理论,重视人的发展,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研究当前的教育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有利于构建生气勃勃的课堂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信心,培养学生自控能力,有利于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高中学生在校发展最大化和终身发展潜力的最大化。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能够极大的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常态教学研究统一并规范到课堂效率研究上来,是教学方式方法的一次有较大意义的变革,充分挖掘体现学科本质特点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作用,变革教学模式。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最终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要建设高效课堂,关键在于教师。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也有利于我们专业素养的提高,从而影响和带动学校广大教师有意识地充实自己,精研教学理论,提升自身教学艺术,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本课题在研究与实践的同时,注重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组织才能和管理技巧高超、人格素养健全的教师队伍,

(四)、我校的教育形势,老师的研究现状

山东省教育厅、滨州市教育局非常重视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和管理工作,积极引导进行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改革,近几年,多次组织了各市县教育教学研讨会,通过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的“四新”影响、促进了各学校的教学工作,更新了老师们的教学理念,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高。滨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召开了“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我在会上第一个(共四人)做了“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的典型发言,收到与会同仁的一致好评,此发言稿已经整理发表在高中版《语文报》上。在此背景下,我校提出大力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的号召唱响了高效课堂研究的总号角,激发了老师们的研究动力,形成了良好的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氛围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校始终将优质高效课堂的研究作为重要突破口,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胆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的同时,总结出“以生为本”,狠抓教学各个环节实效性,确保45分钟课堂教学质量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我们这个独立课题——《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应运而生。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一)、课题重要概念的界定

1、创意法教育理论:创意法即“创立新意之法”。教研者以自己的求学和从教经历为研究素材,将“创意法”界定为:以“最差即最优”为主要判断思维特征的创意方法。将创意法引进教育,作用于学生、教师和家长等教育个体,即为创意法教育。它的指导意义在于:1、具有科学性,从而科学地论证了学生无优差之分的创新理念,有利于实施平等教育。2、从创造学的角度阐述了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创造力,发挥其潜在的能力,实现最优化发展的理论。3、“教师眼中无差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从而为教师开发每个学生的智力,增强了信心,同时也提供了理论依据。

2、高效课堂理论: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活动都高效地指向于学习,产生有效的反应,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教学活动形式。也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简单说,“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它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是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3、高效课堂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在“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地发展”这一核心价值观下,“新基础教育”从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开始,经实施教学过程,到反思和重建,向教师提出一整套教学行为的新要求,并通过这些行为推动教师回到“研究”之中,从而促进教师发展。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4、操作的实效性理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环节设计、操作的具体行为和学生学习的情感投入、心理接受、学习状态与具体活动。学生在课堂上收获大,学习效率高是课堂教学操作的实效性的唯一指标。也指新时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中实际产生的教学效果问题。即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能够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创新精神的最佳效果。有效是指效率、效果、效益。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效益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因此,实效性评价的标准,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学生得到发展是高效教学,学生得不到发展是低效教学或无效教学。

5、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理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完成指定的目标,根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是指抛弃那种无效的教学环节和教学细节的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而言的。

(二)、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习要建构关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但它并不是外界的直接翻版,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构成的。建构主义理论较好地说明了人类学习过程中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问题,为现在教学理论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心理学、教育学意义上的坚实基础。

2、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3、多元智力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操作的实效性教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4、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effective  tcaching)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之争的直接产物,受到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强调教学效能核定,否定教学是教师一种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著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的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研究认为:教学就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们开始关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等,有效教学因此诞生。

5、学习金字塔理论。美国教育和培训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用数字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内容(平均学习保留率)有巨大的差异。

第一种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美国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6、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小组合作学习理论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引”。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7、素质教育理论。

传统教学以知识和技能立意,以本为本,以纲为纲,强调教学的传授和灌输特点,忽略人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感受和长效发展。素质教育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在尊重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基础上倡导教学的策略性和科学性,对传统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重新作出解释。保留传统教学方式中适合素质教育发展的部分,摒弃那些死板的、机械的、低效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力求把每天的每一次教育教学行为都调整到最佳效率状态,从而有效地减轻当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主要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2、文献研究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3观察法研究课堂必须观察课堂。本课题将采用两种方式实地观察课堂:一是日常课堂观察,即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观察学生的学、审视自己的教;二是局外结构观察,即课题组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深入某位教师的课堂,带着研究的问题,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课堂教学现象进行观察、记录。

4案例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将经常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有鲜明个性的一批体现课题研究特色、具有参考价值有效教学案例。  

5叙事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即教师以叙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诠释。本课题积极倡导教师开展教学叙事,在叙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深化对教学问题或教学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教学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

6、经验总结法:本课题的研究,将注重实际、注重实践、注重实效。在大量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积极做好个人、子课题、总课题的理论、实践的经验总结,注重过程与结果的双翼齐飞,总结成功的经验,并适当进行理论上的提升。
    7行动研究法:强调对课题的反思与研究,发现、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拟定改进计划。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

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2、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究。
    3、通过“备、教、批、辅、考”等常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
    4、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

