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母课题申报>>正文内容

《创意法教育下的高中语文读写训练方案研究》独立课题

我的简历表

 

 

 

 

《创意法教育下的高中语文读写训练方案研究》独立课题

 

 

研究成果

 

 

 

 

 

 

 

 

 

主持人:刘会萍 张继斌 张凌芸 李小会

2015120

 

 

 

附件1:论文——

“读写结合”之我见

邹平县黄山中学 李小会

我认为教会学生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将阅读与写作巧妙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既能把文章读进去,又能把作文写出来,这无疑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理想途径。

阅读与写作,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读破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能吟”。中小学生写作技能与方法的提高,必先有大量的阅读与吸收,作积淀,作存储,作借鉴,作仿照,然后才能有文思泉涌畅快淋漓的写作与表达。而写作素养的提升,又会促进更加多而好的阅读。

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写作素材相对匮乏,所主要倚重的是间接经验而不是直接经验,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可学习、借鉴、积累的东西。他们可从所阅读的优秀的各类文章与文学作品中,学会读写字词,积累词汇,摘抄妙句,理解文意,参考写法,学用修辞、积存事例……这些,是其作文构思立意、遣词造句、联想想象的源头活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仓库。学生逐渐地从阅读中尝到了甜头,就会不断地增长浓厚的写作兴趣,不断地增长写作的方法技能,不再认为写作是件很难的事,从而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来。

一、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仿写文本内容。

鲁教版教材所选课文语言规范、篇幅短小,不仅适宜增加学生规范化语言的积累,而且便于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局部仿写练习。当然,一篇文章或一段话中,可仿之很多,教师可根据学段要求、单元习作或学生生活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精心指导,使学生有规率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

教完李密《陈情表》和贾平凹的《我不是个好儿子》两课后,同学们对晚辈对长辈的孝道有了明确而深刻的认识。但是学生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对课文中的人物、情节是脱口而出,可生活中的人物和事情却不能跃然于他们的脑中或者笔下。

于是笔者提了个问题:大家想一想,你们与自己的长辈之间有哪些难忘的事?哪些事至今让你留有遗憾?读了这两篇文章有哪些启发?在今后将如何尽孝?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说到了自己与长辈之间的点点滴滴,体会到父母的不易,笔者便布置了一个读写结合的作业:小组合作,搜集有关“孝”的文章,模仿《我不是个好儿子》一文的写法,以我不是个好儿子|好女儿为题写一篇习作。搜集、阅读相关资料,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问题,而以文本为蓝本进行仿写,又解决了学生怎样写的问题。

这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读导写,使学生对文本所蕴涵的情感体会得更深刻,同时又指点了学生写作的方法,促进了学生语言和思维的生成与发展。

二、激活学生的情感世界,自写读书心得。

语文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整个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适当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悟诉诸笔端,不仅能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感染作用,同时能让学生体会到我手写我心的乐趣,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

教学《鸿门宴》一文,教师放手让学生阅读,学生就会形成自己的见解,完成对刘邦和项羽等人物形象的把握,从而使他们真正喜欢上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中,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思想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对于体验中的局限性,教师不要轻易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才能丰富阅读课堂的教学资源,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阅读平等对话,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在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读书心得,对学生来说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学生思想的进步与精神境界的提升不是凭空得来的,也不是靠教师灌输就能实现的,而是靠他们自己在语言文字的比较、实践、积累中得到提高的。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智慧的思想者,语文教师就要以写促读,让学生的智慧火花进行碰撞;以读导写,让学生的思想与精神得到陶冶和升华。

读写结合,阅读的作品不局限于课内文章、名人名篇,只要是适合学生阅读的,都可以拿来让学生读,在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并非是每节课都要寻找读写结合点进行课内的写作训练,那样会占用学生很多的阅读感悟时间,致使阅读不深不透。读写结合训练,通过课内重学法,课后勤写作的训练,阅读、作文并重,就能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附件2:论文——

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邹平县第一中学 张凌芸

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读写分家、重阅读轻写作的现象,这对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发展都很不利,尤其是对写作能力的发展影响更大。很多高中生写作文,都为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而困惑,为缺少素材而烦恼,为谋篇布局而焦虑,为内容虚空而纳闷。有的学生写作文,总喜欢到古人那里找依据;有的老师,每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颁奖词公布的时候,总是要把这些文字下载给学生,以图充实学生的素材库。又由于考试方式和教学评价机制的陈旧,教师观念的落后,评阅作文存在极大的可变性因素等,导致了当前的阅读与写作教学处境尴尬,举步维艰。学生感叹:“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教师无奈:“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语文!”

