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品牌校申报>>正文内容

将“社会标定”理论用于学困生转化的个案追踪研究

将“社会标定”理论用于学困生转化的个案追踪研究                     贵州省望谟县乐元小学   黄正禄    

    一、基本情况      

     1、个案姓名:谢产超,男,19896月出生,四年级学生。    

     2、追踪研究时间:2008.9——2009.7    

二、问题行为表述       

1、被试学生的原班主任对被试学生所做的实值评价:(1)品德表现差,经常说谎,屡教不改,很难进行教育;(2)学习成绩差,语文、数学总是双科不及格,最糟糕的是连作业也怕做,经常拖拉,成绩很难提高;(3)对体育活动倒是很感兴趣,体育素质尚可;(4)劳动表现一般,仅能完成份内的任务。    

     2、对被试学生的同学访谈摘要:(1)自私自利又会骗人,还经常惹是生非,同学都不理他,属于班级中的“遭嫌儿”;(2)几乎天天都受老师的批评,同学们都看不起他;(3)最怕老师去家里告状,老师去一次,他就被父母“教训”一顿。    

     3、被试学生父母情况:(1)自身文化素质低,无法给他以帮助;(2)恨铁不成钢,遇有不如意的事就一打了之,可他就是“打不怕”的料;(3)也迫切的希望被试学生能变好,可就是“想不出办法”。    

      4、与被试学生个别谈话发现的情况:被试学生非常自卑,他认为老师只会骂他,父母只会打他,却偏偏爱他的弟弟,同学们不理他,大家都看不起他。同时,他对新的老师有所期待。    

    三、研究设想    

    从以上的问题行为表述中,研究者认为原教师对被试学生刻板的人格评价,影响了被试学生的人格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庭内部之间各种关系的和谐,导致了被试学生的负面发展,成为学困生。如果改变了原有的人格评价,被试学生的人格发展就将得到改变。    

    四、理论支撑与研究目的的简述    

    对人格的价值评价会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发展,是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了的,这就是所谓“社会标定”的理论。在社会生活中,个体往往被社会标定为各种人,这种标定不一定与个体的真实情况相符,但却影响个体自我行动。将“社会标定”理论用于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就是旨在通过以理论来指导个案的研究,同时以个案研究来验证理论的正确度。    

    五、个案社会标定    

     1、表格的对照(见下表)    

    

品德    

表现    

人际    

关系    

学习    

习惯    

学习成绩    

体育    

表现    

劳动    

表现    

实值  研究前    

差    

紧张    

差    

不合格    

良    

合格    

期望值    

研究后    

良好    

和谐    

良好    

合格    

优    

优    

    2、期望值表述    

    被试学生将首先在体育方面取得成功,随之劳动表现将变得积极,并带动人际关系、品德表现的显著改善,同时学习习惯也将改变,学习成绩将得到提高。    

    六、实施追踪研    

     1、追踪措施    

    1)研究者与被试学生轻松谈话20分钟,将期望值反馈给被试学生,并且建议被试学生能够参加学校运动队的训练。    

    2)及时对被试学生的点滴进步,特别是体育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奖赏,并不断重复对被试学生的期望值。    

    3)争取学生的配合,在被试学生周围营造一种友善、宽容的氛围。    

    4)进行针对性家访,告知学校的目的、做法,取得家长的协作,并希望家长能采用责打以外的教育方法,以激励为主。    

    2、资料收集整理(见附录)    

    七、个案分析    

    1、从追踪研究的资料分析,被试学生的体育表现、劳动表现、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达到了研究者所期望的值,品德表现和人际关系也基本达到了所期望的水平。    

    2、从实值向期望值的转化趋向验证了“社会标定”理论的正确性,同时也证明了将“社会标定”理论用于学困生的转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从被试学生的转化情况来看,被试学生的转化首先是从体育方面开始的,体育是研究者作“社会标定”期望点,也是被试学生进步和转化的突破口,正是抓住了“期望点”,通过及时肯定和鼓励,才带动了其他方面的全面转化,帮助被试学生树立起了学习、生活的自尊和自信,重塑了一个新的自我。    