5、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6、积极实施小组合作互助学习。
    7、实行“因材施教、因材施学、因材施练”。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为了深化高中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创建高效课堂的途径,全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推进山东省的素质教育。从20119月—20139月,我校进行了为期二年的《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独立课题实验研究。

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效率低、效果差、效益小的问题,在课题研究中,实验老师广泛阅读高效课堂的理论,结合学生实际,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一边研究一边实践,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措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确保有序开展

《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是中国创意法教育研究“十二五”规划(独立)课题,是从20119月开始立项开题实施研究的。为了顺利地落实本课题研究实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成了课题研究小组,我们从一开始就从课题组和实验教师以及实验学生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发动,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为充分发挥课题实验组教师的引导、指导和督导作用,学校派出张继斌老师和徐曦光老师主持协调课题研究实验的具体操作,先在高三级部后在高一高二级部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的课题实验研究,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并使得教学成绩不断提升,参与实验的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养,同时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成绩;参与实验的老师们在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等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提高了教学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了诱导与启发的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开阔了视野,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了较快发展。

课题工作组定期专门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进行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我们初步形成了《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初稿形成后,我们再次召开组长会议,在会上各位组长发表了对实验方案的意见,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会后我们结合各位组长的建议,对研究方案进行了修改,制订了课题实验方案,构建了实施目标体系。本课题共设置了“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及操作策略的研究”、“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等五个课题研究策略,本课题组织管理网络采用多层各级分管制,课题主持人负责整个课题研究工作,并组织管理好课题的各个活动,课题研究人员各自负责自己研究的一类课题的正常开展,并组织管理好本人负责课题内容的研究工作。我们注重过程管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制度,总结每月的研究情况,以指导下个月的工作。各位老师积极对本课题进行了可行性调研,广泛深入的研究调查,观察思考,分析对比,反思总结理论,反馈使用于教学,课题开展顺利,成果显著。

(二)、围绕新课程改革,大量阅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育理论,提高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

课题研究一开始,我们就研究部署,组织老师们分头搜集资料,查找有关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书籍报刊,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理论原理,使思维拓宽,思路越来越清晰,它极大地指导了我们的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

重要文献资料和课题研究理论题目如下:《高效课堂22条》、《创意法教育原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有效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堂教学实效性真实案例》、《构建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集》、《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从发现身边的问题做起——教师教育科研的起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学生自主、同伴互助、教师点拨——“15+20+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教学论》、《如何构建高中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握时机,将诱导与点拨落到实处》、《研究诱导与点拨的手段和内容,增强教学实效性》、《注意提问艺术,诱导点拨学生思维》、《高效课堂探索之“小组合作式教学”》、《语文课堂教学切入点探微》、《在数学“问题教学”中促进创新思维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随想》、《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高效课堂中教师诱导与点拨的实效性研究》、《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创新》、《有效教学:在理性实践中前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课堂观察:教师研究课堂的基本方法》、《教师实践智慧与教学创意》、《追求有效:教学的永恒主题》、《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等等,课题组成员广泛阅读,并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并编撰成册。这些研究理论对我们的课题研究和实验的开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课题的实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教学理论的头脑风暴学习。首先特邀滨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资深课改专家石寅敦老师作了关于《落实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专题报告;再次多次聘请邹平县语文教研员张宏伟老师到校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操作策略的演讲;还多次聘请外地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张萍等老师到校讲课,作报告;另外,还经常派出老师到外地参加教学研究活动,使教师们广泛吸取课题研究知识,有了可广泛借鉴的经验和理论,使全体教师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习有效教学理论,了解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以往难以解决的课堂低效问题找到了解决的理论支撑,“怎样才能使教学更有效” 成了老师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另外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课题的管理网络和课题研究例会,组织教师学习、交流这些理论,统一思想,切实做好课题实验的理论准备。

通过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操作,大大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建立了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与评价观,创设基于师生平等交往的民主、互动、合作的教学关系。既有理论的研究,更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对现行的高中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合理而可行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有推广价值的教学策略。

(三)、组织师生积极学习《创意法教育理论原理》,积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成效显著。

诱导与点拨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灵活综合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一种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教学法。说它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法,是因为它在总结吸收前人创建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与提高,已经注入了新时代的活水;说它是一种“科学化”的教学法,是因为它把教育学、心理学、生理池的理论血液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之躯,使自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因此,可以认为它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论”。这一理论要求必须努力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一是从教师讲堂到学生学堂的转变。这主要是指:(1)由教师满堂灌转变为学生主动学;(2)由陈旧的填鸭式转变为现的启发式;(3)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点拨教学主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即:从“教”来说,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材是媒体。因为教的主体是教师,所以要求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因为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要求充分发挥主动性。点拨教学就是师与生、教与学两个积极性和双边活动的有机统一。

二是从僵化程式到灵活点拨的转变。这主要是指:(1)由教学八股(指刻板的从作者介绍到时代背景、词语解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整套机械统一模式)转变为因材施教、灵活多变;(2)由面面俱到、巨细无遗转变为当点则点,当拨则拨;(3)由单向交流转变为多向交流。点拨教学的信息交流方式,既不同于串讲法的单向交流,也有别于导读法的双向交流,它要求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即实现师生之间的相互点拨和彼此辐射,这是一种辐射性的立体的多向交流。

