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
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
贵州省望谟县乐元镇中心小学 黄正禄
为了提高全民族素质,党中央已制定出“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部署。但是,当前发展教育更重要的是倡导和呼吁全社会都来真真正正地关注教育,要建立科学的、完善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
在现代社会里,学校、家庭、社会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场所,三种教育在青少年成长、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分别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一、学校教育:是指学生和教育双方的统一体
我国学校教育经商代到现在的三千多年的发展,其规模之大、结构体制之完整,使其成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
现代教育中由于学校教育具有专门性的特点,使其在教育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因此,长久以来在人们头脑中形成这样一个错误概念:教育等于学校教育。我们说有这种思想观念的人,一是片面地了解“教育”一词;二是忽略了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为了扭转这种观念以及相应的行为,我们要提倡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二、家庭教育:使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子女实施的教育
1、家庭教育主要有以下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
(2)督促和指导学习;
(3)关心子女的健康;
(4) 加强审美教育;
(5)进行劳动教育。
2、家庭教育相对于学校、社会教育,有以下特点:
(1)启蒙性:家庭教育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生活中随时随地、日积月累地受到父母的照顾和教育。
(2)个别性:家庭教育属于个别教育,能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利于因人施教。
(3)随机性: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主要是言传身教,可以不拘形式地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
由于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我国宪法已明确作出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可见,青少年成长已受到国家的重视和保护。
三、社会教育:是指通过家庭、学校以外的社会教育机构及教育设施,对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1、社会教育机构主要包括: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电影院和青少年宫等。
2、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
(1)自愿性:社会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学习活动,无强制性;
(2)广泛性:社会教育活动内容不受教育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的约束。
(3)自主性:活动中由学生独立自主进行,以学生高度阻绝行为基础。
(4)社会性:利用各种教育机构,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关心和参加青少年的教育工作。
正由于社会教育的上述特性,使青少年学生在走出学校“第一课堂”,进入社会教育这个“第二课堂”、由“封闭性”走向“开放性”、在各种积极有益的活动中,广泛接受信息,扩大视野,补充了在学校中未知的知识,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人的成长、学习、生活等活动离不开环境,时刻接受社会教育的影响。好环境可以培养人的品质,坏环境则会消磨人的意志。因此,我们说社会教育在现代教育中不可轻视,任何轻视教育的国家都会“身受其害”。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应贯穿青少年学生成长全过程,三者不能偏废,使三者教育在各显神通的同时,密切合作相互促进,于协调中增强教育合力,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否则只能是削弱教育效果,或者是教育的失败。
(一)家庭教育失控会伤害青少年幼稚的心灵
中国教育报刊登了这样二则悲剧:
悲剧之一:一对夫妻,丈夫是北京某国际列车车长,妻子是优秀的乘务员。两人都兢兢业业,一心扑在事业上,工作长时间在外,孩子托人抚养,孩子渐渐长大上学,成绩一直很好。突然有一天传来急电“儿出事,请速归”。原来儿子因在社会上抢劫,外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十五年。知道这个消息,他们惊愕了,儿子在学校中成绩不是很好吗?终日的忏悔、思索中,他们终于明白:家庭中忽视教育,单纯把孩子推向学校,不知他平时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的时候孩子只能走向社会歧路。因此他们诚告天下父母:“养儿就得育儿,别像我们这样,对不起孩子,对不起社会。”马卡连柯说:“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人,往往是有残缺的人。”希望天下的父母们都能在忙碌事业之余多关心自己的孩子,不要让孩子们再走入歧途。
悲剧之二:十四岁初中生立寒,因父母离异,随父。因继母出现后对其渐渐冷漠: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的障碍,无法自己排除。性格孤僻、精神脆弱的她在挫折中身不由己地选择了自杀。缺乏家庭的温馨、关爱、教育,只能使一朵含苞的花蕾还没来得及开放,就过早的凋谢了。
(二)社会教育失控会给青少年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在商品经济大潮中,新的“读书无用论”、“金钱万能”等错误思潮有所抬头。为了挣大钱,人们不惜重金投资于一些娱乐设施。如:歌舞厅、游戏厅、放像厅、不正当网吧等行业。放弃了科技馆、文化馆、图书馆等一系列社会投资,使社会教育机构门庭冷落,甚至出现了名存实亡的想象。因此,在这种社会环境中青少年们感到无所适从,盲目的走入游戏厅、放像厅、网吧等,久而久之,渐渐沉迷于此,收到了不良影响,产生厌学情绪、早恋等现象,更有甚者离开学校与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进行盗窃、抢劫、扰乱社会治安等违法犯罪活动,酿出一个个青少年犯罪的悲剧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说放弃或忽略社会教育只能导致社会风气的恶化、污染青少年的心灵,削弱其他教育的效果。只有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参加教育投资、增设教育机构、净化社会风气,为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真正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为了让孩子们能在完备的学校教育中、温暖的家庭生活中、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人人有责、有必要呼吁全社会都来关爱教育,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英勇无畏地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严峻挑战。建立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教育体系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圆的标准方程
- 下一篇:将“社会标定”理论用于学困生转化的个案…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