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子课题申报>>正文内容

浅谈创意法教育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用性

论文:  

浅谈创意法教育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用性  

赵连光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将创意法教育运用到初中作文教学中,对造就人才开启学生创造力,培养学  

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启迪他们的思想灵魂将大有裨益。  

.目前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作文教学的目标错位  笔者对初三10个班512名学生作了一次“初中作文教学目的“问卷调查,调查结论是:  

1、教师以考试为目的进行作文教学,学生以考试为目的学习写作,形成了作文教学围绕中考这根指挥棒转动的局面,形成了临考复习猜题、压题的初中作文教学的事实,形成 学

生作文“假、大、空、废”的现象仍然很严重。这点无论是学生的平常作文还是考试作文都

是如此,写出来的大多是内容空洞、真情匮乏、语言干瘪、千篇一律,多是空话、大话、假

话、废话。

2、大多学生对作文存在着畏惧心理。每当老师布置作文后,大多学生不是先想着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经历的事中去选材、去构思,而是急着去找作文选,看看有没有现成的抄,或者是东拼西凑,再不然只好随随便便应付了事。

3、学生作文“陈旧单调”现象严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作文题材狭窄,不少作文多为老生常谈的旧闻,在作文批改中,总有不少作文出现雷同;二是立意陈旧,许多作文主题千篇一律,没有个性,没有真情实感,没有学生自己的独到见解,缺少创新意识和能力;三是手法单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大多反复强化了记叙、描写、说明的能力,而想象力却未受到重视。

(二)、作文教学的无计划性、无系统性 、真正意义上的作文教学还没形成。  

我们很多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有开展,但都是少得可怜。作文教学的形式,大多还是老师布置作文,学生写作文,然 后 老师粗略地批改作文和讲评作文,而具体的写作指导课很少,即便是有,也是很笼统讲讲而已。作文指导既没有计划性、没有序列性,也没有梯度性。在作文教学中,上一节作文课与下一节作文课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上一学期的作文指导与下一学期的作文指导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学生很难从一次次作文课中一次次写作中确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语文教材“拼盘式”作文教学训练模式,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不利于学生的写作训练。语文教材中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是依据“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思想而设计的。人教版与苏教版的语文教材都如此。把作文能力的训练点分配到阅读教学单元后进行训练。每个训练点一般只安排一次。编排的序列是依据阅读教学特点进行的,而不是按写作思维的要求编排的。还有这些训练点之间无明显的联系,训练点范围大而且难以一次达成效果,缺点显而易见:一是不利于写作思维的整体训练,二是看似坚持读写结合,其实违背写作教学规律。因为形成某种写作能力,仅靠一两次训练是难以奏效的,而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而又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每到写作课时,教师往往没有认真备课,总是随意拟题。有时,有的文章文体初一练,

初二练,初三还练;而有的文章文体,初一、初二不练,拖到初三毕业前夕才匆匆练习,一

学期一学年应该完成哪几方面的作文教学训练任务,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教师心中无谱,学

生更是蒙在鼓里,写作时只好东拼西凑,敷衍成文。  

()、作文教学的指导、评改不得力、教师批改辛苦,收效甚微。  

每次学生作文后,每篇作文即使是粗略地批改,大多教师至少要花上三天的时间,才能批改完。然而,许多学生对老师的辛劳动不屑一顾,只是看了个分数就把它丢在一边,学生作文没能从评价中得到启发、得到提高。目前,有的语文教师对学生写作的指导只是停留在“选材一定要得当,中心一定要突出,布局一定要合理,语言一定要流畅“等空洞说教上,至于如何行文能使文章达到此要求,教师心中无数,学生也不必说了。有的教师偏重于课内指导,热衷于“小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实事求是文道结合的良好之风的培养。作文评改存在问题,“中心突出,用词不当“等笼统的语言随处可见;或者就是打一个钩记给一个分数,连文章里面的错别字也没圈出,至于如何评改更无从谈起;或者评改“面面俱到”,大到立意、布局、文体、语言等,小到一字一词,一逗一顿都在其中,教师一一改来面目全非,把学生对文章的修改权剥夺了。 

()、作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学生生活在农村,农村天地广阔,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写作素材很多,然而学生作文难就难在缺乏材料上。笔者对512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认为没有材料可写的占62.15%,这主要是由于我们没有致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以上几方面,笔者认为是目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它严重制约着农村初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创意法教育的实质  

事物本身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据说海南岛的柏油路面很抗热,40摄氏度以上也不溶化;

尔滨的柏油路面能抗寒,零下30摄氏度不会裂开.反过来说,海南岛的柏油路最不抗寒;哈尔滨

的柏油路最禁不得热.这个事例说明什么呢?事物某方面愈强,它的反方向愈弱.同样,事物的某

方面愈弱,它的反方面愈强.诸葛亮最大的弱点就是一生太紧小慎微了,然而街亭失守,诸葛亮被迫摆空城计,司马懿之所以不敢贸然进城,是诸葛亮凭借一生用兵谨慎的弱点赢得了这步险棋.可以这么说,弱点也是强点,“最差即最优”。 应试教育以标准答案衡量学生的“优差”,“差生“因“差”被淘汰,其创意品质得不到保护,应试教育下的“优生”为远离“差”,其创意品质却被“扼杀”!“差”,其实是困扰着每个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严重问题!当前教育最大的错误在于把个体之间的“差异”当成了“差”,创意法教育因为科学地看待差异,所以能使每个学生平等自由地发展,从而获得教育的最大实效. 创意法教育是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之法, 是动态双向思维教育,是创意法教育创立者应用创造学的感性总结。是“敢于思考最差答案之法”,是采用新的眼光,根据实际情况所采取的新策略,实质是求实。创意法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因材施教。这与国家实施均衡教育的教育方针是完全一致的。

三、创意法教育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用性  

(一)、为初中作文教学提供理论指南  

创意法教育与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完全吻合的,它建立了“悄悄板式”的全新知识体系

和学生观。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

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

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

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创意法原理》、《基础课》、《专门课》等理论知识,为我们转变教学观念、实施创意课堂,知道创意作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南。

(二)、为初中作文教学冲出瓶颈注入活力  

创意法教育的全新理念和《创意作文十法》让学生解开了羁绊,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

“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写“放胆文”。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把作文看作

一种需要,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作文显得有个性、

有灵气。

创意法教育从根本上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和丰富的及仪表箱储藏。情感在想象中如同

炼钢炉中的燃料和炉火,记忆表象如各种贵重金属原料一样,有了它们,熊熊的烈火会锻造

出贵重的合金。想象力、创新能力也必然增强。

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没给一次这样的作文,想

象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创意法作

文冲破了封闭僵化的写作教学模式,实现了写作教学的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的新

飞跃。

(三)、为初中作文教学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大都已经变成了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至于创

意更是谈不上。为了得高分,不愿抒发自己的情感,唯恐它是不那么高尚的;为了得高分,

不愿表露自己的思想,唯恐它是肤浅的、片面的;为了得高分,不愿用自己的语言,唯恐它

太幼稚,不成熟,不深刻。于是作文中充塞着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

唯独丧失了学生自己。

创意法教育,注重激发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注重发展个性,培养

创新精神;注重打好基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

展。

在创意法作文教学中,注重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对学生的作文学习档案资料和

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

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

量从正面加以指导。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还让学生

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健康持续发展。

总之,一般教育是“削足适履”,而创意法教育命题,对真正提高国民素质具有实用性意义,表现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其实用性更为具体。

   

   

   

辽宁省海城市西柳中学      赵连光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