三是从只重学会到注重会学的转变。这主要是指:(1)由只注重教法转变为同时注重学法;(2)由只注重学会知识(往往是死记硬背)转变为更注重培养能力(强调掌握方法和灵活运用与发展创造);(3)由只注重手把手教转变为注重引导放手学。点拨教学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要求在“吸收—消化—运用”的三个阶段都应随时实施点拨,以达到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目的。

(四)、构筑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带有各校特色的高效、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教学策略;进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各个因素研究。

1、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教学随机抽查等形式,对我校各科课堂教学的现状、教学策略使用情况、教师及学生相关素质及其它制约因素情况作详细调查,积累调查信息,撰写调研报告。 

2、课题研究过程中,老师们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际与评价对现行的课堂教学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面深入的微观分析;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了观察、听课、评课、个案跟踪研究;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辅助媒体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言语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对筛选、提炼各科有效教学策略并加以验证分析;探究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方法,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务实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具体可分为:A、教学准备的效性。B、课堂教学的效性。C、教师诱导与点拨的实效性。D、训练检测的效性。E、课后辅导的效性。F、教学评价的效性。通过分析研究,结合教学实际,逐步总结出了一些实用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理论,用推广到教学实践中去指导教学。具体研究成果如下:

(五)、探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提供一系列解决学校课堂教学及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策略;进行高效课堂的实效性操作教学模式研究。

1、积极进行案例研究,每学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2、在课题的研究中,重点突出探索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际如何有机融合,把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重视探究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取缔一些无效的甚至浪费时间的教学细节,构建传统与革新有机结合的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

4、积极开展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研究,学校统一编辑印刷了《学生在校学习指南》一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开展了后进生的积极推进和多元评价研究,让我们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以及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整体提升等等。

6、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论文集,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  

(六)、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1.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基于学生是主体,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取和提高是要依据一定的认知规律的理念,所以学生的学习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探索精神。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精神所要求的。这种学习方式体现在:

①学习上勇于发问:面对课上课外的知识、事物,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把喜欢和善于提问作为会学习的能力和平鸽来加以倡导、表彰。发问意味着思考,会提问说明会思考。

②学习上主动探求:遇事要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刨根问底、探求真知精神,养成自主钻研的习惯。  

③学习上大胆创新:学生学习主要任务是接受新知、培养自身多方生存、工作、发展的能力。但是,不排除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敢于发表己见,敢于鹤立鸡群的应得到重视、提倡。对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本着“重学习结果,更重学习过程”的原则给予热情的肯定和鼓励,因为这关系到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长期发展。

2.群体合作式的学习。作为社会的人,独立思考学习不可少,与他人、群体一起共同学习更不可少;因为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更多的学习是在集体的场合里进行的,班级、小组方式的学习是一种不可少的方式。这种合作学习方式表现为:

①认真参与团队学习:无论学习的群体大小,作为学习的个人是其中的一员,均应遵守团队学习的原则,做到围绕主题,以自主精神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做到主动切磋、自觉参与、踊跃发表自己见解体会和心得。

②虚心向他人学习:本着“三人行必有吾师”的精神,在群体学习中,积极自觉向他人学习。从别人的学习感受、认识、体会中获取知识,解除疑难;或者基此自觉引发思考,提出自己相反的感受、问题或见解与他人讨论。

3.网络自主学习。

在当今信息网络极为发达的形势下,学生应该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手段进行学习。查询资料,在更广泛的信息中去思考去探索去吸取。

①查询资料它求思路:围绕课堂学习中的问题,查询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资料。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②扩大视野提高水准:围绕课堂学习的问题,利用网络进行延伸学习,即扩大视野、提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4.实践与实验自主学习。

实际上就是把课本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去,或者把课上学到的东西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和印证。这种学习就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这是课程改革精神所要求的,对于提高课堂实效性,培养高素质人才意义重大。

①验证所学知识:学生要以主人翁态度,在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中,密切联系实际,通过实验印证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②实践所学知识:学生要主动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依据所学知识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辨别真伪的能力。老师们从“发展教育”理念出发,主张在学习方式上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知识建构的过程,体验精神生活的意义,体验发现与创造的快乐。几年来,实践了课堂教学“五活”,即“引入含活势,形式要活泼,气氛要活跃,探索有活力,结尾留活意”。在学习中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怀疑意识、探究一是外部资源利用意识和合作意识。他们认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更进一步说就是人的改变,人的素质的改变。

课题组老师们从“新课程学习方式与学生人格培养”的研究中提出:学生的学习方法必须紧紧围绕“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来设计。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主要采取“聚合”与“发散”两种方式。收敛性的思维是指人在解决问题时,以已有的知、经验为依据,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去寻求唯一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指人在解决问题时,会同时想到若干个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案、假设和结果,使问题的解决有较多的机会和较大的几率。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该以“聚合式”思维方发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解决问题时必须先以基本概念、知识和经验作初步判断,在此基础上再兴发散思维,并开始质疑,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一味地追求“发散思维”或者“聚合思维”都是片面的。另外,课堂学习必须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后者是前者的延伸与巩固,学生正是在多种综合实践、小组活动中得到了感受和提升,学会了合作互助。