  其实,高中语文阅读课本就是学生写作的富矿,可是很多老师都忽略了。认真研究语文课本,注意读写结合,就可以从课文中得到很多鲜活的写作素材,而且这些素材与高考要求的扣合度相当高;

此外,我们如果重视了读写结合教学的研究,还能从语文教材中学习写作原理、方法、知识,吸取营养,寻求借鉴,对于提高学说的写作水平,是很有意义的。 

读写结合就是以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读写结合不能只是一句空话,必须具体落实到分解目标、精心设计、具体模拟、积累整合、落笔成文等教学实践中去。

分解目标,就是化整为零,一节课训练一个点:文笔优美的课文,就重点训练朗读,积累优美词语、句子;写作方法巧妙的课文,就重点体会方法;课文故事性强的,则可训练复述,归纳主要内容;人物描写传神的,就抓住关键词句去体会人物形象和情感……目标分解了,既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又因任务相对简单,有充足的时间,使写作训练能落到实处。

精心设计,就是要在吃透高中语文教材必修部分20个母题和相关选修课程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文本精心设计配套的写作训练,从审题、立意、文体、布局谋篇、铺垫照应、过渡衔接、素材积累等方面有计划地进行研究,从而提高高中写作教学的有序性、针对性,提高阅读材料文本对学生作文的示范、引导作用。

具体模拟,就是以某课文为模本,让学生模拟仿写,真正掌握该类文章的写作思路。

积累整合,就是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素材的积累、写作经验的积累及相关要点的整合。

落笔成文是写作的具体实施,实际训练。

读写结合,包括阅读知识与写作知识的结合,阅读方法与写作方法的结合,阅读思路与写作构思的结合,阅读品质与写作品质的结合等。读写结合的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

杜甫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读是基础,厚积才能薄发。宋末元初程端礼提出“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说明多读书,勤读书,写作才相对轻松,揭示了读写关系的统一性,体现了读写自然结合论。近代姚恩铭研究读写之间的关系,认为“读法和作法有密切之关系。形式上有吸收文字、文章之力,内容上有启迪思想感情之能”。之后,一些专家学者不仅看到读写关系密切的一面,而且强调读与写个性化的一面。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读写是两种能力、两种活动,相辅相成”“所谓阅读教学,本身自有其重要性,并非作文教学之辅”。新课标明确要求“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可见,读和写是紧密联系的,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通过课题研究,研究探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并进一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运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改变目前阅读和作文自成体系的现象,解决读什么,不读什么,怎么读,为什么读;写什么,不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具体达成以下目标:

1、引导学生开展丰富有效的阅读活动,

2、探索有关读写结合,读中学写的教学策略。

1)通过研究,形成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反复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有效地提高

学生的读写能力。

2)通过研究,构建阅读与习作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

3)研究语文教学的规律,构建读写结合的语文训练体系。

4)面向全体学生,由学生怕读怕写转变为多读多写、能读会写、读写结合,从而要读要写,以至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

3、丰厚语文积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通过研究和实践,引领本校的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转变教学方式。促使教师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从而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取的新的突破。