    4、被试学生的转化进一步说明了和谐、充满激励的环境的重要,任何消极、否定的态度、紧张的人际关系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不利于差生的转化。    

    5、研究者一如既往的宽容,宽而有度地正视学困生的反复,如正视被试学生在研究期内表现出的说谎、打架行为,才使被试学生健康稳步的转化。    

    八、个案研究建议    

    1、对被试学生仍需要进行追踪研究,从研究被试学生在完全达到了人格期望值之后的心理行为的发展变化来考察“社会标定”的度。    

    2、在继续研究中,应以被试学生的品德行为的改善为主要内容,以探究学困生品德转化过程中的特殊规律,而不宜对学习有过高的要求,若没有智商的障碍,水到就会渠成。    

    3、给孩子一个支点,他们就能将地球撬起。    

     

    附录:    

  一、、追踪观察资料    

     1、体育方面:    

    1)、对能够参加学校运动队表现得极为兴奋。    

    2)、积极地参加运动队的训练,不久即成为校运动队的长跑主力。    

3)、 20081228 校冬季长跑赛中,获1000米跑第一名,拿了生平第一张奖状。   

4)、 2009427 ,校春季运动会上,获800米跑第一名,1000米跑第二名。    

    2、劳动表现:    

   1)、每次都能认真完成自己份内的劳动任务。    

   2)、 2009928 下午大扫除,忘了带劳动工具,他返回家拿(这是以前从没有过的)。    

    3)、 20081227 下午清洁课,自告奋勇爬到窗台上认真擦玻璃。    

     (4)20095月份,主动和几个同学担负起了清扫学校草坪的任务。    

     (5)、学年结束,被评为“劳动积极分子”。    

     3、、品德表现与人际关系:    

    1)、 2008921 ,因口角与同学打架,事后认错。    

    2)、 108 ,国庆节假期期间作业没做,而说谎骗老师。    

    3)、 127 ,同桌因身体不适而呕吐,能主动去清理呕吐物。    

    4)、 2009313 的“介绍我自己”主题班队会中,介绍了自己爱看动画片、爱钓鱼、爱玩游戏机、爱体育锻炼的情况,充满了信心。    

    5)、经常爱伏在窗台上看老师做事情,特别爱和老师说话,遇有老师让他办点事就显得异常兴奋。    

    6)、说谎、打骂次数逐渐减少,和同学的交往次数也日渐竲多。    

     4、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    

    1)、 428 (被试学生参加校运会的第二天),他开学以来第二次认真完成了家庭作业。    

    2)、 921 ,语文课堂作业本上的成绩从“不及格”、“及格”而跃升为“良”,    

    3)、研究期内,被试学生很少会不做作业,偶尔没有完成作业,也会编个理由骗老师,让人相信他完成了作业。    

4)、研究期内,被试学生逐渐适应了预习、复习的要求,但自觉性、自主性还不够。    

5)、20091月,被试学生语、数双科都达到了“及格”成绩;20097月,被试学生数学达到了“合格”成绩,语文达到了“良好”成绩。    

二、、调查所得资料    

    1、被试学生的同学反映的情况:研究期内,与同学的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在体育比赛中经常得奖,为班级赢得了荣誉,同学们都对他有好感;虽然偶尔还会说谎、打骂,但同学们已经不再讨厌他。他还有一个五人组的高频率交往圈子,其他方面也比以前好多了。    

   2、被试学生父母谈话情况反馈:被试学生像是变了一个人,放学回到家知道做作业、看书了,有一段时间放学后还沿着村间小路练跑步,还拿回了奖状;现在上门告状的人明显少了,在家也不跟大人闹别扭了。    

   3、于被试学生交谈情况:被试学生认为现在的学习、生活环境都很好,他还需更加努力争取进步,提高成绩。话语中充满自信,也从满了对老师的感激。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