(七)做好教学评价工作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保证

在研究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教学评价工作:

1、以《邹平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为基础,结合本校师生实际,制定《邹平一中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提升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2、实施学生自评、教师自评、师生互评、师师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全方位、立体化搜集反馈信息,提升课堂教学评价的科学性。

3、分学段设计课前/课后及阶段性学习状况调查问卷,了解学习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功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将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合理运用定量及定性动态评价的方法,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是保证准确、全面、有效地进行评价的基础,也是使评价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除学业成绩外,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参与程度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加大平时成绩及课堂学习表现的比重,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认识由单纯扩大知识面或片面追求成绩转向追求学习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也应走出只重“后测”不重“前测”、只重“结果”忽视“过程”的误区,提前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变事后弥补为事前预防,避免出现由于准备不充分而造成的教学缺憾。

(八)提升教师的素质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根本

学校要办好,校长是决定因素。实施素质教育形势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关键。我国历来重视学校校长教师的选拔。现在形势下,强调教师队伍的建设更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时代意义。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在谈到“十一五”教育工作时,多次明确指出“办好教育,教师素质是关键”。

首先,是师德,即有从教的职业道德和做人育人的行为规范。其中责任感、爱心、为人典范不可或缺。第二、要办好学校,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造就一批研究型(或称专家型)的教师。他们应该具有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应有的特点和气质是:能立足校本,立足课堂,从课改形势出发,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课前行为和课后反思。

邹平一中通过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等多种途径,积极搭建教师健康成长的平台,大力发展学校优秀教师群体,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具体操作上,要求新教师的教案必须先由师傅把关,先听课,后上课;青年教师必须写详细教案,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40节;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开学的时候学校统一打招呼,说明每个老师都有被听课的可能,每节课都要认真准备。强调集体备课,实行备课主讲人制度,每个章节或者单元,由一位有经验的老师主讲,其他老师补充,以完善教案、学案。通过努力,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实践中迅速成长,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生力军,很多老师在教学评比或者论文评比中获得优秀成绩。

()、搞好课堂教学管理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组织保障

抓好常规教学管理,能优化学校教学,有效地克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正确引导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即解决好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民主与包新等问题,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制定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有助于检验课堂教学改革实效性的管理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研究实践的体会和做法:教学常规管理,指的是变动态为静态形成比较稳定的一种教学管理方式。“无规矩不能成方圆”,实行教学常规管理,不仅有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它更有利于提高效率,教学常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发展性。重视教学常规的制定和检查,并能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和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才能提升教学质量。他们的做法是: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对教师“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评价”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加强检查。

1、备课。认真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教师课前必须认真制定教学计划,了解课程基本理念,明确课程性质、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学科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达到基本要求,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

2、上课。上课要讲实效、高效,要充分利用45分钟,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同时,我们也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改进课堂教学的主攻方向。提倡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学习交流、自主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教后反思。学校规定教师每堂课后写《教学反思》,把教学的感悟记录在教案后,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

4、以作业练习改革为重点,设计课时练习。练习设计重在加强基础知识训练、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激发兴趣的课时分级练习。每课时按ABC三个梯度设计作业:A级以预习内容为主,着眼于自学能力的培养,设计新课预习作业;B级以学习新知识为主,着眼于理解能力的培养,设计随堂检测作业;C级以巩固、扩展和延伸知识为主,着眼于开发智力,激发学习兴趣,涉及家庭作业。

5、以培优补差为辅助,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为此,还采取了下列措施:▲建立尖子生档案,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对这些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用情感维度来培养、感化后进生。如: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利用早读,课后时间进行作业的讲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及时与“后进生”结成帮教对子、家访、开家长会,及时进行反馈等,鼓励后进生迎头赶上;▲在表彰会上设进步奖,发放喜报,鼓励取得进步的后进生。

四、课题实效

1、参与课题实验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高考成绩取得巨大突破。

1)创意法教育理念的巨大影响。创意法教育科学地论证了学生无优差之分的创新理念,有利于实施平等教育。“学生无优差之分,优与差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可以互相转化,物极必反,最差即最优”。实践证明:创意法教育为教师因材施教开发每个学生的智力,增强了信心,是差生转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是差生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的有效保障。是教师教学理念的重大变革,为老师们不放弃每个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保证。

本课题理念在学校领导的宣传和推广下,在级部会上发动推行,高三36个班中普遍开展,1800多名学生普遍适应了课题要求,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参与课题实验的学生学习气氛非常活跃,在教师启发点拨下积极思维,踊跃发言,语言表达流畅、知识丰富、思维敏捷,整个课堂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呈现出积极向上的高效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势头。2012届高考本科上线率84%,所有学生都考上了自己满意的大学,大学升学率100%。其中,20098班的***,高二时,成绩在级部理科班级学生中占900多名,进入高三后,受到这种理念的影响,不甘心落后,坚决不服输,坚持努力学习,不懂就问,没想到,每次月考,他都有较大的进步半年后,竟然进入了级部理科前200名,令他的任课教师也产生了怀疑,认为这真是一个奇迹:只要“不抛弃、不放弃”,差生也一定能成功。