附件3:论文——

让阅读与写作并蒂花开

邹平县第一中学  刘彩霞

学语文的教学中存在着阅读和写作分离脱节的现象,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的少慢杂废。寻找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点,是每位语文教师都不容忽视的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就成为了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目标。新教材还是将“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分开编写的,虽各自有其内在的逻辑顺序,但两者之间的联系点还是什么的模糊,因而导致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互脱节的现象。最为直接的表现是:学生学习了教材中大量的课文,但对自己的写作不能作起到什么很好的指导作用。学生一旦需要写作,还是会从《高考满分作文》或者是《写作宝典》中去寻求帮助,很少有学生会想到曾经学习过的课文。这显然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十分尴尬的现象。阅读和写作不应该是相互脱离的,而应该是相互联系的。阅读和写作也不是单向的因果关系,而应该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所以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在寻求一条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联系起来的有效途径。

一、参与创作

所谓学生参与课文的创作,是指学生从所学的课文出发,以课文为媒介来进行创作的训练,使学生成为课文学习和欣赏的主动参与者。基本的方法是:续写、补写和改写。

续写和补写是在教学小说这类文学作品时运用的。因为小说欣赏不仅仅是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在读者头脑中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之所以读者在欣赏小说时能进行再创造,不仅仅是因为读者需要将文字符号转化为艺术形象,还因为小说本身就有一些可供读者充分发挥想象的艺术空间,即艺术空白点。因此我在小说这类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中,都注意寻找这些空白点,利用这些空白点,让学生走进作品中的境界,参与课文的再度创作。如《最后的常春藤叶》中小说情节在写贝尔曼在雨夜画常春藤叶时省略了。如何画的,作者没有写了,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很大想象空间,很多的教师在教学此文时,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充分发挥想象,补写雨夜画画的情节。这样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也能很好地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主旨。

    现在的阅读教学,追求创造性阅读,而创造性阅读也有很多时候是和写作联系起来的。如《装在套子里的人》有老师就设计出了一个“理解人物形象”方面的合作探究的课题:成立“别里科夫之死”的专案调查组,并写出本案的“结案报告”。这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将课文进行改写。这种做法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课文仿写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我们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数是名篇佳作,教师要就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在课内给予点拔,课外阅读中给予引导,鼓励学生进行仿写。如在学完《我若为王》一文后,我就让学生仿写了《我若为师》《我若为仙》《我若为男》等各具特性的文章。当然,“仿”不是目的,它就像书法中的临摹,只能得其形,不能得其神;所以,我们最终要让我们的学生在“仿”中求“创”,“仿”中求“新”,“仿”中求“活”,以提高写作能力

     仿写也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模仿的是形式和方法,语言和观点是自己的,因此要立自己的意,说自己的话;(2)模仿要有针对性,注意模仿那些对自已有启发的东西;(3)模仿要循序渐进,点面结合。

    例: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记》是文言文中难得的一篇抒写性灵的优美散文。文章通过记作者青年时代的书斋,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回忆家庭琐事,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厚感情,文风朴实,感情真挚,叙事曲折,自然动人。学完这篇课文后,我要求学生学习作者的选材特点和风格写一篇叙事抒情的散文。学生的写作非常成功,回忆了儿时在故乡的生活,文章朴素而又真实,情感丰富而又真挚。

    三、简写   要求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语言组织结构形式,概括提炼课文的内容,字数一般为原文的三分之一左右,以此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能力。这种练笔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为主,却不是段意的简单结合,不至于让学生失去对课文的品读趣味性。

四、整合资源

    阅读的过程也是积累的过程,而积累的目的应该在于运用。语文课文的学习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也是一个积累素材的过程,以便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充分地利用。如:一次以“挫折”为话题的作文,学生就可以充分地利用和整合语文课文中的材料,或者是联想到曾经学习过的与之相似的课文。如:联想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卞毓方《文天祥千秋祭》等。既可以分析这些作者在挫折中所获得的心灵感悟:或慰藉、或恬然、或超脱、或震撼、或启示等等;也可以以其中的某一形式来构思自己的文章。

    阅读和写作始终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主要任务,将阅读和写作有益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反过来更能促进对阅读文本的深入理解,这应该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不忘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在写作指导时不忘提醒学生联想到曾经学习过的课文,阅读和写作分离脱节的尴尬局面就有可能得到改善,让阅读与写作并蒂花开,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有可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附件4:论文——