2)高考成绩取得巨大突破,课题效果已得到最充分验证。

课题研究的带动和影响效果是巨大的,去年和今年高考,各科成绩均大大高于同期往届学生,在重点本科上线人数和质量上取得了飞跃性突破。去年有5人考取了清华北大(整个山东省滨州市8人,邹平一中就有5人,王成强、张晴晴被清华大学录取,魏明杨、韩笑、韩坤被北京大学录取),今年有6人考取了清华北大(整个山东省滨州市6人,邹平一中就有6人,张成浩、王一飞、裴鑫钺被北京大学录取,Redempta(非洲学生) 、韩钰被清华大学录取);滨州市高考文理前10名,邹平一中占20人,军检上线900余人,重点本科录取470人,本科录取超过1800人,其余被各类艺校和专科录取,学校再次以较大优势稳居滨州市第一名,在全省重点中学也是名列前茅。受到市县教育部门和县委县府的高度评价,社会声誉获得较大提升,课题组成员均获学校年度考核“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和县教育局人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颁发的县“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3)参与课题实验的班级,普遍感觉学风正,学习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也是遥遥领先。这几个班各科学习进步非常快,高考成绩均在级部35班里的前六名,一本录取率为级部前五名,多次获得“红旗班级”称号,经常受到学校领导的表扬和全体师生的一致赞誉。

4)促进了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变为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通过实施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同时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讲究实效性的课堂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指导,很快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大胆的发言论争,与同桌讨论交流,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建立起“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的多向交流模式,形成了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同时也可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5)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作文、演讲、诗歌朗诵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这一年的实验中,参与实验的学生参加了我们所能够知道的各种作文大赛,如新概念作文大赛、语文报杯作文大赛、叶圣陶杯作文大赛、语文世界杯作文大赛、山东省反邪教书画大赛、滨州市网络作文大赛,邹平县读书文化节作文大赛等,先后总共有50多名学生获奖。而这样的成果也是在邹平一中历史上所未曾有过的。

6)本课题实验也对本校其他非课题实验级部学生的学习带来了积极影响。2010级、20112012级师生也积极引入本课题实验理论,宣传交流并积极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学校上下形成了一个积极地课题研究氛围,为整个校园的学风建设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2、课题实验教师的收获和专业成长。

本课题研究实验提高了教师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年来,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通过研究实验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了总结反思能力。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开展,真正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总结反思能力,学校积极为老师们的研究搭建交流平台,开展了以有效教学为载体的各种教育论坛、教育沙龙活动,并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营造多种交流氛围,加强了集体备课的力度,规范了有效性教学活动的要求,进一步掀起有效教学的研究氛围。在每学期学校组织的各年级学生的评教评学中明显感受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课前备课组集体编制教学案,教师能在教学中合理加以使用以提高教学效果。②、在讲授新课时能更多地选择“展示→提问→提示→讨论→呈现”,使学生得以积极思考主动学习。③、课堂小结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清晰的条理性,能注意精心设计不同能力层次的课后作业,尤其注意保护困难学生的自尊心。④、在教学中能照顾到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实行分层教学,让各类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都能得到提高。⑤、在师生相互交往中,教师能利用和谐沟通策略,注意与学生的言语、体态交流,成为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合作者。⑥、具有较多的有关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知识,善于计划、评价、调控学生的学习过程,适时适度调整教学方法,灵活地应用各种学习策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通过课题研究和宣传推广,老师们的教学艺术日臻成熟,上出了很多精彩的公开课,为我校赢来了广泛地赞誉。课题组主要成员张继斌、徐曦光、乔荣执教的《荷花淀》《三角函数的定义》《烛之武退秦师》等在县级优质课中获奖;张继斌老师在县语文研讨会上做了“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典型发言,并在全县语文教师研讨会上执教公开课,成为学校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典范;张继斌老师在滨州市高中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作了《如何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专题发言;在课题实验期间,课题组主要成员张继斌、徐曦光、刘朋、乔荣等老师被评为县教育局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颁发的县“优秀教师”,均获得校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袁玲老师获得2011年全县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2012年市语文优质课一等奖,十四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写作指导一等奖;马桂芝获得2012学校说课大赛一等奖,2011语文报杯指导教师特等奖;刘朋获县优质课一等奖,县优秀教师,县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王济山获全县语文优质课评比获二等奖,第九届教师全员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十四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写作指导一等奖。课题组每个成员都有被指导的学生在作文比赛中获奖,并有许多学生作品发表在各类报刊中,如《梦里花落知多少》《一路有你相伴》《一滴水的命运》等等。

课题组主要成员多次在国家级、省级报刊上发表论文,如:张继斌老师在《语文报·高中版》上发表论文《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发表论文《课堂教学模式随想》,在《语文报·高中版》2012年第20期上发表论文《注意提问艺术,诱导点拨学生思维》(20121015发表);徐曦光老师在《中学生数理化》上发表的论文《解析几何中几类距离问题的求解策略》,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发表的论文《构造法求数列通项公式》在《中学生数理化》上发表的论文《用法向量解立体几何题》,还有论文《在数学“问题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等等;张继斌、乔荣的论文(《把握时机,将诱导与点拨落到实处》、《研究诱导与点拨的手段和内容,增强教学实效性》)已经投出,即将发表;王济山的论文《语文课堂教学切入点探微》于2012-8-15 发表在《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29期上;郝向华发表论文《高效课堂探索之“小组合作式教学”》等等。这些成果极大地说老师们的课题研究已经从感性上升为理性,我们的教学已经是在较为成熟的课题研究理论的具体体现,成为具体有效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成为学生教育教学取得优异成绩的有效保障,同时这些论文也扩大了我校在山东省乃至全国中学语文教育界的影响,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通过对本课题的探索,我们感受到了教学研究的真正乐趣,打开了追求事业进步的大门,看到了希望。课题研究中一定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疏漏,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我们相信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提高。

3、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的行为设计仅仅是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为了验证我们的行为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具有普遍性,学校课题组以课堂教学为依托,进行实践验证,实施课堂展示,构建有效课堂,把课题研究推向纵深。创造多种机会向全市不同层次的领导、教师展示我校有效课堂的实践课,通过同行评课研讨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利用各种研讨活动,探讨各个学科各种课型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帮助各位老师突破教学方法的旧框架,注重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注重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追求高效、优质的教学效果,促使老师们的课堂真正有实效、有价值。经过实践和研究,各门学科的“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确立,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资料,大大降低了低效课堂的出现。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课程的建构性和开放性,以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层次性为原则,以“激情互动、诱思探究、成功体验”为范式,有一定操作性,教学效果显著。课题研究的三年中,对外开设“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大型观摩研讨活动三次,共展示语、数、英等 12 门学科的45 节课,全市有 350多位外校教师观摩,从反馈的情况看效果良好。与以前相比课堂的形式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参与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加强了,学生课堂走神和瞌睡的少了;教师由原来的多讲逐渐转向少讲,由原来的泛讲逐渐转向精讲,由原来的主讲者逐渐转向组织者、鼓励者、协调者、服务者,由原来的对学生主讲信心不足到信心充足,教师的功夫由课内移向了课外;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堂上展示结果的多了,课堂学习效率自然也提高了,在课堂上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上都有了收获。

在级部分管校长的领导下,各级部发动老师们积极谈论研究制定了《高一高二高三各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系统的、计划的、规律性强、易操作的教学模式,便于广大教师通过课堂这个主阵地,狠抓教学实效性操作,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成绩。

4、改变了课堂评价机制,提高了教学管理效能

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主要是看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课堂能否有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包含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对教学的科学规划以及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教师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为此我们会同各年级备课组经过认真细致的反复研讨,确立了新课程理念下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原则和要求,改变了课堂评价机制,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提高了教学管理效能。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三个要素--教师引导是关键、 把课堂的主角真正让给学生、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发展;五个理念-- 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地方、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会学习中学习、让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 地学习;对教师的四方面要求--问题引导要抓住知识点的关键和核 心,学生能讲的教师固定不讲、学生能做的教师绝不代替,以多种形 式开启学生的智慧、经常改变教学方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成功多给予鼓励、学生学习中的错误让同学帮助改正;对学生的四方面把握- -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有宏观把握、让学生主动参与但不违背规则、让学生展示自己但不放纵自己、让学生体验乐趣但又参与竞争。

5、课题研究还解决了一些高效课堂有效性操作的具体问题

A教学理念问题:“以人为本,重在发展”根据我校的办学思想“以人为本,重在发展”和新课改的要求,迫使我们不断思考,怎样通过我们的教学,对学生的终身负责,对学生的未来负责。我们认识到, 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创新的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重在发展”体现在在课堂教学的四个层次中,例如有的老师提出, 采用“自主探究,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在课前就下发“导学学案”,教师事先得设计问题情境,而这些问题又能符合学生的实际,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学生能够尽早的投入,成为情境中的主人。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就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进一块石子,在水面上引成波纹,能够与学生的思绪产生共振。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在这种动机的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个体发言,共同探讨,小组讨论,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教师补充点拨。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惠。抬头,看方向;低头,看落脚点。   

B、教学环节问题 

高效的课堂不是看教师讲得是否头头是道,而是要看学生学得是否积极主动。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而是要看学生学了多少.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我们认识到, 每个教师都应从最基本的做起, 认真备课, 切实做到五点一线备一课,合理设计课堂教学, 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的同时,更应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的教学;其次,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研究、合作交流、敢于质疑批判、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使课堂教学能够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适应个性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对课堂练习及作业,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准疑点,充分准备。掌握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是关键,需要一个细心的了解过程。可通过课堂设问、与学生交谈、知识测验等方式进行。对疑点的处理事先要充分准备,教学时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多用启发,让学生积极思考,质难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教师指导则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把能力充分发挥,将疑点搞清楚。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找习题,编习题,针对疑点预设错误、只要让学生从每一个小练习中得到一点收获,清楚一个疑点,受到一点启发,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促进、鼓舞。教师在备课中应当将习题按训练层次恰当地安排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形成讲练结合序列,按此有机序列教学,及时巩固学习效果。习题、练习题应该以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和题目为中心进行学习,能解答出来的题目越多越好。因为唯有如此,学习才会有兴趣,只有保持兴趣,面对难题时才能无所畏惧的鼓起勇气钻研下去。