让阅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邹平县第一中学 赵红会

写作,是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一直处在一种高耗低效的状态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较低,有些学生甚至到了高三,作文水平仍在初中阶段“停滞不前”。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缺乏实践,缺乏作文的“原材料”;二是教师引导不到位,大多是进行堂上“闭门造车”式的写作,这样,写作对学生而言,真是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

南宋大儒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在写作的教学中,阅读应该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目标: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并能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从以上的表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将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作者的认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观察积累;一是将头脑所获得的意识、情感转化为书面的语言,也就是课标所说的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由于时间的限制,要实现学生头脑中广泛的积累,存有大量的“活水”,只靠学生的观察,其深度与广度毕竟是有限的,要增加学生的积累,还必须从阅读入手。借助阅读,不仅获得写作的素材,而且让学生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洞明世事,积淀情感,使自己变得更为丰富。

创意法教育提出了“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即我们认为的一般意义上的“优生”和“差生”,其实这是两种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具有相等的发展潜能。不放弃每一个学生,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一律实施平等教育,尽量做到真正能开发每个学生的创意潜能,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最优”化,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写作上,对学生的素材积累和思想积淀进行了一些摸索。

老师们在学生素材的积累中,多只强调课内文章中素材的积累,所以作文中就有了很多的“似曾相识”。“我们班有一次语文测验,考完试之后,老师复印了49分以上的优秀作文发给我们,结果大家用的都是差不多的事例,6篇作文中,李白被夸了4次,屈原被夸了3次,岳飞被夸了3次,外带秦桧被批斗了两次。”除此之外,还有虚情假意的编造,经常有学生在记叙文中编造苦难的情节,试图使自己的文章更有悲情更有感染力,他们会毫不忌讳地虚构母亲或家人病亡,或者描写自己残疾等。针对学生写作中的重复和编造,我们要做的事情不是苛责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建立起来一个充实的材料库,充实武装他们的头脑。

给学生准备和鼓励学生阅读四类材料。

一是社会热点,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让学生感受社会的脉搏,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课内外的沟通,不断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我们摸索出这样的方法步骤:一是关注网络及媒体上讨论得非常热烈的问题,找准一个有代表性的热点素材,比如充满正能量的冰桶挑战等,当然还有社会上的一些问题等等;二是了解并收集对这个热点的相关评论,比如冰桶挑战问题现在网络上就有很多相关的评论,收集整理出来无疑是很好的作文素材;三是必须提炼出自己对这个热点的看法,这样,作文才会有新意。

二是帮助学生选择和研究一部名著。在研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关注并学会分析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2)关注作者对主要人物的喜恶及其原因。(3)学会给每个人物做总结。(4)关注并思考书中的主要观点,关注大家对这本书的评价,尽可能的有自己的心德。(5)关注主要人物奋斗、坚强等励志的事例和细节。(6)关注并思考书中的破绽。通过阅读,不仅为写作积累了材料,还提升了自己的文化底蕴,使文章更有韵味。

三是名人。名人素材在写作中有很好的说服和打动效应,不可不掌握。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青年学生总喜欢崇拜偶像、追求明星,但是不知道怎样把这些崇拜和追捧变成精神食粮。教师的任务,就是找准了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去收集更多容易打动他们的写作素材。怎样收集?我教给他们这样的方法:(1)了解人物生平;(2)知晓人物事略并有点滴感受,同时归纳出适用的话题;(3)记诵一些人物的经典话语;(4)熟知人们对其的评价。透彻研究自己所专注的名人,就能很好解决学生作文中的部分素材问题,一旦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掌握了驾驭这些素材的方法技巧,就可能不再觉得作文无事可写了。

四是杂文美文。语言犀利、用词优美的文章受大家的喜欢。杂文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阅读杂文,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富有形象性的论辩,幽默讽刺、庄谐并用的笔法。阅读美文,让学生关注文章的用词、修辞、句式等方面的特点,摘录一些生动细致的描写,形象新鲜、想象奇特的修辞,巧含理趣,含蓄蕴藉的哲理,试着对其加以拟写仿写,坚持训练,使学生的语言由粗浅枯燥渐渐变得灵动高雅富有文采,创造出自己的华篇佳文。