C、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概念、法则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带来困难,而教师采用多媒体动态图象演示,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演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加之,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的自行探索、创造,可使学生组建新的认知结构。例如,“角的概念的推广”,“平移”等等.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空限制,很多生活情景难以在课堂上再现,借助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供丰富有趣的素材,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可以优化智能结构。例如高二排列组合部分,电视台抽奖活动中对分步分类的讨论,学生有一定的常识基础,又有浓厚的兴趣,对概念的理解加深了,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   

D、注意课堂语言的锤炼问题:重视师生关系,引导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引导语言来把握课堂的发展方向,以到达我们预设的目的。引导语言关键是要能够把握恰当时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比如“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们的猜想对吗?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这些结论是否正确呢?”、“你能编造一些用类似方法解决的问题吗?”等等。这些话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同事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主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透彻的了解,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课堂上教师温和的语调、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信任的点头,以及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赞美的短语,是构成和谐氛围的因子,是沟通情感是桥梁。我们应坚持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感到教师真挚的激励语言,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力,培养学习兴趣。   

五、课题总结

为了深化高中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创建高效课堂的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从20119月份开始,我校启动了为期二年的《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课题实验。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题实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成了课题研究小组,我们从一开始就从课题组和实验教师以及实验学生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发动,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课题组定期开会研究部署,对本课题进行深入实验,经常进行师师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和讨论,力求实验顺利进行又扎实有效,采取各种方式验证实验的效果,积极吸收课题组各成员好的做法,并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向全校广大师生推广。

我们通过这一课题研究,在理论探索意义方面吸纳了策略教学的精髓,建立了一套崭新的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构建了系统而有序的课堂教学有效操作训练实践体系,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并在教学实践和有效提高教学成绩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实效性教学的基本的规律与法则,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有突破、可供推广的课题理论研究成果—《研究诱导与点拨的手段和内容,增强教学实效性》,从对高效教学的反思,到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的手段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的内容研究,再到铭记原则,把握运用有效教学操作的“度”都进行了全面深刻地研究,对广大老师的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论性的感悟如下:

感悟一

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

2、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

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二、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2、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3、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三、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第六,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七,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效率。

感悟二

课题研究的几点启示

1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新课程要求我们从知识形态走向对生命意义的关注。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关注学科知识、关注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更要关注通过什么样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来,经历知识生成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体会学习的价值。

2学生参与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学生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教师要重视参与式教学,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从行为到情感的参与,充分发扬课堂民主,创设了一个良好宽松的情境,组织开展讨论或辩论,让学生感受、质疑、联想,把问题的发现权,思考权,解决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兴 致,尊重学生思想,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引导学生就问题充分发表各自的看法,讲错了也没有关系,让每一个学生感悟参与的快乐,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3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有效教学的保证。自主学习包括“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这四个密切联系的部分,通过发现和解决课堂中的实际问题,将学习的自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在“导”上下功夫,“导”的实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导”的落脚点是促使学生进行高质高效的自主学习,形成良性循环,通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展。

4课后的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助推剂。教育的反思能力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有效教学需要 教师具备“反思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自己“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教育的基本问题不仅是“教什么”、更要思考“怎么教”,针对具体的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无论有效还是效果不尽人意,通过课后的有效反思找到不足就是收获,之后认真做出调整,最后形成经验或教训就是提高。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社会发展对教育 提出的必然要求,研究课堂的有效教学,应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完美的课堂,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但无论哪门学科,任何课堂, 任何一节课不可能是完美的,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 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如既往,认真做好每一件教育教学工作, 从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出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教学遗憾变成教学艺术。

感悟三

影响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之教学策略

紧紧围绕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环节,突破传统理念,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重视教师课堂指导策略,改进课堂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时时高效、环环高效、堂堂高效的教学高效。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和行为表征,影响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之教学策略的具体内容如下:

  1、利用多种教学方式的教学策略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当中去思考,去学习,去训练。每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学生很容易出现感官疲劳,注意力分散,这就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首先尽可能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音响语言的接受能力为4.4比特/秒,而对画面构图中信息接受能力为46比特/秒(比特是信息量的单位),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利用挂图、漫画、投影、录像、电视等教学媒体,从而提高学生接受信息的兴趣和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多媒体教学已广泛进入课堂,教育信息的传递不再是单一的。

  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信息通过多彩的图象、声音、图表、文字等方式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必受时间的限制,教学信息可反复的播放或有选择的存储,古代的、异域的、细微的事物都可以变成具体可感的有声画面,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把信息的显示多媒体化、传输网络化,能把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体现在媒体之中。而许多传统教学方式不便于或展示效果不好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其次教师应针对教材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要挖掘教材活性因子,组织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形式,如实验探究、演讲、讨论、小导师、网上查阅等形式,尽量少用讲授式进行教学。