创意法教育所主张的“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在作文材料的积累和思想的积淀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论学生之前的学习情况如何,在摘录,写简评的过程中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本发出自己的思维火花。因此,我们将把这些形式的阅读继续下去,并进一步完善,使其成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好办法。

附件5:论文——

高中语文读写训练中的创意法教育

邹平县第一中学   尤国军

当前,语文教学明显的存在着脱离生活,重“工具”轻“人文”,重语言知识,轻读写能力的倾向。针对这种现状,有必要以“加大读写训练”为突破口,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只有把阅读和写作视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将读写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有真正的出路。为此,我们提出了“创意法教育下的高中语文读写训练”理念,以期通过这种训练改变语文教学中费时效低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

创意法教育的教学理念有它的科学性,平等性,均衡性以及以尊重每个学生为本的人文性。它较好的体现了公平教育和均衡化教育,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新时代。

创意法教育提出了“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即我们认为的一般意义上的“优生”和“差生”,其实这是两种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具有相等的发展潜能。通过这一教育理念,我们将认真面对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个学生,不歧视所谓的“差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一律实施平等教育,尽量做到真正能开发每个学生的创意潜能,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最优”化,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成长为国家有用之才。

进行创意法教育下的高中语文读写训练,凸现读和写在语文教学的“核心”位置,我们采取如下的做法:

1、教师每周上两节课内阅读,两节课外阅读,两节作文课。改变了以往只注重读文忽视作文,只注重课内忽视课外的局面。

2、班级建立了“语文读写图书角”,积极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条件。在学校图书室为学生借阅书籍。让学生定期拥有一本图书,定期阅读一本图书。同时,教师积极搜集、精选课外同类文章印发给学生,以加大阅读训练量。

3、写作上要求学生每周写日记不少于1500字,根据年级的高低适当增减,目的是多读、勤读、多写、勤写,养成一个良好的读写习惯。并且推行“快速作文”,教学基本模式为“师生共同命题——师生同题作文——学生讨论评议——学生自由批或互批——教师点评或小结”,并且大作文之后都要求学生写“写后记”,自我评价作文得失。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进行面批指导,从而更好的掌握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情况。

在进行读写训练过程中,要求老师不照本宣科,内容不仅囿于书本、课堂,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兴致盎然,思维被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得以有效的进行。生活的外延与语文的外延相等。阅读是理解,是感受生活的;写作是运用,是服务生活的。让学生的读写与“火辣辣”的生活是结合起来,这才是语文教学的节拍。才是真正的创意法教学。

    阅读与写作不再被分割,教师上阅读课不仅仅局限在某一篇文章上,而是让学生从阅中学到了什么。阅读与写作应互为补充,互相促进。“读可以促进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读对写的帮助,反过来,写也可以促进读,自己有了体会,自然就提高了理解欣赏能力。”(张志公语)所以阅读与写作应总是结合在一起的。

阅读课内的文章,我们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体察、领悟作者命题立意的观点,选材布局的方法,表情达意的语言上,不仅使学生了解文章写了什么,还要明白作者怎样写的,更重要的是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体味、仿效,边读边练习写作。

阅读课外的文章,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结合语境解释词语,仿写和续写句式、段式并与文章主旨一致,写读后感等等,这都是对文章的感悟——局部的感悟和整体的感悟。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在教学中找到成型的读写结合的有效模式,才能使语文教学在这一环上形成有效迈进,所以建立一套成熟的读写结合的模式是当务之急。创意法读写训练正是能够有助于改进语文教学中读写的薄弱环节。

总之,读写教学不能原地踏步走,不能走老路,它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说到底,关键是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客观情况,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在阅读与写作上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才能开创出读写的新天地。

附件6:论文——

高中语文读写训练方案研究策略

邹平县第一中学  郝春林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读写分家、重阅读轻写作的现象,这对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发展都很不利,尤其是对写作能力的发展影响更大。很多高中生写作文,都为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而困惑,为缺少素材而烦恼,为谋篇布局而焦虑,为内容虚空而纳闷。有的学生写作文,总喜欢到古人那里找依据;有的老师,每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颁奖词公布的时候,总是要把这些文字下载给学生,以图充实学生的素材库。又由于考试方式和教学评价机制的陈旧,教师观念的落后,评阅作文存在极大的可变性因素等,导致了当前的阅读与写作教学处境尴尬,举步维艰。学生感叹:“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教师无奈:“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语文!”

其实,高中语文阅读课本就是学生写作的富矿,可是很多老师都忽略了。杜甫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读是基础,厚积才能薄发。宋末元初程端礼提出“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说明多读书,勤读书,写作才相对轻松,揭示了读写关系的统一性,体现了读写自然结合论。近代姚恩铭研究读写之间的关系,认为“读法和作法有密切之关系。形式上有吸收文字、文章之力,内容上有启迪思想感情之能”。之后,一些专家学者不仅看到读写关系密切的一面,而且强调读与写个性化的一面。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读写是两种能力、两种活动,相辅相成”“所谓阅读教学,本身自有其重要性,并非作文教学之辅”。新课标明确要求“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可见,读和写是紧密联系的,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运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改变目前阅读和作文自成体系的现象,解决读什么,不读什么,怎么读,为什么读;写什么,不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具体达成以下目标:

1、引导学生开展丰富有效的阅读活动,

2、探索有关读写结合,读中学写的教学策略。

1)通过研究,形成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反复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有效地提高

学生的读写能力。

2)通过研究,构建阅读与习作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

3)研究语文教学的规律,构建读写结合的语文训练体系。

4)面向全体学生,由学生怕读怕写转变为多读多写、能读会写、读写结合,从而要读要写,以至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

3、丰厚语文积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通过研究和实践,引领本校的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转变教学方式。促使教师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从而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取的新的突破。

在实践训练中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言文字、方法技能,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即研究运用“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各学段实施策略研究。各年级读写结合课例研究。找准读与写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开展相应的练笔活动。构建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教学模式。

2)周记式读写结合训练方法。

第一,写周记是自由灵活的练笔。

和成年人不同,少年朋友写周记的主要目的是练笔。

作文与周记的最大区别在于作文是老师要求写的,是要我写。而周记是学生主动写的,是我要写。一个被动,一个主动,训练效果大不一样。中学作文训练,一般每学期8篇左右,单靠这些训练提高读写水平显然是不够的。写周记不受字数限制,可长可短。题材不限,可写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可写所见、所闻、所学、所思、所感。

如果坚持写周记,一年就写50多篇。这就相当于进行了50多次练笔。

周记训练方便、灵活,最易被少年朋友所理解、喜爱,最易将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写文章是一种慢功夫,写周记正是培养锻炼这种慢功夫的最佳方法。

第二,写周记能积累大量的素材。

很多中小学生一提作文就发愁。愁什么?没得写

写一篇文章或是一部著作显然是一段时间的事,但是大部分却是平时积累的表现。

周记每周一篇,不知不觉中会积累很多材料。

材料积累多了,再写命题作文时,就不会出现无米之炊的现象了。

第三,写周记有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中小学生正是人生观朦胧形成的时候。写周记对青少年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教育方式,在周记中经常“照镜子”,勉励自己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进步,从周记中获得进步的动力。坚持每周一记,

可有助于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

如果一周一记,坚持不懈,对一个人的毅力是多么大的锻炼。

这种坚强毅力性格的形成,对一个人的一生又是多么重要!

每周写周记,把所见、所闻、所学、所思、所感,通过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的方式记录下来,反省自己,审查自己,修炼自己。通过写周记的过程,我们能够学会观察,学会认识,学会批评,学会体验,学会反思,从而在酸甜苦辣中滚爬摔打,在冷静解剖中达到深知自己、深知社会的目的。

通过真情实感的体验、表达,进行自我塑造、自我完善。

3)在教研活动中加强读写结合研究。读什么,读多少,怎么读,教师如何引导等方面进行研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坚持读写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合理的方法。要在平常练习中长期的坚持下去。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