  2、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指导策略

  教育改革的方向、目的,就是使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而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的关键是强调学生主体化和个性化,只有主体化、个性化才能使知识、能力、人格三者和谐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活动,在课堂上只有把他们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的体会、感受,满堂灌,可能这节课你讲得头头是道,非常精彩,但学生却是一知半解,不知所云,有的甚至是一头雾水。

  作为“导演”的教师,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其主要任务就是努力使得每个学生达到最佳状态。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在下列情况时容易达到此项目标,它们分别是:有兴趣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能自由参与探索和创新时;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时、对自己有更高期待时、对教师充满热爱时。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关注差异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为行动指南,以提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为目标,通过有效的行为养成,充分重视感情交流,营造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创造更多合作学习的机会,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归属感的获得,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制订和课堂纪律自治。同时优化课堂,避免形式主义,激发兴趣,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3、教师备课原则的指导策略

①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全面、求切合实际。因此每课时、每单元都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这好比野外锻炼,老师只带着学生走,还要他们走快点,加油走,学生还是走不快的。而你如果说:同学们还有500米就到我们可以休息的地方了,学生肯定一下子走快了。一节课上我们如果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主要有三个问题要解决,学生就明白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他们会重点关注这三个问题,教学也就达到最佳的效果;而没有目标的教学,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就像闲庭漫步,没有目的,也就很难收到好的效果。

明确的教学目标还具有反馈评价的功能,在目标的指向下,进行有效的反馈、矫正、查漏补缺,不放过一个知识点,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也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切不可像某些电影一样以倒叙的形式组织教学,那样会使学生不知所措,不得要领。

   ②学习方法的指导性。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的,因此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于渔”,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除了对教法的研究外更重要的要注重对学生方法的指导,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更要重视这一点,既要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包括识记、理解、运用的具体方法),又要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真正使学生从“学会”知识变成“会学”知识。

   ③教学内容的选择性。老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讲课过多、过细,挤掉了学生大量自己的学习时间,课堂训练的时间得不到保证,本该课内解决的任务,只能作为作业留到课外做,这样既加重了学生学业负担,又效果低微,抄作业的现象从此滋生。针对这种情况,专家提出了:“三讲三不讲”,其内容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会的、不讲老师讲了还不会的。当然这要求我们老师了解学生实情,更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侧重点、难易度。

   ④教学结构的合理性。课堂教学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及其互相关系。其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结构严谨,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的艺术魅力。一篇好的文章,起要美丽,中要跌荡,结要回味,因此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既要绵绵有序,又起伏有致,这样才能紧扣学生心弦,拨动学生思维。

   “虎头”—教学导入设计。讲究先声夺人,要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妙,在学生心中荡起层层涟旖,像磁铁把学生吸引住,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撩人心弦的情境中或悬念于怀,或激情四溢,或徘徊在新旧知识的交织矛盾中,自然而然进入了学习状态,如设疑导入,故事导入,讨论导入等都是学生喜欢的导课形式。

   “驼峰“—教学高潮设计。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有重点和难点,教师应精心设计突破重点和难点的策略,使师生的双边活动达到最佳状态,更要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创造激情和旺盛的求知欲望。如巧布疑阵的悬念式、紧张激烈的辩证式、似是非是的讨论式等都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情境,从而使学生学习活动达到高潮。

   “凤尾”—教学结课的设计。好的结尾如品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重点点睛,教学结课应力求首尾呼应,蕴藉隽永要给学生“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之感,我们的教学才能起到余音绕梁的效果。结课的设计可有多种方式,如总结升华式,余犹未尽式等。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使导入、高潮、结课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实效性。

    ⑤现阶段各学科组将主要的精力用在学案的撰写与研究上,力求用简明扼要的学案来引领课堂。

六、课题组织

课题研究组织:课题研究一经确立,立即召集课题组成员开会研究,制订相关措施和计划,下达任务,明确责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通过举行研讨课,发现问题,完善操作思路,进一步补充、完善“高效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使之更具有针对性,更具有实效性。开展教研组内研究,组织听课小组听课、评课;围绕“高效课堂教学”开展校内优质课大赛活动和教学研讨会;每个月以教研组为单位,对备课组以打磨成形的的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索课进行验收,组织组员外出学习考察,解决研究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升理论知识,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形成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优秀案例。

1、课题主持人:张继斌 徐曦光

2、课题组员:刘朋 石春花 袁玲 乔荣 刘清 马桂芝 白静 郝向华 王济山

七、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1、《高效课堂22条》中国教师报    李炳亭

2、《创意法教育原理》    郭成志 著

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泰州市泰东实验学校

4、《有效教学方法》 D鲍里奇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5、《从发现身边的问题做起——教师教育科研的起步》    张金华

6、《怎样做好规划课题申报——基于岳阳市2009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严雪梅

7、《有效教学》 陈厚德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8、《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基本要求》   李倡平

9、《岳阳市教育科学20092010年规划课题指南解读》   徐胜成

10、《有效教学论》高慎英,刘良华  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11、《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Linda Campbell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9 

12、《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创新》靳玉乐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3、《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崔允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